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平衡原理对Bi^3-Cl-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在此基础上绘制了Bi^3+-Cl-H2O体系在25℃下的各种涫淀物的平衡浓度对数-PH图,分析确定了各大相沉淀物稳定存在的PH。结果表明,溶液中铋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及溶液的PH值是影响各固相稳定存在的重要参数。由热力学图得出,可以直接从溶液中沉淀的Bi2O3,要得到高纯工的BiOCl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PH范围。  相似文献   

2.
近来离子注入已被广泛地用于改善金属与合金表面层的性能。本试验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将三种剂量(1,3,5×10~(17)Cr/Cm~2)的铬离子,在150kev,注入到电沉积非晶态 Ni-P 合金中。真空室中残余气体中的 C 通过吸咐-扩散进入注入层,从而形成表面非晶态 Ni-Cr-P-C 合金。采用阳极极化研究了该表层非晶态合金在1 M H~2SO_4。及1 M HCl 中的活化-钝化行为与耐点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设备驱动装置向小型、节能化的发展 ,正期待着高性能Nd Fe B系各向异性磁体的开发。众所周知粘结永磁体较烧结永磁体密度小 ,磁性差 ,但可制成厚度薄的环形制品。采用各向异性磁粉可使磁体(BH) m 提高 4倍。这种粉可采用HDDR(吸氢 -歧化 -脱氢 -再复合 )方  相似文献   

4.
5.
Fe—Mn—C及Fe—Ni—C合金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祖耀  潘牧 《金属学报》1989,25(4):A250-A256
  相似文献   

6.
Nd—Fe—B和Pr—Fe—B相图三维拓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拓扑构形分析方法.讨论确定了Nd—Fe—B三元相图1000℃截面上的相区关系.对Pr-Fe-B三元相图过Pr_2Fe_(14)B的垂直截面上的相区关系进行了讨论和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平面磁控溅射Co-30Cr-6Al-0.5Y涂层的结晶组织及溅射参数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溅射层由hcp ε-Co或fcc α-Co钴固溶体与极少量βCoAl相组成。ε-Co在〈100〉,fcc α-Co在〈110〉方向有择优取向,晶体类型和择优取向程度与溅射条件有关。溅射时样品在靶前固定,则溅射层晶粒细,结构致密,表面光洁度好;样品在靶前旋转,则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8.
Cu—Ni—Si—Cr—Fe合金强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u-Ni-Si-Cr-Fe合金的时效强化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在时效温度为450-500℃,时效时间3-4h的条件下可获得最佳强化效果,经600-700℃的高温时效处理,该合金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9.
使用Visual C+ +实现串行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VisualC 为工具,探讨了在RS-232C接口协议下DTE设备之间通讯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Li1+2xZn1—xPO4的合成及其锂离子的导电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Li2CO3,ZnO和NH4H2PO4y为原料,采用传统固相合成法和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组成为Li1 2xZn1-xPO4(x=0-0.5)的固体粉末和烧结体,对合成材料作了DTA,TG,XRD和SEM等分析,并用交流阻抗技术测定了样品的导电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固相合成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可以使样品合成温度降低约400℃,并且具有较高的导电率。  相似文献   

11.
Fe—Cu—Cr—V—Si—B三明治膜的巨磁阻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Cu夹层的Fe-Cu-Cr-V-Si-B三明治膜,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了退火处理,在最佳退火条件下,样品软磁特性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获得了优良的巨磁阻抗(GMI)效应,研究了GMI效应与交变电流频率f和外加直流磁场H关系,在5MHz的特征频率下,最大的横向阻抗比△ZH/Zm达91%。由于样品的三明治结构,横向磁阻抗比明显优于纵向。  相似文献   

12.
大晶REBa2Cu3Oδ(RE为稀土元素)超导体可做储能用飞轮或块状永磁体,有巨大工业应用潜力。为获得高的捕获磁场必须在提高Jc同时制出大尺寸晶粒材料,在REBa2Cu3Oδ块状超导体中,Y-Ba-Co-O(YBCO)系统已被充分研究并商品化,但由于其相对小的不可逆性磁场限制了捕获磁场的提高,而采用氧控制熔化生长工艺(OCMG)可在Nd-Ba-Cu-O (NdBCO)系统中获得更高的Tc和Jc,而且可有更高的不可逆场,只要在块状NdBCO材料中制备出大的晶粒,就能得到更高的捕获场,关键在于Nd-Ba置换下必须更严格地控制工艺条件,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NdBCO…  相似文献   

13.
Al—Zn—Li—Mg—Cu合金在433K的时效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Vickers硬度计研究了Al-Zn-Li-Mg-Cu合金在433K的人工时效行为,结果表明,在等温时效动曲线上存在双阶硬化行为。第一阶段硬化起因子合金基体上沉淀析出的δ′相(AlLi) 时效强化效果来自δ′相;随着时效的进行,到达第二时效硬化峰,在合金基体上除了δ′相外,大量析出一种具有准晶结构的沉硬化相(命名为X相),此时,时铲强化效果来处自δ′相和X相,在X相的周围存在无δ′相析出区,表明X相含有Li原子,X相呈棒状,棒的长轴与基体的<110>Al方向一致,EDS测试表明,X相富集Cu,Zn和Mg。  相似文献   

14.
15.
16.
Fe—Cr—W—V—C合金中{225}f马氏体的形核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La(1+x)/3Ba(2-x)/3MnxCu1-xO3(0.8≤x≤1)的系列试样。试样结构的单相性经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而得以证实,且随Cu的掺杂其结构由未掺杂时的立方对称性转变为正交对称性。输运实验表明:所有试样均经历了半导体到金属的转变但转变温度TP随掺杂量增加而逐渐移向低温端;外加磁场大大增加了TP附近的导电性,导致TP附近最大磁电阻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用电化学的方法对经Ti~+-O~+二重离子注入后的钝铁表面进行处理,可呈现出深蓝、海蓝、褐、紫、金黄、淡黄等颜色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着色表面进行分析,发现表层有TiO_2富集,证明存在钛的氧化物是着色的必要条件.同时着色后的表面存在Ti的浓化层,着色的深浅程度与钛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吸铸法制备Zr—Al—Ni—Cu—Mo大块非晶合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吸铸方法制备了Zr60Al9Ni15Cu15Mo1五元合金,利用X射线、光学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组织从宏观上看,几乎均由非晶相组成,其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值分别为688和773K,过冷液相区宽度△Tx值为85K,表明了一个具有大的玻璃形成能力的五元非晶合金的形成,但与四元Zr-Al-Ni-Cu合金系相比,Mo的加入没有改善其玻璃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