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信息安全系统中一种高速随机序列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来的真随机序列发生器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序列的输出速度较慢,把小波分析理论用于真随机序列发生器,改变原来的输出方式,设计一种新的高速随机序列发生器,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信息安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密码安全应用过程中的低功耗需求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集成微型化的趋势,提出一种新的真随机源设计方法用于生成高质量密钥来保证密码算法安全性。该方法基于概率计算单元构建斐波那契振荡随机源。由于概率计算单元工作状态在MOS管的亚阈值电流区,工作电流小使得设计功耗极低。同时,防止电路停振,设计概率信号放大单元保证随机振荡正确性。本设计在中芯国际SMIC 0.13μm工艺下进行仿真验证,所产生的真随机序列性能良好。与基于数字逻辑门的振荡真随机源相比,功耗减小1000倍,面积也有明显减小,适合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真峰值功率计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真峰值功率计的设计原理,详细介绍了便携式真峰值功率计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论述了峰值检波、随机采样、自动测频、频响误差补偿技术与校准、测量软件的实现原理并给出了实现方案。按照该方案设计的便携式峰值功率计实现了对射频信号功率的准确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高质量随机序列生成方法的速度慢、效率低,无法满足信息安全系统需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真随机序列生成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高效真随机序列生成系统,按照FIPS140-2标准中的规定对由该系统产生的随机序列的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说明该方法能快速产生具有高质量的、满足信息安全系统标准的高强度安全随机序列,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安全系统中。目前,该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18917.5)。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随机数在信息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该文利用双重随机思想,基于真随机源对一个高质量伪随机数发生器进行参数重置,同时对该伪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的特定二进制位进行采样从而获得0-1序列,将之填充到一个整数单元,归一化后作为输出。分析表明,该真随机数发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ATmega128单片机的真随机数发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随机数已广泛地应用于仿真、抽样、数值分析、计算机程序设计、决策、美学和娱乐之中。常见的随机数发生器有两种:使用数学算法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和以物理随机量作为发生源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要获取真正随机的真随机数,常使用硬件随机数发生器的方法来获取。这些真随机数都是使基于特定的真随机数发生源(如热噪声、电流噪声等),每次获取的真随机数都是不可测的,具有很好的随机性。真随机数因其随机性强,在数据加密、信息辅助、智能决策和初始化向量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构建一种基于硬件真随机数发生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目前硬件真随机数发生源均较复杂,而且很少有基于单片机的真随机数发生器。本文利用RC充放电的低稳定度,根据AVR单片机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性价比极高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该随机数发生器使用元件很少,  相似文献   

7.
单纯的数学算法只能产生伪随机数,要产生真随机数,必须要有物理随机源的参与。文章给出了一种根据双重随机化思想,对物理随机源一计算机芯片产生的真随机源种子再用AES-256算法进行变换,从而得到真随机数的方法。介绍了芯片产生随机源种子的原理并给出了用AES-256算法对种子进行变换的C++语言伪代码。最后通过编程实验,对产生的随机数进行了检验,结果符合相关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三相电缆真故障点的计算公式为基础,设计出电缆故障定位系统的软件程序。使电缆真故障距离的计算公式得到了实际应用,实验结果证明本文设计的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提高了电缆故障定位精度,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发展了电缆故障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9.
运用EXCEL函数进行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全随机设计的实质是将供试单位随机分组该文通过对完全随机设计实质的分析,对运用EXCEL进行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结果认为只要每一独立供试单位在组间随机排列,始终贯穿随机精神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误差,灵活利用Excel的随机函数如RANDOM、RANDOMBETWEEN等和排序按钮,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快速的进行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0.
云模型发生器多是基于伪随机数的发生器.在充分研究了随机数发生器、云模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产生高质量随机数的硬件实现方案,并使用软件的方法将均匀分布的真随机序列逐步转换成正态分布真随机数一维云模型,全面论述了一种基于真随机数的云模型发生器的实现方法,国内尚属首次,是对云模型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一种软件生成真随机数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随机数的本质,就是要保证每一个bit位都是随机确定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真随机数生成方法。首先根据计算机上的一些随机性事件作为源,来生成一个由0和1组成的随机序列,然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随机化处理,以进一步增强其随机性,最后根据这个二元序列来生成所需要的随机数。基于这种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根据鼠标在计算机屏幕上的随机曲线来生成二元序列,然后使用线性同余法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混沌映射的真随机比特发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任意分布的模拟随机源对一维分段线性映射的参数进行调制来获得真随机比特的方法。统计检验证实了所产生的随机比特流具有理想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3.
真三维显示是国内钻井工程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遵循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利用UML建模技术,基于COM和OPENGL的一种真三维显示ActiveX控件OpenGLDrilling3D的设计与实现。该构件已在钻井工程设计一体化系统等多个应用软件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模混合的真随机数发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少康  李峥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4):1602-1606,1622
提出了一种数模混合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方案,利用RC电路充放电时间的不稳定性作为随机噪声源,并采用8个噪声源模块并行工作.8个噪声源模块产生的16比特随机数经由模加、异或、移位和反馈组成的算法处理后输出8比特分布均匀、相互独立的随机数,同时为了方便外部应用,设计了串并行输出单元.将整个真随机数发生器在Spectre模拟器下进行了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随机数生成速率为3.2MHz,且能够通过FIPS140-2的随机性检测.  相似文献   

15.
基本的双环速系统为了提高对负载的抗扰能力,总是将转速环设计成典型Ⅱ结构,致使其在线性起动过程中,动态响应的快速性受到限制,作为改善,本文提出一种带前馈补偿的双环调速系统,并在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方法上进行了理论探讨,最后对两种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数字防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真空箱在工作时,由于要承受较大的压力,需要合理设计其壁厚.本文在分析原有的真空箱机械强度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方法对真空箱进行优化设计,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并获得了最小壁厚尺寸,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胜  荆兆寿 《信息与控制》1996,25(5):295-300
对水下声纳基阵运行姿态伺服系统进行了建模和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在计算机上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讨论了在随机海浪作用下船的艏摇角姿态随机运动的数字仿真问题,结果表明,当系统参数在允许范围变化时,所设计的鲁棒控制伺服系统具有满意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严峻 《计算机仿真》2004,21(8):54-57
随着各种新型复杂系统的建立和工程项目的实施,常规可靠性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矛盾日益突出。当进行可靠性计算时,由随机应力和随机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来获取功能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较困难,该文就如何将常规可靠性仿真方法推广进行计算机可靠性仿真,提出了将模糊可靠性设计问题转化为常规可靠性设计问题求解的思路,给出了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的计算公式及其仿真方法,从而使得可靠性设计方法能同时处理设计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19.
随机服务系统一般模型的仿真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多服务台随机服务系统的一般模型,给出了仿真框图及通用计算程序.对某 些系统的仿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分析表明:对有理论计算公式的系统,理论值和仿 真结果基本一致;对难以用解析理论加以处理的系统,计算机仿真可提供数值解.最后介绍了 该仿真模型在机械加工自动线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机数在通信加密、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机数的真随机性是量子密钥分配安全性的保证。通过分析传统的基于von Neumann算法的随机数生成方案,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数生成方案。应用Bell态粒子纠缠交换后粒子坍塌的随机性、量子测量的不确定性以及von Neumann算法进行后处理,有效生成了随机序列。与传统的方案相比,改进的方案提高了初始序列的真随机性,从而优化了最终序列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