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采用水溶液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粉末状的姜酮/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姜酮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为姜酮的微胶囊化奠定基础。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联用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包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环糊精对姜酮具有良好的包合能力,姜酮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包合物中,其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超声法制备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法制备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以熊果酸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包合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包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熊果酸:β-环糊精(摩尔比)=1:1、超声时间40 min、温度30℃.在该条件下,熊果酸包合率为68.2%.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核磁共振等方式对包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表现出明显不同于青藤碱的性质特征,青藤碱与γ-环糊精能形成稳定的新型包合物,γ-环糊精能显著增加青藤碱的溶解度,青藤碱与γ-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包合物质的量比为1:1,其包合常数为600.3L/mol,反应前后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ΔG=-15.85kJ/mol。  相似文献   

4.
通过旋转蒸发法制备了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Qu/2-HP-β-CD-IC),并采用静电纺丝法将其负载到纳米纤维膜上。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Qu与2-HP-β-CD的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 h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负载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纤维膜的抗紫外线性能更佳,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雷英杰  俞玫  赵康 《食品科学》2005,26(10):134-137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制备出大豆苷元-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加以鉴定。制备大豆苷元-β-环糊精包合物的产率为90.15%,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大豆苷元单体。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白藜芦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优化白藜芦醇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包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为研究目的,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率和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白藜芦醇投料比(摩尔比)2∶1、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63min。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显示白藜芦醇β环糊精包合物已形成。  相似文献   

7.
探索了杜仲籽油B-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了初步表征.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产率的加权平均值(综合评分)为考查指标,进行了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显微成像分析法等,对包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杜仲籽油(g/mL)为8∶1,包合温度为60℃,包含时间为2.0h.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显微成像分析法的分析结果均显示包合物确为一种新形成的物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玫瑰精油水溶性与稳定性,以β- 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并表征玫瑰精油的包合物。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玫瑰精油包合物,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 质谱(GC-MS)分析包合前后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利用红外(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包合物与包合作用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以包合率为指标确定包合最佳条件为:m 玫瑰精油:mβ- 环糊精=1: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玫瑰精油包合率达到80% 以上。结论:玫瑰精油包合物能够保留玫瑰精油的主要特征成分,提高精油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为开发口服玫瑰精油功能食品提供了固体粉末中间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6-O-α-D-麦芽糖-β-环糊精(6-O-α-D-maltosyl-β-cyclodextrin,Mal-β-CD)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对槲皮素的包合效果,利用溶剂法制备Mal-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物,借助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联用等分析手段研究该包合物的理化性质,并采用分子对接法建立了该包合物的超分子结构。结果表明:Mal-β-CD包合槲皮素的能力高于母体β-CD。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是沿Mal-β-CD的大口端方向进入其疏水空腔形成包合物,二者间是通过氢键相连接的。较之母体β-CD,Mal-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更好,且包合后槲皮素的物相发生重大变化,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茉莉精油的稳定性和水溶性,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茉莉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并经冷冻干燥制得固体样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确定包埋率为70.3%。经红外光谱鉴定,茉莉精油包埋后红外特征吸收峰消失,茉莉精油包合物O-H弯曲振动峰向高位位移到1 652 cm~(-1)。热重/差热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包埋后精油的易挥发成分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静电纺聚丙烯腈纳米纤维毡的炭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得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在250℃预氧化,850℃炭化,得到碳纳米纤维。对静电纺纳米纤维、预氧化后纳米纤维和炭化后纳米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用扫描电镜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强伸、导电性能,发现碳纳米纤维的导电性能大大增强。原料聚丙烯腈粉末、静电纺纳米纤维、预氧化后纳米纤维和炭化后纳米纤维的内部结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olymor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α, β', and β forms of synthesized tristearin were studied using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PL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Polymorphic forms of α, β', and β were induced from tristearin melt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and times. Solid-solid and melt-mediated polymorphic transitions of tristearin occurred predominantly during slow heating rates and rapid heating rates in the DSC, respectively. The stability of α and β forms of tristearin were dependent on storage temperatures. As storage temperatures increased, the rate of polymorphic transitions from α to β and β' to β forms of tristearin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3.
以紫苏精油为原料,研究对比阿拉伯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两种壁材不同处理制备紫苏精油微囊粉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紫苏精油微囊粉用量增加,抗氧化能力逐步增强,在微囊粉用量同为7 mg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微囊粉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89.19%,84.58%和97.93%。最佳用量为5 mg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壁材紫苏精油微囊粉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两种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用量为4 mg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番茄早疫菌和西瓜枯萎菌两种真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31.58%和90.48%。扫描电镜观察及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紫苏精油微囊粉颗粒呈圆球形,表面完整且有较浅凹陷,包埋过程仅为物理包被。研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紫苏精油微囊粉抗氧化性强,抑菌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起荧"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及光学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能谱仪(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仪器对目前珠宝市场价值较高的“起荧”翡翠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并对其“起荧”现象的光学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翡翠(包括硬玉质翡翠和绿辉石质翡翠)的“起荧”现象与其化分成分无必要关联。翡翠发生“起荧”现象的必要条件为:1.翡翠饰品应整体或局部被切磨成弧面琢型,其弧面琢型的高度对“起荧”现象的强弱有一定的影响;2.翡翠饰品的表面抛光精良;3.翡翠的矿物颗粒大小基本上在0.05~0.14m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茉莉精油微胶囊香气成分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茉莉精油的挥发性、茉莉精油微胶囊的总精油含量及表面含油量,分析了茉莉精油微胶囊总精油及表面含油量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在贮存过程中,茉莉精油的损失主要是微胶囊表面油的损失,并得出微胶囊对茉莉精油香气成分的保存是十分有效的结论。对各释放结果逐一进行了数学方程拟合,取得了较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6.
以产自江西省婺源县的歙砚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天平、显微硬度计、偏光显微镜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歙砚原石的宝石矿物学性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歙砚的组成成分、质量分数及结构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摩氏硬度为4.45,平均密度为2.7485g/cm^3;其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呈细小鳞片状结构,定向排列,还含有石英、绿泥石以及少量的锆石、正长石、高岭石和斑铜矿等。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仪的测量结果显示,歙砚样品的主要矿物为多硅白云母,其单晶颗粒好,呈叶片状、定向排列,其集合体呈叠瓦状结构分布;其平均化学式为K0.59Na0.50{(Al2.86Mg0.50Fe^3+0.05)4.11[-(Al0.91Si7.09)8O20](OH)4}。  相似文献   

17.
新疆吐鲁番珊瑚化石的宝石学特征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种放射状群体珊瑚化石的花纹独特,颜色多种,具有很高的宝石学价值.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硬度测试仪、电子探针、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技术,对该地区珊瑚化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方解石型结构,含有少量的白云石以及含有甲基和羟基的有机物,属于钙质型珊瑚化石.通过计算样品中方解石的晶胞参数,探讨了其晶胞参数变化的原因.展望了该地区珊瑚化石作为宝石资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草果精油易挥发、不稳定的特点限制其应用范围。为了有效提高草果精油利用率,本文对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以草果精油、乳化剂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钠(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Starch,OSA淀粉)、麦芽糊精、胶体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草果精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研究了草果精油微胶囊的物理性质、形貌特征、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草果精油30%(w/w)、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w/w)、N-CREAMER 46型号OSA淀粉15%(w/w)、阿拉伯胶0.2%(w/w),喷雾干燥制备的草果精油微胶囊包埋率81.07%±3.20%,负载率64.43%±5.32%,水分含量3.40%±0.08%,复水后平均粒径(226.37±3.06) nm,微胶囊产品呈干燥粉末状,复水溶解迅速,包埋效果较好。经过同步热重差热分析,包埋后的草果精油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草果精油微胶囊颗粒分布均匀。本研究可为喷雾干燥法制备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工业生产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及麦芽糊精(MD,DE17)为复合壁材组分,喷雾干燥制备了共轭亚油酸(CLA)微胶囊。比较了不同壁材组分微胶囊的包埋效果、色泽变化及氧化稳定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麦芽糊精(MD,DE17)分别和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复合作为壁材,可改善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大部分微胶囊直径1~5μm,内部呈空腔状,CLA油滴(50~200 nm)包埋于囊壁中。增加复合壁材中麦芽糊精(MD,DE17)的比例,微胶囊收缩加剧。  相似文献   

20.
将新鲜糯玉米进行不同冻藏时间(0、10、20、30 d)的处理,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黏度分析仪等研究冻藏处理对其内部淀粉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延缓其品质劣变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冻藏处理导致糯玉米淀粉的R1 045/1 022减小,半峰宽增大,相对结晶度降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陷和破碎,粒径变小,且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冻藏对玉米淀粉微观结构的破坏更加明显;糯玉米经冻藏处理后,其淀粉的糊化温度、糊化焓值、峰值黏度、崩解值下降,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升高,表明冻藏淀粉更容易发生糊化,且糊化黏度降低,但淀粉热糊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更容易发生老化。此外,冻藏处理还可导致玉米淀粉内的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转变为快消化淀粉,表明冻藏具有提高鲜食玉米的消化速率和程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