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渝蜀地的酒文化构成了中国酒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前旅游行业亟需开发更多的文化资源拓宽市场,研究巴蜀酒文化背后形成因素的多样性有助于与旅游产业发进行更好地结合。本文分别从巴蜀酿酒起源,酒种类,酒文化旅游资源等多方面对巴蜀酒文化展开研究,试图分析出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切入点的多种可能性,对巴蜀酒文化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有着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展具有陕西区域特色的文化乡村旅游,分析了陕西酒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现了旅游客源市场狭隘、陕西酒文化价值利用率较低以及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定新的陕西酒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通过酒文化消费观念的普及工作,培养酒文化乡村旅游核心人群;设定以陕西酒文化为背景的酒庄与主题酒店,开发弘扬当地的酒文化与乡村文化的旅游产品;构建旅游路线规划数据库,得到游客的旅游偏好与消费偏好,实现酒文化乡村旅游路线的优化。根据上述提出的创新性路径,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酒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为当地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酒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历史文化、企业文化、人文文化、旅游文化、健康文化和酒道文化。酒文化是酒业发展的历史积淀,是酒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酒业发展又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和丰富酒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田积 《酿酒科技》2020,(1):119-123
由四川省泸州市、宜宾市,贵州省遵义市组成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酿酒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酒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酿酒历史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通过对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现状的研究、旅游资源的梳理和使用情况分析,总结和探析该区域酒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前景,以及对地区和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众多的中国白酒著名品牌。未来以"酒产业+旅游"相融合的全域旅游为基本模式,通过政府牵头、协会参与、企业搭台、专业旅游企业的共同参与,规划先行,区域联动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同时通过不断提升景区级别,加强世界遗产申报力度等,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浒酒是一种地方酒,发展酒文化主题旅游,用文化力提升品牌力,品牌力促进经济力。内生式发展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发展。在水浒酒文化主题旅游中引入内生式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区域产品品牌塑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地方特点,《水浒传》中的酒文化、周边地区丰富的水浒旅游文化资源以及水浒武术均可以成为水浒酒文化主题旅游内生式发展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国内酒文化旅游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宝  郭五林  尹奇凤  杨龙 《酿酒科技》2014,(11):104-110
酒文化旅游是当前文化旅游研究和实践的一大热点。通过文献检阅和分析,系统归纳了当前国内酒文化(白酒、葡萄酒、啤酒和黄酒)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酒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足;对酒文化旅游开发不够重视;酒文化旅游经济、社会效益不够突出;酒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国际化视野。未来的中国酒文化旅游需要加强对中国酒文化的系统研究,在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酒文化旅游的特色模式,实现把酒文化旅游打造成中国旅游一大名片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水族酒文化及旅游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族以其口感香醇的水族酒、丰富多彩的酒俗向外界展现了自身的魅力.水族的酒文化还是丰富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充分认识其娱乐、观赏、参与、食用等旅游功能,在"多彩贵州"的推出和发展地方旅游业实践中,应强化将水族酒文化同发展地方旅游结合起来,从产酒地域、酿酒工艺、饮酒习俗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开发,使其在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各区域旅游产业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多数趋向同质化,特别是在酒文化与民俗文化上,为此,提出酒文化结合民俗文化对推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旅游产业中酒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为关键,从大量研究资料中了解目前以酒文化或民俗文化为开发对象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从中总结出目前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酒文化结合民俗文化对旅游产业的推进作用,从地域文化融合、旅游经济效益提高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提高酒文化结合民俗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实践中创造的有关酒事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成果,是中华优秀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酒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的内涵博大精深、核心内容包罗万象,自从酒诞生以来,中国酒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艺术、生态等形成了相互影响、互促互进的紧密联系,其内涵逐渐发展成为物质型、精神型以及行为型、制度型等基本形态,形式多样,作用领域广泛,其独有的功能渗透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生活生态的各个方面。新时代在酒类企业、酒业协会、政府部门等主体的努力下,酒文化中的酿酒技术、酒肆文化、饮酒习俗、酒具文化、历史遗迹、酒礼文化、酒文学作品等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但仍存在传承与发展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酒文化遗址保护理念有待加强、传统酿造工艺出现消逝现象、传承发展方式手段相对单一、酒广告体现酒文化还不够、酒文化传播力度还不够、中华优秀酒文化人才培养还不够、消费者酒文化失调等问题,市场利益驱使导致酒文化失去核心、企业对酒文化的重视度还不够、缺乏系统的酒文化研究、缺乏有效的酒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酒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还不够等是导致中华优秀酒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新时代应通过树立正确的酒文化观念、继承中国白酒文化传统,吸收国外酒文化精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酒文化走向世界、加快推进酒生产技术创新、加大酒文化研究力度和深度、持续加大酒文化传播力度和广度、发展酒文化旅游、打造酒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以酒文化为底蕴,强化品牌建设、强化高校酒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大白酒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大政府对酒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酒业协会对酒文化统筹建设作用、强化酒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大力推动中华优秀酒文化传承和发展,让传承数千载的中华优秀酒文化焕发新活力、发展中华优秀酒文化独特魅力、助推中国白酒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推动中华白酒文化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酒文化属于饮食文化的分支,同时具有物质和非物质的"双重文化遗产"属性,随着文博旅游的勃兴开始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为了适应酒文化旅游发展的文化体验诉求,有必要重视相应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环节。通过对比中国国际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年度获奖作品信息,分析目前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和趋势,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前大众对酒文化及其产品的认知现状与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川酒文化作为典型,围绕酒文化内涵创意挖掘出具体的设计提炼元素,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从而提升我国酒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体验价值,并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白酒为载体的中国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白酒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白酒工业旅游的新兴旅游业态。在比较借鉴国内白酒企业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从案例企业工业旅游的资源条件、开发现状及前景等方面,分析与探讨了徽酒工业旅游在开发战略起点、形象依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徽酒企业在加速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形成区域旅游圈、扩充徽酒工业旅游内涵、进行文化产业融合等建议,以期为徽酒酿造生产企业的主题工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挖掘更多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势在必行,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是重要内容之一.从葡萄酒生态游,葡萄酒酿造工艺游、葡萄酒节庆游、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酒酒器和葡萄酒与名人名作等六大方面对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进而挖掘我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可供开发的资源.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分析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酒文化为吸引物的工业旅游正在各地兴起,酿酒企业通过地域的自然、历史及自身的特有优势与旅游业联姻,利用旅游业的特殊的综合优势,发掘酒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塑造、展示自身的文化形象.酿酒企业应开发、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为目的的复合型旅游产品;重视细节,打造完全属于企业自己的特色工业旅游;重点开发"食、购、游、娱",以优质服务传达企业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中国酒文化突出存在传承与创新、酒驾治理、饮酒保健、酒风改良、文化融合这5个问题。酒文化发展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对于酒驾,除了法规的硬性治理,还应有酒文化的柔性治理。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保健意识的显著提高,饮酒保健得到了普遍认同。保健酒厂应在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开发、非遗生产性保护、打造企业品牌、产品细分、突出特色、体现差异、电子商务、餐饮配套、物流配送、酒类会展等方面精耕细作并寻求突破。各地政府应以切实有效的政策改良酒风,形成正当消费、理性消费、节俭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透明消费的酒文化。酒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文化的融合已成常态,并有利于形成新的业态、动力源和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酒文化是黔北地城文化丰厚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黔北地区发展旅游的吸引力因素,随着贵州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业内高度重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充分挖掘黔北酒文化在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打造好国酒之乡、“中国酒都”等品牌形象,无论对于仁怀市旅游业乃至贵州旅游业,还是提升国酒企业文化品位、扩大经济效益等都具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胶东半岛酒文化旅游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半岛葡萄酒、啤酒、黄酒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且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胶东半岛酒文化旅游现状的梳理,概括其发展资源和模式,从而总结和探析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胶东半岛酒文化与其旅游深度融合且旅游资源门类齐全,逐步形成了胶东半岛仙境海岸酒文化旅游带这一独特的酒文化旅游资源。胶东半岛酒文化旅游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以酒类主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保健属性为利好条件,与其他旅游资源及多门类旅游形态相融合,形成了政府推动、多部门支持、龙头企业发起带动的胶东半岛酒文化旅游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酒文化》摄制组与嘉宾集体亮相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酒文化也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哲学,市场经济,养生保健、美学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特征。“无酒不成席”、“对酒当歌”等佳句的广泛流传,体现了酒在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价值:“酒以成诗,酒以治病,酒以成礼,酒以壮胆”彰显了酒在艺术、养生、时尚、情感、美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经过漫长的发展,从酿造、沽酒到饮用,酒文化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完整酒文化和酒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彭瑛 《酿酒科技》2007,(8):158-160
土家族酿酒历史悠久,有着丰富深邃的酒文化,其咂酒最具土家族特色,是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论述了咂酒的历史源流、酿制技艺、饮用习俗及其文化底蕴与内涵,并提出应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对咂酒的酿制技艺进行挖掘整理,与土家族旅游发展相结合进行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具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现实中的酒文化俨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有效开发白酒文化资源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这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合理有效的秩序.经验证明,这种秩序无法在单纯市场自发的条件下得到建立,在白酒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引入规制成为必要.基于这种判断,在市场交易、管理交易和配额交易的路径上,建设私人规制和公共规制相结合的规制体系,将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白酒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孙秀英 《中国酒》2023,(8):78-79
<正>酒文化作为我国几千年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积淀,并逐渐渗透到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酿酒技术的国家,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酒文化成为了我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首要地位。本文以伊川酒文化为例,以探究伊川酒文化对于河南区域旅游的影响为主要目的,充分挖掘伊川酒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分析伊川酒文化对于河南区域旅游的影响,以其促进河南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