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一株耐高温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HY32的木薯乙醇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Y32利用木薯发酵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g∶mL),发酵时间96 h,接种量11%,发酵温度40 ℃,液化时间1 h,液化温度95 ℃,液化酶添加量为20 U/g淀粉,糖化酶添加量为150 U/g淀粉,硫酸铵添加量6 g/L,初始pH=5.0。在此条件下,HY32发酵木薯酒精度可达8.90%vol,淀粉利用率与淀粉出酒率分别为87.120%和49.48%,残糖量为0.03 g/L。与未优化的初始发酵条件相比,发酵醪的酒精度提高了16.65%。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超期储存小麦和水稻混合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辅料,以发利耐高温酒用干酵母为发酵菌株,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法,研究了小麦添加比例、淀粉酶种类、降黏酶种类及添加方式对于混合发酵的影响。通过测定液化和发酵醪液的相关指标,优化出适合小麦混合发酵的辅料。结果显示,当干物质含量为30%,超期储存小麦添加比例30%,液化阶段使用超强复配淀粉酶(0.26 kg/t粮),同步糖化发酵阶段使用糖化酶(0.68 kg/t粮)、酸性蛋白酶(0.035 kg/t粮),在32 ℃下发酵72 h酒精度可达12.37%vol;在拌料阶段添加蔚蓝木聚糖酶(0.3 kg/t粮),可使蒸馏残液滤速由4.8 mL/min提高至7.8 mL/min,清液干物由8.2%降低至5.7%,可有效减轻后期污水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以陈化水稻作为原料,采用大罐间歇发酵方法,进行乙醇发酵罐放大试验,探讨了陈化水稻大罐酒精发酵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大罐间歇发酵,成熟醪酒份可达13.1%vol,残总糖1.56%,残还原糖0.21%。  相似文献   

4.
以陈小麦和陈水稻为原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对陈小麦和陈水稻共发酵乙醇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不同比例小麦的乙醇发酵效果,从而选出适合小麦乙醇大生产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添加20%的小麦,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条件下,对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料发酵制乙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  冯书晓 《酿酒》2008,35(2):42-44
提出了以玉米为原料,生料发酵制乙醇的工艺。对各个影响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原料与水的比为1∶2.0;原料粒度小于0.45mm;糖化酶、液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分别为250u/g、5u/g和10u/g。在此条件下,醪液中乙醇浓度可达16.6%vol,淀粉利用率为92.7%。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分析,发现残余还原糖一直处于低水平,表明生料发酵工艺具有自身避免染菌的优势。实验表明,玉米生料发酵工艺简单、原料利用率和醪液酒精浓度均超过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和陈化水稻为复合原料进行燃料乙醇共发酵研究。试验数据显示,当干物质浓度为25%,陈化水稻添加比例为40%,淀粉酶加量为50U/g的情况下,摇瓶发酵酒份可达13.12%(v/v);50L发酵罐放大试验的淀粉出酒率可达52.11%。  相似文献   

7.
刘燕  刘钺  柯涛 《中国酿造》2017,36(8):80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混合原料高浓度酒精发酵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高浓度酒精发酵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糖化酶添加量>发酵时间>接种量>摇床转速,最佳发酵条件参数为发酵温度33 ℃、糖化酶添加量160 U/g、发酵时间60 h、接种量25%、摇床转速140 r/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醪酒精度可达到15.95%vol。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麦B淀粉酒精发酵工艺,以谷朊粉生产中的副产物B淀粉浆为原料,经蒸煮、糖化得到发酵醪后进行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B淀粉浆发酵醪酒精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温度29~31℃,糖化醪液浓度20°Bx,醪液p H4.0~4.5。响应面法优化酒精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为31.89℃,发酵醪浓度为22.49°Bx,醪液p H为4.77,理论酒精度为11.36%vol,验证试验后得到酒精度为11.01%vol。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31.0%干物液化醪为原料,开展对糖化酶加量、尿素、酸性蛋白酶、pH值对发酵酒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糖化酶1.2 kg/t醪、尿素4.0 kg/t醪、酸性蛋白酶0.30 kg/t醪、pH4.5,发酵效果最优,酒精度可达15.82%vol。  相似文献   

10.
南果梨果醋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南果梨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工艺,分别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液体摇瓶发酵、下胶澄清等方法制成南果梨果醋.试验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适宜条件为活性干酵母的接种量0.10%,酒精发酵初始糖量16%,发酵时间2d.醋酸发酵适宜的条件为发酵温度30℃,醋酸菌接种量10%,初始酒精度6%vol.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通过全水稻组分分析,成功利用全水稻粉配粉浆进行酒母培养,并经液化、同步糖化发酵、精馏后生产食用酒精。结果表明,全水稻发酵成熟醪平均蒸馏酒精度12.35%vol、平均还原糖含量0.18%、残淀粉含量0.59%、残糊精含量0.49%、酸度6.28 °T、挥发酸含量0.17 g/L,满足酒精发酵生产要求。水稻发酵成熟醪进行酒精分离提纯后,废醪液可生产水稻干全酒精糟(DDGS)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盈利。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小麦淀粉生料酒精发酵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小麦淀粉生料酒精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确定淀粉浓度为22%,糖化酶加量为330u/g淀粉,发酵温度为35℃,接种量为4.0%。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条件为:淀粉浓度21.91%,糖化酶加量322.36U/g淀粉,发酵温度34.52℃,酵母接种量4.45%,理论酒精度为12.73%vol,验证试验后得到酒精度为12.6%vol。糖化酶加量和发酵温度、糖化酶加量与接种量、淀粉浓度与发酵温度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甘蔗汁为培养基,对4种酵母菌株分别进行摇瓶发酵,通过酒精和残糖测定,筛选到一株适合甘蔗蔗汁发酵生产甘蔗果酒的酵母菌株32481。发酵特性实验表明,根据生长曲线确定酵母种子液接种龄为19h;菌株32481最高耐受乙醇含量为18%vol、耐受糖浓度为36°Bx,最佳发酵初始糖度为26°Bx;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8℃、pH 4.5。在此发酵条件下所得甘蔗果酒的酒精度为13.4%vol,糖利用率为60.38%,出酒率为40.66%,发酵效率为79.58%。  相似文献   

14.
对酒精浓醪发酵工艺进行初步探索,在浓醪中添加酸性蛋白酶,缩短发酵周期,在起始总糖为28.25%的情况下,酒度提高4.87%,发酵时间缩短27h;酸性蛋白酶的最适添加范围为10~15 u/g干料,生产上考虑成本可选择在5~10 u/g干料间;酒糟滤液回用可提高发酵醪酒度近2%,且与酸性蛋白酶一起,比单独使用酸性蛋白酶酒度提高0.89%;木聚糖酶的添加使发酵成熟醪粘度降低,淀粉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发酵制备红薯燃料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鲜红薯为原料制备高浓度红薯燃料乙醇过程中高糖浓度和高酒浓度下酵母细胞生长特性和还原糖浓度变化规律.发酵醪中添加活性物质,可以减小发酵液的渗透压,提高酵母的耐酒精能力.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鲜红薯高浓度发酵酒精度可达到15.1%vol,吨酒精水消耗控制在6t左右,吨酒成本可降低200元.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浓醪发酵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提高发酵醪的酒精度,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马铃薯浓醪发酵的影响。以发酵醪的酒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3.0,糖化酶添加量150U/g,初始pH值4.5,接种量6%,得到发酵醪的酒精度为14.90%(v/v)。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玉米沙枣混合原料生产乙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产乙醇条件为玉米粉和沙枣粉混合比例为9∶1,料水比1∶4.5(g∶mL),液化时间60 min,液化酶用量35 U/g,糖化时间30 min,糖化酶用量150 U/g,接种量2%,发酵时间72 h,由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单独发酵(Kluyveromyces marxianus)。在上述发酵条件下,混合原料发酵的酒精度可达11.21%vol,比纯玉米粉发酵的酒精度提高了16.77%,残糖量为0.416 g/L,淀粉出酒率和淀粉利用率分别为32.98%和56.44%。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酸性蛋白酶作为氮源,在不同添加量情况下对浓醪发酵生产酒精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水比在1∶2.0,酸性蛋白酶添加量在45mg/L时,酒精含量达到15.5%vol;并且添加酸性蛋白酶能大大缩短发酵时间,提高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脱胚玉米米查为原料,摸索采用湿法加酶磨浆、多酶协同糖化发酵等技术手段,优化玉米浓醪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加酶粉碎液化与干法粉碎加酶液化相比,醪液黏度降低了12.6%,液化时间明显缩短。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多酶协同糖化过程中添加的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添加量和酵母接种量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浓醪发酵酒精浓度达到14.2%vol。本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继续优化及中试放大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玉米木薯混合原料酒精发酵中添加酸性蛋白酶、普鲁兰酶、木聚糖酶的作用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3种酶制剂的最佳添加量:酸性蛋白酶16 U/g原料、木聚糖酶170 U/g原料、普鲁兰酶20 U/g原料。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酵母菌数量、加快醪液过滤速度、缩短发酵时间、提高拌料浓度及淀粉利用率。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表明,在接种时添加复合酶制剂,发酵料水比为1∶2.1、发酵醪液初始pH值为5.0、发酵时间为5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