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比较添加复合磷酸盐和超高压处理两种方法对海鲈鱼鱼糜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条件处理的海鲈鱼肌肉组织进行观察,从微观角度阐述超高压处理对海鲈鱼保水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当磷酸三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添加量分别为1.0、2.0、1.0、1.5g/kg时,海鲈鱼鱼糜具有最小的蒸煮损失率,为25.34%;当施加400MPa压力时,蒸煮损失率最小,为24.53%。高压处理能增加海鲈鱼的肌节长度,引起肌丝之间网络空间加大,有利于水分的滞留。  相似文献   

2.
把草鱼鱼糜和内酯豆腐作为原料来加工制作内酯豆腐鱼丸。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凝胶强度为考察指标,考察香辛料、糖、淀粉、盐、内酯豆腐添加量对鱼丸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鱼丸制作最优的条件是3%糖、7%马铃薯淀粉、3%食盐、20%内酯豆腐、0.8%黑胡椒粉、50%鱼糜和10%水,此条件下制作的鱼丸产品感官最佳,凝胶强度为2566.78g·mm。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出高品质的鲟鱼丸,该研究以凝胶强度、咀嚼性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从4种海水鱼(马鲛鱼、鮸鱼、海鳗鱼、海鲈鱼)中筛选出鮸鱼,作为与鲟鱼混合制备鱼丸的原料.进一步分析鲟鱼/鮸鱼质量比、淀粉添加量以及食盐添加量对鲟鱼/鮸鱼鱼丸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鲟鱼/鮸鱼质量比和食盐添加量对鱼丸感官评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牛排的保水性和出品率,以加压失水率、解冻损失率、汁液流失率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配比的苹果酸钠、碳酸钠、柠檬酸钠及苹果酸对牛排保水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加压失水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优化出了牛排无磷保水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牛排中添加苹果酸钠0.5%,碳酸钠0.49%,柠檬酸钠0.49%,苹果酸0.11%时保水性最理想,保水率达到了30%,很好地提高了牛排的品质和嫩度。  相似文献   

5.
以带鱼鱼糜为主要原料,添加胡萝卜和枸杞制作复合型蔬菜鱼丸。通过对解冻损失率、持水力、感官评分、质构和微观结构的检测探究不同的加热方式对鱼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段式水浴加热方式,第一段加热温度为40℃,时间为20 min,第二段加热温度为95℃,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鱼糜制品有较佳的质构特性,感官评分为8.18±0.04,持水力为96.47%±0.48%,解冻失水率为0.91%±0.01%。其凝胶结构中基本无孔洞,保持了致密均匀、整齐有序的完好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草鱼内脏为原料,通过碱法水解制备内脏水解蛋白液,并用其对鲈鱼保水,试图寻找新型水产品保水剂,解决磷酸盐超标问题。通过浸泡增重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优化保水条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质构仪、色差仪测定鲈鱼鱼肉冻藏后的水分状态、质构特性、色差变化,分析蛋白水解液对鲈鱼鱼肉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 H11为制备草鱼内脏分离水解蛋白液的最佳p H,在10℃条件下,用4%蛋白液-0.15%复合磷酸盐溶液浸泡2 h为最佳保水条件;解冻损失率较复合磷酸盐处理组低28.33%,蒸煮损失率低5.98%,持水性高4.94%。本研究改善了使用复合磷酸盐造成的鲈鱼肉色泽变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解冻方法及添加抗冻剂处理条件对冷冻海鲈鱼鱼片解冻品质影响规律,以新鲜海鲈鱼(Perca fluviatilis)为主要材料,将鱼片(添加0. 4%复合磷酸盐为处理组A,4%海藻糖+0. 4%复合磷酸盐为处理组B)冻结后进行冻藏处理,设立对照组(-30℃,72 h)。采用空气解冻、冰箱解冻、静水解冻及微波解冻对冷冻海鲈鱼鱼片进行解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解冻方法比较,微波解冻及静水解冻可以显著提高海鲈鱼鱼片解冻速率(P 0. 05),而微波解冻及冰箱解冻可以显著降低其解冻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并延缓其盐溶性蛋白含量、弹性、Ca~(2+)-ATPase活性、白度值下降,且差异显著(P 0. 05)。对于空气解冻、冰箱解冻、静水解冻而言,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B及处理组A均可显著降低其解冻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并抑制盐溶性蛋白含量、弹性、Ca~(2+)-ATPase活性下降(P 0. 05),且对于采用空气解冻及静水解冻法而言,处理组B效果较处理组A显著(P 0. 05)。9个检测指标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方差总贡献率为83. 074%。该实验为海鲈鱼解冻及解冻品质的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薛山 《肉类研究》2020,34(1):51-58
将番茄皮渣加入鱼糜中,研发一款新型鱼丸产品。采用主成分提取法,基于质构指标降维模型,得到鱼丸 质构综合得分(Y)方程为Y=(0.336X1+0.346X2+0.339X3)/95.952,其中X1为弹性,X2为咀嚼性,X3为硬度。首先 分别考察食盐、水分、料酒、淀粉、番茄皮渣添加量对鱼丸质构综合得分的影响,然后选择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 3 个因素水分添加量、淀粉添加量和番茄皮渣添加量进行响应曲面优化试验,确定番茄皮渣鱼丸的最佳配比为食盐 添加量2%、水分添加量20%、料酒添加量10%、淀粉添加量21%、番茄皮渣添加量5%,此时鱼丸的质构综合得分 最高,鱼丸弹性、硬度适中,咀嚼性好,蒸煮损失率为(2.56±0.11)%,凝胶持水力为(95.43±0.13)%,显著 优于未添加番茄皮渣组(P<0.05)。  相似文献   

9.
在鱼丸中添加羟丙基木薯淀粉,以不添加淀粉和添加木薯原淀粉为对照和对比,用真空烘干法、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为研究方法,研究羟丙基木薯淀粉对冷冻鱼丸中水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糊化膨胀后填充到鱼丸肌原纤维蛋白网格中,有利于束缚鱼丸中的结合水和束缚水,降低水分的移动性,同时提高了鱼丸的总水分含量,而减少了冻融过程的水分损失。羟丙基淀粉分子中羟丙基基团的引入会阻止其本身的联接,同时增强淀粉分子无定型区的吸水能力,进而增强淀粉颗粒的水合作用和膨胀度,因此相对于添加原淀粉,添加羟丙基木薯淀粉的鱼丸有更好的保水性和束缚性。此外,差示扫描量热表明,鱼丸中添加羟丙基木薯淀粉有利于冷冻时冰晶的分布均匀和细小,减少低温给鱼丸带来的破坏作用和鱼丸解冻后汁液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魔芋精粉、马铃薯淀粉及蛋清3种辅料以提高斑点叉尾鱼丸弹性及感官品质。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3种辅料添加量与鱼丸弹性及感官品质的关系,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3种配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魔芋精粉2.5%、马铃薯淀粉7.5%和蛋清4.5%添加到鱼丸中,鱼丸弹性及感官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模拟缫丝中1根完整茧丝分多段多次参与生丝并合的现象,以及为计算机模拟缫丝提供更合理的解舒丝段线密度序列数据,在离散化茧丝落绪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组合学理论,先获取茧丝落绪节点集合的所有子集,并将1个子集与1种落绪分拆模式对应,进而计算出每种落绪分拆模式出现时的概率,构建出以落绪分拆模式为枚举型随机变量的概率质量函数,然后利用逆变换取样法对所有落绪分拆模式进行随机抽样,实现了对1根完整茧丝的落绪分拆模拟。结果表明:1根茧丝所有落绪模式的统计结果与该茧丝进行100万次落绪分拆模拟的统计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同时进一步地针对茧丝长为正态分布的2万根茧丝进行落绪分拆模拟和统计分析,确认其完全符合解舒丝长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海洋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KQ11右旋糖酐酶清除甘蔗汁中右旋糖酐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右旋糖酐酶水解甘蔗汁中右旋糖酐的最佳工艺条件:酶剂量0.1 U/mL甘蔗汁、pH值6.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 min,可清除83%右旋糖酐。超声功率600 W、酶剂量0.1 U/mL甘蔗汁、pH6.5、温度50℃、超声15 min,可清除88.7%的右旋糖酐,同时甘蔗汁的黏度降低2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冷藏猪肉糜的脂质氧化的影响作用,以V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BHT)为对照,分别将相同质量浓度0.01%的玉米须黄酮、VE和BHT添加到冷藏猪肉糜中,在4℃冷藏7 d过程中测定pH值、过氧化物值、硫代巴比妥酸值、感官评分和质构指标,并比较三者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延长,玉米须黄酮可以有效的抑制猪肉糜的pH值、过氧化物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升高,较好地维持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且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优于VE,与BHT相似.因此,玉米须黄酮作为安全有效的天然抗氧化物质,能较好的抑制冷藏猪肉糜的脂质氧化,维持肉糜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酒黄精和苹果为原料,制作具有保健功效的黄精苹果酒,并研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黄精苹果酒最佳制作工艺:酵母添加量为0.10 %、发酵温度为26 ℃、酒黄精添加量为2.0%和含糖量为20%,经方差分析得到含糖量和酒黄精添加量对黄精苹果酒制作影响显著。酒黄精、苹果和黄精苹果酒检出挥发性成分共47种,其中酒黄精中挥发性物质共17种,苹果中挥发性物质共12种,黄精苹果酒中挥发性物质共28种。与原料酒黄精和苹果相比,黄精苹果酒的风味物质在种类和含量都有极大的增加,可见发酵有助于产生大量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张思  吴敏 《纺织学报》2019,40(6):64-67
采用丙烯酸羟乙酯(HEA)改性甲醚化密胺树脂(HMMM),引入了不饱和C=C双键,增加密胺树脂的光固化性能,成功合成了氨基丙烯酸酯(HEA-MF),制备得到紫外光(UV)固化密胺树脂,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制备了光固化密胺树脂膜和涂层织物,借助热重分析仪表征膜的热性能,并对涂层织物的力学性能、硬挺度、耐磨性、防水透湿性和透气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00 ℃以下,光固化膜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350 ℃质量开始快速减少;涂层后织物断裂强力、硬挺度和耐磨性均提高,织物断裂伸长率和透湿透气性有所下降,但涂层织物防水性能突出。  相似文献   

16.
以新鲜白灵菇为加工原料,研究白灵菇即食产品的加工关键技术,包括硬化、护色、赋味及杀菌技术。结果表明,硬化最佳方案为0.3%氯化钙与0.2%氯化钠;护色最佳方案为0.5%柠檬酸、0.3%乙酸锌、漂烫时间2min、0.5%氯化钠,白灵菇产品护色后的L值保持在最高;白灵菇即食产品赋味的最佳配方为0.2%食盐、0.05%料酒、0.1%白砂糖、0.2%辣椒;杀菌最佳组合为85℃低温条件下灭菌20min,结合使用0.6%Nisin及0.4%溶菌酶。研究结果表明,由该加工工艺制得的产品感官良好,货架期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造纸是一个高能耗行业,节能降耗对于纸厂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利益。对成形网在网部节能的方向进行分析,并介绍一种新型的材料用于造纸成形网编织,其具有较好的降低网部传动负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鸭爪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方法对鸭爪的预制、碱发和浸渍等工艺环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鸭爪最佳煮制条件为90℃水温,煮制6min,料酒添加量为20mL。最佳碱发处理为0.2%NaOH,30℃浸泡25min,浸渍液的最佳配比为1kg水中加入味极鲜100g、白醋70g、蔗糖30g、味精4g、食盐50g。应用本配方制成的泡鸭爪色泽洁白明亮,外观完整,咀嚼性好,质地紧密,气味芬芳。对照GB/T23586-2009《酱卤肉制品》的要求,对成品的盐分,水分,总糖含量和pH值进行测定,产品相关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一株费氏丙酸杆菌突变株为出发菌株,通过改变发酵培养基、接种量和初始培养pH值3方面,研究其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并与山梨酸钾的抑菌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发酵培养基均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乳酸钠(sodium lactate broth,SLB)培养基发酵时,该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分别为25.3 AU/mL和18.3 AU/mL,结果要优于0.1%的山梨酸钾的抑菌活性(21.1 AU/mL和14.1 AU/mL);对于接种量而言,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最佳的接种量分别为6%和5%,其抑菌活性分别为28.1 AU/mL和18.0 AU/mL,抑菌效果均优于0.1%的山梨酸钾;对于不同培养pH值而言,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最适初始pH值分别为6.5和6,抑菌活性分别为27.6 AU/mL和14.5 AU/mL,其抑菌效果也优于0.1%的山梨酸钾。所以,选择在适宜条件下发酵所得的丙酸杆菌代谢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山梨酸钾。对丙酸杆菌代谢物抑菌作用的研究将为新型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依据与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叶伟  孙雷  余进  孙启龙 《纺织学报》2019,40(1):97-102
为开发兼具电损耗和磁损耗的新型轻质柔软吸波复合材料,采用聚丙烯腈(PAN)基预氧丝毡浸渍金属盐溶液,经高温处理工艺制备了磁性颗粒/碳纤维轻质柔软复合材料。通过弓形法吸波测试、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具有磁损耗性能的Fe—Co—Ni、Fe3O4、Fe—Ni、Fe—Co等颗粒组成,磁性颗粒沿着纤维轴向均匀分布,电损耗与磁损耗间的协同作用使磁性颗粒/碳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当处理温度为650 ℃和700 ℃时,试样电磁波发射损耗小于-5 dB的吸收波段分别为8.6~18 GHz和10~18 GHz,电磁波反射损耗小于-10 dB的吸收波段分别为13.9~18 GHz和14~18 GHz。结果表明,过高或过低的处理温度会降低材料电磁波损耗,通过调节处理温度可控制材料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