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温室效应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而CO2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因此发展节能环境友好地捕集CO2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索了混合添加剂四丁基氟化铵(TBAF)和甲醇(MeOH)对水合物膜法捕集CO2/N2混合气中的CO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BAF和MeOH浓度分别为摩尔百分含量0.229%和1.26%时分离效果最好,且与纯水相比,该混合添加剂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由300 min降低到120 min.随着进料压力和温度的升高,渗透侧CO2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在压力为3.50 MPa,温度为4.0℃时,分离因子可以达到7.58,但是渗透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实验证明TBAF-MeOH可以加速水合物的生成且促进CO2形成水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多孔介质为载体,将CO2以水合物的形式固定于海底,可以减缓温室效应。CO2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与在纯水溶液中的生成条件有很大的不同,研究了在小型CO2气体水合物实验系统中,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的生成特性,探讨了温度和压力对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空调蓄冷、海水淡化、烟气捕集以及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热物性是气体水合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以I型二氧化碳水合物、II型二氧化碳水合物、II型二氧化碳和环戊烷二元水合物为对象,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研究了20MPa、50-200K条件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热物性,包括密度、等温压...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膜法回收油井气中CO_2时原料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波动大,渗透气及尾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要求高的特点,采用平推流全混流模型对多级提浓流程进行切割和模拟,并讨论了膜性能及操作压力对过程的影响。文中还用Chueh-Pransnitz公式计算了二氧化碳/甲烷体系的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纯化由液相沉淀法合成的纳米氧化铁水合物,考察超滤膜材质及截留分子量(MWCO)、膜分离过程操作参数对透过通量大小及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膜污染机制及相应的清洗方案.结果表明,纯化效果好、效率高,且污染膜易于清洗,可重复使用,膜法纯化不失为一有效的纯化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二氧化碳试气过程中,经常会在井筒上部和地面流程形成水合物,形成的水合物严重地影响正常试气,甚至会危及人、井与设备的安全。为了避免形成水合物,需要知道二氧化碳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及温度条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形成水合物的原因及条件,绘制了二氧化碳形成水合物预测图版,介绍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轩小波  刘妮  刘道平 《制冷技术》2010,(2):44-47,51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气体水合物空调蓄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气体水合物作为新型蓄冷工质在空调蓄冷应用中的重要性。二氧化碳水合物浆是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固体颗粒悬浮于水溶液中的浆状流体,其生成条件相对容易,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本文分别从生成方法、分解焓、流动特性、添加剂的影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浆在空调蓄冷应用中的可行性。为气体水合物浆蓄冷技术特别是二氧化碳水合物浆技术尽快走向实用化提出了研究方向,并对其应用作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截留分子量为100kDa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纯化液相沉淀法合成的纳米氧化铁水合物乳液,并以SEM、XRD、BET等考察不同残留氯化物含量对纳米Fe2O3粉体粒径、比表面积、形貌等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法纯化后纳米Fe2O3粉体颗粒呈规则球状,表面界限清晰,且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增大,性能因而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9.
实验探究了CO2水合物法淡化海水的影响因素。在模拟海水的盐水溶液中进行水合物反应,分解后测出溶液前后盐度的变化,分析了压力、温度以及溶液的盐度等因素对淡化效果的影响。由结果分析可知,水合物分解后的水溶液盐度有一定降低,采用CO2水合物法可以实现海水淡化的目的,温度越低,压力越高,淡化效果越好,CO2水合淡化合适压力在4-5MPa,合适温度2—3℃,可以逐级对海水盐溶液进行水合淡化,以达到要求的淡化效果,用合理的淡化流程来达到好的淡化效益。  相似文献   

10.
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二氧化碳制冷剂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引起广泛关注。介绍了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及热力循环模型,并阐述了系统主要部件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蒸发器、节流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和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如何将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合理利用,是消除温室效应的根本所在。按照不同的CO2分离方法,对其分离机理、分离状况和分离效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CO2的分离和利用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发现CO2分离和利用双赢的新方法,并对生产实践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分离CO2是当前能源和环境领域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膜分离法在投资、能耗以及环境友好方面优于传统方法.文章提出了CO2分离膜的4种选择透过机制,着重论述了国内外在分离CO2膜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课题组在分离CO2反应选择膜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探讨了分离CO2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碳酸二甲酯/二氧化碳(DMC/CO2)体系制备有较好分离效果的膜,选取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膜中运输二氧化碳的载体分子,有良好成膜性的聚乙烯醇作为膜的基础材料.在一般情况下,该膜对于纯二氧化碳的通量随着聚乙烯亚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DMC/CO2体系的渗透通量随着聚乙烯亚胺含量的增加、压力差的提高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离因子随聚乙烯亚胺含量发生变化,随压力变化不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30℃,压力差0.5MPa,温度20℃下,当聚乙烯亚胺含量达到40%,膜厚35μm时,分离因子为36,渗透通量为4.8g/(m2.h).  相似文献   

14.
CO2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is an energy‐intensive industry to deal with the global greenhouse effect. Membrane separation is considered a cost‐effective method to mitigate the emission of CO2. Though good separation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have been reported, supported ionic liquid membranes are still not widely applied for CO2 separation due to the high cost. As a novel analogous solvent to ionic liquid, deep eutectic solvent retains the excellent merits of ionic liquid and is cheap with facile preparation. Herein, a highly CO2‐philic separation membrane is constructed by nanoconfining choline chloride/ethylene glycol (ChCl/EG) deep eutectic solvent into graphene oxide nanoslits.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finement makes a difference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nanoconfined ChCl/EG liquid from their bulk, which remarkably facilitates CO2 transport. By tuning the molar ratio of ChCl/EG and thickness of the membrane, the resultant membrane exhibits outstanding separation performance for CO2 with excellent selectivity over other light gases, good long‐term dur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This makes it a promising membrane for selective CO2 separation.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日益突出,CO2作为理想的制冷剂开始重新得到重视。本文介绍理论的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对实验室现有CO2跨临界制冷系统进行一系列研究,并与常用制冷剂的循环进行对比,认为CO2制冷循环取代传统制冷循环应用于展示柜可大大提高制冷效率。  相似文献   

16.
周子成 《制冷》2011,30(4):30-37
由于CO2热泵热水器的出水温度高、COP高和对大气温室效应小的优点,在家用热水器领域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在寒冷气候地区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和房间供暖热水的CO2热泵热水器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不仅在日本,而且在欧洲和北美国家;不仅用于家庭住宅,而且用于商用建筑、医院、学校等.本文简要综述在寒冷气候地区使用的CO2热泵热水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宁静红  李慧宇  彭苗 《制冷》2007,26(4):70-73
通过对CO2与几种常用低温制冷剂蒸发过程的热力分析与比较,得出自然工质CO2亚临界循环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于超市等商用制冷系统的低温循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的加剧,HFCs和HCFCs制冷剂将逐步被替代。零ODP,低GWP的CO2是非常理想的替代制冷剂,CO2跨临界制冷循环以优异的热力学性能在汽车空调领域、民用住宅领域都有应用。在CO2跨临界循环系统中气体冷却器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系统的能效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十年来CO2跨临界制冷循环气体冷却器在结构设计、计算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紧凑、高效、廉价以及更精确的模拟计算方法是气体冷却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清明  朱敏  周晓霞 《无机材料学报》2021,36(11):1145-1153
二氧化碳(CO2)还原制备合成气(CO和H2混合气), 不仅可以实现碳循环降低温室效应, 而且能缓解能源危机。而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设计。本研究采用金属离子共沉淀法制备了CuO及CuO/ZnO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 通过调节催化剂组分, 探究其在不同电势下电化学CO2还原制备合成气的性能。结果表明: 引入锌(Zn)物种可以减弱中间物CO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强度, 导致CO的法拉第效率(FE)降低, 氢气FE增加, 从而实现不同电势下合成气CO/H2在1/1~1/4范围内的可控调节。尤其是, 当前驱液中铜和锌配比为1 : 2时, 在-0.9 V (vs. RHE)的电势下, CO和H2FE高达84%。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以海水作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中CO2进行吸收试验研究,主要考察烟气流量、CO2浓度、海水流量、海水pH值及膜填充率对CO2脱除率及膜接触器传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烟气流量或CO2浓度能提高膜接触器对CO2的处理量,导致脱碳率下降;(2)提高海水流量能明显提高脱碳率和传质速率;(3)提高海水pH可增大海水对CO2的吸收能力,直接决定了海水对CO2的吸收机制;(4)增大膜接触器填充率所对应的脱碳率并非最高,有效气液接触面积是影响脱碳率和过程传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