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季鏻盐缓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失重法、动电位扫描法和载波扫描法研究了七种季鏻盐化合物对1N盐酸中20~#碳钢的缓蚀作用以及季鏻盐分子结构对缓蚀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季鏻盐化合物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含有两个磷原子的双鏻化合物的缓蚀效率高于单鏻化合物。在15~50℃范围内,溴化苄基三苯基鏻和1.4—双(溴化三苯基鏻)丁烷在碳钢/溶液界面的吸附遵循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计算了季鏻盐分子吸附的热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十二烷基三甲基碘化铵对铝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mol·L-1MgCl2溶液中,在30~50℃范围内用微分极化电阻和微分电容测量技术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三甲基碘化铵(DTMAI)对铝阳极过程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DTMAI是铝的有效缓蚀剂,缓蚀效率随着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DTMAI吸附在铝表面上,且吸附服从Langmuir等温式发现这种吸附的特点是吸附过程的的总熵增加,且总熵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缓蚀效率的影响是由于熵效应而不是焓效应,因此.DTMAI在铝表面的吸附是其具有良好缓蚀作用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席夫碱基咪唑啉化合物对A3钢在盐酸介质中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BIA、BIOHA、BIMHA和BIMMA 4种席夫碱基咪唑啉化合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种席夫碱基咪唑啉化合物对A3钢在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1 mol/L HCl介质中4种化合物对A3钢均有缓蚀作用,它们的缓蚀能力大小为:BIA>BIMMA>BIOHA>BIMHA.4种化合物均属于混合型缓蚀剂,但对阳极的缓蚀作用略大.4种化合物在A3钢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其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4.
热镀锌钢材在稀盐酸中的缓蚀和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虹  李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12):2079-2088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质量损失测试、电化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等研究烟酸、吖啶和小檗碱等杂环化合物对热镀锌钢材在盐酸介质中的缓蚀作用.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均具有多个吸附活性中心,且其前线轨道与镀层表面锌原子的前线轨道能够相互作用,因而使得杂环化合物分子可通过在镀层钢材表面形成吸附膜而阻止热镀锌钢材在盐酸介质中的溶解.质量损失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在盐酸介质中对热镀锌钢材均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9%以上;其中小檗碱的缓蚀效果最好,在浓度为1.0×10.4 mol/L时缓蚀效率就已达到80%以上;3种化合物均通过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方式吸附在镀层表面,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是热镀锌钢材酸洗过程的环境友好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接触角测试研究了滇润楠叶提取物(MYLE)在1.0 mol·L-1 HCl溶液中对Al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20℃时,1000 mg·L-1 MYLE的最大缓蚀率可达93.5%,MYLE浓度越高,缓蚀性能越强;而温度越高,缓蚀性能越弱。MYLE在Al表面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在低温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高温时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Al在添加MYLE前后的HCl中腐蚀动力学规律符合Arrhenius公式和过渡态理论方程,添加MYLE后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表观活化焓(ΔHa)、表观活化熵(ΔSa)均增大。MYLE为混合型缓蚀剂,其电化学缓蚀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Nyquist图主要由高频区的容抗弧和低频区的感抗弧组成,且随着MYLE浓度增大,电荷转移电阻和电感电阻均增大。添加MYLE后,缓蚀体系中Al3+浓...  相似文献   

6.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WGHE)和稀土盐Nd(NO3)3复配缓蚀剂对Al在HCl溶液中的缓蚀协同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由失重法测试得出WGHE与Nd(NO3)3在对Al在1.0 mol/L HCl介质的腐蚀具有中等程度的缓蚀效率,25 oC时最大缓蚀率分别为67.8%和79.1%,将二者复配使用后产生缓蚀协同效应,40 oC时0.5 g/L WGHE和1.0 g/L Nd(NO3)3的缓蚀率高达90.4%。WGHE和Nd(NO3)3复配前后均在铝表面吸附形成缓蚀保护膜,并且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WGHE与Nd(NO3)3复配后更能有效抑制阴极反应。Nyquist图谱近似呈“椭圆”特征,WGHE与Nd(NO3)3复配...  相似文献   

7.
李可彬 《腐蚀与防护》1994,15(5):239-243,222
1 前言 硫脲及其衍生物是许多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有效缓蚀剂。Ateya认为,氨基硫脲阻滞金属腐蚀的原因是由于在金属表面形成了吸附膜,这种吸附膜的强度强烈地依赖于吸附中心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荷密度。本文作者按照有机结构—吸附现象—缓蚀性能之间的“线性关联原理”,设计合成了几种氨基硫脲衍生物。用电化学方法和失重法评价了它们在2.0mol/L H_2SO_4中对纯铁的缓蚀作用,验证了这些衍生物之间结构与缓蚀效率间存在的“线性关联”关系;对部分化合物的表面吸附行为和缓蚀机理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采用失重法、开路电位 (OCP)-时间曲线、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 (EIS)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了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 (CSGC) 在1.0 mol/L HCl溶液中对Al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CSGC对Al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当用量仅为50 mg/L时缓蚀率可高达90%以上,且在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极化曲线表明CSGC为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抑制型缓蚀剂;EIS谱在高频区呈容抗弧,在低频区亦出现大段感抗弧,阻抗值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SEM表明添加CSGC后Al表面的腐蚀程度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新型杂环化合物在1 mol/L 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失重、电化学测试以及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新型杂环恶二唑化合物5-[(1H - 1,2,4 - 三氮唑 – 1- 基)甲基]-1,3,4 噁二唑 - 2 - 硫醇(TAOT)在1 mol/L HC1中对Q235钢(碳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TAOT在1 mol/L HC1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高达89.1%,能同时抑制碳钢腐蚀的阴、阳极反应过程.碳钢的阻抗值随TAOT浓度增加而增大,其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也表明,该化合物物可能是通过巯基提供电子与碳钢表面相互作用来起到缓蚀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缓蚀剂是阻止或延缓换热设备、石油开采及其他领域金属发生腐蚀,保护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手段。文中选用了一种新型季铵盐类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缓蚀剂,运用失重实验、电化学实验、量子化学计算等多种方法测试了所选化合物在3.5%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从理论上探讨了缓蚀剂分子与金属表面的作用方式。失重、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缓蚀剂对铜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和较高的缓蚀效率,在100mg·L~(-1)时对铜的缓蚀效率达到93.9%。通过吸附模型以及量子化学模拟证明缓蚀剂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缓蚀剂分子的吸附机理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用电化学方法(EPR 法)研究了不同材料和各种敏化条件对奥氏体不锈钢敏化程度的影响,并采用摸拟贫铬区的 Fe-11%Ni-Cr(6~18%)钢,研究了 EPR 法的特性.发现对不含 Mo 的钢而言,贫铬区的铬含量在16%以下时,就发生再活化溶解,因此,EPR 法比 Strauss 法更灵敏。试验后试样表面的金相观察发现:在晶界或夹杂物周围,首先发生方向性侵蚀点,然后,连结成腐蚀沟.  相似文献   

12.
结合灰色系统的建模方法来评价缓蚀剂效果,用灰色 预测GM(1,1)模型可以预测出缓蚀剂缓蚀效果的变化.该方法与线性回归法相比精确度高、使用方便,对缓蚀剂的评价与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阳石化分公司烯烃厂F108裂解炉对流段炉管爆裂破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爆裂原因是由于炉管在高温下长期运行,管壁氧化腐蚀减薄并影响传热,同时管壁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使得炉管强度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4.
烟气湿法脱硫系统中热管的耐腐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比较碳钢、不锈钢和搪瓷涂层在不同浓度的硫酸中的耐腐蚀性能,得出搪瓷涂层具有非常优秀的耐酸性,说明利用搪瓷的表面技术制作热管在改进空气预热器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碳钢土壤腐蚀随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及土壤环境因素原位连续测试方法 ,研究了在成都中心站土壤中 ,碳钢的腐蚀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在土壤环境因素变化差异较大的春夏季节交替时 ,碳钢腐蚀率最大 .  相似文献   

16.
化学镀Ni-Cu-P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栩青  罗守福  王永瑞 《腐蚀与防护》2000,21(3):126-128,139
通过实验数据及图表论述了化学镀 Ni- Cu- P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镀液的 p H值、施镀时间对镀层中 Ni、Cu、P质量百分含量、镀层的沉积速度的影响 ,总结随工艺参数变化镀层成分变化的趋势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复合材料参数识别问题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复合材料性能参数识别问题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运用有限元反分析理论和系统辨识技术建立起来的,当给出复合材料结构或者试件的位移测量值后,用所提出的迭代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相关的性能参数。给出了加权最小二乘法的迭代计算公式和误差估计公式。详细讨论了迭代计算中的收敛性问题,并针对二种类型的复合材料板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解决复合材料以及结构的性能参数识别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铝合金激光焊接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彦宾  曹丽杰 《焊接》2001,(3):9-12
概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难点,分析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质量问题。针对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论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态硫化合物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原油中活性硫及非活性硫的来源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其腐蚀机理,阐述了硫腐蚀的特点并讨论了温度、浓度、时间、循环条件、金属组成等影响腐蚀的外界环境因素,指出了金属硫腐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钛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电极法和 pH 试纸法直接测定了 Ti-5 Al-2.5Sn 和 Ti-5 Al-4V 在近中性3.5%wt.NaCl 水溶液中应力腐蚀裂纹顶端溶液的 pH 值,结果在1.7到2.0范围内。模拟实验的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金相跟踪观察证明上述钛合金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过程是首先在裂纹前端的塑性区中形成若干小裂纹,然后主裂纹与小裂纹相对扩展并最后连通。用扫描电镜检查了应力腐蚀开裂(SCC)断口形貌。基于这些结果,作者提出并讨论了钛合金 SCC 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