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乔世珊 《中国水利》2007,(15):19-21
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要介绍了国外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做法。针对当前地下水超采、水质恶化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结合国外地下水管理经验,提出以地下水管理单元为基础,按水量管理、水质保护和地下水生态治理与恢复三个方面开展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龙江县位于松嫩平原与大兴安岭过度地带,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农业和居民生活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下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文中以龙江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地下水取水井普查资料和龙江县经济统计年鉴为基础,分析了龙江县地下水取水井工程建设情况及地下水资源开采面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龙江县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特征,以国民经济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的机制和技术框架。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上,结合我国地下水资源数据特征、工作现状和新技术应用状况,建立以独立地下水系统为单元的数据获取、数据管理、资源评价、数据共享与服务的动态评价平台实体;以网络环境为基础、以WEB服务为机制,实现独立的地下水动态评价平台实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建立统一的门户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数据与信息的共享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以丹东市2015年地下水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丹东市浅层地下水年内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为丹东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图解法、格鲁布斯检验法、夏皮洛-威尔克检验法等,对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分析与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平原区地下水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HCO_3-Ca-Mg、HCO_3-SO_4-Ca-Mg;该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为主,还与人类活动有关。地下水化学元素分布类型以对数正态分布为主,正态分布较少,无偏态分布类型。研究结果对该区地下水的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判断环境污染程度及评定环境质量的优劣,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指出了其局部区域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污染等一些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需要等,对全省地下水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以地下水功能区为研究单元,根据功能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考虑未来地下水资源利用需求,为加强地下水的开采控制管理,确定各功能区的控制开采量,提出了江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黄河花园口以上地区不同时期地下水开发利用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变化情况,对比了不同时期地下水用水耗水量和平原(盆地)区潜水蒸发量,计算了花园口以上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前期相比,花园口以上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增加39.33亿m3,地下水用水耗水量增加34.91亿m3,平原区潜水蒸发量减少8.71亿m3,地下水开发利用带来河川径流量减少26.20亿m3。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安全管理实践——以天津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明显。为了探讨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新思路,在综述国内外地下水资源管理法规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具体措施经验的基础上,以天津地区作为典型地下水资源超采区和地面沉降区,深入分析地下水资源开采历史及现状,依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划分出地面沉降地质环境问题演化阶段,概要介绍了天津市地下水水资源管理目标任务和法规建设,并着重论述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双指标控制、地下水禁限采区区划、地下水压采和水源转换、地下水资源开采许可以及加强地热水开采和回灌审查等一系列基于地面沉降防治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营口城区为例,对水源工程地下水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提出了地下水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措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的主要措施包括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保护与恢复、城乡供水安全和地下水监测项目。除了供水措施的使用,其他措施亦属保护的内容。地下水资源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制度、法律、能力及机制制度等方面,根据编制《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发布和完善地下水功能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下水“双控”的水资源配置模型与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与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特殊性,构建由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块、地下水可开采量动态计算模块和地下水"取水总量与水位"双控计算模块3部分组成的模型系统,以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块牵引地下水可开采量动态计算模块和地下水"双控"计算模块,利用多重循环迭代算法,通过长系列调节计算和对比分析,给出基于地下水"双控"的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以沈阳市为例开展应用研究,发现沈阳市局部区域到2030年需重启开采地下水市政水源0.22亿m~3,才能形成人水和谐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包气带岩性与结构、土壤含盐量等地下水状态变量及其生态功能,提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步骤:地质生态环境野外调查、地下水系统模型、地质生态环境系统模型及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最后就地下水系统参数确定和评价模型运转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内陆干旱区平原绿洲地下水评价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叶尔羌河平原绿洲为例,讨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中的几个问题:即地下水资源的转化特点、动态变化的特点、自然利用的特点和评价不确定性的特点(可简称为转化性、动态性、有效性、不确定性)。对地下水的这些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定量,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新疆的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以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前的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的可靠程度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襄城县第二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需进行水源论证和影响评价。论证工作以水源地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系统)为分析范围,以水源地开采的影响范围作为论证范围,依据水源地水文地质详查资料,通过对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以定量计算分析为主,详细论证了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取水水源及取水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同时结合地下水资源特性提出了地下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盐分动态研究对认识地下水盐化规律以及合理规划、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下水盐分动态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模型确定输入向量,建立了地下水盐分动态遗传规划模型。以黄河三角洲为例,使用该遗传规划模型对地下水盐分动态进行模拟。为检验GP模型的有效性,与ARIMA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下水盐分动态遗传规划模型适于地下水盐分动态模拟研究,而且模拟精度比单纯使用ARIMA模型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尤其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下水超采状况与灌溉农业对其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密切相关。本文以黄淮海平原为例,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提出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相应概念和评价方法。应用结果表明:(1)采用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地下水对灌溉农业用水保障程度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的评价理论方法,能够客观阐明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2)黄淮海平原西北部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弱,尤其河北平原已处于"难以保障"或"无法保障"状态;而黄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安阳市平原区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目前我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地下水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及阈值的概念与确定方法,并提出"以地下水可开采量作为总量控制指标、以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及阈值作为考核指标"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式。以河南省安阳市平原区作为示范区,利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示范区不同季度不同水平年在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控制性管理水位及阈值,将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定量化。通过示范区的研究,为试点开展最严格的地下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推动全国地下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在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评价、地下水污染预测、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绥化水源地水资源评价为例,介绍了数值模拟方法在具体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浅析西北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定量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水循环规律和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绝大多数是由地表水转化形成的 ,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或方式的改变将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补排量的大小 ;在西北地区单纯地就地下水而论地下水是不科学的 ,应将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进行统一评价和规划 ,以科学地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  相似文献   

19.
以大屯煤矿井筒检查孔为例,应用直流充电法测定其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平流速与流向.根据实测数据获取地下水等电位线的变化情况,运用矢量合成和数学公式,计算得出地下水的流速为6.88 m/d,流向为南偏东45°,结果与测区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径流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此方法在测定地下水流速与流向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矿区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鹏 《海河水利》2007,(1):24-26
以京津地区为研究对象,介绍和分析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与塌陷以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并初步探讨地下水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