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柠檬籽油中几种活性成分的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柑橘属种子油的回收利用价值,对柠檬籽油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柠檬籽油中含有2.2 mg/mL的柠檬苦素类似物、6.95 mg/mL的黄酮类物质、161μg/mg的VE、1.34%的磷脂;柠檬籽油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质量之比0.8∶1∶1.3,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比例为3.9∶1,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2.
八角籽仁油GC-MS分析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八角籽仁油,通过GC—MS分析了八角籽仁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对八角籽仁油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八角籽仁油中亚油酸含量34.658%,油酸含量34.986%,棕榈酸含量17.838%,山嵛酸含量4.096%,硬脂酸含量4.093%,花生酸含量1.550%,二十四碳酸含量1.336%;不饱和脂肪酸占69.644%,饱和脂肪酸占28.913%。急性毒性试验初步确定八角籽仁油小鼠最小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均大于40mL/kg。  相似文献   

3.
以瓯柑籽、椪柑籽、香橙籽、胡柚籽为原材料,通过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利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对4种油脂样品的脂肪酸以及主要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种柑橘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油酸(19.7%~49.0%)、亚油酸(17.93%~45.93%)、棕榈酸(23.04%~27.73%)以及少量的亚麻酸(1.327%~5.103%)和硬脂酸(3.437%~4.797%)组成。生物活性成分柠檬苦素、诺米林、奥巴叩酮、橙皮苷、柚皮苷含量分别为24.79~753.75、266.57~915.62、61.95~496.08、15.61~17.57、27.84~30.01μg/g。柑橘籽油不仅脂肪酸比例合理,还含有较丰富的黄酮及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作为植物油原料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刺山柑籽油的脂肪酸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山柑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刺山柑籽油中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73.10%,必需脂肪酸的含量56.01%。  相似文献   

5.
黑加仑籽油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黑加仑籽油是从黑加仑籽中提炼而成高级保健油,因其富含γ-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本文对黑加仑籽营养成分和黑加仑籽油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功效、提取方法及质量标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油脂的加工、货架期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本文分别对其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分析总多酚及不皂化物对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明确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樟树籽油中主要为中链脂肪酸癸酸和月桂酸,二者含量占总脂肪酸的94.80%,不皂化物含量为0.55±0.01% ,总多酚含量为33.07 ±0.63 mg.kg-1。樟树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0.13 g.mL-1。相同质量浓度的樟树籽油、不皂化物和总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92±1.58%、38.49±0.66%、49.60±3.78%。因此,不皂化物及总酚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贡献率分别为38.91%、50.14%。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为多酚类成分和不皂化物,二者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能力的总贡献率高达89.05%。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樟树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为樟树籽油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贾晓倩 《中国油脂》2022,47(2):16-22
采用不同温度、时间红外预热处理紫苏籽,探讨其对压榨紫苏籽油品质(包括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褐变程度、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红外预热处理制备的紫苏籽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均符合LS/T 3254—2017《紫苏籽油》要求,脂肪酸组成与未经红外预热处理的无显著差异,且180 ℃红外预热处理30 min能够显著提高紫苏籽油多酚和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及氧化稳定性(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紫苏籽油褐变程度、多酚含量、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氧化稳定性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180 ℃、30 min适宜作为紫苏籽红外预热处理条件,研究结果为紫苏籽油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加工工艺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冷榨法、炒制+冷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取牡丹籽油, 以出油率、优质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牡丹籽油的品质。结果 直接冷榨的出油率(5.6%)远低于炒制+冷榨(8.3%)和超临界CO2萃取(8.2%), 直接冷榨制备的油脂品质和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与超临界CO2萃取无显著性差异(P>0.05), 炒制+冷榨则会造成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较大差别(P<0.05)。结论 冷榨可以较好地保留牡丹籽油的活性成分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茶叶籽油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树的成熟种子中提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可制成高级食用油、美容护肤品用油和医疗专用油,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叶籽油提取制备工艺、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理活性成分检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生产实践中茶树结实率低、茶叶籽含油率中等两大问题,论述了改良茶园栽培管理技术增强茶叶籽丰产性、分子育种法提高茶叶籽含油率的可行性,旨在为制备优质的茶叶籽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晓龙  徐巍  李颖  周敏 《食品与机械》2023,39(8):155-159
目的:比较不同制油工艺对三叶木通籽油活性成分及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热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浸提法4种油脂制取工艺分别制备三叶木通籽油,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类胡萝卜素、生育酚、多酚、黄酮)含量,以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4种工艺制得的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组成相近,其中棕榈酸含量在20.62%~21.42%,硬脂酸含量在2.68%~3.08%,油酸含量在47.03%~47.37%,亚油酸含量在27.75%~28.07%,其他脂肪酸含量则均未超过0.5%;在活性成分含量方面,冷榨法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总生育酚、黄酮和多酚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49.05,103.37,51.78 mg/kg,而浸提法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总生育酚、黄酮和多酚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3种提取方法,仅220.24,57.73,23.45 mg/kg;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冷榨法三叶木通籽油的清除效果最佳、浸提法最差。结论:三叶木通籽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且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微孔草籽油软胶囊的安全性,对微孔草籽油软胶囊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包括精子畸形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结果表明:微孔草籽油软胶囊急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MTD)为18 g/kg,属于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根据其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2.
葡萄籽油毒性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葡萄籽油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对葡萄籽油样品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小鼠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小鼠急性和遗传毒性测试均为阴性。对大鼠喂养30天的试验表明,在试验期内个试验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脏器系数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无异常。结论表明该物质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产生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慧 《中国油脂》2022,47(4):92-97
旨在对复方翅果油(翅果油+葡萄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法观察复方翅果油的急性毒性,选择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遗传毒性,通过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复方翅果油对雄、雌小鼠的MTD均大于20.0 g/kg;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各剂量组未观察到有明显的亚急性毒性。上述结果说明复方翅果油属无毒级,无明显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  相似文献   

14.
沙生植物长柄扁桃种子油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以长柄扁桃为原料开发新型食用植物油的可能性。采用国家标准对内蒙古产长柄扁桃仁压榨油进行了常见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卫生指标分析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长柄扁桃种子油理化性能良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油源;总砷、铅、及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初步判定其安全性。长柄扁桃油可开发为新型高品质食用油。  相似文献   

15.
辣木籽油食用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D大鼠和昆明系小鼠为试验动物进行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30 d喂养试验,研究辣木籽油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动物有明显中毒症状与死亡;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发现当喂食含有6%、12%辣木籽油饲料的雌、雄大鼠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喂食含有12%辣木籽油饲料的雄性大鼠的总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辣木籽油是安全无毒的可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对鲜榨山茶油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做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鲜榨山茶油对大鼠的急性经口LD_(50)大于10 000 mg/kg,判属实际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大鼠28 d喂养试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血液生化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因此,鲜榨山茶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丙酮做提取剂,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柠檬籽油,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水浴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分别进行研究,确定了各因素对柠檬籽油得率的影响趋势.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是:温度为85℃,时间为3.5h,物料比是1∶10,得到柠檬籽的出油率为36.03%;对出油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水浴温度.柠檬籽油为淡黄色液体,具有较好的香味.此提取方法稳定可靠,能为柠檬籽油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开发利用车前草、辣木树、鸭胆子三种植物中药的种子资源,本研究借助超声辅助提取得到三者种子油,并利用GC-MS、国标检测、动物在体实验、分光光度等方法对所得种子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理化性质、急性毒理、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发现:(1)车前草、辣木树、鸦胆子种子油提取得率分别为10.9%、35.2%、20.4%,三种植物种子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3.05%、80.00%、88.87%,各自所含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2)三种植物中药种子油均检测出维生素E、甾醇、多酚、黄酮等多种微量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E、甾醇、黄酮的含量均接近或超过100 mg/100g,甾醇含量则在3.61-7.57 mg/100g范围间;除甾醇在辣木种子油中含量最高外,维生素E、多酚、黄酮均在车前草种子油中含量最高。(3)车前草、辣木树、鸦胆子种子油的酸值分别为0.36、0.42、0.46 mg/g,碘值分别为106.4、96.8、92.2 g I2 /100 g,皂化值分别为176.2、188.6、193.4 mg KOH/g。(4)三者在所设浓度范围内表现出浓度依赖性DPPH自由基清除效应,车前草、辣木树、鸦胆子种子油各自清除率分别达89%、81%、70%。(5)在体急性毒理测试显示,实验小鼠经三种植物种子油灌胃后,未出现行为、体征、器脏异常及死亡现象。结果表明,车前草、辣木树、鸭胆子等三种植物中药种子油具有作为新型植物油脂资源开发的显著潜力。  相似文献   

19.
魏月媛  李理 《食品与机械》2016,32(3):4-11,108
进行火麻仁油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火麻仁油不具有急性毒性,对雌、雄小鼠经口MTD最大耐受量均大于40 mL/kg·体重,属无毒级。Ames试验显示火麻仁油不具有致突变性,且不影响小鼠红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对于小鼠精原细胞的分裂分化、精子生成和细胞学形态无明显影响,表明火麻仁油没有遗传毒性和致畸性。90d喂养试验中期和末期血液学检查、末期血液生化检验、脏器检查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在各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表明火麻仁油不具有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