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一种利用单片机技术实现高精度数字式转速测量与显示装置.这种转速测量装置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采样速度快、测量范围宽和测量精度与被测转速无关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图像测量是近年来在测量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它具有非接触、高效、经济、灵活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采用目标边界跟踪法测量香烟滤棒的周长,并开发了基于图像测量的香烟滤棒在线检测系统软件,从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该系统具有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曲面测量是自由曲面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步骤。从测量和重构的角度,综合考虑具有自由曲面特征的几何体测量效率及精度,提出基于非均匀B样条的平面曲线自适应测量算法,通过跨距的自适应调整去除测量过程中的噪点及误点,指导接触式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自动连续测量整张自由曲面,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最后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曲线拟合精度达到100 nm级,测量精度达到μm级,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混沌态电阻测量新方法;用于电阻式传感器中微变电阻的测量,与已有的测量方案相比,具有更好的线性度和更小的误差,实测分辨力可达0.05Ω,它对测量电路参数要求不高,大幅度地降低了测量过程中的噪声;给出了新方法与目前已有方法的测量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具有CAN通信接口的湿度测量单元.该湿度测量单元具有湿度的测量功能和CAN通信功能.湿度测量通过51单片机对湿敏电容量的间接采集处理完成,CAN通信通过51单片机扩展SJA1000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齿轮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作为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基础零件,在工业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在齿轮测量中适当地引入了计算机视觉技术,探讨和分析了相应的计算机视觉测量系统及其实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操作简便,测量项目多,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的非接触测量技术,必将推动齿轮测量技术和齿轮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数字式转速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一种利用单片机技术实现高精度数字式转速测量系统的方法,这种转速测量系统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采样速度快、测量范围宽和测量精度与被测转速无关等优点,具有广阔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面向网络管理需求,将不同网络终端各自到测量点的半路径往返时延(HPRTT)定义为测量对象,提出一种较为全面的被动模式测量方法,能够在骨干网络中对各个终端的HPRTT指标进行持续测量,并通过一种自适应模型对测量采样的有效性进行判定。与现有的被动模式RTT测量技术相比,该方法的测量对象和测量结果更加具有网络管理意义,能够在不同的TCP行为模式中获得更多的测量采样并显著提高测量成功率。在Gbps级流量环境下,对大量TCP终端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微软混合现实技术产品HoloLens,提出了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利用HoloLens深度摄像头实现测量空间的扫描,通过凝视和手势功能确定测量目标点,从而可以进行非接触式测量,自动计算目标点之间的距离、面积和体积,此外还通过语音识别功能来进行交互.相对于传统的测量工具而言,本文开发的交互测量工具使得人们可以用更自然的交互方式进行非接触式测量,所测量的范围更大更广,不仅可以测量距离,同时还可以自动计算面积和体积,有些不方便尺子测量的地方,通过本文研究的非接触式测量工具可以进行测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WSN组成的测量网络,利用本地短时延降低采样数据与误差精度形成过程的时间,使测量与网络性能变化无关。文中采用具有地理信息特征的GEAR路由改良算法,在优化测量目标区域QoS基础上,依靠平滑误差与测量误差形成测量值生成算法;引入LQI对GEAR的路径选择优化,稳定时延、降低时延抖动提高测量网络数据传输质量,使测量相对误差只与数据采集设备相关。算法在民居测量网络与草堆发酵参数测量网络中得到了证实,仿真也验证了测量网络具有低抖动时延与低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振弦式传感器工作原理而设计的测频系统主要由手持式测频仪和PC计算机组成。测频仪采用直读式测频法测量振弦式传感器的输出频率,并将测量值和传感器特性参数代入固化在其内部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实现传感器物理量的现场显示。同时,还可以通过PC计算机的串口将测量数据传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显示。该系统可大大减轻测量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测量和计算时间,提高测量及计算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为缩短滤棒压降检测分选时间,降低实验人员劳动强度,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滤棒压降快速测量分选方法及实验装置.装置采用满足烟草行业新标准技术要求的双通道测量头实现并行检测,流程操控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集中控制气路替代复杂的电控部件.集成嵌入式单片机(MCU)芯片和高速ADS8341数据采集芯片实现精密压降传感器信号采集,并计算分析滤棒压降值的分选属性.以双路分选臂实现双通道测量结果的快速分选.实验选用不同标称值的标准滤棒测试装置的精度与重复性,以不同阻值的滤棒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装置测量速度超过了600支/h,较单测量头的速度提升了1倍,且不需人工参与.标准棒降压测试精度达到了10 Pa,不同滤棒分选的准确率达到了100%,满足实验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果称重包装生产过程的需要,设计了水果称重包装生产线PLC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PLC、触摸屏、U形秤、水果传送装置和传感器组成。此控制系统有能够实现手自动切换、分向给料、按给定数值称量、流程化包装、界面化操作和随启随用的特点。系统投入实际运行,有效地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和出错率,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称重包装效率,实现了流线化包装。  相似文献   

14.
胡博  邢武  吴斌 《测控技术》2018,37(6):90-94
袜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袜品的裁剪是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目前主要依靠人工裁剪实现,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已经制约织袜行业的良性发展.设计和实现一种机器视觉识别袜品纹理与精准定位的测控装置,该装置利用光学成像技术和快速图像采集技术实时获取袜品纹理的动态数字图像,通过提出的Gabor能量积分算法和动态延时定位指令输出方法处理后,实现对袜品特定位置裁剪的精准快速识别定位.经过实际使用验证,该装置裁剪定位精度为±2mm,高于人工裁剪精度,可完全取代人工裁剪方式.一套装置可完成相当于3个工人的工作量,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5.
冯建超  陈峰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9):173-174
针对无人机舵偏角测量方法落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单片机自动测量无人机舵偏角的方法,并成功研制出无人机舵偏角自动检测仪。实用表明,该无人机舵偏角自动检测仪检测精度高,已经取代了落后的人工测量方法,从而提高了无人机地面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惯性测量单元(IMU)批量检测效率低、人工劳动量大的现状,设计开发出一种基于分度台转位装置的IMU智能检测系统。其采用高精度分度台转位装置为IMU提供基准角度位置,利用工控机控制分度台转位装置、程控直流电源和IMU协调有序工作,通过上位机软件智能控制程控直流电源向IMU供电,以及自动发送、采集、分析和处理检测数据,实现对IMU的智能、高效、精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同时自动检测4套IMU 的参数指标,并自动计算、显示和保存检测数据,且检测精度、效率和智能化程度高,人工劳动量小,性价比高,此外,软件界面上所有功能均可手动触摸操控,操作十分便捷。  相似文献   

17.
赵跃  梁莉莉 《测控技术》2022,41(1):77-82
捣固机是捣固炼焦的核心设备,其锤体运行参数与煤墙质量紧密相关.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测量精度和效率都较低,无法满足现代高效生产的需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捣固锤工作参数自动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该装置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主要元件嵌入捣固锤,实时测量锤体的加速度值,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值运算获取捣固锤的速度、行程等运行参数.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隔热条的尺寸测量仍停留在产品离线后,工作人员用卡尺测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测量精度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现状,本文提出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到隔热条自动化生产线的在线尺寸检测系统中,这种非接触式测量既可以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对隔热条的损坏,又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从而达到提高测量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飞机总装生产的效率,设计了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飞机无线电设备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提供电子化工艺单及网络化的设备控制管理,由计算机系统辅助完成总装测试生产工作,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了生产的可靠性;本文主要论述了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和软硬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结合在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针对当前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实时监测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装在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平台上使用的一种直接接触测试式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测量装置。详细介绍了输电线路覆冰厚度测量装置的传感器选择、结构设计、测量原理,相应的电子电路部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该装置的优势在于不改变原有线路,测量方式可靠,测量结果准确,可以对档距内的线路进行全程测量,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进行性能测试打下了基础,为解决输电线路覆冰测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