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国家逐渐加强了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控制。乳制品是我国居民饮食中最常见的食品之一,对其生产加工质量实施严格控制,有助于提升乳制品的安全系数,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现通过阐述对乳制品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导致我国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乳制品生产质量直接关系民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民众对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十分关注,这就需要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控制好质量,以此来保证乳制品安全。文中分析了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因素,并进一步对乳制品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在当前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大致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但在实际乳制品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乳制品是人们比较喜爱的食物,其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乳制品的加工过程当中,采用了食品安全控制方法,目的在于保证食品的安全,让人类可以放心的享受健康无危害的乳制品。本文就对乳制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供参考。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是大众普遍关  相似文献   

4.
<正>微生物控制是乳制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尤为注意的一点,乳制品中的微生物控制包含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由于乳制品本身营养丰富很适宜微生物生长,所以乳品中微生物控制显得非常重要。近期,来自美丽健乳业集团的总裁产品助理兼益益乳业质量经理杨敏老师来到了由《食品安全导刊》主办的在线课堂—食安大讲堂,向大家分享了她关于乳制品中微生物控制的经验,并分  相似文献   

5.
在乳制品加工业中,噬菌体是双刃剑。一方面,噬菌体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发酵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造成乳制品工业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试图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控制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噬菌体的污染。另一方面,噬菌体也可替代抗生素及消毒剂,控制原料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食源性致病菌,提高乳制品质量。本文将从噬菌体的防治和利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何辉 《食品安全导刊》2023,(13):136-138
乳制品行业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大众对乳制品品质安全的关注。乳制品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污染的食品,因此企业就更应该注重乳制品加工过程。为保证乳制品的质量,许多企业开始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应用生物技术,在保证乳制品不会被污染的同时,提高乳制品的品质。本文分析了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乳制品安全风险分析乳制品安全的危害因素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牛乳本身的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原奶的产生,其源头就是乳牛的饲养过程,包括乳牛的饮用水、饲料、饲养环境和乳牛的卫生;二是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细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主要以无公害乳品全程质量控制模式为切入点,对无公害乳品全程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解决无公害乳品全程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放心的乳制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乳制品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食物,因此,人们对于乳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无公害乳品全程质量控制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只有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记者:最近乳品行业问题不断,有人说乳品安全根源是奶源,对此您怎么看待?我国奶源现状究竟如何?有哪些改善的方法?请您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毛学英:乳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奶源,奶源质量影响乳制品的安全,因为乳制品加工中很多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加工过程比较容易控制。奶源质量受到奶牛饲养环境、饲料营养与安全、挤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饲养  相似文献   

10.
牛奶是微生物天然的培养基,乳制品在加工过程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变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非常有必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酸牛奶灌装区如何控制实现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1.
乳品不安全的因素产生于人类食物链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要加强控制乳品不安全因素, 乳品加工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 其中乳品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更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对黑龙江乳制品企业员工食品安全KAP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 总结出如何提升乳制品企业员工食品安全KAP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乳制品风味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乳中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例如酸、糖、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而且,在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也会形成许多风味物质,例如蛋白质和脂质的分解,高温下糖类与氨基酸的反应等。与此同时,不良的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脂质的酶促和非酶促氧化,以及腐败微生物的污染。本文综述了乳制品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造成风味失调的主要原因、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以及风味添加剂的使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乳制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健康,而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乳验收、冷却灌装等环节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降低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乳制品质量,以促进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是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中国乳制品销售量逐年上升,但乳制品消费量仍处于未饱和状态,乳制品市场空间巨大,尤其是农村市场。四川是中国重要的消费大省,农村人口比例大、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低,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本文在调研成都市农村居民乳制品消费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探讨影响成都市农村居民乳制品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乳制品安全事件是影响成都市农村居民乳制品消费行为的主导因素,消费观念、乳制品营养价值、购买乳制品方便程度、乳制品品牌对成都市农村居民乳制品消费行为也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培育乳品消费观念;提高企业品牌声誉,不断强化品牌价值;建立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加强乳制品产品线的延伸,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完善乳制品营销渠道体系建设,提升消费者购买便利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乳制品企业在四川农村市场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物流运输前后液态乳质量。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和吹扫捕集法分析液态乳制品中挥发性成分,检测牛奶中的氯仿和脂质降解程度。结果液态乳制品样品中有7种挥发性成分具有指示作用,主要是醛和酮;使用顶空分析能够量化氯仿污染物,脂肪分解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游离脂肪酸来量化。结论脂肪酸酶解产物可作为液态乳制品物流过程质量控制的生物标志物,固相微萃取的灵敏度和重现性满足液态乳制品物流过程的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米加工品质因素很多,有原粮收储设施、加工过程中品质监控、成品检验与管理等因素。大米加工企业只有严把原粮收储管理,加强加工过程的各项控制,加强对成品以及副产品多重监督与控制,确保检验方法科学性和检验数据代表性,加强成品管理,各环节采取有力措施,紧密配合,大米质量才可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7.
乳及其制品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乳尤其是发酵乳中的风味物质种类繁多,包括非挥发性酸、挥发酸、羰基化合物以及蛋白、脂肪和乳糖等的分解物。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和理化的原因,容易使乳制品产生不良风味。通过加入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加强杀菌措施、控制原料奶的品质和环境条件来控制风味的变化,提高其品质。  相似文献   

18.
近期, 我国乳制品企业纯牛奶抽检结果中, 某产品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出标准规定。由于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 所以乳制品企业加强控制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当重要。本文通过介绍黄曲霉标准限量、黄曲霉检测技术及乳制品企业对奶牛饲料中黄曲霉毒素M1的控制措施, 旨在探讨如何利用HACCP体系更好地控制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M1, 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与乳制品以其独特的营养和风味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随着技术更新,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对乳制品加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为提高乳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提供指导。近年来,中小型乳品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和资金的短板,生产加工环节存在多种隐患,会导致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本文将结合一线生产对乳品  相似文献   

20.
<正>乳品检测质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完善乳品检测实验室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而且还能控制乳制品的质量。因此,在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的新形势下,乳品企业要加强对乳品检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乳品检测实验室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关键部门,其不仅是企业生产质量控制的把关部门,而且也是为企业提供准确安全数据的分析部门,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