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明芳  孙玉永 《工业建筑》2012,42(6):127-130
设计4组不同掺量浮石和沸石的高性能混凝土,每组各制作12个试件,其中3个试件用饱和石灰水浸泡2年,3个试件用MgSO4溶液浸泡2年,3个试件用NaCl溶液浸泡2年,然后对它们进行冻融试验,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经不同盐溶液侵蚀后质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掺加对高性能混凝土抗盐蚀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gSO4溶液对高性能混凝土的侵蚀破坏能力大于NaCl溶液,掺加浮石和沸石的高性能混凝土抗盐蚀耐久性较强,且沸石掺量越高,抗盐蚀耐久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高温后掺防腐剂C35高性能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温后C35、C40、C50高性能混凝土与掺防腐剂C35高性能混凝土的剩余抗压强度进行了对比试验,描述了高温过程试验现象,分析了掺防腐剂C35高性能混凝土爆裂原因,探索添加防腐剂对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C35、C40、C50高性能混凝土与掺防腐剂C35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温度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公式。研究表明:掺加防腐剂C35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在400℃时就发生爆裂,而未掺加防腐剂C35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在试验过程中没发生爆裂现象,表明虽然掺加防腐剂有利于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但是不利于高性能混凝土抗爆。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利用 32 .5 R硅酸盐系水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以及对所制作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的研究 ,包括混凝土强度、流动性、耐久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 ,在复合使用硅灰或磨细矿渣等优质矿物掺合料时 ,完全可以利用质量稳定可靠 32 .5 R水泥制作 C80级或更高强度级别的大流动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6)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优点是高耐久性、极好的工作性与高强度性。工程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主要原因是制作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比例不合适或者技术较为落后。本文参考有关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实例,积极调整相应的材料比例。主要讲述对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制参数的合理选择和配制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应用,通过相关的例子说明在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龙生 《山西建筑》2007,33(5):171-172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情况,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实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比普通混凝土有更高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方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以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含钢率为参数,设计制作了四根不同的构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力学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方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的破坏形态与方钢管普通混凝土短柱相似,但是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填充方钢管柱表现出了更好的延性、耗能能力和滞回性能。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配筋和未配筋的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理论分析。对12个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为期360天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表达式。希望为高性能混凝土长期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试验数据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何世钦  王海超 《工业建筑》2003,33(8):8-10,4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对实际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领域的主要方面之一。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试验 ,研究了水泥、硅灰、粉煤灰和外加剂等不同试验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分析了每个因素水平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作用及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外加剂、硅灰、水灰比和粉煤灰。并用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线性回归 ,给出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超细矿渣粉末高性能混凝土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俊梅  杭美艳  刘建文 《混凝土》2001,(6):19-21,24
利用本地区原材料进行C80高性能混凝土的正交试验研究,取得了大掺量超细矿渣配制C80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成果,为进一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的高性能化是防腐蚀混凝土技术的基本措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先从混凝土本身的高性能化开始。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防腐机理,并通过大量试验,对高性能海工混凝土的配制及工程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开裂弯矩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开裂弯矩理论计算模式。进行了27根再生混凝土梁和3根普通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开裂弯矩试验。试验表明,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梁开裂弯矩比普通混凝土梁的小25%左右。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和纵筋配筋率对再生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影响,回归出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从而建立了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应用其他研究者的试验结果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魏丽 《山西建筑》2012,38(18):123-124
以普通混凝土为参照,研究了水灰比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试验材料及方法并得出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密切相关,其与基准混凝土对水灰比的响应不同,从而为再生混凝土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Strength of slender concrete filled high strength steel box column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use of thin walled steel sections coupled with concrete infill has been used on various building projects with great advantage.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composite structures are limited to the design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columns with compact sections.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work in the literature available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slender concrete filled thin-walled steel colum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in walled steel sections utilising high strength steel of a thin walled nature and filled with normal strength concrete.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herein in order to study the behaviour of slender concrete filled high strength steel columns incorporating material and geometric non-linearities. For this analysis, the equilibrium of the member is investigated in the deformed state, using the idealised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for both the steel and concrete materials, considering the elastic and plastic ranges. This paper presents both 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treatment of coupled local and global buckling of concrete filled high strength steel columns sometimes termed interaction buckl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lumns with high strength steel casings conducted herein by the authors are used for comparison. The effect of the confined concrete core is also addressed and the method show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columns with compact sections. The behaviou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slender columns affected by elastic or inelastic local buckling is also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relevant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aper then concludes with a design recommendation for the strength evaluation of slender composite columns using high strength steel plates with thin-walled steel sections,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xisting codes of practice so as not to deviate from current design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4.
HRB400级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HRB400级钢筋混凝土短柱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研究,分析了HRB400级钢筋和C60,C70,C80高强混凝土匹配下的配箍率为0.269%、剪跨比为1.9的混凝土短柱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并将试验得到的承载力与采用现行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柱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试验柱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发生的都是脆性的剪切破坏,延性极差;采用现行规范计算HRB400级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剪承载力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15.
设计1根普通混凝土梁和3根再生橡胶混凝土梁,以橡胶的掺入数量大小为试验参数,研究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普通混凝土梁和再生橡胶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不同和共性点,以及加入不同橡胶颗粒量大小的再生橡胶混凝土梁受弯力学性能的不同之处,着重研究了再生橡胶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承受挠度大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构件受弯过程中,再生橡胶混凝土梁受弯产生的现象同普通混凝土梁大体上一致,四组构件在试验过程中都进行了弹性、开裂、屈服和构件破坏四个过程。对于再生橡胶混凝土梁橡胶粉掺入量的部分增大,其极限弯矩会不断降低,而挠度却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6.
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20根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其中2根为对比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对应的一套裂缝宽度控制计算公式.通过把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叠合梁及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叠合梁的计算方法衔接起来,形成了统一的计算体系.经试验结果验证,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现场环境下混凝土冻融耐久性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的冻融研究积累了大量标准试验数据,但由于现场冻融环境和室内冻融环境间的巨大差异,大量标准冻融试验数据难以直接应用于现场混凝土冻融耐久性预测。如何利用混凝土冻融标准试验数据模拟现场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冻融过程并给出冻融耐久性预测是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室内外冻融环境的差异,在室内外混凝土材料性能(包括微孔结构性能)一致的前提下,对现场混凝土频繁接触水的情况进行研究。从疲劳损伤机制出发,利用Miner损伤累积法则和损伤等效原则,结合现场实测气温资料模拟现场混凝土冻融过程,建立能够联系实验室冻融和现场冻融的等效室内冻融循环次数公式,提出利用等效室内冻融循环次数和标准冻融试验数据预测现场混凝土冻融耐久性使用年限的方法。预测值与十三陵水库现场数据和北方部分港口工程现场数据的比较表明预测方法能够得到符合工程预测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以往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较;二是,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根据17个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试件在低周反复水平力作用下的试验结果,采用大小偏压界限破坏理论和叠加法理论计算了SRC异形柱的轴压力系数限值,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大小偏压界限破坏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计算SRC异形柱的轴压力系数限值存在缺陷;而采用叠加法理论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给出了SRC异形柱的轴压力系数限值。通过对比SRC异形柱的轴压力系数限值和RC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表明:与RC异形柱相比,SRC异形柱所能承受的轴压力限值明显提高,可有效改善普通RC异形柱因轴压比限值过低而影响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不对称钢骨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5根不对称钢骨混凝土梁 (其中 2根为实腹工字钢骨混凝土梁 ,3根为蜂窝钢骨混凝土梁 )的试验研究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提出了不对称钢骨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裂缝宽度、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 ,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