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酒醅、大曲及环境中筛选到29株酵母菌,从中进一步的筛选出11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同时,将11株菌株按照等比混合应用于芝麻香曲的生产,确定发酵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酵母菌曲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水分53%,pH5.0,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36 h。  相似文献   

2.
耐高渗酵母选育及其在葡萄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醇、高糖、高硫等条件会影响酵母菌的生物活性。为筛选出耐高酒精度、高糖度、高SO2浓度的葡萄酒酿造优良菌株,该实验采集葡萄酒糟、黄酒糟、酒醅,经过富集筛选分离纯化得到8株酵母菌,经高酒精度、高糖度、高SO2耐受试验后初步筛选出2株菌株,一株耐高糖,在含糖量60%条件下21.5 h仍可启动发酵;一株耐高酒精度,在酒精度20%vol条件下21.3 h仍可启动发酵;2株菌株均可在300 mg/L SO2条件下在6.7 h启动发酵。经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两株菌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膜醭毕赤氏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在浓缩葡萄汁初始糖含量28%条件下接种酿酒酵母,高泡期补料至含糖量34%接种膜醭毕赤氏酵母,20 ℃发酵15 d,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为18.1%vol。  相似文献   

3.
对白云边酒酿造酒醅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种属的酵母菌进行发酵性能比较,从中筛选一株耐温性好、产酒力强、产正丙醇低的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cc7。与S.pombe标准菌株1056相比,Scc7在高粱糖化液中发酵酒精度提高了8.7%,正丙醇含量降低了9.9%,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22.2%,并产生3-羟基丁酮。以麸皮为培养基发酵制备Scc7菌剂模拟固态白酒发酵后发现,与储存4个月的大曲相比,将Scc7菌剂以30%比例同1个月大曲混合发酵可使酒精度提高20.8%,正丙醇降低57.78%。本研究表明,Scc7制备的功能菌剂在白酒酿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酵实验从7株酵母菌中筛选出发酵J}生能较好的3株菌株(7^#,1^#,6^#),并对3株酵母菌进行抗硫性、抗酸性、耐糖、耐酒精性能和耐温性能试验,最后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7^#和6^#酵母菌株。其产酒率高,具有较好的耐二氧化硫能力(80~120mg/L);能在pH3.3~3.5,糖浓度24%~27%,酒精度12%Vol~14%Vol的范围内生长和发酵;发酵结束残糖含量低,凝聚能力好;发酵所得原酒品质好,酒的风味醇和,果香、酒香浓郁、协调;7^#和6^#两株菌可应用于柠檬、甘蔗混合发酵产酒。(孙悟)  相似文献   

5.
从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糟醅中筛选出的两株优势酵母Y2、Y3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8℃,pH4.0,接种比2∶1。在最优组合条件下酒精度可高达7.8%vol。最后将分离筛选出的这两株菌种应用到麸曲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试验中,所产酒的感官品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麸曲酱香酒醅中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荣山  刘婷  郭威 《中国酿造》2008,(1):17-18,25
以麸曲酱香型白酒酒醅为菌种来源,通过平板分离纯化得到7株酵母菌。将各菌株分别制曲后测定酶活力及发酵力,筛选出5株酶活力高、发酵力强的酵母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酱香酒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21d,发酵温度为20℃,曲料比为1:1.1,接种量为13%的条件下,酒的酱香味突出,酒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得到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特性的酵母菌株,对实验室保存及酒醅中分离的酵母菌株,依次进行平板初筛、麦芽汁闻香、高粱汁发酵筛选。获得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特性的酵母菌株8株,分别是MY0-3、MY5-9、B003、C3、B005、Y1、P6和74,MY0-3菌发酵产乙酸乙酯量达3.73 g/L。MY0-3为异常毕赤酵母,具有较低的酒精耐受性8%vol、温度耐受性35℃,最高耐受酸度3.0。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产酯条件为p H3.5、酒精度2%vol、温度25℃、发酵时间9 d,其乙酸乙酯的产量为6.2 g/L。MY0-3固态小试中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19.5%。  相似文献   

8.
固态白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产酒、产酯、生香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清香型白酒的品质,以清香型发酵酒醅为筛选源,采用变色圈平板初筛,发酵力复筛,并结合乙酸乙酯生成能力测定、麸曲培养检测、固态发酵产风味代谢物质分析等,研究该筛选出的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筛选出两株适合清香型白酒酿造的酵母菌菌株;其中,高产乙酸乙酯的菌株jmz-01,其发酵力为0.968%、酯化力为4.694u/L;高发酵力的菌株jmf-01,其发酵力为2.230%、酯化力为1.466u/L。菌株jmz-01的单菌种固态发酵产挥发性风味物质有乙醇、苯乙醇等醇类,乙酸、异戊酸等酸类,并含有多种其他类风味物质,如:苯乙醛、2-十五烷酮、乙酸乙酯等;其强化麸曲的酯化力为65u、糖化力为132u、发酵力为4.30%,表明该菌株在白酒酿造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刘玉琼  霍向东  史应武  娄恺 《食品科学》2009,30(11):211-215
以石榴树叶、石榴皮及石榴园土壤为分离源,共分离到71 株酵母菌,经过三级筛选,获得两株适宜酿造石榴果酒的酵母菌,编号分别为SL18 和SL20 。发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L20 菌株在25℃时的发酵周期比对照菌株和SL18 少1d,酒精度达到9.7%(V/V),并且所酿造的石榴酒香味浓郁纯正,而SL18 在25℃时虽然发酵周期与对照菌株相同但所酿造的石榴酒香味比对照菌株要浓郁纯正。30℃时,3 株菌起酵速度都比较快,SL20 和SL18 的发酵周期比对照菌株少1d,SL20 菌株的酒精度高于SL18 和对照菌株,为10.1%(V/V),但3 株菌发酵的石榴酒香味没有20℃和25℃浓郁,说明自选菌株SL20 和SL18 适于25℃发酵并且所酿制的石榴酒明显优于常用的酿酒活性干酵母,并且两株菌能耐受12%(V/V)的酒精度,经鉴定均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 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 。  相似文献   

10.
从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醅中筛选得到1株在45℃生长良好的耐高温酵母菌,对其耐乙醇、耐酸、耐糖能力及发酵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耐乙醇能力为6%vol,最适pH值为5.0,耐糖能力为25%,发酵力为6.628 g/50 mL,生长耐受最高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酵母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经过高粱汁培养基发酵初筛、高粱固态培养基发酵复筛,获得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并将其应用于清香型小曲白酒工业生产。结果表明,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2株酵母菌,编号为Y87和Y88,经鉴定分别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中菌株Y87乙酸乙酯产量最高,高粱汁液态发酵和高粱固态发酵乙酸乙酯产量分别达到1.13 g/L、1.14 g/L,菌株Y87强化曲酿造的白酒乙酸乙酯含量提高36.6%,杂醇含量降低7.1%,正丙醇含量降低16.1%,感官评分为90.7分,该白酒具有清香型小曲白酒的典型特征,入口醇甜,清香纯正,说明菌株Y87可显著提高小曲白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浓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中分离酵母菌,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显色法初筛,通过发酵力、产酒能力、耐高温、耐酒精能力实验进行复筛,筛选一株优良的功能性酵母菌,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对其液态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浓香型大曲中共分离出9株酵母菌,其中菌株NDY-06性能最突出,可耐受42 ℃的高温,16%vol的酒精度,且具有一定的发酵产酒能力;该菌株被鉴定为产香酵母Zygosaccharomyces cidri,从其液态发酵产物中共检测到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13种,酸类物质7种,吡嗪类物质3种,对白酒香气成分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酿酒微生物的构建研究中,对中温大曲中的红曲霉进行初步筛选,经形态观察,确定3株红曲霉分别为Q1、Q2及Q3,用3株红曲霉分别培养红曲米。其中,红曲霉Q3产生的糖化力及红曲色素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123.4 U/g和1227.6 U/g。将3株红曲霉分别应用到黄酒的发酵中,结果发现,红曲霉Q3发酵后剩余总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另外两株红曲霉,且酒精含量可多产1%,高级醇的生成量也明显减少,同时可生成较多的乳酸乙酯及高于另外两株红曲霉2倍的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4.
对浓香型大曲中蛋白酶产生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最适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酪素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出5株产蛋白酶菌株,筛选出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其酶活为53.40 U/mL。以小麦为固体培养基,从pH值、培养基水分含量、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方面研究此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65%、初始pH6.0、蔗糖添加量6%、硫酸铵添加量1%、接种量12%、温度40℃,培养时间5 d的条件下,其酶活可达262.18 U/mL,为菌种复筛时的4.91倍。  相似文献   

15.
耐高温酒精酵母菌株的筛选及发酵能力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酵母菌富集培养方法和选择性培养基从中国传统大曲酒等基质中共分离得到58株具有一定的酒精发酵能力的酵母菌株。经过初筛和复筛,从中筛选获得1株能在33℃~42℃生长良好,并具有良好酒精发酵性能的酵母菌株XG-1,经分类鉴定为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0℃液体摇瓶培养条件下,XG-1菌株活菌数占总菌数的比率较安琪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TRADY)高15%。将其与TRADY菌株进行木薯酒精发酵比较,33R2条件下两者的酒精发酵能力相当,但在42℃时进行酒精发酵,XG-1菌株的酒精度比TRADY菌株高20%。  相似文献   

16.
从分离自山西老陈醋大曲中高产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采用混料回归设计确定最佳原料配比并检测食醋质量。结果表明,以菌株AS3.4309(M0)为对照菌株,筛选出产黄青霉(M4)和扣囊复膜孢酵母(M8),大曲与麸曲的最佳总添加量为主料的40%,其中大曲25.10%,M8麸曲6.81%,M4麸曲8.09%,安琪酵母0.06%,料水比1∶3(g∶mL),此时酒精度为11.2%vol。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后酒精度显著高于菌株M0(P<0.05),与大曲单独发酵相比,麸曲M4+M8+大曲共酵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了31.81%,减少大曲用量37.25%,且食醋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大曲的生产压力,以大曲为种曲制备强化多微麸曲,减少陈醋生产中的大曲用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糖化力及发酵力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强化多微麸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在陈醋酒精发酵阶段的应用。结果表明,强化多微麸曲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水量51.0%、种曲用量2.0%、培养温度34.5 ℃、培养时间42.0 h。在陈醋酿造酒精发酵阶段的应用证明该强化多微麸曲可替代部分大曲及麸曲用量。在此优化条件下,强化麸曲糖化力为615.9 mg/(g·h),发酵力为1.14 g/(0.5 g·72 h)。  相似文献   

18.
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窖泥作为酿酒微生物的重要载体对曲酒的酒体质量与风格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从优质窖泥中筛选高产己酸菌,并制备人工窖泥以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或制备生产己酸乙酯产品等,对曲酒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发酵液己酸含量检测、16S rDNA分析等方法,筛选鉴定高产己酸菌株,并考察培养温度、乙醇浓度、pH值等发酵条件,分析己酸菌液配方组分单因素含量影响等。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高产己酸菌JZZ,其液态发酵己酸平均产量为4.36 mg/mL,温度耐受区间为36~39℃,乙醇耐受浓度为2%~6%,己酸菌液配方组分添加量为硫酸镁0.01%,硫酸铵0.05%,磷酸氢二钾0.3%,乙醇2%,16S r DNA比对结果表明,JZZ菌株为克氏梭状杆菌(Clostridium kluyveri)。  相似文献   

19.
阎宗科  白莉圆  张艳  徐晨  陈雪  孟勤燕 《酿酒》2021,(1):108-115
为规范强化大曲的生产,适应西凤酒扩能及数字化生产需求,通过对强化霉菌的优筛、复壮及性能测试,获得优良的强化菌种,继而优化强化菌种的配比方案,使大曲性能更优。结果表明:(1)通过糖化力培养基筛选及菌株酶活测定,共筛选出6株强化霉菌,分别是黑曲霉M004-2、黑曲霉C556-22、酯化红曲霉-16、红曲霉C462-11、根霉S和根霉5,对其进行重新保藏;(2)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固态发酵试验,通过不同理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红曲霉:黑曲霉:根霉=3:1:2的配比组合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芽孢杆菌的添加对小曲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以13株大曲来源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得到2株可降低小曲酒高级醇含量的芽孢杆菌;经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菌株B8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B1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将2株功能芽孢杆菌制成芽孢杆菌麸曲,进行小试和中试小曲白酒固态酿造试验,验证芽孢杆菌对小曲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8与B13强化发酵可明显降低高级醇含量,主要变现为异戊醇与异丁醇的降低,以及微量正戊醇的产生,中试最高降低率可达29.87%,且低于某市售小曲清香型白酒成品酒中高级醇含量。该研究为解决小曲白酒中高级醇含量偏高问题提供了方法,以期提高小曲白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