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福建10个不同产地‘芙蓉李’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分析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各果实品质的主要矿质元素。方法 采集福建10个产地果园的‘芙蓉李’,测定8个品质指标和10种矿质元素含量,利用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地区间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结果 不同产地间各果实品质指标、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色泽亮度因子L*与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3)、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5),色泽红色因子a*与Zn呈显著负相关(r=-0.706),色泽黄色因子b*与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7)、而与Fe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5)。通径分析表明, N对单果重的直接影响最大, P对硬度的直接影响最大, Mn对固酸比的直接影响最大;Zn是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泽因子L*、a*均具有最大直接影响的元素,Fe是对可滴定酸、色泽因子b*有最大直接影响的元素,对‘芙蓉李’品质指标直接影响较大的元素还有B、Ca、K等。结论 ‘芙蓉李’果实品质是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生产中应协调好各种矿质元素的配比以提高果实品质,实现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
新疆南疆引进鲜食枣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南疆引进的13 个鲜食枣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酸比)进行了分析,为南疆筛选适合栽培的鲜食枣品种。结果表明,不同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可食率变异系数较小,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224%;评价结果表明,金陵圆枣、早脆王、冬枣和梨枣4 个品种的综合品质最好,月光和胎里红的品质相对较差,评价结果与这些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地用于鲜食枣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分析灞桥樱桃多种品质数据,以寻找影响灞桥樱桃品质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无损测定灞桥樱桃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 SSC)、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根据SSC和可滴定酸含量计算糖酸比,并采用电子天平、游标卡尺分别测定单果重和果实横径数据。分别对灞桥樱桃6种品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直方图分析和相关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灞桥樱桃品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灞桥樱桃单果重、SSC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较大,可滴定酸含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硬度相对较小;灞桥樱桃的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硬度、SSC、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的平均值±样本标准差(x±s)分别为(7.21±1.34) g、(25.44±1.69) mm、(3.70±0.06) kg/cm~2、(14.7±2.6) Brix、(0.41±0.03)%、(35.8±4.9),各品质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灞桥樱桃质地均匀性较好,且SSC和糖酸比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糖酸比这3个品质参数对整体数据的影响较大;果实横径、单果重对数据的影响分别次之;可滴定酸含量对数据的影响较小。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获取灞桥樱桃SSC、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硬度数据过程具有无损、快速、高效的特点,有利于消除樱桃果实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不确定性;结合单果重、果实横径数据可对灞桥樱桃品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为灞桥樱桃品质评价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位杰  蒋媛  林彩霞 《食品科学》2018,39(11):69-7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的13 个品种(系)果实的主要品质性状 (单果质量、果肉硬度、果形指数、心果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石细胞含量、 VC含量、糖酸比、汁液含量)进行了分析,以简化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评价指 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石细胞含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汁 液含量变异系数较小,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8.964 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这些性状的总体信息量;依据不同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筛选出的5 个代 表性的品种(系)分别为84-1-1、84-1-15、新梨9号、新梨8号、84-4-72。经聚类分析,可将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 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石细胞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汁液含量5 个主 要指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评价指 标,有助于库尔勒香梨优良果实性状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5.
研究新型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DMF)对采后毛叶枣霉变的抑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DMF在毛叶枣防腐保鲜方面的效果。实验分析测定了DMF处理后,常温贮藏期间毛叶枣果实的好果率、感病指数及总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C)含量。结果发现,DMF处理果在贮藏20d期间其好果率显著高于对照(未处理果);而果实感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P<0.05);果实的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均大于对照。表明DMF在毛叶枣防霉保鲜方面有效,并可延缓果实糖酸比及VC含量的下降,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因子分析的无花果引进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5 个无花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山东引进的‘布兰瑞克’、 ‘丰产黄’、‘日本紫果’、‘美丽亚’和‘波姬红’5 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测定其4 项外观指标和10 项内在营 养品质指标,对14 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根据综合品质 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5 个无花果品种14 项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VC含量间的差异最大, 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固酸比和镁含量间的差异均中等,其余指标间的差异均相对较小,且品质指 标间均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经因子分析提取出3 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486%,其中第1公 因子的贡献率为47.242%,包含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比、可溶性固 形物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比、铁、镁和钙含量8 个指标;第2公因子的贡献率为27.150%,包含果实横径、果形指数 和VC含量3 个指标;第3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9.094%,包含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钾3 个指标。经综合 品质评价模型得出,5 个无花果品种果实综合品质得分的优良度排序依次为‘布兰瑞克’、‘美丽亚’、‘日本紫 果’、‘波姬红’和‘丰产黄’。  相似文献   

7.
运用对比方法对于来自不同区域的藏杏果实综合性状进行研究,并运用投影寻踪技术对不同区域的藏杏果实品质质量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地点的藏杏果实成熟期果实颜色均为淡黄色,果实横径、纵径差异不大,而在单果重、果形指数上差异较大,L、S、D样点藏杏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36.41、37.72、38.26 g,果形指数分别为0.99、0.89、0.90;除了样点L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指标显著高于样点S、D外(P﹤0.05),其他样点的藏杏果实品质指标(含水量、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V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最大投影值下的最佳投影方向分析,明确果形指数(0.5402)、糖酸比(0.46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4576)、可溶性总糖含量(0.4286)等4个指标在藏杏果实品质质量评价中起主要作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样点L果实风味好,果形优良,品质质量函数投影值(1.8092)最高;其次为样点D,投影值为0.6976;样点E投影值为0.6758,名列最后。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产地对纽荷尔脐橙果实物理特性和化学组分的影响。实验样品采自中国17 个产地代表性果园。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果实质量、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可滴定酸度(titratable acidity,TA)、糖组分、有机酸、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等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均显著不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的品质特性、有机成分组分和含量、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氨基酸组分与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不同。其中,TSS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日照时数都极显著相关;TA和VC含量均与年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有关;果肉中的精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同日照时数和年降雨量成显著负相关,而果皮中的赖氨酸含量与相对湿度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产地对纽荷尔脐橙果实物理特性和化学组分的影响。实验样品采自中国17个产地代表性果园。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果实质量、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可滴定酸度(titratable acidity,TA)、糖组分、有机酸、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等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均显著不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的品质特性、有机成分组分和含量、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氨基酸组分与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不同。其中,TSS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日照时数都极显著相关;TA和VC含量均与年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有关;果肉中的精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同日照时数和年降雨量成显著负相关,而果皮中的赖氨酸含量与相对湿度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保存于中国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的21份杨桃种质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形态和糖、酸、矿质营养含量等25项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21份杨桃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丰富多样性;酒石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09.95%)、其次为铁含量(104.78%)、柠檬酸含量(79.07%)和总酸含量(73.54%),而果实纵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9.97%和7.44%;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63%,各性状的贡献率分散,性状变异具有多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甘肃省皇冠梨的品质特点,对甘肃武威、河北赵县两地皇冠梨、雪花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方法在甘肃武威、河北赵县等地采集梨果样品80个,测定其品质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不同的梨品种,皇冠梨和雪花梨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蔗糖等指标差异不显著,但雪花梨的直径、单果重量、硬度等物理指标均显著大于皇冠梨,而果糖、总糖、可滴定酸则显著小于皇冠梨。对于同样的皇冠梨品种,河北赵县皇冠梨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大于甘肃武威市。而对于果实单果重量、直径、硬度、水分、葡萄糖、果糖、蔗糖、总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等指标,甘肃皇冠梨和河北皇冠梨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梨的品种和产地均对其品质有影响,与皇冠梨优势产区河北相比,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的皇冠梨也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2%(m/v))和百里香酚/海藻酸钠(Thymol/Sodium Alginate,Thy/SA,Thy终浓度为40 mg/L)涂膜分别对茄梨进行处理,于20℃下进行贮藏,以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来判断茄梨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Thy/SA涂膜使得茄梨果实的贮藏期由9 d(对照组)延长至18 d,有效延缓了果实硬度、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上升。由此可见,Thy/SA涂膜可较好地维持贮藏过程中茄梨的果实品质,进而延长了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抗坏血酸盐浸渍冷冻处理对冻梨果实食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南果梨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5、1.0、3.0 g/L异抗坏血酸钠和0.5、1.0、3.0 g/L抗坏血酸钙溶液进行浸渍冷冻,对制得冻梨果实的色泽、褐变程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感官评价、石细胞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总酚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异抗坏血酸钠与抗坏血酸钙溶液浸渍冷冻均可有效改善冻梨果实的色泽,抑制其褐变程度,维持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并降低其石细胞含量,维持其较高的感官品质。结论抗坏血酸钙质量浓度为3.0 g/L时所得冻梨品质最优,为传统东北冻梨加工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MCP对不同采收期黄冠梨褐心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冠梨果实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黄冠梨常温贮藏褐心病发生的控制效果及相关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显著抑制黄冠梨常温贮藏期间果心褐变的发生,降低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抑制乙烯释放速率,推迟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保持较好的果实硬度,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较好地保持黄冠梨果实的品质,保鲜效果显著。且1-MCP对黄冠梨褐心的控制效果与成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品种授粉对‘鸭梨’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探究‘鸭梨’果实品质性状的花粉直感效应,为授粉品种筛选和‘鸭梨’果实品质改善提供依据。以30 a生‘鸭梨’为试材,分别以18 个不同品种特性花粉为‘鸭梨’进行人工授粉,其中以‘雪花梨’授粉果实为对照,测定果实单果质量、果点直径、果点密度、石细胞团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组分含量及香气组分相对含量等品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的授粉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对‘鸭梨’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及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变幅在12.57%~96.10%之间;与‘雪花梨’授粉果实相比,‘南水’、‘丰水’和‘库尔勒香梨’授粉‘鸭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固酸比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0.55%~0.76%、7.53~16.54 mg/g和1.96~4.54,改善‘鸭梨’果实营养品质;‘南水’、‘库尔勒香梨’、‘Crispel’、‘绿宝石’和‘翠玉’授粉‘鸭梨’果实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7.77~17.85 倍,其中乙酸己酯相对含量显著提高了2.76~14.86 倍,同时检测出6 种特有酯类香气物质,分别为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E)-乙酸-2-己烯-1-醇酯、乙酸苯乙酯和反-2-顺-癸二烯酸乙酯,改善‘鸭梨’果实香味。与父本果实品质特性相比,授粉‘鸭梨’果实在石细胞团含量、果肉质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香气组分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单果质量、果点直径、果点密度及总酸含量方面无明显花粉直感效应;综合评价表明,‘南水’授粉效果最好,适宜为‘鸭梨’授粉树。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张子德  张晓娜  王磊  张贞亮 《食品科学》2011,32(10):252-255
以雪青梨果实为试材,研究CO2高传导保鲜膜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对雪青梨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高传导保鲜膜处理可推迟雪青梨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PPO活性的升高,降低MDA含量,从而减缓果实的衰老;处理组可明显延缓雪青梨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从而较好地保持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7.
纪淑娟  周倩  马超  程顺昌 《食品科学》2014,35(2):322-327
研究不同剂量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常温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果实在采后常温货架期间,还原糖含量不断上升,可滴定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不断下降。随着果实生理代谢进程,果实硬度逐渐降低,直至果肉软化,品质劣变。1-MCP处理明显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的生成,延缓果实还原糖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和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含量的下降,有效减少膜脂过氧化物的产生,极显著抑制果实的腐烂,保持了果实的采后品质。综合分析各项指标,1.0μL/L 1-MCP处理的保鲜效果好于0.5μL/L 1-MCP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果实腐烂率与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色调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硬度、总酚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色调角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