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折光率法测定了三氯蔗糖m(醇)∶m(水)=1∶1、m(乙醇)∶m(水)=1∶3、m(乙醇)∶m(水)=3∶1、m(乙醇)∶m(乙酸乙酯)=1∶1、m(异丙醇)∶m(水)=1∶1这5种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通过经验模型和Apelblat方程对所测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取得了较好的关联效果,平均相对误差小于7.5%,且经验模型优于Apelblat方程。实验得到的溶解度数据和关联结果对三氯蔗糖结晶工艺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激光动态法测定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在4种纯溶剂(DMSO、H_2O、EtOH、ACE)和3种二元混合溶剂(DMSO-H_2O、DMSO-EtOH、DMSO-ACE)中的溶解度;用Apelblat、Yaws和van′t Hoff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拟合;以DMSO为溶剂,H_2O、EtOH、ACE为非溶剂,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对FOX-7进行重结晶,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FOX-7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DMS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温度下、同等体积比的这3种二元混合溶剂,FOX-7在DMSO-H_2O中的溶解度最小,在DMSO-ACE中的溶解度最大,3个溶解度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6,因此可以采用这3个模型来关联溶解度数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DMSO-ACE(体积比2∶1)体系中冷却结晶得到的晶体形貌规则统一且呈类球状,未出现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3.
利用丙酮萃取分离废旧钝黑铝(A-IX-II)炸药中的钝化RDX,采用静态平衡法对283~323K温度区间内的钝化RDX在环己酮、丙酮以及4种体积比(1∶1、1∶2、1∶3、1∶4)的环己酮-丙酮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测定;采用Apelblat模型对钝化RDX在环己酮和丙酮中溶解度数据与温度进行了关联,建立了溶解度与温度模型;采用多项式经验模型对钝化RDX在4种配比的环己酮-丙酮混合溶剂中溶解度数据与温度进行了关联,建立了溶解度与温度模型。结果表明,体积比为1∶1的环己酮-丙酮混合溶剂对钝化RDX溶解性最佳;钝化RDX在环己酮和丙酮中溶解度与温度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钝化RDX在4种体积比的环己酮-丙酮混合溶剂中溶解度与温度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相似文献   

4.
选用静态法测定对硝基甲苯在ScCO_2中的溶解度。使用3个半经验(Chrastil,Bartle和M-T)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模拟,计算了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AARD)。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压力与温度范围内,对硝基甲苯在ScCO_2中的溶解度在154—1 077 g/m之间,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实验数据与3个半经验公式的关联结果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率在0.96—0.98,AARD为8.10%—8.64%。  相似文献   

5.
实验测定了链甾醇在正己烷、丁酮、正丁醇、DMSO、乙酸等五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填补溶解度数据空白。采用理想溶液、Apelblat和COSMO-RS模型对链甾醇的溶解度进行了关联和预测,通过平均相对偏差(ARD)评价各模型的关联或预测效果。理想溶液和Apelblat模型对实验数据关联的ARD均小于11.0%,但都没有预测新系统溶解度的能力。COSMO-RS预测结果误差大。通过改进,预测时输入一个实验数据,结果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总的ARD从304.30%降为26.98%。上述结果表明只需一个实验数据的COSMO-RS(ref)可用于链甾醇溶解度的预测,为工业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溶剂快速筛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298—338 K,压力300—700 kPa,吸收剂浓度1—3 mol/L的实验条件范围内,讨论了CO2-吸收剂体系气液二相基本达到平衡时,CO2吸收量与体系温度,压力及吸收剂浓度的关系。根据亨利定律,引入温度及压力相关因子,建立了CO2在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模型对CO2在MEA、DETA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预测效果较好,与实验值比较,误差在1%以下。引入增强因子β=1.06,并以单胺在混合胺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系数,将CO2在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叠加获得CO2在MEA+DETA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模型对MEA+DETA混合胺的预测误差在1%—10%。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衡法测定了温度在293.15~353.15 K时4-TBP在纯水、质量分数为5%、10%、15%和20%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4-TBP在这5种溶液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其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分别采用理想溶液模型、Apelblat模型和Yaws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总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8%、1.96%和2.00%。结果表明,理想溶液模型、Apelblat模型和Yaws模型均可以较好地关联4-TBP的溶解度数据,3种模型对含电解质的三元物系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8.
用平衡法测定了-10~40 ℃下六氟磷酸锂在乙腈中的溶解度及其0~50 ℃下在乙二醇二甲醚中的溶解度。采用简化的二参数模型对六氟磷酸锂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拟合出了六氟磷酸锂溶解度的对数与绝对温度倒数的一元线性方程,用该方程可测算不同温度下六氟磷酸锂在2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3%。该研究结果可为六氟磷酸锂的结晶提纯提供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9.
应用尿素包合法提纯花生四烯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尿素包合法富集花生四烯酸的效率,通过正交设计对甲醇用量、结晶温度、尿/酯比、降温速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降温速度对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结晶过程是制约分离效果的瓶颈.测定了油酸、亚油酸的尿素包合物的溶解度和超溶解度.当结晶温度为-7℃、降温速度5℃·h-1、脂肪酸甲酯∶尿素∶甲醇为1 g∶2 g∶12 mL时,花生四烯酸的质量分数为87.02%、收率为88.66%.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适合二硝酰胺盐重结晶的溶剂,采用平衡法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了3种二硝酰胺盐——脒基脲二硝酰胺盐(FOX-12)、二硝酰胺钾(KDN)和二硝酰胺铵(ADN)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采用Apelblat方程与理想溶液模型拟合了溶解度数据;计算了二硝酰胺盐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时的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FOX-12在水中、KDN在乙醇水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水和乙醇水溶液可以分别作为FOX-12与KDN重结晶的溶剂;以乙醇作为溶剂时,由于存在氢键,故常温下ADN的溶解度大于10 g,而常温下FOX-12与KDN的溶解度小于1 g;Apelblat方程的拟合度(R 2)达到0.990以上,平均相对偏差(ARD)小于2%,表明Apelblat方程可以很好地关联溶解度数据。3种二硝酰胺盐在水、乙醇、异丙醇、乙醇水溶液、正丁醇中的溶解焓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均为正值,表明溶解过程均为非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的增韧和提高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黎艳  刘伟区  宣宜宁 《精细化工》2004,21(Z1):82-85
用α,ω 二氯聚二甲基硅氧烷(DPS)或α 氯聚二甲基硅氧烷(CPS)来改性普通双酚A环氧树脂(BPAER)和四溴双酚A环氧树脂(TBBPAER),目标是制备出一系列可用于电子封装的高韧性高耐热性的环氧基料。通过对固化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及断裂面形态的测定,探讨了改性方法、有机硅组成与含量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PAER)∶m(DPS)=100∶10时,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达到30 5kJ/m2,拉伸强度达46 95MPa,断裂伸长率达到60 23%,Tg达到141 3℃;分别比未改性BPAER提高了19 7kJ/m2,1 69MPa,54 29%以及5 9℃。而当m(TBBPAER)∶m(CPS)=100∶10时,固化物的冲击强度达到17 2kJ/m2,拉伸强度达39 89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 60%,Tg达到147 0℃;分别比未改性TBBPAER提高了12 8kJ/m2,28 26MPa,4 29%以及7 9℃。  相似文献   

1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刚  李美丽 《精细化工》2012,29(9):850-854
以3种有机氯硅烷单体水解制备有机硅单体,有机硅单体改性了环氧树脂,水解条件为温度35~40℃,时间1~1.5 h,用水量n(H2O)∶n(Cl)=(6~7)∶1。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硅主要是与环氧树脂中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对环氧树脂改性前后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防潮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n(R)/n(Si)为1.5时,拉伸强度可达23.91 MPa,弯曲强度达到29.24 MPa,冲击强度达到10.02 kJ/m2,50%的质量热损失温度431℃,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3.86 MPa,9.49 MPa,6.18 kJ/m2,30℃;同时,改性后树脂防潮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骨架钌镍炭选择性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甲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骨架钌镍炭[简称Raney-RuN iC,m(Ru)∶m(N i)∶m(C)=1∶1∶2]为催化剂,对硝基苯甲醚液相选择性加氢制备了对氨基苯甲醚。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反应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及底物(对硝基苯甲醚)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新制备的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6 h)后活性趋于稳定,活性稳定的催化剂的寿命长于63 h。适宜的反应温度:90~100℃,此时目标产物选择性大于99.4%;适宜的反应压力:1.1~1.5 MPa;底物浓度与反应时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 的改性和乳化剂的复配,用核壳乳液共聚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黏合剂。经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n ( 醋酸乙烯)∶n ( 甲基丙烯酸甲酯)∶n ( 丙烯酸)∶n ( 丙烯腈) = 1∶0-26∶0-08∶0-21 ;胶核和外壳的反应温度分别为70 ℃和78 ℃,反应时间均为2 h 。所得产物在- 5 ~0 ℃时不冻结。用做木材黏合剂,在25 ℃时干态剪切强度为7-53MPa ,室温和100 ℃时用水浸泡不开胶时间达到91-5 d 和90-6 min。  相似文献   

15.
富纳米孔炭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天然气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石油焦为原料 ,在m(KOH)∶m(C) =2∶1的条件下 ,以KOH为主活化剂 ,以H2 O作为活化助剂 ,制备出富含纳米孔的天然气吸附剂。实验得到的预活化条件是 :m (KOH)∶m(C) =2∶1;m(H2 O)∶m(C) =1∶1,32 0℃保持 4 0min ,然后升温至 35 0℃保持 10min。活化条件是 :8℃ /min的升温速度 ,升温至 82 0℃保持 90min后 ,降温至 30 0℃后取料。结果表明 ,按此条件得到的产品微孔 (1~ 2nm)率可达 90 %以上 ,产品的质量吸附量在 2 0℃、3 5MPa下达到 13 8%。  相似文献   

16.
邱琳祯  谷波  缪梦华 《化工学报》2019,70(6):2075-2082
提出了R32制冷剂在饱和线(?130~78℃,0.00013~5.76 MPa)范围内饱和蒸气压、液体密度等关联式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蒸发潜热的计算模型;建立了描述饱和气体线上(?130~78℃,0.00013~5.76 MPa)及过热区(过热度为100℃)范围内描述P-v-T关系的状态方程;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了饱和气体线及过热区范围内焓、熵、比热容的计算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REFPROP9.0数据源、已发表的状态方程及公开实验数据对比,各关联式计算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0.16%,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3.7%,与已有状态方程和公开数据对比偏差小于8.7%;基于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关系式推导得到的焓、熵、比热容的计算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5.2%,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9.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态法分别测定了丁香油中主要成分丁香酚、乙酰丁香酚和β-石竹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成分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小。在压力10-30MPa和温度313.15-333.15K范围内,丁香酚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摩尔分数)为0.0002 -0.0580,乙酰丁香酚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摩尔分数)为0.00018-0.07030,β-石竹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摩尔分数)为0.00034-0.07096。采用Chrastil方程及其改进方程(Adachi、del Valle)分别对三种化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对丁香酚关联的AARD值分别为4.92%、4.47%、5.19%,对乙酰丁香酚关联的AARD值分别为3.69%、2.91%、3.24%,对丁香酚关联的AARD值分别为4.77%、4.41%、4.21%。  相似文献   

18.
徐晓宇  孙悦  沈健  翟玉龙 《化工进展》2014,33(4):1035-1040
以HY、USY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喹啉的十二烷溶液为模拟油,在间歇式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静态吸附脱除碱性氮化物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两种分子筛的吸附温度、剂油质量比对脱氮率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Y和USY分子筛最佳吸附温度分别为100 ℃和140 ℃,最佳剂油质量比为1∶30;通过吸附热力学的研究,得出两种分子筛的等温吸附曲线为H型化学吸附曲线,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相关系数大于0.999,新建立的等温化学吸附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等温吸附曲线;吸附焓变?H>0,自由能变?G0,实验条件下碱性氮化物在两种分子筛上的吸附是吸热的、自发的化学吸附过程;采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两种分子筛的吸附行为进行拟合,得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是描述两种分子筛吸附过程的最佳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9。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胶粘剂的耐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有机硅树脂为基体,通过添加耐热填料制得一种耐高温胶粘剂。探讨了无机耐热填料的受热温度、受热时间对胶粘剂剪切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m(TiO2)∶m(ZnO)=1.0∶1.0时,胶粘剂在300℃时受热1 h,能够获得高达6.61 MPa的拉伸剪切强度;当受热时间延长至4 h时,胶粘剂仍可保持5.20 MPa的剪切强度;350℃受热1~4 h,胶粘剂获得了5.53~4.01 MPa的剪切强度;在400℃分别受热1 h和4 h,胶粘剂的剪切强度降至3.65 MPa和2.54 MPa。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受热时间的延长,胶粘剂的剪切强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单体质量比m(MMA)∶m(BA)=45∶55,核壳单体质量比为6∶4,含氟单体质量分数为7%,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4%时,制备得到的含氟丙烯酸乳胶粒子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粒径为120 nm,乳胶膜吸水率为7%。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氟单体参与了有效聚合;差示量热扫描(DSC)和热重分析法(TG)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10.2℃和58.4℃),且热分解温度比不含氟的聚合物提高了59℃;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当w(HFMA)≥7%时,乳胶膜正面与水的接触角为98.2,°说明所合成的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中有机氟富集于壳层,涂膜的耐热、疏水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