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酱油制曲过程中大豆皂甙的变化与大豆皂甙酶解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菌曲Aspergillus oryzae39s、42s所制酱油曲子中大豆皂甙的变化以及由菌咱Aspergillus oryzae39s、42s和Aspergillus niger848s提取的酶液水解大豆皂甙的情况。大豆皂甙在制曲过程中产生的新皂甙与大豆皂甙酶解后产生的新皂甙很相似,说明大豆甙在制内过程中的变化机理与大豆皂甙酶解作用机理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酶水解大豆皂甙分子上的部分糖基 ,使皂甙部分水解生成低糖、高活性皂甙的方法。探讨了 8种霉菌菌株对 7种糖苷键及对皂甙糖基的水解能力 ,得到 3种具有较高活性的菌株 ,用于水解大豆皂甙。它们分别是A .niger 848s,A .niger48s和A .oryzae 39s。并通过TLC和HPLC分析得到大豆皂甙酶解最佳反应条件为pH =5 ,温度 40℃ ,时间 12h。  相似文献   

3.
大豆皂甙酶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酶水解大豆皂甙分子上的部分糖基,使皂甙部分水解生成低糖、高活性皂甙的方法,探讨了8种霉菌菌种对7株糖苷键及对皂甙糖基的水解能力,得到3种具有较高活性的菌株,用于水解大豆皂甙,它们分别是A.niger 848s,A.niger 48s和A.oryzae 39s,并通过TLC和HPLC分析得到大豆皂甙酶解最佳反应条件为pH=5,温度40℃,时间12h。  相似文献   

4.
水解大豆皂甙分子上的部分糖基可以生成低糖链、高活性的新皂甙。实验步骤是:采用A.niger848s水解大豆皂甙,生成3组不同的新皂甙;并用1 mm厚的层析制备板分离提取各个新皂甙。结果表明最适当的展开剂V(氯仿)∶V(甲醇)∶V(水)=74∶26∶10。该酶解过程的有效性已通过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5.
水解大豆皂甙分子上的部分糖基可以生成低糖链、高活性的新皂甙。实验步骤是:采用A.niger848s水解大豆皂甙,生成3组不同的新皂甙;并用1mm厚的层析制备板分离提取各个新皂甙。结果表明最适当的展开剂y(氯仿):y(甲醇):y(水)=74:26:10。该酶解过程的有效性已通过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6.
大豆皂甙的提取及在制曲中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大豆皂甙的提取方法和皂甙糖基在制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脱脂大豆经60%-70%乙醇提取、丁醇转移,可得到2.8%粗皂甙。粗皂甙可以用D101多空吸附树脂柱提纯。在米曲霉菌制曲中,大部分皂甙糖基被吕解,但部分皂甙反而糖基增加;在黑曲霉制曲中,只有皂甙糖基的水解,没有皂甙糖基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充分利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大豆资源为出发点,以提高大豆皂甙的生物活性为目的,采用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建立了从制油废料豆粕中提取、分离大豆皂甙及低糖高活性大豆皂甙的生物转化方法。通过生物转化法得到含有一分子和两分子糖的低糖高活性大豆皂甙,并确定其结构,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豆胚芽与大豆叶中的大豆皂甙的红外和紫外光谱的分析,发现这两种大豆皂甙组成不同,得到大豆胚芽中大豆皂甙含有皂甙群A和大豆皂甙B,大豆叶中含有大豆皂甙B而不含有皂甙群A结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豆叶子中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叶子前处理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加酶水解条件等参数的研究,得到了以大豆叶子为原料提取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从大豆叶子中提取皂甙的下一步工艺总配糖体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前提,从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豆叶子中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大豆叶子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叶子前处理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加酶水解条件等参数的研究,得到了以大豆叶子为原料提取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从大豆叶子中提取皂甙的下一步工艺总配糖体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前提,从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Aspergillus oryzae As.3951,JP-DQ-1和JP-W的酶系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酶能力。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菌在小麦曲、麦麸曲、米曲、浓酱油曲和白酱油曲上均可产生α-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外切酶、果胶酶和蛋白酶。JP-W在小麦曲、麦麸曲和白酱油曲上产酶能力最佳;JP-DQ-1在浓酱油曲上产酶能力较强;As.3951在米贡上产酶能力强。建议用JP-DQ-1生产浓酱油,用P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日本酱油生产菌AspergillusoryzaeJP DQ 1,AspergillusoryzaeJP W和我国酱油生产菌AspergillusoryzaeAS3.951的酶系。结果表明:3种菌在浓酱油曲和白酱油曲培养基上均可产生α 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外切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JP W是较好的白酱油生产菌,JP DQ 1是较好的浓酱油生产菌。还对酱油酵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发现食盐浓度对酱油酵母生长影响较大,酱油发酵过程的盐浓度不宜超过3mol/L,低于2mol/L更佳。酱油酵母的较适生长pH为4.5~5.5。  相似文献   

13.
玉米醇溶蛋白水解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Aspergillus oryzae3042、Aspergillus oryzaeIF-39、Aspergillus oryzae3800、Aspergillus oryzaeJ-rapid4种霉菌中通过优化培养条件,筛选出产蛋白酶酶活力高的菌株,结果表明,Aspergillus oryzaeIF-39所产蛋白酶酶活力最高。培养条件为麦麸豆粕比1∶1,pH值7.5,水的质量分数50%,温度30℃,培养96 h,接菌量3环。菌种产酶酶活达到220.78 U/mL,玉米醇溶蛋白的水解度达到33.5%。  相似文献   

14.
将无花果曲霉 (A .ficuum)AS3 .3 2 4的植酸酶基因 (phyA) ,克隆到pPIC9K中 ,得到重组载体pPIC9K/phyAⅡ ,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DraⅠ和Bpu1 1 0 2Ⅰ线性化 ,用电穿孔转化方法导入宿主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GS1 1 5 中 ,构建了两种植酸酶工程酵母。本文比较了这两种工程菌表达的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的酶学性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酱油生产用米曲霉菌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曲霉是我国传统酱油生产用关键菌种.关于米曲霉菌株选育的研究主要包括,高产蛋白酶菌株选育技术研究、酶学特性研究、产酶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为研究重点.虽然,研究均显示经过改良的菌株性能超过了原始出发菌株,但是成果仍然局限于实验室理论分析.我国科研人员仍需努力,加强对米曲霉菌株在工业化生产中实际应用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紫外光对蛋白酶米曲霉T_(213)菌株经5次照射,获得米曲霉T_(213)菌株,其麸曲蛋白酶活力较出发菌株增加近1倍,达6840U/g。再用25mwHe—Ne激光对T_(213)菌株进行诱变处理4次,筛选出T_(222)变异株,其麸曲蛋白酶活力较T_(213)菌株增加31%。达8960U/g。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物血液制作酱油在以前的文献报导中主要采用酸水解和混合发酵的方法 ,其成品品质较差 ,并与国家的卫生规定相冲突 ,生产周期长 ,风味不良。本研究采用复合蛋白水解酶水解动物血液 ,经离心分离 ,杀菌 ,调香等工艺 ,制作出在营养价值和风味上均可与大豆发酵酱油相媲美 ,且不含黄曲霉毒素B1 的酱油。五批成品平均全氮含量达 1 90g 10 0ml ,氨基酸 0 84g ml ,氨基酸总量 93 0 8mg 10 0ml。其氨基数占氨基酸总量的 44 6% ,分别比大豆发酵酱油 (一级 )高 11 2 % ,和动物血液混合发酵酱油高 19 3 %。  相似文献   

18.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Na2SeO3对产气杆菌的作用特征,得到了产气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速率常数随Na2SeO3浓度变化的关系式,以及最大发热功率与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式.实验表明,在高浓度时硒对产气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为揭示硒的生物效应、研究硒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广义Gauss Markov模型M ={Y ,Xβ ,σ2 Σ}和经过线性变换的模型 M ={FY ,FXβ ,σ2 FΣF′},其中X不必列满秩 ,Σ可以奇异 ,F是任意给定的矩阵 ,给出了变换前后σ2 的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在模型M 下相等的充要条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