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装备有文杜里充气器和可调节泡沫刮出厚度系统的实验室型浮选柱研究了烷基苯酚基乙氧基表面活性荆对在纸浆脱墨浮选过程中水、固体颗粒和表面活性荆转移的影响.为了着重研究表面活性荆浓度对水/颗粒在泡沫中转移的影响,在浮选试验中没有采用清洗水.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纸浆起泡性能增强,气泡兼并作用减弱,油墨/纸浆接触角减小,所以,泡沫中的含水量和充气纸浆中的含气量增大,油墨的可浮性降低.并用数学模型解释了脱墨浮选过程.  相似文献   

2.
选矿技术在废纸再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纸的再生已经变成一种世界范围内重要而普遍的工艺,利用类似于选矿工业中所应用的技术生产高质量的再生新闻用纸。麦克吉尔大学的选矿组与纸浆和造纸公司(机械和化学-机械制浆公司)合作成功地用一种选矿技术(浮选柱)对废纸进行脱墨。本文从选矿的角度描述了的废纸再生工艺。也列了了麦克吉尔大学在魁北京废纸再生厂的浮选柱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废旧杂志纸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废纸,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碎浆的过程中,油墨会产生碎化,而这些碎化的油墨粒度小,易沉积在纸纤维上,用常规的脱墨方法难以脱除,在油墨碎解时加入少量的油酸作为成桥液,疏水亲油的油酸优先润湿油墨表面,油墨颗粒之间通过油桥而团聚,然后浮选脱除,试验获得白度81.90%、纸纤维回收率92.68%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增效油酸在萤石矿低温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酸类捕收剂增效机理的研究为基础,针对增效油酸在萤石矿低温(5℃ ̄10℃)浮选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为萤石矿低温条件下的有效浮选提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钨多金属矿选矿废水中固体悬浮物(SS)和Ca2+含量较高的情况,采用絮凝沉降-化学除钙法进行废水处理,考察了絮凝剂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反应pH值等因素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废水絮凝沉降-化学除钙法处理工艺。将处理水回用于萤石浮选,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水浮选指标与清水指标相当,表明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萤石浮选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油酸钠(SODI)、苯甲羟肟酸(BH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三种阴离子捕收剂对彩钼铅矿表面的吸附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矿浆PH值和捕收剂用量对彩钼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量测定以及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手段判定了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形态,最后为了验证上述研究在实际矿石浮选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自适宜的矿浆pH值范围内,三种捕收剂在彩钼铅矿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排序为油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苯甲羟肟酸,且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形式共存。针对实际矿石,采用油酸钠作捕收剂,浮选获得了钼品位17.25%、钼回收率86.32%的钼粗精矿,可为后续钼湿法浸出工艺提供品质更好的原材料,并大幅降低了尾矿直接浸出钼工艺流程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平衡流体裂化催化剂吸附残留的浮选药剂是一种净化浮选作业水的有前途的方法。本文中,通过分析与沸石催化剂接触后残留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氯化铵(DAC)和油酸钠在石油工业报废的催化剂上的吸附。DAC的吸附量很少,但SDS和油酸钠对催化剂表面存在很强的亲合力。对SDS吸附容量是4.2kg/t,对油酸是5.5kg/t。在满吸附的催化剂用1M HCl溶液处理后,这些表面  相似文献   

8.
梅光军  余军  葛英勇  余永富 《矿冶工程》2005,25(4):24-26,29
研究了油酸钠为捕收剂的赤铁矿浮选中,水玻璃与氟化物等抑制剂对含铁硅酸盐脉石矿物霓石(NaFe2SiO6)的浮选抑制行为。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以氟硅酸铵对霓石的抑制效果最好,在pH=4~5的弱酸性条件下具有最佳的选择性。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油酸钠(NaOL)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组合使用分选效果更佳。通过对矿物表面ξ电位与油酸钠吸附量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讨论了氟硅酸铵对霓石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胶磷矿单矿物浮选试验,确定了几种阴离子捕收剂各自适宜的p H环境和浓度。对比浮选效果,选择最佳阴离子捕收剂以及最优配比。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及月桂酸在p H为9至11的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捕收性能;药剂捕收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酸,棕榈酸十二烷基磺酸钠癸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月桂酸对油酸钠浮选胶磷矿有积极影响,复配之后的捕收剂可在降低油酸钠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胶磷矿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废纸经浮选脱墨后回收利用,可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保护森林资源,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从浮选脱墨与矿物浮选的异同点出发,依据浮选脱墨机理,显示如何将浮选理论应用于脱墨的复杂工艺中。通过对胶印杂志纸的浮选脱墨研究,用浮选的基础理论解释了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药剂制度和操作条件对脱墨效率的影响。在试验的最佳条件下,能将纸浆白度从72.5%ISO提高至89.3%ISO。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供了用絮凝剂和表面活性剂团聚和浮选细粒的试验数据。工作中用ZnO和MgO的水悬浮液进行试验,使用常规的浮选捕收剂油酸钠(SO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所用絮凝剂为工业用高分子量聚合物(MAGNAFLOC 1440、MAGNAFLOC E-10及MAGN—AFLOC 351)。在自然pH下测量了吸附在这两种氧化物上的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等温线。用油酸钠时吸附密度最大。Zeta电位测量结果表明,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Zeta电位正值增加,MgO的正Zeta电位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降低。稳定性的降低说明,当加入阳离子絮凝剂(MAGNAFLOC 1440)时,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预处理的ZnO悬浮液形成了较大的絮凝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预处理的MgO悬浮液与非离子型絮凝剂MAGNAFLOC351作用也有类似结果。当SDS与阳离子或非离子絮凝剂结合形成疏水絮凝物时,荷负电的捕收剂(SDS)对ZnO絮凝物的浮选是良好的捕收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供的作业线包括一台采用冲击-机械效应的矿浆-空气搅拌槽、两台串连安装的柱形浮选设备,矿浆-空气在该设备中向下流动。利用这套装置进行浮选,精矿中有价组分含量提高,能耗降低。在对含银硫化矿进行浮选试验时,获犁优势精矿中贵金属的含量比用常浮选方法获得的精矿高2 ̄10倍,对高钙的硼硅酸盐进行浮选也获得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搅拌和浮选试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AES)检测分析,研究了锂辉石和硅酸盐矿物在不同机械搅拌预处理条件下,矿物表面组分溶出行为和浮选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搅拌转速的提高和搅拌时间的延长,锂辉石浮选回收率提高,长石与石英回收率基本不变,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锂辉石表面Si组分的溶出量>长石>石英,且锂辉石表面Si组分的溶出量大于Li和Al。预处理后锂辉石浮选速率常数与其表面Si组分的相对溶出速率成正比,其表面Si组分溶出速率是决定其浮选速率的关键。锂辉石矿物表面Si组分大量溶出,导致表面Al和Li组分相对含量增加,促进了油酸根在表面的吸附,提高了锂辉石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浮选法综合利用铝电解槽废阴极炭块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废阴极炭块的性质出发,通过小型试验,研究制订了废阴极炭块的浮选法综合利用工艺。浮选炭粉用于制造铝电解阴极的配料,浮选电解质经600℃焙烧后再用作铝电解质,浮选废水用漂白粉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本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油酸钠(NaOL)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组合对浮选分离微细粒(-18μm)赤铁矿和石英的影响。单矿物实验表明,与单一DDA相比,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与DDA组合使用能够降低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有利于减少赤铁矿的抑制剂用量。十二胺与阴离子捕收剂组合使用时,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分离效果为:SDS>NaOL>SLS/SDBS。其中,DDA+SDS组合捕收剂在一定质量比例条件下组合使用的效果最优,在最佳浮选条件下(pH=7,捕收剂用量为20 mg/L,m(DDA)∶m(SDS)=2∶1,抑制剂用量为20 mg/L),泡沫产品中石英回收率达到91.05%,赤铁矿回收率仅为6.7%,有利于赤铁矿反浮选。人工混合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使用DDA+SDS组合捕收剂(m(DDA)∶m(SDS)=2∶1)获得精矿Fe品位为45.7%、回收率为87.0%,与单一DDA相比,分别提高了1.7、18.6百分点,有利于提高赤铁矿和石英的分离效果,DDA+SDS可作为微细...  相似文献   

16.
菱镁矿、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浮选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菱镁矿的浮选脱钙,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通过Materials Studio(MS)软件模拟优化了菱镁矿、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晶体结构、解理面、与常见浮选药剂的作用模型,计算了这3种矿物的能带结构、态密度、表面能、与常见浮选药剂的前线轨道以及相互作用能等参数,从微观角度研究了钙镁碳酸盐矿物的浮选机理。理论研究表明:菱镁矿、白云石和方解石均为绝缘体,六偏磷酸钠和水玻璃比油酸钠和十二胺更容易与这3种矿物结合;菱镁矿{104}、白云石{110}、方解石{104}是这3种矿物的完全解理面;这3种矿物的钙镁离子与油酸钠的羰基氧发生了化学吸附,与十二胺是物理吸附,N-H…O氢键起了重要作用;推测出十二胺对钙镁碳酸盐矿物浮选有一定的选择性。第一性原理的推测结果基本得到了纯矿物浮选试验的验证,因此,第一性原理对浮选分离药剂的选择和机理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烃基含氧酸盐捕收剂浮选孔雀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对孔雀石纯矿物进行浮选研究,并从溶液化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浮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处理及矿物浮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化学微泡浮选法和旋转电解槽人们曾研究过半导体矿物可浮性与工作电极电位(电化学处理电位)的关系。矿物悬浮液静电位处理按3个电极的配置来实现(图1)。试验在一套玻璃装置中进行,它由矿物搅拌槽、浮选管和精矿承接槽组成.为搅拌矿物,将工作电极(白金网)水平置人槽壁内,辅助电极(白金栅片)用活塞与槽子整体隔开,参比电极(氯化银)同搅拌槽通过鲁特金()毛细管连接[5,6]。使用白金网做工作电极是为了多次增加矿粒与电极的碰撞几率。在搅拌过程中,矿物与白金网接触,借助于17-5848型稳压器使该电极电位保持不变。矿物经搅…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油酸钠作捕收剂萤石、菱镁矿和赤铁矿所进行的浮选试验确认了取得良好浮选结果的酸性和碱性范围。酸性介质中的浮选结果与调浆时间的相关性很强,延长调浆时间可使选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而碱性介质浮选试验未表现出与调浆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所观察到的这种调节的交应进一步证实了弱电解质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的酸性溶液中胶体物质的作用。油酸钠在酸性PH范围的浮选特性于沉淀油酸的特性,此类胶体物质向矿物表面的缓慢扩  相似文献   

20.
微粒吸附浮选工艺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用包括新的吸附剂和浮选设备在内的微粒吸附浮选(APF)工艺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情况.在该法中,污染物被吸附在微粒载体的表面上,然后附着在上升气泡上而分选.吸附剂为煤、木炭、选煤尾矿、改性的巴西蒙脱石以及重晶石.采用各种载体和用于分选负载载体的溶解空气浮选(DAF)、诱导空气浮选(IAF)或喷射浮选成功地去除了水中的乳化油类、存在于人工配制的废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染料和金属离子.试验表明,处理效率是载体/污染物的质量比、载体的粒度分布以及系统的流体动力学的函数.根据吸附作用和浮选现象对有关的试验结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