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产品应在产品货架期内保持一定的活菌数,至少需要保证高于对人体有益的数量。但益生菌在食品制品特别是在发酵乳制品中以及在宿主肠道中存活能力和稳定性较差,因此,近年开发了微胶囊技术以解决益生菌在胃肠道内的传递和在食品基质中的稳定性。文章概述了各种微胶囊乳酸菌的技术,微胶囊材料(如蛋白质、多糖和植物胶)及微胶囊益生菌在不同食品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微胶囊益生菌,其在食品加工环节和通过人体的胃肠屏障保持有效益生菌的存活量将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对宿主健康具有一定的益生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然而益生菌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且进入机体后不耐胃液、胆盐等恶劣环境,导致其存活率大大下降。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包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且将植物蛋白作为益生菌的包埋壁材,不仅可以提高益生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率,还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益生菌肠道的定位释放。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等对益生菌的包埋以及益生菌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植物蛋白微胶囊技术包埋益生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但其易受温度、氧气、湿度、压力、胃酸和胆汁盐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为使益生菌在加工、储藏、消化过程中保持高存活率,人们利用不同的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和保护。益生菌微胶囊技术通过创建一种物理屏障来提高益生菌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力,减少保护基质中益生菌的损伤,从而使其到达目标部位顺利释放并发挥作用。文章概述了益生菌的起源、种类及益生功效,重点总结了益生菌微胶囊常用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包括挤压法、乳化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冷却法、复凝聚法、静电纺丝、电喷雾和撞击气溶胶法,进而重点讨论了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在乳制品、肉制品、非乳饮料及焙烤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优势和可能性。虽然众多研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现有的问题,未来仍然需要通过扩大包埋方法、开展体内实验、建立系统性数据库等方法来满足益生菌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需求,以为开发新型益生菌食品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发酵产品在食品中所占比例日益增长,采用微胶囊技术使得被包埋的内含物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成为研究热点。主要阐述了微胶囊技术在发酵产品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微胶囊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预防便秘,增强肠道免疫力等功能,在新型功能性食品、医药和微生态制剂研发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益生菌产品的消费以20%的速度在逐年增加。由于益生菌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光、温度、氧气等影响而失活,摄食后还需经受住胃酸、胆盐等胃肠环境的挑战,只有少数菌能到达肠道,因此目前很多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和实际效果都难以达到预期。如何长时间保持益生菌的活性成为制约益生菌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近年来,微胶囊包埋及靶向递送体系在材料以及益生菌领域的应用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提高了益生菌及其产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存活率、稳定性和实际功效。本文概述益生菌靶向递送研究现状,总结近年来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包埋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活性益生菌产品和技术,提高益生菌产品在体内的功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技术因能显著提高益生菌的存活力和耐受性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益生菌中的应用现状,对目前使用的益生菌微胶囊包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对常用的微胶囊壁材的性质及其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对微胶囊的干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益生菌微胶囊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具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理功能,但是其对加工、贮存和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不利环境极为敏感,导致功能活性丧失,从而影响对人体益生功效的发挥。微胶囊技术可以作为一种保护益生菌的物理屏障,减少益生菌的损伤,使其到达特定位置释放并发挥作用。此外,益生菌与益生元/功能营养成分等的共包封也会增强益生菌的抗逆性。本综述对益生菌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总结了包封益生菌的微胶囊技术,并介绍了含有益生菌或益生元/营养物质的共包封系统的最新进展及其在乳制品当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开发新型益生菌食品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包埋技术在益生菌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生菌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制品中益生菌的存活率很低。微胶囊包埋是保护益生菌免受外界环境侵害的常用方法,综述了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聚焦于微胶囊技术和壁材,综述了益生菌微胶囊在果汁、零食、口服制剂等非乳制品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益生菌微胶囊在非乳制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王珺  霍乃蕊 《食品工程》2011,(1):3-6,20
微胶囊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工业的进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简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并阐述了微胶囊技术在营养素、香精和风味剂、食品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抗氧化剂、生理活性物质和益生菌制剂制备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提高食品中益生菌数量的两大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并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然而,益生菌自身比较脆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食品中益生菌菌数的快速下降,严重影响了益生菌的益生作用,因此,对益生菌进行包埋,提高食品中益生菌的稳定性和存活能力将对我们进一步开发益生菌系列产品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益生菌包埋技术研究的现状,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和双层包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具有多种益生功效,但其在加工、贮存或消化等过程中易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降低活性,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对益生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或避免不利环境的影响。海洋多糖作为益生菌微胶囊壁材不仅能够提高益生菌的抗胁迫能力和稳定性,改善益生菌产品的感官特性,还能与益生菌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了不同来源海洋多糖的种类和特性,并概述了海洋多糖基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同时阐述了海洋多糖基益生菌微胶囊在食品工业、生物医药、养殖饲料等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益生菌微胶囊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正逐步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出现解决了食品工业中的许多难题,尤其在食品添加剂工业中,许多由于技术障碍而不能得到开发的产品,通过微胶囊技术都得以实现。文章综述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技术,阐述微胶囊技术在营养强化剂、防腐剂、香精、香料、色素等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和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对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益生菌不耐低pH值、不耐氧的缺点,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为壁材用乳化法制备长双歧杆菌藻酸盐微胶囊。将基础藻酸盐微胶囊外包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COS)或在藻酸盐壁材中添加藻酸盐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分别制备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COS-微胶囊和AOS-COS-微胶囊。体外实验表明: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均可以显著提高长双歧杆菌在模拟消化液处理后或在4 ℃贮藏期内的存活率。AOS-COS-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处理后仍能保持106 CFU/g以上的活菌数。在连续的模拟消化液处理后,AOS-COS-微胶囊中的活菌量达到基础微胶囊中的约1 000 倍。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在4 ℃贮藏28 d后仍均能保持108 CFU/g以上的活菌数。体内实验表明:相比较未包埋的长双歧杆菌或基础微胶囊,海洋寡糖微胶囊可以显著提高动物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含量,同时降低条件致病菌的含量,具有最佳的调节肠道菌群效果。因此,海洋寡糖益生菌微胶囊产品将是一种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性益生菌食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和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对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食品智能控释技术及其在益生菌制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品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功能属性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功能属性成分的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成分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在益生菌制品中应用智能控释技术,可以提高益生菌加工和储藏过程的耐热、耐氧性能,摄入体内能耐受胃酸而不产生释放,确保最多的活菌到达肠道产生释放,从而发挥益生菌的最大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这种新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油脂抗氧化、食品风味物质保存、医药控制释放、食品发酵以及益生菌制品等相关领域当中。本文根据不同的工艺原理对微生物进行微胶囊包埋的方法分类,并评价包埋方法和壁材对微生物存活性的影响以及微胶囊产品对微生物的保护作用。微胶囊壁材材料作为微胶囊产品的主要功能成分不仅要能为微生物提供物理保护,同时对微生物营养物质和代谢物物质扩散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业中微胶囊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材料将有益的物质包覆其中,形成微胶囊产品,达到保护内部芯材的目的,其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微胶囊技术的概念和方法,发现界面聚合法,锐孔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却法,挤压法和空气悬浮法这六种方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发现其对油脂、香精香料、色素、益生菌、抗氧化剂、膨松剂、酶制剂、防腐剂、酸味剂和甜味剂等都具有良好的包埋效果,经处理后芯材物质得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够控制释放速度。微胶囊技术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应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上升空间,研发出更多无毒安全的复合壁材,从而创造出更多微胶囊食品。  相似文献   

20.
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食品与医药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微胶囊的壁材、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微胶囊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片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