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闫鸣艳 《食品科学》2017,38(19):24-29
研究海藻酸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和壳聚糖对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自聚集动力学和聚集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和壳聚糖存在的情况下,胶原自聚集过程仍然包含两个阶段:成核阶段和生长阶段,但是各物质对两阶段的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同。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和壳聚糖均能够降低生长阶段的速率常数,然而对成核阶段的影响各有差异。海藻酸钠对成核阶段的速率常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是随着含量的增加能够延长成核时间;壳聚糖能够提高成核阶段的速率常数,同时缩短成核时间;透明质酸对成核阶段的速率常数和成核时间却没有显著影响。而硫酸软骨素对成核阶段和生长阶段均没有显著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易使胶原纤维横向聚集形成纤维束,影响其直径大小的顺序为硫酸软骨素海藻酸钠透明质酸,而壳聚糖却未表现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2.
聚谷氨酸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肉糜制品的品质。该文主要研究不同添加量的γ-聚谷氨酸对鲤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γ-聚谷氨酸可显著影响鲤鱼鱼糜的蒸煮损失、保水性、凝胶强度、质构和流变学性质。当γ-聚谷氨酸的添加量为0.1%时,鲤鱼鱼糜的蒸煮得率最高;当γ-聚谷氨酸的添加量为0.075%时,鲤鱼鱼糜凝胶的保水性、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达到最大值,且对色泽影响较小。流变学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γ-聚谷氨酸可以有效促进鲤鱼鱼糜凝胶的形成。因此,添加γ-聚谷氨酸可以有效改善鲤鱼鱼糜凝胶和流变学特性,提高淡水鱼糜制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Boltzmann函数拟合结合两阶段动力学模型(成核阶段和生长阶段),研究了胶原浓度、温度、溶液p H和离子强度对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自聚集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浓度、温度、溶液p H和离子强度能调控胶原自聚集动力学。当浓度达到或高于0.34 mg/m L时,胶原表现明显的自聚集,且浓度越高越有利于胶原晶核的形成,过量的胶原分子能阻碍胶原纤维的生长;聚集温度越接近胶原来源原料的生活温度或溶液p H偏碱性,胶原越易自聚集;Na Cl浓度也可影响胶原的自聚集动力学,适量浓度的Na Cl有利于胶原晶核的形成,但Na Cl浓度过高却对胶原纤维的生长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稀硫酸调节谷氨酸一钠(MSG)溶液pH使谷氨酸等电点结晶,模拟谷氨酸(L-Glu)发酵液等电结晶操作,研究外源添加L-苯丙氨酸(L-Phe)对谷氨酸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L-Phe的添加量对谷氨酸溶解度无影响,但在谷氨酸结晶过程中,L-Phe可以吸附到谷氨酸晶体表面并被包埋到晶体内部,从而能够抑制谷氨酸β型晶体的生长,同时对α型晶体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使α型晶体形态发生改变,晶体粒径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结晶诱导时间与过饱和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L-Phe添加量与谷氨酸结晶诱导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苯丙氨酸的添加可以降低谷氨酸成核的固-液表面张力σ、成核自由能△G和临界成核半径r_c,同时降低了最大成核速率A,使得谷氨酸成核速率(J)随着L-Phe的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涤/棉织物的服用舒适性,采用γ-聚谷氨酸对其进行整理。研究γ-聚谷氨酸浓度、焙烘温度对涤/棉织物吸湿性、抗静电性和透湿性的影响,找到了γ-聚谷氨酸对涤/棉织物整理的最佳工艺,并测试了水洗次数对整理效果和手感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γ-聚谷氨酸质量分数的增加,涤/棉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吸湿性和透湿率都增加,而焙烘温度对涤/棉织物的舒适性影响不大;当γ-聚谷氨酸质量分数为1%,焙烘工艺为110~120℃×3min时,整理的涤/棉织物可达到最佳舒适效果,并可耐20次水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具有良好保水性能的低分子γ-聚谷氨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酸降解γ-聚谷氨酸获得一系列具有不同重均分子量(Mw)的低分子γ-聚谷氨酸;分别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降解产物Mw,与改良乌氏黏度计法表征黏度的流出时间进行拟合关联;最后通过体外保水性测试方法筛选保水性能最佳的低分子γ-聚谷氨酸。结果改良乌氏黏度计法测得的流出时间与凝胶渗透色谱法所得Mw显现线性关系;制备所得Mw为99.710×103的低分子γ-聚谷氨酸的保湿性能最佳。结论建立了获得保水性能佳的低分子γ-聚谷氨酸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改良乌氏黏度计法及时有效监控γ-聚谷氨酸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畜禽及鱼类副产物利用率不高以及胶原凝胶类食品品类单一的问题,本文介绍胶原的概念、来源和结构,简述胶原的凝胶性质,综述胶原浓度、胶原溶液pH值、加热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胶原凝胶性质的影响和γ-聚谷氨酸、卡拉胶、天然植物多元酚、醇类、盐、谷氨酰胺转氨酶和聚丙烯酸钠7 种添加物对胶原凝胶性质改良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胶原凝胶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旨在为利用此类副产物进行胶原凝胶类食品研发以及更好地将胶原凝胶应用于食品工业等领域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γ-聚谷氨酸对带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聚谷氨酸作为一种新型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可显著提高带鱼鱼糜的凝胶强度(P<0.05),且对鱼糜的白度值影响较小。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段加热方式,γ-聚谷氨酸添加量0.54‰、第1段加热温度52.6℃,加热时间39min时,鱼糜凝胶强度最高,为281.66g.cm。在各影响因素中,γ-聚谷氨酸添加量对凝胶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1段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影响最小。SDS-PAGE电泳图谱和扫描电镜图谱显示γ-聚谷氨酸与鱼糜蛋白质可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鱼糜凝胶强度。经两段式加热的鱼糜凝胶强度显著高于一段加热方式(P<0.05),但二者在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上无明显差异,说明γ-聚谷氨酸对二者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组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胶原-聚乙烯醇水凝胶溶胀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化学改性的含羧基的聚乙烯醇、胶原为原料,经物理交联,即反复冻融法制备了胶原-聚乙烯醇水凝胶。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的胶原-聚乙烯醇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pH敏感性及pH溶胀-消胀特性,并利用数学方程拟合的方法计算其平衡溶胀比,尽量减少了因样品溶胀不足或测量误差导致平衡溶胀比估算的不准确性,使所得数据更加科学准确。结果显示:制备的胶原-聚乙烯醇水凝胶具有很快的溶胀速率,如胶原含量为9.09%的4号水凝胶可在100min内达到90%的平衡溶胀率,且随着胶原含量的增加,溶胀速率随之加快;电解质可降低其平衡溶胀比;有一定的pH敏感性和pH溶胀-消胀特性,胶原含量的增加可使水凝胶的pH溶胀-消胀特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荔枝贮藏保鲜质量、延长货架期,研究了生物高分子γ-聚谷氨酸在保鲜领域的应用情况。本论文通过对新鲜荔枝进行γ-聚谷氨酸涂膜处理保鲜实验,研究常温贮藏过程中荔枝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6g/Lγ-聚谷氨酸涂膜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果实的二氧化碳释放率和乙烯释放率,防止水分散失,推迟花色素苷的降解,降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常温下能够有效延长荔枝保鲜期4d左右。  相似文献   

11.
γ-聚谷氨酸钠(γ-PGA钠)是由γ-聚谷氨酸与钠离子结合而成的水溶性物质,可以食用,无色无味。γ-PGA钠作为面包酵母抗冻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0.03~0.40℃/min的冷冻速率、-7~-60℃的冻藏温度条件下,探讨了γ-PGA钠对面包酵母的抗冻作用及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存活率在冻藏初期逐渐下降,6d后趋于稳定。γ-PGA钠对酵母的抗冻作用明显高于葡萄糖和谷氨酸。γ-PGA钠抑制了冷冻和冷藏过程中大冰晶的产生、以及冰晶的重结晶。在冷冻速率大于0.27℃/min、冻藏温度低于-30℃、冻藏时间6d的条件下,添加1%的γ-PGA钠使酵母细胞存活率从无γ-PGA钠时的36.5%上升到67.5%。γ-PGA钠、葡萄糖和谷氨酸的抗冻活性分别为2.48、2.03和1.42。细胞存活率(η,%)随抗冻活性(Aa,-)的增加呈线性上升。γ-PGA钠具有较大抗冻活性的机理是,γ-PGA钠的解离度较大,并且Na+能够固定较多的水分子。  相似文献   

12.
采用MSMPR结晶器研究了不同悬浮密度、氨水浓度和过饱和度下,KNO3在氨-水体系中的结晶动力学特性,并得到KNO3在氨水溶液中的结晶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悬浮密度的减少,晶体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得均匀;氨的浓度增加,结晶成核 速率与生长速率均下降,晶体平均粒径减少,但粒径分布变均匀;随着过饱和度的加大,结晶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均增加,但晶体平均粒径减小,且粒径分布变差.研究结果可为硝酸钾生产工艺中结晶器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将不同浓度的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添加到鸡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中,研究γ-PGA对鸡肉MP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γ-PGA浓度的增大,MP表面疏水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γ-PGA浓度为0.6‰时达到最小值;溶解度、乳化性、凝胶硬度、弹性和保水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γ-PGA浓度为0.6‰时分别达到最大值,而γ-PGA对凝胶白度值影响较小。流变学性质变化表明,γ-PGA对MP凝胶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SDS-PAGE研究发现,γ-PGA与MP之间存在交联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利用γ-聚谷氨酸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形成凝胶,采用激光共聚焦、质构仪和流变仪测定凝胶的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和流变性。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2 g/100 mL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与γ-聚谷氨酸复合比为10时,形成了尺寸较小且均一的球状空隙的凝胶,凝胶的持水性较强,凝胶具有较大的硬度,凝胶其黏弹性模量达到最大。γ-PGA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能形成较好的凝胶并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γ-聚谷氨酸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活性。方法利用DPPH法测定高相对分子质量(Mr)(140万)和低Mr(10万)γ-聚谷氨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以IC_(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与抗氧化剂Vc磷酸酯镁和α-熊果苷比较,评价两种Mrγ-聚谷氨酸的抗氧化性;同时利用DNS法测定以上两种M_r的γ-聚谷氨酸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140万Mrγ-聚谷氨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25.5 mg/mL,略优于10万Mrγ-聚谷氨酸(IC_(50) 30.5 mg/mL)。两者清除自由基的效果约为Vc磷酸酯镁(IC_(50) 13 mg/mL)的一半,低于α-熊果苷(IC_(50) 0.016 mg/mL);另外,两种M_rγ-聚谷氨酸在低浓度(0.008%)条件下即可抑制约50%透明质酸酶活性,且其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γ-聚谷氨酸是一种优良的化妆品原料,除具有超强的保湿作用之外,还具有中等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及良好的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表明其在功能性化妆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MSMPR结晶器研究了不同悬浮密度、氨水浓度和过饱和度下,KNO,在氨-水体系中的结晶动力学特性,并得到KNO3在氨水溶液中的结晶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悬浮密度的减少,晶体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得均匀;氨的浓度增加,结晶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均下降,晶体平均粒径减少,但粒径分布变均匀;随着过饱和度的加大,结晶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均增加,但晶体平均粒径减小,且粒径分布变差。研究结果可为硝酸钾生产工艺中结晶器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天然发酵产物γ-聚谷氨酸修饰星状金纳米粒子,构建一种简单高效的pH比色体系。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为还原剂,制备带有正电荷的金纳米星,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表面带有负电荷的聚谷氨酸,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再采用比色法和荧光光谱法评估其对不同pH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纳米星的平均粒径为(28. 93±8. 96) nm,表面电势为21 mV;当pH(5~12)高于聚谷氨酸等电点(PI=4~5)时,粒子出现聚集,颜色由紫变蓝,荧光强度衰弱;而当pH低于等电点时,颜色由紫变红直至无色,荧光强度减弱。γ-聚谷氨酸修饰的金纳米星因其所具有的pH敏感性,可将其应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分析和药物缓释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以牛跟腱和草鱼皮为原料,采用“酸-酶”结合法提取I型胶原,研究两种胶原的结构特性及其自组装行为差异。结果表明:牛跟腱胶原和草鱼皮胶原均具有I型胶原的典型结构特点,具有相似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结构,但氨基酸含量有所差异,其中牛跟腱胶原亚氨基酸(脯氨酸+胫脯氨酸)含量要高于草鱼皮胶原。胶原的自组装结果表明,当胶原质量浓度为2 mg/m L、温度为37℃时胶原自组装速率最高。而当温度过高(>42℃)时,相比牛跟腱胶原,草鱼皮胶原的组装受到更大地抑制,这可能归因于牛跟腱胶原中更多的亚氨基酸含量赋予了其更好的热稳定性。此外,增大胶原浓度可以提升胶原凝胶的存储模量,整体而言,牛跟腱胶原凝胶的存储模量优于草鱼皮胶原凝胶。  相似文献   

19.
以露地栽培的鲜食葡萄品种着色香、蜜汁和白香蕉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γ-聚谷氨酸生物菌肥,初步探讨γ-聚谷氨酸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800倍液浓度的γ-聚谷氨酸生物菌肥能有效增强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叶片含氮量和含水量,并提高果实经济性状,因此,确定800倍液浓度的γ-聚谷氨酸生物菌肥为葡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γ-聚谷氨酸(γ-PGA)制备水凝胶,以FT-IR及SEM法对水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亚甲基蓝溶液脱色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凝胶对染料的吸附量均随pH值和γ-PG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对分子质量100万的凝胶对染料的吸附受转速影响较小,而相对分子质量70万的凝胶在转速120r/min时对染料的吸附会迅速增加。吸附动力曲线表明,0.2g相对分子质量100万的干凝胶在1g/L的染液中,2h内可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染料量为496mg/g;0.2g相对分子质量70万的干凝胶在1g/L的染液中,4h内可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染料量为465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