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外部碳源、除磷药剂以及脱水药剂等药耗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对"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分析可知,全国范围内投加外碳源、除磷药剂和脱水药剂的污水处理厂比例分别占6%、35%和76%。季节变化和排放标准对外部碳源和除磷药剂的投加影响明显,温度降低时碳源投加厂数量和投加量都会增加,而较低或较高的温度条件下除磷药剂投加量有升高的趋势,执行一级A、一级B、二级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投加量分别为23.28、18.90和16.60 mg/L,除磷药剂投加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2.36、2.01和1.95。脱水药剂聚丙烯酰胺(PAM)的月均投加量均在7kg/tDS上下波动,总体上,污水处理厂规模越大,单位投加量越小,规模在(10~20)×10~4m~3/d时投加量最为经济。此外,污泥性质和脱水方式对PAM投加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分子聚合物制备投加系统在福州东区水厂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无机混凝剂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助凝剂联用对制水成本、水质、污泥脱水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通过复合化学引发剂引发的方式,以中试规模装置,自制了不同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C-PAM)干粉产品,对产品类型及性能进行了划分与表征。将产品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过程,考察产品实际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自制C-PAM产品特性粘数均可达到1 200 mL/g以上,换算后分子量均达到600万以上且具有较好的溶解效果。投加适宜阳离子度及投配率的C-PAM絮凝剂后,市政污水厂浓缩污泥絮凝、脱水效果明显,脱水污泥滤饼含水率低于80%,满足实际运行需求条件。  相似文献   

4.
将生物絮凝剂中的多糖与阳离子单体(DMAC)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出一种阳离子型生物多糖基污泥脱水剂,通过对制备工艺的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如下: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多糖与DMAC的质量比为1∶2. 5,引发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总投加量为0. 4%。该脱水剂可使厌氧消化后的污泥颗粒发生脱稳,能促进消化后细小的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分散和再结合,并通过多糖聚合物的凝聚作用形成大的胞外聚合物,使间隙水和内部水渗出,形成较大的絮体,实现泥水的有效分离。与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相比,药剂使用成本低,处理速度明显提高,泥饼含水率降低了10%左右,且泥饼后续处理不会带来二次污染,还可增加泥饼的肥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灰、聚合硫酸铁(PFS)、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等对污水厂浓缩池污泥进行化学调理,然后采用板框压滤设备进行强化脱水,考察了不同药剂对污泥的调理效果。结果表明:当Ca O和PFS投加量分别为污泥干基的14%和7%,即按2∶1的比例进行复合调理时,污泥脱水效果最理想,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9.0%;阳离子PAM虽然对污泥脱水的强化作用不明显,但是合理的投加可大大缩短板框压滤设备的进泥时间,提高压榨效率。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泥含水率需降至60%以下后作为填埋场覆盖土,因此选择合理、经济的污泥脱水工艺至关重要。介绍了污泥破胞复合调理技术、石灰铁盐调理技术和超高压弹性压榨机脱水技术三种脱水工艺方案,从经济和环保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工程实践表明,与石灰铁盐调理技术和超高压弹性压榨机脱水技术相比,污泥破胞复合调理技术更有优势,其药剂投加量、运行成本和填埋处置费均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稻壳粉作为骨架构建体替代无机调理剂(生石灰),通过测定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Zeta电位及滤饼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滤液水质指标,探讨稻壳粉及其协同聚丙烯酰胺和Fe Cl3对污泥脱水性能及脱水液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粉作为骨架构建体能够降低污泥的可压缩性,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降低污泥泥饼含水率,并且投加量为30%时效果最好。当稻壳粉协同聚丙烯酰胺和Fe Cl3的投加量分别为0.07%和7%时,可以明显降低污泥毛细吸水时间、污泥比阻和污泥泥饼含水率。同时,稻壳粉调理污泥能显著改善脱水液水质、降低COD和氨氮值,从而减轻污水厂的运行负担。对比运行效果和经济成本发现,稻壳粉可以取代生石灰作为污泥调理剂。  相似文献   

8.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万t/d,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投加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试验发现,用碱度较高的水配制低质量浓度的PAC溶液时,容易产生絮体沉淀,严重影响混凝效果。因此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加药系统的设计计算过程,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汉某湖泊底泥的机械脱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污泥比阻值来评价污泥的脱水性能,探讨采用机械脱水的方法处理武汉某湖泊疏浚底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底泥脱水性能良好,可以采用机械脱水的处理方法。CaO、PAC、FeCl3和PAM都可以进一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而CaO和PAC的处理效果更好,且PAC的成本更低。较佳的控制条件:温度为16~18℃,过滤压强为0.015MPa左右,PAC投加量为0.09%左右。采用机械脱水方式处理底泥,操作压强低、药剂投加量少、脱水效果好、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0.
毛细吸水时间测定仪的试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种类多,污泥性质变化大。一个污水处理厂根据它的工艺流程可能产生初沉污泥、剩余性污泥、消化污泥、混合污泥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泥。由于各厂的进水水质、工艺流程、运行条件、污泥组成的不同,使得各厂污泥的脱水性能各具特点。 污泥脱水前的化学预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污泥和药剂的性质。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用于污泥脱水的化  相似文献   

11.
投加调理剂与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无机调理剂(FeCl3和CaO)与表面活性剂的联合作用对污泥絮体特征、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Cl3、CaO、表面活性剂的投加量分别为0.067、0.134、0.054 g/g时,泥饼的含水率最低,为62.97%,且沉降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观察处理前后污泥絮体的粒径分布和扫描电镜(SEM)照片,发现污泥的絮团被破坏,粒径明显变小。由于无机调理剂和表面活性剂的联合作用能够使污泥絮体表面的EPS脱落,减少结合水的含量,从而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经浓缩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一般是通过投加絮凝剂调质后进行机械脱水处理。絮凝剂品种选择、投加量多少都直接影响污泥的脱水效果,絮凝剂的费用也是污泥处理运行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镇江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浓缩处理、脱水形式过程的生产实践,针对污泥的调质用絮凝剂的种类、用量等着手,进行絮凝剂的分析选择。提出了絮凝剂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确定污泥处理中药剂费的简易方法,同时建议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絮凝剂用量。  相似文献   

13.
向市政浓缩污泥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污泥进行调质改性,而后进行脱水试验研究.通过测定污泥比阻,根据其变化情况来评定PAC、C-PAM加入污泥样品后,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此来确定药剂适宜的复配条件,使污泥获得最佳的脱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试验用污泥,添加干泥量5%的PAC并复配2‰的C-PAM,能够使污泥比阻明显降低,污泥比阻由31×1012m/kg下降至2.53×1012 m/kg,污泥脱水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曲江水厂低温、低浊水(T<10℃、C0<10 NTU)模拟试验中,投加阳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采用微絮凝-深床直接过滤技术、分形数学理论与图像分析技术,研究滤料粒径、原水浊度、原水温度、药剂种类、聚合物分子质量及投加量、混合强度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对不同药剂低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絮体结构的分形特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得出①当T<4℃、C0<4 NTU时,不宜单独采用Al2(SO4)3或PAC;当4.5℃<T<10℃、C0<10 NTU时,只投加Al2(SO4)3或PAC时,宜用细砂过滤;②聚合物作絮凝剂宜用粗砂过滤;③单独用聚合物作絮凝剂宜投加分子质量较低的弱阳性或低剂量较高分子质量的强阳性聚合物;用作助凝剂宜投加强阳性或增加弱阳性聚合物剂量,且能显著减少主混凝剂用量;④阳离子聚合物兼备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絮凝机理,能形成粒径较大、吸附性能与过滤性能良好的网状絮体结构,且能显著减少污泥体积,污泥沉降与脱水效果好,但分维值低.  相似文献   

15.
在中试条件下考察了新型高压板框式脱水机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在污泥初始含水率为98.7%的条件下,与普通板框式污泥脱水机相比,经二次高压脱水后的泥饼含水率能够降低5%以上;当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的投配率分别为(3.5%~4%)和0.09%时,泥饼含水率能够达到60%~65%,与单独投加PAC相比,泥饼含水率可下降5%~7%,同时可节约15%~20%的药剂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以污泥比阻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脱水率、泥饼含水率及过滤时间因素,研究使用壳聚糖与硅藻土对污泥单独调理的最佳条件及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并与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先投加0.5g/g硅藻土调理污泥,再投加5 mg/g壳聚糖以30r/min搅拌反应150s,污泥比阻下降了95.43%,脱水率上升至91.02%,泥饼含水率降至83.13%,过滤时间降至29.5s。壳聚糖与硅藻土联合调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壳聚糖或硅藻土单独调理的效果,且其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综合性能的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两种含有不同长度疏水链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G—1和CSG-2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两种活性剂在活性污泥体系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投加约为干污泥质量10%的CSG-1可使滤饼的含水率降至78%左右,此时污泥的沉降效果较好,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也较短(约为62s);与CSG-1相比,CSG-2虽可使滤饼含水率降至约74%,但其对污泥过滤性能和沉降效果的改善均较差。对CSG—1和CSG-2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研究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而被吸附于污泥表面,改变了活性污泥絮体的特性,并引起胞外聚合物(EPS)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同时也导致了絮体颗粒粒径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绿色合成纳米铁(GS-Fe-NPs)/H_2O_2类芬顿试剂联合两性高分子污泥脱水剂调理污泥。考察了H_2O_2投加量、初始pH值、温度、反应时间和GS-Fe-NPs投加量对类芬顿氧化调理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初始pH值为6.82(未经调节)、H_2O_2和GS-Fe-NPs的投加量分别为3.0和1.0 g/L、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1 h时,离心后污泥含水率可降至70.3%;经调理后污泥上清液中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多糖和蛋白质分别增加了8.8、13.2和13.9倍,表明胞外聚合物(EPS)得到了有效破解;相同操作条件下,3个处理系统中羟基自由基(·OH)的相对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GS-Fe-NPs/H_2O_2纳米零价铁(nZVI)/H_2O_2 Fe~(2+)/H_2O_2,可见GS-Fe-NPs/H_2O_2体系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向氧化调理后的污泥中投加脱水剂PADS,可以进一步有效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对比了投加海藻酸钠与未投加海藻酸钠两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式,分析了絮状污泥通过改变沉降时间逐步实现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未投加海藻酸钠(R1)和投加海藻酸钠(R2)的两组反应器分别经过40和20 d可使絮状污泥完全颗粒化,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好、污染物去除效能高,且投加海藻酸钠培养的颗粒污泥具有更高的微生物量。在不断缩短污泥沉降时间过程中,胞外聚合物浓度逐渐升高,且以蛋白质类增加为主。随着颗粒形态趋于成熟,胞外聚合物含量维持稳定。另外,海藻酸钠的投加有利于胞外聚合物的增加,同时促进第二信使分泌,加速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荧光光谱分析发现,两种颗粒污泥图谱峰的位置总体相同,但投加海藻酸钠污泥的EPS荧光强度略高。  相似文献   

20.
曹晶  潘胜 《中国市政工程》2012,(3):42-45,51,106
研究了剩余污泥在中温厌氧消化条件下脱水性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消化污泥的比阻(SRF)相比于剩余污泥有一定的减小,消化污泥的过滤速度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善不明显。聚丙烯酰胺(PAM)、FeCl3和聚合氯化铝(PAC)3种絮凝剂调理试验显示,消化污泥的最佳投药量相对于剩余污泥均有所增加,说明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变差。分析了2种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污泥颗粒特性的变化,表明消化过程导致EPS的降解并向液体中释放。随着EPS含量的减少,由EPS架桥形成的较大絮体解体成为较小的污泥颗粒,污泥中小颗粒的比例增加,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