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T-2K捕收剂优先浮选硫化铜矿石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Pearson硬软酸碱理论和前线轨道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捕收能力、高选择性的T-2K捕收剂。经工业试验表明,与黄药混浮-分选工艺相比较,T-2K捕收剂优先浮选矿化铜矿,铜精矿品位提高了0.56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了2.31个百分点,铜精矿中金、铜回收率也分别提高7.03个百分点和9.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铜矿铜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采用新型捕收剂HZ-0315作为混合浮选捕收剂对该矿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有生产工艺流程下,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1.51%、回收率为84.61%的较好选矿指标。与原有选矿指标相比,铜精矿的铜品位仅下降了0.58个百分点,铜回收率却提高了5.38个百分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新型捕收剂HZ-0315在黄铁矿和黄铜矿表面的主要吸附方式均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何庆浪  杨波  童雄  谢贤  莫峰 《金属矿山》2015,44(9):58-61
云南某低品位铜矿石铜、金品位分别为0.35%、0.114 g/t,现场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在磨矿细度为-0.075 mm占74.30%的条件下浮选选铜,并使金在铜精矿中富集,获得的铜精矿铜金回收率分别为91.60%和45.70%。为提高金的回收效果,以现场工艺流程为基础,以提高金回收率为主要目标进行了浮选选铜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5 mm占80%的情况下,以Z-200+丁铵黑药为捕收剂,730A为起泡剂,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试验流程回收铜和金,最终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2.48%、含金4.53 g/t、铜回收率为92.85%、金回收率为56.30%。可见,以Z-200+丁铵黑药为捕收剂,不仅能显著提高铜精矿金回收率10.60个百分点,而且能小幅提高铜回收率1.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KM-109捕收剂在铜锡多金属硫化矿中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型捕收剂KM-109 在铜锡多金属硫化矿浮选中的试验研究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在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 仅用KM-109 药剂代替原用常规药剂, 可使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1.12 个百分点和3.73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黑牛洞铜锌硫多金属硫化矿为了实现提升铜精矿回收率及品位的目的,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选用新型硫化铜捕收剂Mac,达到了较好的优化效果。优化后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3.00%、铜回收率94.31%的铜精矿;与使用原药剂相比,使用新型铜硫化浮选药剂后,铜精矿品位提升了1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升了1.3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东某选矿厂的磁选尾矿铜回收率偏低的情况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达-0.074 mm70%,选用异戊基黄药代替乙基黄药作为黄铜矿的捕收剂,加入适量的水玻璃作为矿泥分散剂,可获得铜品位为16.50%、铜回收率为83.88%的铜精矿,在铜品位下降0.5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铜回收率提高了38.21个百分点,取得了良好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郭玉武 《矿冶工程》2016,36(4):53-56
为提高吉林某铜锌硫化矿选矿指标, 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铜锌优先浮选-铜粗精矿再磨-铜中矿部分集中返回”的工艺流程, 配合使用高效铜捕收剂YK-0和强力锌组合抑制剂ZnSO4+YK-5, 获得了Cu品位28.65%、回收率93.49%的铜精矿和Zn品位48.82%、回收率84.60%的锌精矿。根据试验结果对现场流程进行改造, 与改造前相比, 铜精矿Cu品位提高6.59个百分点, 含Zn降低5.64个百分点;锌精矿Zn回收率提高15.19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分步浮选提高甘肃某铜矿石选矿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某铜矿石含铜1.6%左右,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但黄铜矿单体解离性能欠佳且可浮性不一致,对分选不利。现场采用常规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虽能获得合格的铜精矿,但选矿指标不是十分理想。为此,针对矿石性质,以具有较好选择性的LP-01为快速浮选捕收剂、以具有较强捕收能力的Y-89为强化浮选捕收剂进行了分步浮选试验,同时模拟现场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浮选工艺可获得铜品位为25.61%、铜回收率为83.58%的铜精矿1和铜品位为13.89%、铜回收率为12.36%的铜精矿2,两者合计,综合铜精矿铜品位为23.10%、铜回收率达95.94%;而采用现场工艺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1.86%%、铜回收率为93.88%。相比之下,分步浮选工艺使铜精矿铜品位提高了1.24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了2.06个百分点,优越性明显。  相似文献   

9.
大宝山矿首采矿体矿石含铜0.60%、含硫19.94%,含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采用铜优先浮选的原则流程,通过采用高效捕收剂EP和丁基黄药组合,并添加与之匹配的调整剂,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0.79%、81.85%,提高3.27和1.29个百分点。在大宝山矿日处理量8 000t/d的选厂,进行了7d连续工业试验,在原矿品位基本一致且不影响铜回收率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品位20.07%,提高了铜精矿品位2.31个百分点,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宝山矿首采矿体矿石含铜0.60%、含硫19.94%,含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采用铜优先浮选的原则流程,通过采用高效捕收剂EP和丁基黄药组合,并添加与之匹配的调整剂,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0.79%、81.85%,提高3.27和1.29个百分点。在大宝山矿日处理量8 000t/d的选厂,进行了7d连续工业试验,在原矿品位基本一致且不影响铜回收率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品位20.07%,提高了铜精矿品位2.31个百分点,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选矿厂铜回收率不高的问题,在不改变选厂现有优先浮选流程及设备的条件下,选择使用MT-12作为铜矿物的捕收剂,通过改变石灰添加地点和用量、提高磨矿细度、优化药剂制度,最终获得铜精矿品位19.54%、回收率75.69%;铜的回收率比现场使用Z-200捕收剂提高了7.46%.  相似文献   

12.
PAC捕收剂选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  栾和林 《矿冶》2000,9(1):41-46
介绍新型PAC捕收剂用于某铜矿的选矿研究 ,采用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个流程方案 ,均取得良好的结果 ,两种流程指标相近。铜精矿品位 2 2 %~ 2 3% ,铜回收率84%~ 85% ;硫精矿含硫 39%~ 40 % ,硫回收率 87%。  相似文献   

13.
某难选铜矿石铜硫浮选分离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某地难选铜矿石浮选,采用铜部分优先-混选精矿再磨分选工艺流程,用Zj-02作捕收剂、石灰作抑制剂抑硫浮铜,获得铜精矿含铜19.30%、铜回收率88.51%,铜精矿含金2.52g/t、金回收率78.71%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用高效捕收剂QF提高某金铜矿金回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金铜矿山矿石性质复杂,金铜回收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新型高效的捕收剂QF对该矿矿石进行浮选。实验结果表明,采用QF作为该金铜矿石的捕收剂,可提高铜回收率3%以上,提高金回收率10%以上,QF对提高金铜矿石的浮选指标,特别是对提高金的回收率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传统铜硫矿浮选工艺中采用大量的石灰,伴随着设备损害、环保问题突出等缺点。采用新型铜捕收剂,在低碱度条件下进行铜硫矿浮选试验研究,在磨矿细度-74μm粒级占65%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药剂制度,经过三次粗选、两次精选的开路试验,可获得铜回收率40.20%、硫回收率2.93%的铜精矿产品,实现了低碱度条件下优先选铜。采用普遍化微扰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新型捕收剂的结构和性能参数。通过与传统捕收剂的参数对比,新型捕收剂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与黄铜矿的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相差较大,捕收力较弱,而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较低,对黄铜矿吸附能力强,对黄铁矿吸附能力弱,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西南某铜锌矿伴生银、锑,原试选指标只产出锌精矿产品,且回收率不理想,通过预除铜离子,对抑制剂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选择捕收剂和流程结构,有效解决了铜锌分离的问题,取得了铜精矿品位17.25%、回收率66.72%,锌回收率95.43%,银计价回收率84.27%的优异指标。并且工业化一年来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7.
某铜矿胶状黄铁矿含量较高,属难选矿石.针对其现场铜选别指标低的问题,进行高效铜捕收剂浮选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铜优先浮选工艺,高效捕收剂Y10作捕收剂、石灰法抑硫浮铜,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为22.90%、回收率为86.83%的良好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辉锑矿为原料成功制备出Cu12Sb4S13块体.研究以Sb2S3矿物为原料时烧结工艺对Cu12Sb4S13合成的影响.在400~440℃温度区间内均可快速合成Cu12Sb4S13块体且二次烧结能够进一步减小中间相CuSbS2和Cu3SbS3.第二相Cu3SbS4和残留相CuS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二次烧结前进行机械化球磨处理,干磨比湿磨更容易减小残留相.初次烧结块体的断面SEM和EDS能谱分析表明内部存在Cu或Cu2S颗粒团聚现象.适当降低Cu或CuS摩尔量(化学计量比0.1 mol)能促进烧结块表面反应进行.烧结过程中,硫磺蒸汽压的导致烧结块表面成分和内部粉末的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9.
TL-1和BK510在铜锌分离提高锌浮选指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现场生产中铜锌浮选指标低、铜锌分离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本次试验研究,该矿石属于硫化铜锌矿。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铜捕收剂TL-1及黄铁矿抑制剂BK510,获得的试验指标为:铜精矿中铜品位22.86%,铜回收率93.68%,含锌3.96%;锌精矿中锌品位48.77%,锌回收率94.72%,含铜0.092%。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TL-1对铜矿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新型抑制剂BK510对黄铁矿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