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丽华  李鑫  江渊  王荣民 《纺织学报》2007,28(12):27-29
采用常压等离子体设备,以空气为介质对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处理,并在15%的丙烯酰胺水溶液中进行接枝聚合。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非织造布已接枝上聚丙烯酰胺(PAM)。经接枝改性的样品,亲水性得到持久提高,接触角由处理前的135°降低至110°,放置后接触角不变。未经接枝PAM的样品,放置后接触角回复至130°。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对PP纤维产生明显的刻蚀,接枝后的PP纤维表面有突出物。  相似文献   

2.
低温等离子体引发聚丙烯薄膜气相接枝丙烯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PP)薄膜后在气相环境中引发丙烯酸在其表面接枝聚合.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处理15 min即可使PP薄膜的接触角从97°降至32°,说明亲水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在PP薄膜表面,生成了众多l~2 μm的凸起物.经l0 min沸水处理后,接枝PP薄膜的水接触角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常压辉光放电引发聚乙烯纤维接枝丙烯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璐  王红卫  陈银 《纺织学报》2008,29(12):6-8
为提高聚乙烯(PE)纤维表面的亲水性,先在常压下用氦气辉光放电处理纤维,再接枝丙烯酸。对不同放电处理工作参数下PE纤维表面的接触角和接枝率变化进行规律性和原理分析。用IR和SEM、EDS分析处理前后PE纤维表面形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辉光放电处理工作参数下PE纤维表面接枝丙烯酸(AA)后使材料的接触角和接枝率呈现不同的规律性变化;经等离子体处理后接枝AA,在PE纤维表面成功引入了极性基团,显著提高了其亲水性。  相似文献   

4.
以熔喷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材,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PP非织造布表面上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制备了PP-g-BMA吸油材料。考察了改性聚丙烯材料接枝率、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水溶液的含盐量以及水溶液的pH对改性聚丙烯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吸附条件:改性PP材料接枝率为13.4%,温度为20℃,吸附时间为7 s,吸附体系pH为9。改性聚丙烯吸油材料的保油性能、重复使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枝改性PP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油性和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亲水性,先采用细菌纤维素进行混合静电纺丝,再使用等离子体技术进行亲水性表面改性,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细菌纤维素/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时效性。通过测试纺丝溶液性质及纤维形貌,确定其最佳纺丝参数;通过观察等离子体处理前后静态接触角,获得最佳等离子体处理参数;比较了等离子体处理后纳米纤维分别在空气及真空环境中放置相同时间的接触角及形貌变化,说明材料产生时效性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当溶液质量分数为10%时,细菌纤维素/聚丙烯腈纤维分布均匀。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参数为:功率150 W,处理速度90 mm/s。该材料的等离子体时效性表现为接触角先增大后减小,其原因可归结于等离子体的接枝作用及细菌纤维素的强吸水性的共同作用,特别是放置于真空环境中时亲水性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引发PET表面接枝改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敏  周翔  楼祺洪 《纺织学报》2005,26(4):17-20
为了提高PET薄膜的表面亲水性,采用液相照射接枝一步法用XeCl准分子激光引发丙烯酰胺单体在PET薄膜上接枝。用水滴在薄膜表面形成的接触角表征处理后样品的亲水性,结果表明激光照射接枝可显著提高薄膜表面亲水性,激光剂量、单体溶液质量分数、光敏剂、均聚物抑制剂及溶液pH值都能影响接枝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7.
在紫外照射下,分别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聚合到SMS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研究接枝聚合条件(单体体积分数、交联剂体积分数、光敏剂体积分数和照射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接触角仪等对改性SMS聚丙烯非织造布的结构和亲水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反应性较强且疏水性较强的单体GMA相比,反应性较弱且亲水性强的单体HEMA的接枝率相对较低;亲水性HEMA不均匀地分布在非织造布表面及内部,疏水性GMA倾向在熔喷层接枝聚合;接枝聚合改性作用导致SMS聚丙烯非织造布的结晶度和熔点降低;且不论单体的亲疏水性,接枝聚合改性后SMS聚丙烯非织造布的亲水性只是略有改善;接枝聚合改性后SMS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水通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常压等离子体引发亚麻接枝丙烯酸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淳  王晓 《印染》2004,30(14):4-6
研究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引发亚麻接枝丙烯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接枝率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接枝温度和接枝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出现最大值,并随着等离子体处理电压、接枝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合适的处理条件为:等离子体处理时间30s、电压为28kV、接枝温度70℃、接枝时间2h、接枝溶液浓度60%。  相似文献   

9.
李淳  任亮  王迎  于娜 《纺织学报》2007,28(2):1-4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处理,引发接枝改性,采用混合丙烯酸和苯乙烯为接枝单体来减少均聚产物,以提高接枝率,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 min,处理频率为3 kHz,处理电压为13 kV,接枝温度为60℃。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同时对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亚麻大分子上接枝了丙烯酸和苯乙烯的混合单体,接枝亚麻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进行表面改性。以水接触角为指标,研究了纤维挤出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及真空度3个参数对试样表面亲水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改性工艺,提高了非织造布亲水性能,并比较了改性前后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及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120 s,真空度为0.9 Pa,挤出量为4 g/h·min的工艺条件下,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水接触角由原来的120.5°降至36.5°,试样力学性能稍有下降,处理后纤维表面的刻蚀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1.
低温等离子体亲水改性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APDBD)和低压辉光放电(LPGD)等离子体分别对聚丙烯(PP)非织造布进行亲水改性。分析了气体种类、压强、放电频率、电压、处理时间以及非织造布物理结构等因素对亲水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傅里叶变换-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表征材料表层化学结构的变化,选用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评价样品的亲水性。结果表明:氧气等离子体能够比氩气等离子体更有效地提高非织造布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增大放电频率和电压以及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均可显著提高材料的亲水改性效果;样品的比表面积越大, 体积密度越小,材料的吸水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体接枝反应对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英  陈森  宋富佳 《纺织学报》2010,31(7):74-78
采用氩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经聚乙二醇预处理的涤纶织物,以提高织物的亲水性能,采用静电探针测定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用液态水分管理系统(MMT)测试改性织物的润湿性能。探讨接枝聚合单体及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涤纶织物亲水改性的反应机制,并讨论了改性效果的耐久性。结果表明,经5%聚乙二醇1000处理后采用氩等离子体处理能显著改善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氩等离子体最佳处理条件为:功率50W,压强30Pa,时间3min。处理后织物表面润湿时间2.9 s、水分扩散速度为7.2 mm/s,织物表面接触角0°,经多次洗涤显示出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等离子体对惰性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修饰处理,在织物表面引入羧基和羟基极性反应位点。通过接触角测试和显微镜观察确认了改性织物的亲水性和形貌,然后将自制的羧甲基壳聚糖与乙二胺四乙酸在使用缩合剂N,N-二环已基碳酰亚胺的条件下接枝处理织物。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吸附时间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处理后,织物的亲水性得到了明显改善,织物的接枝率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铜离子吸附能力与吸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苗苗  王晓旭  王迎  吕丽华  魏春艳 《纺织学报》2019,40(11):125-130
为改善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以氧化石墨烯为接枝单体,冰醋酸为催化剂,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聚丙烯非织造布接枝氧化石墨烯工艺参数。探讨了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催化剂浓度和接枝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借助织物摩擦式静电测试仪、表面张力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非织造布进行测试和表征。获得聚丙烯非织造布接枝氧化石墨烯最优工艺参数: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为17.06 g/L,冰醋酸浓度为0.031 mol/L,温度为70.60 ℃,在此条件下测得,接枝率为22.3%。结果表明:接枝后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摩擦带电电压为1 094 V,接触角为76.9°;接枝后的非织造布较原布粗糙,并且明显附着一层物质;接枝后的非织造布在1 621、1 385、1 117 cm-1处出现了新的峰,证明氧化石墨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体引发DMDAAC接枝丙纶非织造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等离子体引发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丙纶非织造布,以改善其表面性能,同时赋予材料抗菌功能。采用预浸泡单体再经等离子体照射的方法进行接枝。以材料对酸性红染料的结合量为接枝率的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等离子体处理最佳条件:放电功率为250W,时间为25min,压强为30Pa;接枝后非织造布对染料的结合量为151.4μg/cm2。用XPS、TG、液态水分管理系统分别对接枝后材料的表面元素组成、热稳定性和亲水性进行表征,并用抑菌晕法和定时暴露法表征材料的抗菌性。结果表明材料表面含有N元素,接枝后非织造布的亲水性、热稳定性提高,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扩大聚丙烯非织造布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采用丙烯酸树脂为预聚物,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PEG(400)DA)为亲水单体,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184)为光引发剂,乙酸乙酯为溶剂,通过紫外光(UV)引发自由基聚合法进行聚丙烯(PP)非织造布的亲水改性。分别研究了预聚物、亲水单体和光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对改性PP非织造布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树脂、PEG(400)DA 和184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13%、1% 时,改性PP 非织造布亲水性达到最佳,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持久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显示,亲水改性剂牢固地包覆在PP纤维表面。亲水改性的PP非织造布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和耐酸碱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