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烤烟的氮素营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田中设置盆栽试验,采用15N示踪法对不同施氮水平烤烟的氮素吸收、肥料氮素的利用和土壤AN值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可利用氮。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烤烟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增加、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减少,同时土壤对肥料氮素的固定和氮肥损失量增加。AN值有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以处理4(氮素67.5kg/hm2)最低。肥料中氮索利用率以处理4最高,达到52.3%。  相似文献   

2.
氮素形态对烟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对烟草根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烤烟品种NC55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不同铵硝配比的5个处理(T1 NH_4~+-N:NO_3~--N=100:0;T2 NH_4~+-N:NO_3~--N=70:30;T3 NH_4~+-N:NO_3~--N=50:50;T4 NH_4~+-N:NO_3~--N=30:70;T5 NH_4~+-N:NO_3~--N=0:100),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营养下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各器官氮素积累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后25d,纯铵态氮处理的烟苗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可溶性糖含量及茎和叶的含氮量、氮积累量与氮分配率均最低;纯硝态氮处理的烟苗根系干重、平均直径与活力及根系含氮量与氮积累量最低。处理20d内,铵硝比50:50的处理根系干重、氮积累量和植株总干重最大。处理后25d,铵硝比70:30的处理根系和地上部干重,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活力与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含氮量与氮积累量最高;铵硝比30:70的处理叶片含氮量与氮积累量最高。在2 mmol/L的氮浓度下,单施铵态氮或硝态氮抑制了烟苗生长及对氮素的利用,混施铵态氮和硝态氮促进烟苗的生长发育及对氮素的利用,其中铵硝比70:30促进烟苗根系与地上部的协调生长,铵硝比30:70促进烟苗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1、前言化肥深施是农业生产的一项施肥新技术。据国内外有关试验研究表明,氮素化肥表面撒施利用率很低,像尿素、氯化铵、硫酸铵等利用率只有30~55%;易于挥发的碳铵和氨水在稻田里施用利用率更低,只有28%左右,且易烧伤禾苗。氮素化肥深施一般比面施可提高利用率60~70%。因此,氮素化肥深施是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形态氮素与不同镁浓度对烤烟早期光合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以翠碧一号烤烟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条件下设置3种氮素处理和两个镁水平,分析不同处理烟株光合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加镁条件下铵、硝态氮各50%处理烟株的生物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系统Ⅱ(PSⅡ)与光系统Ⅰ(PSⅠ)及系统间电子传递链的整体功能活性指数(PI total)均最高,其中生物量相较于纯硝态氮且加镁处理提高21.7%,相较于纯铵态氮加镁处理提高96.0%;不加镁条件下全硝态氮处理Pmax和AQY高于铵、硝态氮各50%处理且显著高于全铵态氮处理。纯硝态氮处理和铵、硝态氮各50%处理加镁后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但加镁对全氨态氮处理没有显著性影响。可见,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条件下,铵、硝各50%且加镁处理更有利于烤烟早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施肥是烤烟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由于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释放状况很少能和烟株的吸肥规律相一致,所以要通过施肥来调节。在氮、磷、钾三要素中,磷钾肥用量过多,一般对烟叶品质无不良影响,而氮素却不同。由此可见,在烤烟施肥上主要是氮素肥料的施用问题。由于各地土壤、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不同的土壤其理化性状不同,前茬作物残留的氮素数量不同,年度间降雨量及其分布不同,肥料的种类及施用方法不同,造成了烟株对土壤中的氮素和肥料中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不同,给正确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培方法在5种不同铵硝配比下,研究不同氮形态及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结瘤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铵硝配比对大豆植株生长、产量、生物固氮及氮效率等影响显著,随硝氮比例增加,植株生物量、籽粒产量、结瘤固氮及氮效率等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铵硝比25∶75处理效果最佳,总体表现为铵硝比25∶75≥0∶100〉50∶50〉75∶25〉100∶0。较高铵硝比(≥50∶50)严重抑制了大豆根系的伸长生长、根瘤的形成及其固氮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生物固氮的贡献率,最终导致大豆产量及氮素效率的降低。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和籽粒含氮量,并与铵硝比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铵硝比为25∶75时接种根瘤菌,氮效率最高,最有利于大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形成。研究结果对优化大豆水培营养液配方以及指导农田生产中氮素合理施用均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3个不同土壤类型蔗区连续进行3年田间小区试验,并通过盆栽进行生理化生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施用耐氨固氮菌能显著提高蔗茎产量和糖分。处理植株叶绿素、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和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在提高氮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磷、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烤烟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碳氮积累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选用烤烟品种NC55,在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的全铵(NH4+:NO3-=100:0)、铵硝各半(NH4+:NO3-=50:50)和全硝(NH4+:NO3-=0:100)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烟株碳氮含量及碳氮积累量。结果表明,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不同处理时间均表现为全硝处理> 铵硝各半处理> 全铵处理。处理后7 d和14 d,根系生物量、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以及各器官的碳、氮积累量和总氮积累量表现为全硝处理> 铵硝各半处理> 全铵处理;处理后21 d,上述指标表现为铵硝各半处理> 全硝处理> 全铵处理。铵态氮肥作为单一氮源抑制了烤烟生长,硝态氮肥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和碳积累,但长时间作为单一氮源根系生长缓慢,铵硝混合态氮素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碳氮积累。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kg·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烤烟主要生长时期对不同铵硝配比的动态响应,以NC89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处理(NH_4~+-N:NO_3~–-N为0:100、25:75、50:50、75:25、100:0)对烤烟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建成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铵硝配比处理相比,铵硝比50:50处理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烤烟生物量均最高,且与全铵处理相比达到显著差异;与全铵处理相比,不同铵硝混合处理均促进根系的发生和伸长,而不同处理间根系平均直径差异不显著;铵硝比75:25和全铵处理叶片氮含量随生育期的进程而减少,除团棵期以外,叶片氮含量以铵硝比50:50高于其他处理。全硝处理叶片磷含量显著低于铵硝比50:50、75:25以及全铵处理。全硝处理和铵硝比25:75根部钾含量显著高于全铵处理,除团棵期以外,叶部钾含量铵硝比50:50显著高于全铵处理。综合考虑氮素形态对于烤烟生物量和品质等各项指标的影响效应,铵硝配比适宜比例为50:5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青霉菌对刚毛藻中纤维素的降解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氮源种类、硫酸铵含量、料液比、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纤维素降解的影响。选择了pH值、料液比、硫酸铵含量进行L9(33)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各因素对蛋白、总糖含量、纤维素酶活的影响,得出最佳降解条件:藻粉3 g/L,料液比1∶15(g∶mL),硫酸铵20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5 g/L,缓冲液pH 6.0,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7 d,在此条件下,蛋白含量为12.44 g/100 g,总糖含量0.58 mg/g,纤维素酶酶活4.84 U/g。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次发酵技术提高浓香型大曲酒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次发酵”技术是利用酒醅发酵产酒结束后的产香阶段,人为添加大曲粉、黄水、酒等物质,强化容内涵酷的产香,使酒质更香、更甜、更浓稠的一种工艺技术。应用“二次发酵”技术可提高酒中微量成分含量;酒中已酸乙酯最高达660mg/100ml(已酸乙酯可提高10mg/100ml),已乳比协调,平均低于1:0.4。应注意:(1)必须选择发酵正常的池口;(2)黄水、酒和曲粉的用量及其三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紫淮山全粉在中式面点中的应用。方法:以紫淮山全粉不同比例替代小麦粉制作馒头,通过测定馒头的比容、径高比、色差、质构、老化程度、含水量、营养成分和感官评定等指标,分别考察紫淮山全粉的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探讨添加淮山全粉的馒头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随着紫淮山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馒头的比容、径高比和脂肪呈下降趋势,色差和蛋白质呈增加趋势,含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紫淮山全粉也有助于延缓馒头的老化程度;另一方面,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紫淮山全粉的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添加紫淮山全粉对于馒头的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增加了紫淮山馒头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蓖麻蛋白粉代替部分豆粕试制酱油,每kg 主料产二级酱油5-3kg,原料蛋白质利用率80-135% 。经过试产及数据分析,证明蓖麻蛋白粉是完全可以取代部分豆粕原料。  相似文献   

15.
金枪鱼碎鱼肉中肌红蛋白的初步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从肌红蛋白含量较高的金枪鱼加工废弃物碎鱼肉中提取氧合肌红蛋白,得到了提取的最佳实验条件:样品体积2.5倍的0.01mol/LpH8.6Tris-HCI缓冲液、提取1.5h、硫酸铵饱和度90%盐析等,并经透析、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进行了初步的层析纯化,得到蛋白质量分数迭87.11%的肌红蛋白。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淀粉、蛋白质及全粉的特性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营养价值丰富,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马铃薯淀粉、蛋白质的基本特性;分析了马铃薯蛋白质及全粉提取制备方法;阐述了马铃薯蛋白质的水解物、马铃薯淀粉和全粉的应用情况;展望了马铃薯淀粉、蛋白质及全粉加工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复配米的营养价值及其蛋白质利用率, 以莲子、香菇、碎米为主要原料,使用混料试验设计中的单形重心试验设计,通过挤压重组技术,以感官评分、氨基酸评分为考察指标,开发一款全蛋白营养米。结果表明,当莲子粉、香菇粉和碎米粉的混合比例为5:3:2时,氨基酸评分接近100分,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理想蛋白模式,其感官评分为80.26分,接近普通大米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8.
胡荣  郭守立  马宇熙  陈铮  乔峰  王子荣 《食品科学》2017,38(10):251-257
考察蛋壳超微粉粉体性质并优化以原料谷氨酸螯合钙制备工艺。在蛋壳超微粉和粗粉粉体性质及单因素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蛋壳超微粉制备谷氨酸螯合钙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蛋壳超微粉的填充性、水溶性、电导率均优于蛋壳粗粉,超微粉碎4 min蛋壳粉的各项品质特性最佳;蛋壳超微粉制备谷氨酸螯合钙的螯合率较蛋壳粗粉提高了12.57%,蛋壳超微粉较粗粉提高了谷氨酸的利用率,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响应面法优化蛋壳超微粉制备谷氨酸螯合钙的最佳条件为蛋壳粉与谷氨酸物质的量比1∶2.0、pH 7、螯合时间59 min、螯合温度60℃。在最优条件下,蛋壳超微粉制备谷氨酸螯合钙的螯合率为81.12%。  相似文献   

19.
以秸秆和啤酒糟为主要原料生产奶牛发酵饲料,通过试验确定最终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干啤酒糟60%、玉米秸秆粉10%、豆粕粉10%、玉米浆10%、麸皮5%、尿素3%、硫酸铵2%。  相似文献   

20.
鲜食大豆营养丰富、口味尤佳,但由于含水量高、易腐易损,导致其储运成本高,综合利用价值较低。本研究借鉴甘薯颗粒全粉的回填制备方法,开发出鲜食大豆颗粒全粉的加工工艺,并对获得的颗粒全粉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80目以上的颗粒全粉粉质细腻、复水性好,基本保持了鲜食大豆的口感和风味,已能满足深加工的需要;回填比例在1:1.5~2之间的分散效果较佳,挤压粒径在20~40目之间的生产效率较好。相比于新鲜籽粒,颗粒全粉(>80目)的主要营养物质在回填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小,其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叶绿素也能保留其原有含量的60%。鲜食大豆新鲜籽粒作为原料先加工成全粉,再通过深加工制成各式各样的下游产品,能够提升鲜食大豆的经济价值,促进鲜食大豆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