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白芦笋茎、白芦笋尖、绿芦笋茎和绿芦笋尖中的酚类物质,通过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各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总单宁、缩合单宁和芦丁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并探究芦笋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芦笋中均不含单宁类物质;绿芦笋尖中总酚、总黄酮、芦丁含量最高,3种抗氧化活性均最强,其后依次为绿芦笋茎、白芦笋尖和白芦笋茎。HPLC指纹图谱显示,绿芦笋尖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最高,白芦笋茎中则最少。以上结果说明绿芦笋比白芦笋中酚类物质更多,抗氧化性更强,且芦笋尖中酚类含量及抗氧化性优于芦笋茎。相关性分析发现,芦笋中总酚、总黄酮、芦丁、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表明芦笋中酚类物质与自由基清除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糙米为原料,制成糙米饭、糙米线和糙米速食粥3种制品,以精白米饭为对照,分析制品中多酚物质含量、膳食纤维的特性,比较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总酚含量的顺序为:糙米米线(64.05±0.86 mg/100 g)糙米速食粥(63.95±2.02 mg/100 g)糙米饭(50.70±0.02 mg/100 g)白米饭(20.27±0.46 mg/100 g);总黄酮含量顺序为:糙米速食粥(736.50±26.05 mg/100 g)糙米米线(642.27±66.94 mg/100 g)糙米饭(581.17±21.91 mg/100 g)白米饭(186.81±14.12 mg/100 g)。3种糙米制品中总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且均高于白米米饭,清除DPPH、ABTS+能力顺序:糙米速食粥糙米线糙米饭白米饭(P0.05)。制品总酚和黄酮含量与自由基的清除力具备显著的相关性(P0.01);游离型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其总抗氧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4和0.824。糙米线和速食粥的膳食纤维对脂肪酸的吸附力是米饭的2倍左右。糙米制品膳食纤维抗氧活性均高于白米饭;速食粥清除DPPH的能力是米线的2倍多,是米饭的4倍多;速食粥和米线对ABTS+清除力是米饭的3~4倍。糙米速食粥、糙米米线与米饭相比,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油脂吸附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芦笋在热风干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问题,故采用不同的护色剂对芦笋进行浸泡、喷涂护色处理。结果表明,最佳的护色剂依次为护色剂3>护色剂2>护色剂1,最佳的护色方式依次为浸泡>喷涂>不护色。相较于未护色的芦笋粉,经护色的样品中酚类物质含量更高,且色泽品质最佳。其中经护色剂3浸泡的芦笋粉总酚、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6.43 mg GAE/g DW、297.14 mg RE/100 g DW,其酚类提取物的总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自由基、·OH、·O-2、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清除能力最好,分别为189.87 mg Trolox/100 g DW、85.24 mg VC/100 g DW、0.20 mg VC/g DW、87.28%、46.62%。芦笋粉富含的膳食纤维赋予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其中经护色剂3喷涂的芦笋粉的持水性、持油性及吸水膨胀性最好,分别为4.53 g/g、2.50 g/g及4.55 mL/g,其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63.85 g/100 g。经护色剂1-喷涂、护色剂3-浸泡的芦笋粉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最佳,均为0....  相似文献   

4.
以酶提取法提取晋谷21号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多酚,并测定游离酚的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同时研究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生理活性以及对戊糖乳杆菌的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6.46±0.11) g/g、持油力为(4.05±0.06) g/g、膨胀力为(1.01±0.04) m L/g。谷子游离酚的含量为(0.881±0.046) mg GAE/g,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游离酚含量为(0.675±0.028) mg GAE/g;谷子游离态多酚的DPPH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均大于可溶性膳食纤维中的游离酚。谷子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游离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性(R_(SDF)=0.631,R_(谷子)=0.698),谷子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游离酚的还原能力和稀释倍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_(SDF)=-0.944,R_(谷子)=-0.899)。当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唯一碳源时,其对戊糖乳杆菌有体外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黑麦麸为原材料,采用酶法制备膳食纤维并分别测定2种膳食纤维的结构、单糖和酚类物质组成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表面疏松松散,主要由阿拉伯糖(68%)、半乳糖(13.1%)和木糖(12.2%)组成;不溶性膳食纤维(IDF)表面多孔不规则,主要由木糖(54%)和阿拉伯糖(38.3%)组成。两种膳食纤维均具有糖类红外特征吸收峰,IDF结晶度高于SDF,结构更加规则,SDF表现出更好的吸水力(2.19 g/g)、吸附胆固醇的能力(2.09 mg/g,pH=7)和吸附亚硝酸根的能力(327 μg/g,pH=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SDF和IDF的酚类物质组成,IDF中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均显著高于SDF(P<0.05),二者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结合型阿魏酸。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品种的粟谷全粉甲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全麦粉比较。选用5个代表性的粟谷品种,分析粟谷全粉甲醇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3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品种粟谷及全麦粉甲醇提取液清除DPPH能力的变幅范围为12.2~20.7 mg TE/(100 g DW),清除ABTS+能力的变幅范围为85.4~136.6 mg TE/(100 g DW),FRAP的变幅范围为32.8~52.8 mg TE/(100 g DW)。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幅为11.1~25.8 mg GAE/(100 g DW),平均值为19.8 mg GAE/(100 g DW)。黄酮含量的变幅为3.8~7.5 mg CE/(100 g DW),平均值为5.4 mg CE/(100 g DW)。在6种全谷物中,均未检测到单宁(缩合单宁)。北冀谷中结合态酚含量在78%以上,郑麦7698结合态酚占74%。粟谷全粉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酚类物质、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对绿芦笋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绿芦笋四个部位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绿芦笋叶和嫩尖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粗脂肪,叶和嫩茎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总糖和还原糖;四个部位均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K、Ca、Mg、Fe等元素含量较高;四个部位均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对活性物质分析得出新鲜绿芦笋叶中皂苷、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33g/100g鲜重、0.48g/100g鲜重;四个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绿芦笋叶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p0.05)。绿芦笋营养价值较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期梨枣叶茶抗氧化成分组成及活性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变娜  王敏  曹静  汪有科 《食品科学》2013,34(13):34-38
目的:探讨不同采收时期梨枣叶茶抗氧化成分的含量、组成及其活性的差异,揭示梨枣叶茶抗氧化功能品质随采收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陕北地区5—8月份矮化密植枣园生长的梨枣嫩叶制成的梨枣叶茶为研究材料,比较总酚、黄酮和VC含量及酚类物质的组成及抗氧化能力(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清除率)的差异性。结果:7月、8月加工的梨枣叶茶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高于5月和6月加工的梨枣叶茶。梨枣叶茶的酚类和黄酮类物质以及VC含量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总酚含量变化范围为(29.94±0.28)~(42.65±0.56)mg/g(以没食子酸计),黄酮含量变化范围为(16.61±0.39)~(25.21±1.53)mg/g(以芦丁计),VC含量变化范围为136.5~324.6mg/100g。梨枣叶茶检出的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它们的含量在不同时期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芦丁是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最高含量达到60.11mg/100g。梨枣叶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和黄酮含量分别呈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相关性,与VC含量相关性不大。结论:夏季采收的梨枣叶茶抗氧化活性强,芦丁是构成梨枣叶茶酚类物质最主要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无花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实验对比分析了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对无花果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DPPH和ABTS法检测多酚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UPLC-QqQ-MS/MS)对无花果干燥前后含有的多酚成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干燥方式对无花果酚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有显著差异,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后无花果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是388.65 mg GAE/100 g d.b.、162.25 mg Vc/100 g d.b.、333.08 mg Vc/100 g d.b.和285.71 mg GAE/100 g d.b.、144.44 mg Vc/100 g d.b.、337.76 mg Vc/100 g d.b.。液质分析发现无花果中的主要酚酸是没食子酸和绿原酸,主要类黄酮是芦丁。2种干燥处理均破坏无花果中的多酚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但与冷冻干燥相比,真空干燥能够减少无花果中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研究春秋两个季节亮叶杨桐叶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ep 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采用福林酚法、硼氢化钠/四氯苯醌比色法、超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SC)、细胞抗氧化法(CAA)和亚甲基蓝染色法分析游离态/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结合态黄酮含量、游离态/结合态提取物胞外抗氧化能力、游离态提取物胞内抗氧化能力和游离态提取物对Hep 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秋季亮叶杨桐叶中游离态酚、游离态黄酮含量高,分别是142.69±0.58 mg GAE/g DW和112.98±0.37 CE/g DW;游离态提取物超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强、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和细胞抗氧化能力强,分别是1723.08±109.27μmol TE/g DW、24.07±1.98μM VCE/g DW和900.84±2.68μmol QE/100 g;游离态提取物对Hep 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强,EC50值为4.30 mg/m L。亮叶杨桐叶富含酚类物质,特别是秋季亮叶杨桐叶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原料,可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绿芦笋加工下脚料的增值利用,采用超声辅助酶法,从芦笋下脚料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绿芦笋下脚料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18 min,蛋白酶添加量0.6 mL,淀粉酶添加量0.7m L。在此条件下,芦笋下脚料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8.20%。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绿芦笋加工下脚料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一定抗氧化性能,与VC相比仍有不如,可能与不同抗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163-168
以紫罗兰和秦紫一号2种紫薯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紫薯含有较为丰富的粗灰分、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达(4.47±0.16)、(19.08±0.72)、(16.69±0.05)g/100 g;主要酚类物质类黄酮最高含量可达(7.38±0.21)mg/g;单体酚种类最高达10种,其中儿茶素的含量最高为4.54 mg/L。2种紫薯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紫薯中的各酚类物质均与不同的抗氧化方法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总酚与6个抗氧化指标均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酿酒葡萄皮渣(皮和籽)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再加工利用价值。对鲜葡萄皮渣进行压榨处理后再干燥,研究压榨对皮渣的酚类物质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榨处理可以快速降低葡萄皮渣水分含量,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压榨葡萄皮总酚、原花青素的提取量均有所增加,其含量分别为19.56 mg/g和22.64 mg/g。压榨葡萄皮的抗氧化能力高于未压榨葡萄皮,其DPPH、ABTS及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2.90%、70.18%和41.09%,铁氰化钾还原能力及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分别为0.23%和21.33%。压榨籽和皮籽混合物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则明显降低。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原花青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纤维素酶水解米糠膳食纤维,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分离,对其抗氧化性质作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H5.0,酶的添加量为65EGU/g米糠膳食纤维的条件下,50℃水解3h,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高,为6.97%;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总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总酚含量分别达到4.38±0.30、(18.53±1.41)mg没食子酸·g-1,分别是酶解前的2.08倍和8.82倍;总抗氧化能力分别达到15.43±0.62、(35.25±3.18)μmol Trolox当量·g-1,分别是酶解前的2.13倍和4.86倍;纤维素酶处理后得到的膳食纤维清除DPPH·,·OH,O-2·的能力显著增强;在亚油酸体系中的抗氧化能力均强于0.5mg/mL的抗坏血酸;膳食纤维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都与总酚含量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黑米、紫米、红米三种有色米为材料,研究了常用烹调方式对其多酚、黄酮、花青素含量及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还原能力(FRAP)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烹调成米饭和米粥后,有色米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且游离型酚类物质中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结合型酚类物质下降更为明显,加工成米粥比加成工米饭活性成分损失更多,其中以黑米粥的三种活性成分下降最为明显,其多酚含量从烹调前的6.38 mg GAE/g下降到1.16 mg GAE/g,黄酮含量从烹调前的9.50 mg CE/g下降到0.57 mg CE/g,花青素含量从烹调前的18.16μg CyE/g下降到3.41μg CyE/g。抗氧化活性也以黑米粥下降最明显,其抗氧化活性分别下降了93%、91%、79%。综合比较说明烹调成米饭更有利于抗氧化成分及其活性的保存。  相似文献   

16.
对6种热带水果的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单体酚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种水果的游离酚含量为36.20 mg GAE/100 g~342.85 mg GAE/100 g鲜重,结合酚含量为0.80 mg GAE/100 g~23.19 mg GAE/100 g鲜重。在6种水果的游离酚中,杨桃的苯甲酸(6.63±0.48)mg/100 g FW、鞣花酸(4.47±0.10)mg/100 g FW含量较高,龙眼的没食子酸(10.71±0.37)mg/100 g FW含量较高,柠檬的芦丁(9.34±0.43)mg/100 g FW、高香草酸(6.65±0.35)mg/100 g FW和香草酸(4.82±0.29)mg/100 g FW的含量较高;在结合酚中,番石榴的芦丁(2.28±0.02)mg/100 g FW、鞣花酸(1.69±0.14)mg/100 g FW和苯甲酸(1.44±0.10)mg/100 g FW的含量较高,杨桃的原儿茶酸(3.07±0.50)mg/100g FW含量较高。6种水果游离酚和结合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值分别为261.07μmol TE/100 g FW~3 561.12μmol TE/100 g FW和4.59μmol TE/100 g FW~110.90μmol TE/100 g FW;ABTS+自由基清除值分别为48.74μmol TE/100 g FW~240.72μmol TE/100 g FW和2.22μmol TE/100 g FW~135.87μmol TE/100 g FW。本研究可以为我国热带水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8个品种辣椒籽成分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不同品种(定州新一代辣椒、朝天椒、益都椒、四平头辣椒、红安6号线椒、红龙13号金塔椒、新疆甜椒、印度TEJA辣椒)辣椒籽的主要成分、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进行分析,为辣椒籽高值化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辣椒籽主要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40.10%~51.27%、17.30%~19.83%和11.53%~16.70%;辣椒籽中还含有16种氨基酸(15.16%~18.64%)、9种矿物质元素,其中钾含量达到7 790~11 566.67 mg/kg;不饱和脂肪酸占辣椒籽脂肪酸80%以上,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7.04%~9.72%,占总脂肪酸72.20%~74.26%;VE、VC、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分别为1.27~8.01、0.24~2.36 mg/100 g、11.43~20.22 mg GAE/g、2.36~12.58 mg RE/g,辣椒碱类物质含量为0.07~5.21 mg/100 g。其中,新疆甜椒籽膳食纤维和VE含量最高,益都辣椒籽蛋白质、油脂和黄酮含量最高,印度TEJA辣椒籽具有较高的总酚和辣椒碱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植物乳杆菌HN1发酵及巴氏杀菌工艺对番石榴果浆游离酚、结合酚和黄酮的含量、多酚组成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多酚组成进行了分析以及采用铁离子还原法(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ABTS+·清除率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番石榴果浆巴氏杀菌前、后以及发酵后的游离酚含量分别为227.32±2.14、179.66±3.03、167.42±1.51(mg GAE/100 g FW);结合酚含量分别为15.26±0.77、8.01±2.06、3.58±0.61 (mg GAE/100 g FW);黄酮含量分别为274.09±3.04、182.99±2.09、144.55±1.17(mg TE/100 g FW);FRAP抗氧化值分别为1 193.10±12.24、901.90±55.82、883.93±15.51(μmol TE/100 g FW);ABTS+·抗氧化值分别为1 483.08±21.43、1 368.63±30.23、1 432.69±17.93(μmol TE/100 g FW)。UPLC-Q-TOF-MS/MS分析的结果显示,番石榴鲜果中主要含有槲皮素-没食子酰基己糖苷异构体、金丝桃甙、Z-astringin、Guavinoside B、异大黄甙、短叶松素、槐异二氢黄酮D、Dorsilurin B和2,6-二羟基-3-甲基-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酮9种酚类物质;巴氏杀菌后新产生没食子酸、2',4',6'-三乙酰基黄豆黄苷、二羟苯基羟基丙酮、山奈酚7-木糖苷、(8R,8'R)-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葡萄糖甙5种酚类物质;发酵后新产生2-羟苯乙酮和3'-葡萄糖基-2',4',6'-三羟基苯乙酮两种酚类物质;同时番石榴经HN1发酵后产生白当归素和(+)异豆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豇豆的营养价值,以11个不同品种的豇豆样品为原料,对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并讨论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豇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在测定的样品中,新杂1号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5.59 mg GAE/g)、总黄酮含量(4.12 mg CAE/g)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豇豆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OH清除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15种红果肉海棠为材料,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2,2′-连氨-(3-乙基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法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Folin-Ciocalteau法测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其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相关系数法分析多酚、黄酮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其多酚含量为318.14~838.83 mg GAE/100 g干重,黄酮含量为367.64~1821.37 mg RE/100 g干重。印第安魔力海棠、红巴伦海棠、红园海棠和印第安夏天海棠的多酚和抗氧化能力均较高。检测出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矢车菊素-阿拉伯糖苷和芦丁等10种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