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傅亮  彭英  陈宇哲 《食品工业科技》2014,(18):225-227,240
以木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RF4为菌种发酵苹果酒酿制苹果醋,探讨了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细菌纤维素膜以及两种不同接种方式对产酸的影响,比较了纤维素膜与发酵液中乙醇脱氢酶活力的差异,分析了发酵中期成膜并被分离后32h内发酵液的产酸速率、耗氧和乙醇脱氢酶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乙醇脱氢酶在纤维素膜内的活力是发酵液中的56倍;在苹果酒中分别接入含菌纤维素膜和液态菌种,最高酸度均可达4.32g/100mL,但接入含菌纤维素膜达到最高酸度所需时间比接入液态菌种快;细菌纤维素膜是醋酸发酵的主要场所,其形成并保持完整对发酵产酸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批补料发酵法提高广式米醋总酸度的可行性.主要内容包括发酵过程中木醋杆菌RF4在发酵液及细菌纤维素膜内的菌体数分布比较、单批和分批补料发酵法总酸的变化规律、原料最适酒精度及分批补料发酵法对总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膜内的菌体数是发酵液中的300倍左右,最适原料初始酒精度为5% (V/V),分批补料发酵法有利于显著提高总酸度.通过正交优化,分批补料发酵最优工艺为发酵第6天每隔2d补加2%(酒精体积/发酵液体积)的酒精,补加3次,最终酸度可达7.29 g/l00 mL,较单批发酵的4.2 g/l00mL提高73.6%.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种填料塔式连续发酵装置,以木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RF4为菌种,用含乙醇培养液进行醋酸发酵。比较了该填料表面发酵装置与静置三角瓶各自进行单批和分批发酵的产酸和乙醇脱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在连续填料发酵装置中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发酵液中的乙醇脱氢酶活力为4.13×10-3 U/g,总酸度在第13天达到峰值7.07g/dL。比静置分批补料发酵酸度提高13%,时间缩短15%,比静置单批发酵酸度提高71%。  相似文献   

4.
以豆腐黄浆水为原料,木醋杆菌为发酵菌种,研究葡萄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以及初始p H对细菌纤维素产量及总糖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细菌纤维素的适宜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为8%、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30℃、接种量6%、初始p H5.0,在此条件下,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1.21g/100m L;木醋杆菌对总糖的利用率达94.38%。  相似文献   

5.
在以葡萄糖和酵母粉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中,研究了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Y-7)和胚乳杆菌(LactobocillusPlantarum L-1)对木醋杆菌(A.Xylinum X-2)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Y-7)能促进木醋杆菌(A.Xylinum X-2)生产细菌纤维素,产量提高了39%,而胚乳杆菌(Lactobocillus Plantarum L-1)对木醋杆菌生产纤维素无明显促进作用.以蔗糖和荼水为培养基,利用木醋杆菌(A.Xylinum X-2)、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Y-7)和胚乳杆菌(Lactobocillus Plantarum L-1)三株菌的互生作用,生产细菌纤维素及饮料,实现清洁生产和零废水排放.培养3d,当pH3.0时终止发酵,细菌纤维素产量0.5g/L.发酵液经调配制成饮料,保质期大于6个月.发酵液深度及气液表面积对细菌纤维素的产量有影响,发酵液深度以2~4cm为宜.采用间歇反复发酵生产工艺,可将细菌纤维素产量提高至2.0g/L.  相似文献   

6.
木醋杆菌最佳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试验筛选出木醋杆菌发酵产生纤维素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木醋杆菌发酵的最佳条件是:pH 5.0,温度30 ℃,葡萄糖1.5 g/dL,酵母膏0.5 g/dL,蛋白胨1 g/dL.乙醇、醋酸、乳酸对木醋杆菌生产纤维量都有增效作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添加0.4 g/dL醋酸,细菌纤维素产量为3.40 g/L.添加体积分数1%的乙醇,细菌纤维素产量为3.65 g/L.添加0.4 g/dL乳酸,细菌纤维素产量为3.54 g/L.  相似文献   

7.
以生料醋醅中筛选出的巴氏醋杆菌L3为发酵菌株,在初始乙酸量、初始乙醇量、醋酸菌接种量3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巴氏醋杆菌的发酵条件,并检测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乙酸量2%,初始乙醇量4.5%,醋酸菌接种量4%,此条件下总酸可达48.65 g/L.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化学培养基和糖液培养基培养木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和发酵液内有机酸的变化,并分别将这些有机酸添加到化学培养基内测定发酵液的总糖、总酸及糖的转化率,结果显示:糖液培养基的细菌纤维素产量较高且发酵液内的有机酸种类较多;乙酸、丙酮酸、乳酸可以增加细菌纤维素的产量并提高糖的转化率;柠檬酸、苹果酸、丁二酸可以提高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但不能提高糖的转化率;草酸和酒石酸对木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为发酵菌种,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了陈米糖化液培养基中酵母膏、KH2PO4、FeSO4、乙醇对木醋杆菌发酵产细菌纤维素具有显著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各显著影响因子进行优化,获得最优的陈米糖化液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在陈米糖化液培养基基料中加入酵母膏13.1 g/L、蛋白胨10 g/L、KH2PO4 5.7 g/L、MgSO4 3.1 g/L、FeSO4 0.3 g/L、柠檬酸0.3 g/L、无水乙醇4.0%。在此优化条件下,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7.08 g/L,是陈米糖化液培养基基料发酵产细菌纤维素(0.38 g/L)的18.6倍,比基础发酵培养基细菌纤维素产量(4.80 g/L)提高了47.5%。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利用单因素比较法,分别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黄酒糟酶解条件对木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葡糖酸醋杆菌BC19-2产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组成为黄酒糟酶解液6%、红茶2 g/100 mL;培养条件为初始pH 6.0、培养温度30℃、接种量6%;黄酒糟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 h,黄酒糟酶解液体积分数90%。在此优化条件下,细菌纤维素产量最高为26.5 g/L,且性能较好,为低成本的细菌纤维素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表面发酵法生产的广式米醋发酵醪中分离出8株自然驯化的醋酸菌,经分离纯化及产酸试验,筛选出一株醋酸及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RF4,发酵醋酸浓度可达4.80 g/dL,细菌纤维素产量达8.0 g/L,产酸最适酒精度为5%(v/v).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鉴定证实为萄糖醋杆菌属的木醋杆茵(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椰子水、玉米浆、Tween-80、羟甲基纤维素(CMC)、烟酸、生物素、咖啡因和海藻酸钠8种物质对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合成细菌纤维素的作用。结果表明,椰子水、玉米浆、Tween-80、CMC、烟酸和生物素对木醋杆菌合成细菌纤维素有促进作用,最适添加量分别为60%、10%、0.8 g/L、4 g/L、1.0 mg/L、25 mg/L,在最适添加量下细菌纤维素产量分别是6.008 g/L、8.534 g/L、2.256 g/L、2.044 g/L、2.842 g/L、3.118 g/L,比起产量为1.506 g/L的空白组有显著增效效果,而其增效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浆、椰子水、生物素、烟酸、Tween-80、CMC,海藻酸钠的增效效果不明显,而咖啡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适用于咖啡果醋发酵的醋酸菌,该研究选用自然发酵的咖啡果醋为原料,采用钙透明圈法、产醋酸定性试验等筛选醋酸菌,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的咖啡果醋中筛选出两株优势醋酸菌菌株,分别编号为A9、A10。其中,菌株A9产酸能力较好,产酸量为3.62 g/100 mL。经鉴定,菌株A9为罗旺醋杆菌(Acetobacter lovaniensis),菌株A10为木葡糖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相似文献   

14.
双酶水解酿制柑桔果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双酶水解桔汁、囊衣和桔络混合料,并用大米糖浆进行补糖发酵。经过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主要工艺,酿制的柑桔果醋具有柑桔的天然色泽,酸味柔和,具有怡人的果香,无苦味。发酵周期大约5d,酸度达4.32g/100ml。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J2-1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采用静态发酵方式,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乙醇、有机酸及无机盐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葡萄糖、MgSO4·7H2O和酵母粉添加量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分为:葡萄糖80 g/L、酵母粉18 g/L、乙醇2%(V/V)、Na2HPO4·12H2O 3 g/L、乳酸2 g/L、MgSO4·7H2O 0.4 g/L。在此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葡糖醋杆菌J2-1静态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产量达到9.34 g/L,是优化前的1.89倍。  相似文献   

16.
以白酒生产中间产物黄浆水为原料,结合液态深层发酵酿醋工艺,成功开发出风味独特的食醋.试验使用15L自吸式发酵罐补料分批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割量35%时,周期24h以内,酸度高达7.6g/100mL,醋酸产率90%以上;成品醋不挥发酸比例25%.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级老陈醋标准,实现了黄浆水的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以佛手瓜汁为原料利用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s)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过程中,利用Plackett-Burman分部析因试验设计确定出蔗糖质量浓度和pH值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再利用最速爬坡试验确定出这两个因素的中心点,最后以中心点进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试验空间下的模型,优化出最佳的因素水平为温度28℃、(NH4)2SO4质量浓度0.3g/100mL、佛手瓜汁用量(体积分数)100%、蔗糖质量浓度6.54g/100mL、pH4.19。在最优条件下可得最大干基产量为4.18g/L。  相似文献   

18.
以大米为试验原料,葡萄糖值(DE值)和酒精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米酒精发酵工艺对米醋生产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米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5(g∶mL),液化酶0.3%,氯化钙0.1%,液化温度97 ℃,液化时间90 min;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0.2%,糖化温度65 ℃,糖化时间为60 min;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5%,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12 d。在此最佳条件下,最终发酵前醪液的还原糖含量和DE值分别达到19.8 g/100 mL和75.8%,发酵后酒精度达到12.0%vol,出酒率为37.67%。  相似文献   

19.
豉香型白酒发酵与米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松贵 《酿酒科技》2005,(12):45-46,50
影响大米发酵的主要因素有:酒饼(曲)、温度、米种、辅料等。在相同储藏环境下,粳米易糖化和氧化,粳米的霉变及老化比籼米快。糯米、早粳米的糖化速度比越南碎米、早籼米的糖化速度快。在相同发酵条件下,粳米的酒度均比籼米高,酸度低;在添加糖化酶后,两种米种的酒分均有所提高,而酸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