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毛细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节流装置,由于毛细管管内液体层流与非层流运动的存在,使得其流量计算较为复杂.针对液体经过毛细管的流体特性,设计出了一套毛细管流量差压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通过控制微型气泵为毛细管两端提供恒定压强差,并由压力传感器进行毛细管两端压强检测,探索出了毛细管差压流量特性,为不同条件下毛细管的选取提供了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毛细管电泳芯片的特点,毛细管电泳仪的设计,以S3C2410微处理器作为硬件核心,运用主从式虚拟仪器技术、模块化设计思路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用户平台,实现了对毛细管电泳芯片信号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单模光纤-石英毛细管-单模光纤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纤传感器。该传感器对环境折射率敏感,但对环境温度不敏感,传感器的石英毛细管长度为3cm,内径为2μm,外径为150μm,毛细管壁由高纯熔融石英构成,根据传感器透射光谱的谐振峰(波谷)波长对环境折射率变化敏感的特点,通过监测谐振峰波长的移动,测量了环境折射 率。实验结果表明:当谐振峰波长为1555nm时,折射率最大灵敏度为122.3nm/RIU(RIU为折射率单位),而温度灵敏度很低,说明该传感器可以消除温度对折射率的交叉敏感性,该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结构紧凑、成本低、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环境折射率测量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种微型毛细管电泳仪的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型毛细管电泳仪信号的特点,利用单片机技术研制的一种数据采集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VisualC++6.0开发了一套操作简单、实用、功能较强的开放式微型毛细管电泳仪信号处理软件,实现对微型毛细管电泳仪信号实时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毛细管电泳仪信号采集系统体积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的毛细管电泳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由采用ARM内核芯片S3C2410嵌入式微处理器与MAX132、CS8900A和光电倍增传感器等组成,实现了毛细管电泳信号采集、存储、处理及显示的一体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电泳数据工作站由数据采集卡和系统软件二部分组成,由于在软件中采用了最新的分析化学计量学方法(实时、非实时小波分析,样条最小二乘法等)。因此对较大强度的噪声干扰起到了委好的抑制作用。应用了安培检测器的毛细管电泳数据记录结果表明,工作站比常用函数记录仪的信噪比提高近20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测压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压方法,适用于海上、陆上的直井、斜井的单层测试和分层测试;适用于各种采油方式的井,特别适应于钢丝、电缆无法测试的稠油井及高温井,弥补了其他测试方法的不足。毛细管测压技术可以完成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工作,具有长期、连续、直接读取油层压力的特点,其他的测压方法无法做到。在我国很多油田已经率先引进了毛细管测压技术。胜利、大港、塔里木、新疆等好多油田已先后引进了毛管测压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毛细管粘度计液位检测方法的不足,通过研究帧差法与背景差分算法,构思并设计了一种对多毛细管粘度计同时检定的方法。通过背景差分的图像处理方法,实现运动前景和背景的分割;使用虚拟检测线法实现毛细管粘度计液面运动位置的检测。该方法使用Visual C++结合Opencv进行编程实现,对实际毛细管粘度计四通道进行测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容传感器的毛细管粘度计液位自动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毛细管粘度计液位手动计时检测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提出了基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毛细管粘度仪自动液位检测方法.通过实时跟踪电容量的变化,采用基于极大值判别的一阶差分阈值法自动判定计时起点和计时终点,实现毛细管粘度计的液位自动检测和自动读数,研制了智能粘度仪.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电容式液位测量的误差因素并给出了去误差方法.智能粘度仪的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液位检测方法测量准确,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重力式毛细管粘度计的液位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毛细管电泳信号的特点,研制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毛细管电泳检测系统,系统包含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器和装有处理软件的PC机。系统充分利用Visualbasic6.O在界面设计优势来设计虚拟面板,以及Matlab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ActiveX技术实现他们之间的无缝连接。用户可以通过PC的虚拟面板对数据实时处理和分析。本系统摆脱了NI开发环境限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概述第1篇:什么是物联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靠嵌入式系统将物理对象连接到互联网上,将互联网变革成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有物感、物控、人一物交互、物一物交互的全面物联界面,而现有对物联网定义的描述中并没有嵌入式系统,造成了物联网概念的不完整。本文深入地阐述了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之间的紧密关系,并介绍了物联网的多种定义和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采用ARM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构建指纹识别算法的嵌入式系统的实现方法。该系统采用光学指纹传感器(内建格科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光学GC0307CMOS图像采集芯片)与ARMCortexM3内核的意法半导体公司32位高性能单片机STM32F205RE组成功能主体,采fflSobel边缘检测算子、Gabor滤波、图像二值化等图像采集与处理算法对指纹图像进行识别。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该设计适合嵌入式组件开发中需要进行生物指纹特征提取、识别,指纹身份认证、比对等场合。系统具有高性价比且交互简易、识别率高、扩展性强,便于嵌入式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高性能嵌入式控制系统中,运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主机ARM和DSP实现主从控制的设计方案具有显著优势,并获得广泛运用。而实现ARM与DSP之间的可靠通信是其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Samsung公司的ARM9芯片S3C2440和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F28015为例,分析了I^2C通信接口的原理及特点,提出了基于I^2C总线的多机通信接口设计方法。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对嵌入式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Webservice延伸到嵌入式系统中,解决松散网络中跨平台嵌入式系统程序调用已成为热点。就嵌入式系统远程服务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语言开发的XML-RPC远程调用应用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物联网发展,众多嵌入式设备需要接入网络,实现终端的IPv6通信,结合Xilinx公司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各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MAC模块等IP核搭建系统平台,移植瑞士计算机科学院发布的μIPv6协议栈,并进行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设计的系统以Xscale270和嵌入式Linux为平台,基于BenQ M22模块2.5代标准的GPRS无线通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研究与设计。系统采取B/S结构,HTML及JAVASCRIPT等网页脚本语言的应用,应用嵌入式Web服务器BOA和数据库SQLite技术,实现登录WEB网页,远程控制短信发送与接收,实现通讯录、短信录入数据库。系统能够实现短信收发、电子交易,远程无人值守系统的测控。  相似文献   

17.
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中,为了降低嵌入式软件最大堆栈深度(Worst-Case-Stack Depth,WCSD)的检测误差,从而确定系统内存容量,通过详细分析堆栈使用原因和中断类型,建立中断调度模型,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WCSD动态检测方法以更加准确地指导嵌入式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基于嵌入式软件全数字仿真平台完成实验,对该模型和方法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测得较准确的软件堆栈深度上限,有助于降低内存开销和提高系统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智能CPU卡中应用软件测试难、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cl脚本语言的嵌入式测试方法。在个人计算机/智能卡通信协议(PC/SC)体系下,将Tcl嵌入到测试系统代码中,把要测试的功能设计成Tcl扩展命令来实现,根据各个功能编写不同的测试用例,通过测试系统界面调用对应的测试脚本(扩展名为.Tcl)。在嵌入式大容量CPU卡的自动化测试过程中,该方法能提高回归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PXA255、TMS320DM642和SM501嵌入式多处理器的主要特点以及主机接口(Host Port Interface,HPI)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型多处理器系统中操作系统间的通信接口设计方法。以一个集成3个嵌入式微处理器于单板的嵌入式多媒体系统为硬件平台,叙述了运行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的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如何通过DSP的HPI与运行在ARM处理器上的Linux操作系统进行任务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深入,对人机交互界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彩色LCD(液晶显示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嵌入式系统中。TFT(薄膜晶体管)-LCD拥有出色的色彩饱和度、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多的被嵌入式系统所应用。文中以ARM9内核芯片S3C2410和TFT-LCD模块LQ057V3DG01构建的硬件平台为基础,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下开发嵌入式TFT—LCD驱动程序的实用方法,并针对软、硬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所设计的系统已经通过GUI(图形用户接口)程序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