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炜  王瑶 《甘蔗糖业》2005,(4):39-42
本文研究了在α-型谷氨酸转晶生产上处理末次味精母液的工艺,pH4,6、谷氨酸含量为45%的α-型谷氨酸晶体、末次味精母液与水的混和悬液升温至70℃,并恒温搅拌38min可完成α-型谷氨酸转晶过程,经过滤及60℃左右的水洗涤可得到洁白的β-型谷氨酸晶体,其一次转晶收率达到83%,转晶母液再经一系列处理进行循环回收,达到有效去除因发酵过程中添加糖蜜带来的色素和母液因温度升高增加的色素,提高结晶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谷氨酸转晶工艺替代传统的结晶工艺可提高味精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谷氨酸转晶后结晶工艺,实现味精降耗增效、提高生产产能。  相似文献   

3.
谷氨酸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从发酸液中提取谷氨酸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提取收率、味精质量及味精生产的效益。谷氨酸结晶形态一般可分为α型和β型两种。α-谷氨酸(α—GA)是生产味精的理想结晶,光泽度好、颗粒状、纯度高、质量重,谷氨酸含量高达  相似文献   

4.
味精提取分粗提取和精提取两部分,精提取在很大程度上受粗提取效果的制约,而味精的前体物质是谷氨酸,故而谷氨酸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味精的品质好坏。目前,谷氨酸温敏型菌种在味精行业已得到普遍应用,发酵产酸有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此菌种在发酵过程中接种量大,流加糖多,培养基蛋白类配料增加,导致发酵液中蛋白类杂质增加,进而导致谷氨酸收率偏低,目前只有89%左右,且增加后续精制难度。为提高粗提取收率,改善产品质量,首先在等电结晶前对谷氨酸发酵液用碟片式离心机和超滤膜两种设备组合去除蛋白类杂质,然后在谷氨酸转晶前添加活性炭吸附杂质。结果表明:在谷氨酸结晶前增加去除蛋白的方法,可以使谷氨酸纯度提高0.6%,味精纯度提高0.4%,谷氨酸提取收率提高1.5%,味精精制收率提高1.3%,达到了优化味精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立德 《发酵科技通讯》2004,33(2):14-14,11
在味精生产中,谷氨酸(指α-型谷氨酸)是生产的主要原料。但在谷氨酸发酵中,由于设备条件和操作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异常发酵液,该发酵液在等电点提取中,若不采取措施和精心操作,往往会形成β-型谷氨酸(俗称轻夫酸)结晶,不但不能直接利用,反而会使味精生产工艺复杂化和影响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6.
二次结晶谷氨酸纯化工艺研究Ⅰ:转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等电母液中蒸发结晶得到的二次结晶谷氨酸,其硫酸铵、色素等杂质含量高,不能直接精制生产味精,转晶是提高二次结晶谷氨酸质量的途径之一。实验研究了转晶温度、pH值、转晶料水比等因素对谷氨酸转晶的影响,得到比较理想的转晶条件:转晶温度95℃,pH值4.5,转晶料水1∶2.5,活性炭添加量为1%(1g活性炭/100g二次结晶谷氨酸)。  相似文献   

7.
谷氨酸生产提取工艺一直是各厂家关注的生产环节,目前工艺中,谷氨酸变晶母液一般用来蒸发浓缩后水解,水解液与离交高流混合后进入等电系统.本文对谷氨酸变晶母液及味精精制过程产生的味精母液的生产利用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麦淀粉生产葡萄糖用于谷氨酸生产,生产的谷氨酸杂质多,研究谷氨酸晶型由α型转为β型工艺,使α型谷氨酸转晶为β型谷氨酸析出杂质,提高谷氨酸的纯度。  相似文献   

9.
从等电母液中得到的结晶谷氨酸杂质含量高,转晶是提高谷氨酸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谷氨酸转晶工艺中引进微波技术,进行了α-谷氨酸溶液的微波低温转晶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技术不会影响β-谷氨酸晶体的质量,并且可以促进α-谷氨酸向β-谷氨酸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鲜味调料味精生产中,谷氨酸是主要生产原料。谷氨酸分为α-型和β型两种,α型GA(谷氨酸)比重大,透明度好,结构紧密,砂粒状,含量90%以上,是味精生产所需要的;而β-型谷氨酸,又称僵谷氨酸,轻麸酸,比重轻,外观白色粉状,镜检为鳞片状或针状,不透明,难与母液分离,无法用于味精生产。某味精厂连续半个月发酵21罐,194万升谷氨酸发酵液,产理论谷氨酸(即麸酸)  相似文献   

11.
连续等电点工艺的主要控制要点有:1由于连续等电点是在大量晶种存在的情况下结晶,因此选择起晶罐(池)内谷氨酸的晶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起晶罐(池)内谷氨酸晶体粒度均匀,为α-型结晶,则连续等电点获得谷氨酸亦基本为α-型结晶。该工艺操作中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将会导致整个过程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味精生产企业把味精质量做为生产的重要环节来抓,不仅是因为味精质量决定了产品的销售,品牌的推广和经济效益,而且更直接体现了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高低。长久以来,味精销售市场除了检验味精各项理化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外,逐渐形成了以味精晶型、大小、外观、色泽做为味精质量的评定标准,进而影响味精的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13.
在氨基酸生产中,谷氨酸作为目前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氨基酸,在企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L-谷氨酸晶型分α-晶型和β-晶型两种,α型为斜方六面晶体,结晶体纯度高(90%以上),颗粒大,易沉淀分离;β型为粉状或针、鳞片状,颗粒小,质最轻,结晶时常悬浮于发酵液中,纯度低(50~80%),不易沉淀分离,大大影响提取收率并影响后道工序(浓缩结晶)的收率.如何使生产晶型更适合提取,从而提升提取质量,是企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对谷氨酸提取过程中影响晶型形成的因素进行总结,通过生产控制期望得到满意的谷氨酸结晶。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味精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谷氨酸等电提取和母液离交回收过程中,都已采用硫酸代替部份或全部盐酸,这就使生产出的半成品谷氨酸带有一定量的SO4^2-。当SO4^2-超过一定数量时,将影响到精制和味精的质量。若味精成品中S4^2-含量超过0.05%,产品不合格,需重新精制,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单纯生产谷氨酸的工厂,生产的谷氨酸中SO4^2-含量若超过国标(0.05%),在市场上每吨售价要扣除50—1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味精生产工艺会导致味精颜色发黄,末道所生产的低含量味精无法销售,精制所产生的母液量偏大,从而影响精制收率,致使各原辅料单耗增加,味精的成本增加,采用谷氨酸转晶工艺替代传统的结晶工艺,通过近五个月的生产实践,味精的晶体亮度比传统工艺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且转晶后各原辅料的单耗下降幅度较大,生产产能,相比较传统的工艺提高幅度很大。要想实现产能,技术指标的最优化,必须控制转晶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工艺参数,保证系统物料平衡,减少物料积压,维持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味精精制生产中的未次母液如何回用进行了研究,设置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证明母液回用直接溶解谷氨酸在生产上是可行的。从质量方面考虑,直接转晶方案优于加酸后调节pH值的转晶方案。  相似文献   

17.
味精生产中,结晶过程是非常重要韵环节。制晶体味精操作适当,则可使味精正常长大,几何形状好,提高成品率,避免重复结晶,缩短生产周期。本文总结了开发99%晶体味精新产品浓缩操作的实践经验,愿提供点滴体会,以供参考。一、品种1.晶种质量晶种质量差,晶种本身大小不齐,晶不结实。晶种分筛不净、夹带细晶会造成结晶味精晶形不齐有大小头等异常情况。晶种是制造好的结晶味精的关键,要选择整齐结实、大小均匀的好结晶作晶种。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中和液脱色效果与活性炭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味精的质量的好坏与谷氨酸中和液的脱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国内大部分味精生产厂家通常采用活性炭脱色。本文阐述了采用不同用量的粉状活性炭对质量不一的谷氨酸中和液进行脱以的四种实验情况,为生产上合理使用的活性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料液梯次循环式生产细长晶味精和粗壮味精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实现正常生产所要控制的重要指标,即含量浓度比.重点论述了生产细长晶和粗壮型味精的操作要点,介绍了细长晶味精和粗壮型味精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20.
味精末道母液中含有的焦谷氨酸钠,可经浓盐酸或浓硫酸高温水解成谷氨酸钠.提高味精产品质量,提高谷氨酸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