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研究通过《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2年版)》中的促进消化功能检验方法中小鼠小肠运动、大鼠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胃蛋白酶测定等试验研究了余甘子单方和四种复方的促消化效果。结果表明,余甘子(单方组),余甘子、山楂、茯苓和陈皮(复方1组),余甘子、山楂、白术和麦芽(复方2组),余甘子、山楂、茯苓、白术和陈皮(复方3组),余甘子、山楂、茯苓、白术、麦芽和陈皮(复方4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分别提高了65.99%、80.53%、107.91%、67.47%、90.47%(P<0.05,P<0.01,P<0.000 1,P<0.05,P<0.001),大鼠胃蛋白酶活性分别增强了89.24%、60.42%、103.07%、74.56%、106.84%(P<0.01,P≥0.05,P<0.01,P<0.05,P<0.01),大鼠胃蛋白酶排出量分别增强了89.30%、60.39%、103.14%、74.69%、106.98%(P<0.01,P≥0.05,P<0.01,P<0.05,P<0.01)。此外,复方4组大鼠食物利用率增加了15.35%(P<0.05),体质量增长、摄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组别的上述3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余甘子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可有效改善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该研究为余甘子及其复配物促消化功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泮托拉唑联合血凝酶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76例,随机分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止血效果、溃疡愈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TNF-a、EGF、VEGF)较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收缩压、血红蛋白、休克指数、红细胞比容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充分发挥止血作用,促进病灶愈合,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128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0.15%的纤维素复合酶。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粗纤维素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纤维素酶制剂提高了肉鸡体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肉比(P0.05),且以添加0.10%纤维素酶制剂组生产性能最好。日粮添加粗纤维素酶制剂可提高肉鸡小肠和血清中淀粉酶(P0.05)、脂肪酶(P0.05)的活性,且以0.10%纤维素酶制剂添加量提高效果最显著,而对胰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粗纤维素复合酶增加了脾脏重和脾脏指数,0.1%和0.15%纤维素复合酶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腺重(P0.05)和胸腺指数(P0.05),但对法氏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补锌制剂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对锌酵母与有机锌制剂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宜昌市城区 4所幼儿园 4 5 0名年龄在 2 5~ 3 5岁的入园新生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 3组锌酵母制剂组 (16 8人 )、葡萄糖酸锌组 (15 0人 )、对照组(132人 ) ,采用双盲法观察补锌前后身高、体重的变化情况 ,并对其头发中 5种营养元素钙、镁、锌、铁、铜的含量进行检测。对幼儿注意力和食欲状况、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组幼儿补锌前后身高平均增长值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体重增长情况锌酵母制剂组与葡萄糖酸锌组和对照组比较 ,分别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和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葡萄糖酸锌组与对照组比较 ,仅部分年龄段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锌酵母制剂组发锌升高达正常者明显高于葡萄糖酸锌组和对照组。锌酵母制剂组常患感冒儿童补锌后大有改观 ,食欲改善情况和集中注意力情况也优于葡萄糖酸锌组和对照组。结论 锌酵母较有机锌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山楂浓缩汁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65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10.0、15.0、20.0 mL/kg bw 3个山楂浓缩汁剂量组,连续喂养5周,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CAT)含量、全血和肝脏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酶(T-AOC)活性、以及肝脏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连续灌胃5周后,15.0 mL/kg bw的山楂浓缩汁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T-CHO、TG、LDL-C、VLDL-C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中HDL-C含量和LCAT活性(P0.01),极显著降低肝脏中TG、T-CHO、VLDL-C含量(P0.01);10.0 mL/kg bw的山楂浓缩汁显著降低肝脏和全血中MDA含量(P0.05),显著性增加了肝脏中GSH-PX、T-SOD活性(P0.05),显著性增加了全血中T-AOC、T-SOD活性(P0.05);15.0 mL/kg bw的山楂浓缩汁极显著提高了肝脏中NO含量和NOS活性(P0.01)。结论:山楂浓缩汁对高脂血症小鼠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茶多酚肉碱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5 d,观察茶多酚肉碱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5 d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和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45 d后,1)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未见显著性降低(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TG极显著地降低(P<0.01);2)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C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极显著降低(P<0.01);3)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显著性差异。茶多酚肉碱复方制剂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莲原花青素对面包焙烤品质、抗氧化能力、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面包,添加不同量(0.25%、0.50%、1.00%和2.00%)的莲原花青素显著增加了面包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能力(P0.05),且抗氧化活性与莲原花青素添加量呈正相关;2.00%莲原花青素面包在180 min内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量显著少于其他各组面包(P0.05);莲原花青素的添加也影响了面包的焙烤品质,面包的硬度显著增加(P0.05),1.00%和2.00%莲原花青素面包的比容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面包的色泽和风味也因莲原花青素的添加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面包中添加莲原花青素能够起到膳食补充抗氧化剂和延缓淀粉在体内消化的效果,为莲原花青素在主食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8.
复方中药功能液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功能液对受试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的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中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的检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复方中药功能液能明显地延长小白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或P<0.01);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脑存活时间;明显地增加了运动后小白鼠的肝糖元含量(P<0.01);降低了小白鼠血清中的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尿激酶等指标,增加了血糖、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P<0.05或P<0.01),对白细胞数等指标影响不明显;对小白鼠体重的增长也无显著影响。结论:此复方中药功能液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且当实验剂量为0.3~0.4mL/d时,受试30d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酵母细胞壁在鲫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定酵母细胞壁对鲫鱼生长、免疫器官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测定饲养40 d后鲫鱼的生长性能、头肾指数、脾脏指数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1%的酵母细胞壁能显著提高鲫鱼的增重率,降低饵料系数(P<0.05).添加酵母细胞壁对鲫鱼的头肾指数和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酵母细胞壁对鲫鱼的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种皮大麦和7种裸大麦,测定其灰分、蛋白质、脂肪、淀粉和脂肪酸等营养组分,β-葡聚糖、总黄酮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对比分析皮大麦和裸大麦之间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差异,并对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大麦中的灰分和粗蛋白含量与裸大麦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裸大麦(P0.05);皮大麦中的总淀粉、快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含量、慢消化淀粉含量与裸大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大麦中除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裸大麦外(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功能组分含量方面,皮大麦与裸大麦的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β-葡聚糖含量皮大麦显著低于裸大麦(P0.05);不同品种大麦,除脂肪酸和淀粉外,主要营养组分和功能活性成分含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山楂、甾醇酯及功能红曲复配物的降血脂效果及机制。方法:将6周龄体重为(100±10)g的SPF级雄性仓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C、单纯山楂干预组A,山楂+低剂量甾醇酯组B,山楂+高剂量甾醇酯组D,山楂+甾醇酯+低剂量功能红曲组E,山楂+甾醇酯+高剂量功能红曲组F。每2周称重并检测其血脂指标,8周后处死。测定其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脏器及脂重指数、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观察肝脏及主动脉病理切片,胆固醇代谢调控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F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小鼠体重、肝脏指数、脂重指数及TC、TG、non-HDL-c、AI极显著下降(P<0.01),HDL-c显著上升(P<0.05);粪便中胆酸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肝脏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主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有所改善;CYP7A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LXRα、PPARα及FXR极显著上调(P<0.01),LIMA1、NPC1L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HMG-CoA-R、SREBP2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F组降脂效果最佳,即3种天然物质的复配从增加体内胆固醇排出体外、减少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以及减少胆固醇的自身合成3个途径有效预防因长期高脂饮食导致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2.
肖庆群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2):191-197
以铁皮石斛多糖和山楂汁为原料,研制石斛多糖山楂复合饮料,并观察其对机体运动性疲劳的缓解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确定复合饮料的组分最佳配比后,测定不同组别小鼠的力竭游泳运动时间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该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参数为:石斛多糖溶液与山楂汁的体积比为1:3、蔗糖用量4%、柠檬酸用量0.4%、羧甲基纤维素钠0.20%、海藻酸钠0.08%、黄原胶0.04%,制得的饮料呈浅黄绿色、色泽均一且透亮,酸甜适中,口感爽滑,具有铁皮石斛与山楂混合香味,静置后未有明显沉淀与分层,感官评分达到(91.7±0.4)分,离心沉淀率为0.61%±0.02%。与空白对照组相较,中、高剂量的石斛山楂复合饮料可分别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1.5 min (P<0.05)和4.4 min (P<0.01),体内血乳酸浓度分别降低1.2 mmol/L (P<0.05)和3.4 mmol/L(P<0.01),血尿素氮浓度分别减小2.6 mmol/L(P<0.01)和3.5 mmol/L(P<0.01),因此该复合饮料有利于缓解机体运动性疲劳,可推广应用于运动营养领域。  相似文献   

13.
赵云龙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4):401-408
以芜菁和山楂为原料,制备芜菁山楂复合饮料,并考察其对小鼠的运动耐力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芜菁山楂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后,分别对低、中、高剂量组动物按照0.1、0.2和0.3 mL/10 g鼠重剂量灌胃,探讨复合饮料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山楂浸提液与芜菁多糖溶液的体积比3:1,赤藓糖醇用量3.4%,柠檬酸用量0.23%,复合稳定剂(m羧甲基纤维素钠:m黄原胶:m海藻酸钠=2:1:1)用量0.06%,所得饮料色泽均一,酸甜适中,具有芜菁与山楂的混合风味,静置后无明显沉淀,感官得分为(88.9±0.4)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有饮料灌胃组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的运动时间(P<0.05,P<0.01),减少运动时体内的乳酸累积和蛋白质或氨基酸分解(P<0.05,P<0.01),并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P<0.05,P<0.01)的活性,因此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评价了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物(Anthocyanins extract of Lycium ruthenicum,AEL)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采用固定剂量法一次灌胃AEL 8 000 mg/kg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毒性反应,记录14 d内一般状态。选取SD大鼠进行30 d喂养试验,记录大鼠体质量和体征变化,实验结束时进行尿液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并观察脏器形态变化,计算脏体系数和脏脑系数。研究发现: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无不良反应,体质量正常增长,解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连续灌胃30 d后,各组大鼠体质量正常增长,未见明显中毒反应;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单核细胞百分比(M%)显著升高(P<0.05),AST/ALT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血清Cl-、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其余尿液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体系数和脏脑系数无明显异常。结果表明:小鼠对AEL的单次灌胃最大耐受剂量不低于8 000 mg/kg;连续灌胃30 d,大鼠未见明显中毒反应,AEL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急性、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大果山楂发酵液对高脂饮食小鼠体质量、体脂肪、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32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脂饮食组、低浓度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和高浓度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处理12周,测定相关肥胖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果表明,大果山楂发酵液可抑制由高脂饮食导致的体质量、内脏脂肪指数和肝脏指数增加;降低高脂饮食小鼠总胆固醇(TC)、肝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增加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8种菌的相对丰度在高脂饮食组和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童发育过程中应用L-赖氨酸对儿童的各项营养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儿童饮食、保健品食用的指导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某三甲医院进行体检的饮食正常儿童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根据在儿童饮食中是否添加L-赖氨酸以及添加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添加L-赖氨酸3个月、B组为添加L-赖氨酸1个月、C组未添加L-赖氨酸,将3组儿童的胸围、头围、臂围、体重、身高进行对比,同时抽取儿童股静脉中的血液进行检测,比较3组儿童的总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蛋白、镁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锌离子、钙离子的浓度。同期选择22例食欲减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对食欲减退症患儿在饮食中添加L-赖氨酸3个月,对比患儿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在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方面,A、B、C 3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身高、体重、臂围、胸围、头围中,A、B两组的身高、体重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血清中铜、铁、锌、钙、镁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在对照组中患有食欲减退症患者中,经过添加L-赖氨酸3个月后,患儿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明显高于添加前(P0.05),在体重方面明显高于添加前(P0.05)。添加L-赖氨酸3个月后,血清中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蛋白明显高于添加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的饮食中通过对L-赖氨酸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的体重、身高、血清中铜、铁、锌、钙浓度,同时针对食欲减退症患儿使用L-赖氨酸后能够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对儿童的饮食以及对保健品的使用提供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脱涩处理对中田大山楂采后贮藏品质及脱涩效果的影响。以清水浸泡+20 ℃恒温贮藏为对照组,以40%酒精溶液浸泡+30 ℃恒温贮藏、0.25%乙烯利溶液浸泡+30 ℃恒温贮藏和清水浸泡+30 ℃恒温贮藏为3个不同的处理组,通过测定中田大山楂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类黄酮、单宁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来分析山楂采后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脱涩处理中,40%酒精溶液浸泡+30 ℃恒温贮藏处理在不明显破坏山楂果实贮藏品质的条件下(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等变化虽然快于对照组,但显著慢于其他两个处理组),加速了果实中可溶性单宁向不可溶性单宁转化且效果最明显(15 d可溶性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对照组的9.5%),进而达到良好的脱涩效果,为乙醇脱涩在水果加工中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性分析中,单宁与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糖、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类黄酮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实验设计中的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山楂的贮藏品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山楂可溶性单宁的变化。主成分分析中,40%酒精溶液浸泡+30 ℃恒温贮藏处理组,脱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的复合益生菌粉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及其食用安全性。该研究分别将低、中、高剂量(1.00、0.67、0.34 g/kg BW)以及溶剂对照组(蒸馏水)的复合益生菌粉每天经口灌胃给小鼠,连续30 d,观测脏器/体重比值、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等指标,以此评价复合益生菌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此外,采用大鼠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进行食用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抗体细胞生成(PFC)、血清溶血素水平、小鼠碳廓清吞噬指数等指标均有显著提升(P<0.05),中剂量组小鼠碳廓清吞噬指数也有显著提升(P<0.05),但低剂量组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此外,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三项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试验剂量在0.84~3.34 g/kg BW范围内,大鼠的生长发育良好,各指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鼠李糖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粉能够增强小鼠免疫力且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单纯肠外营养(TPN组)7d,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7d,对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期间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lgA)、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球蛋白G(lgG)]、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免疫学指标(LYM、lgA、lgA及lgG)较前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其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长双歧杆菌BB536和乳双歧杆菌HN019组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方法:头孢曲松钠(2 mg/g)连续灌胃小鼠5 d,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生菌复合制剂低剂量组(2×105 CFU/g)、中剂量组(4×105 CFU/g)、高剂量组(1.2×106 CFU/g),另设正常鼠为对照组,第6 d起各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灌胃结束后无菌收集小鼠粪便对肠道菌群计数,并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的多样性以及结构,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测定空肠和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结果:给药头孢曲松钠后,血清中IL-2、IL-6、IL-1β和TNF-α水平有上升趋势,空肠中MDA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T-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高剂量的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干预下,IL-6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和TNF-α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空肠和肝脏中的MDA水平均明显下降、T-SOD水平显著提高(P<0.05),GSH-PX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空肠中GSH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在肠道微生物方面,抗生素造损后再灌胃益生菌复合制剂,与灌胃益生菌复合制剂前相比小鼠粪便中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降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微生物丰富度有所恢复,且中、高剂量组预测的肠道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接近。结论:益生菌复合制剂可以促进抗氧化物质产生,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改善了由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