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花生壳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花生壳中的总黄酮,并用大孔树脂吸附花生壳总黄酮。研究了吸附过程中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并绘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根据静态平衡吸附量分别绘制颗粒内扩散、准一级吸附和准二级吸附的3种动力学拟合曲线,并计算3种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对大孔树脂吸附花生壳总黄酮的吸附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该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吸附速率受到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确定了大孔树脂吸附花生壳总黄酮的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公式,并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过程的活化能Ea为7.96 kJ/mol,该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颗粒活性炭吸附苯酚模拟废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媚  唐梅  王克之  潘志毅  张飞  王双飞 《食品科技》2013,(1):126-131,140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苯酚的静态吸附行为,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吸附量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6h可以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唯一的控制步骤。在不同温度下,颗粒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焓变ΔH、吸附熵变ΔS、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均为负值,说明苯酚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主要是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3.
以苦荞黄酮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研究其在大孔树脂DM-2上的吸附特性。使用一级和二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得出该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内扩散模型的研究证明了吸附的控制步骤是内扩散步骤。对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则采用了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更好的拟合该过程。由Van't Hoff方程得到的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通过该试验得到的结果对苦荞黄酮的进一步纯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表明了工业植鞣革和铬鞣革固体废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经济有效的地去除制革废水中的染料。废水取自皮革湿整理工序,分析了两种皮革废物(铬鞣革和植鞣革)吸附过程的pH值以及染料废水的浓度变化范围。在最佳的吸附pH(2~3)下,得到铬鞣革屑对酸性黄194染料、酸性红357染料和酸性黑210染料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酸性黄194染料、酸性红357染料和酸性黑210染料的吸附等温线为C1、H2和H3形,分别符合Henry、Langmuir和BET吸附模型。三种染料的动力学均符合Elovich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对酸性黄194染料的吸附分别用拟一级动力学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酸性红357染料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此外,酸性黄194染料的吸附受边界层扩散的影响,而酸性红357染料和酸性黑210染料的吸附受到颗粒内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壳聚糖对水溶液中天冬酰胺的吸附性能进行初步研究。采用粒内扩散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壳聚糖吸附天冬酰胺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并采用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结果拟合。试验表明,当天冬酰胺的初始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L时,壳聚糖对天冬酰胺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85 7~0.993 2)。壳聚糖对天冬酰胺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78 8),其饱和吸附量为87.72 mg/g。壳聚糖对天冬酰胺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生磷酸钙对没食子酸的吸附特性。根据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的粒内扩散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可知,当没食子酸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5、50、75mg/L时,新生磷酸钙对没食子酸的吸附过程均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R2=0.9943~0.9946)。pH是影响吸附作用的重要因素,当pH在7.2~7.5之间时,没食子酸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65),由Langmuir线性拟合方程可得新生磷酸钙对没食子酸的饱和吸附量为8.4317mg/g。  相似文献   

7.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无机水合氧化物吸附荆,并用该氧化物对磷酸根水溶液进行吸附试验。实验分析了pH值、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吸附过程相关的动力学、热力学和扩散速率。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吸附,它主要是以离子交换形式进行的。高温吸附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的拟合要优于低温吸附,高温下的吸附速率为一级动力学而低温吸附更趋于抛物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8.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无机水合氧化物吸附剂,并用该氧化物对磷酸根水溶液进行吸附试验.实验分析了pH值、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吸附过程相关的动力学、热力学和扩散速率.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吸附,它主要是以离子交换形式进行的.高温吸附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的拟合要优于低温吸附,高温下的吸附速率为一级动力学而低温吸附更趋于抛物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9.
考察HZ-806,HZ-807,HZ-818,HZ-18,HZM-3树脂对发酵上清液中Nisin Z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HZM-3树脂来富集浓缩Nisin Z。工艺条件是以20BV/h流速上样,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以2BV/h流速洗脱Nisin Z。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且更符合Langmuir方程,前期和后期主要吸附速率控制步骤分别是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一轮吸附解吸后Nisin Z纯度提高了95.18倍,回收率为96.7%。  相似文献   

10.
HZ816大孔树脂对番茄红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HZ816对番茄红素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并对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模型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HZ816大孔吸附树脂对番茄红素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及Kannan颗粒内扩散方程,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阻力及颗粒内扩散阻力的共同影响. 其等温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热力学参数吸附焓变AH<0、吸附自由能变AG<0、吸附熵变△S>0,表明番茄红素在HZ816吸附树脂上的吸附为熵驱动的放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属于物理吸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改性棕榈纤维活性炭对活性染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棕榈纤维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将MgO通过共沉淀-灼烧氧化法负载于棕榈纤维活性炭,利用FE-SEM、FTIR、真密度测定法表明棕榈纤维活性炭孔道及表面存在MgO。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棕榈纤维活性炭改性前后对于活性艳红X-3B染料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染料初始浓度下MgO改性棕榈纤维活性炭(MgO/PAC)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在不同pH下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gO改性可显著提高吸附性;经镁与碳以摩尔比2.5:1改性的棕榈活性炭对染料活性艳红X-3B的吸附量提高约8倍;MgO改性棕榈纤维活性炭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的唯一速率控制步骤,整个吸附过程是由多种动力学吸附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共存条件下苹果汁中甲胺磷、棒曲霉素和褐变成分在吸附树脂上的静态平衡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特性.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了检测数据.探讨了吸附机理和影响吸附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XDA-3、XDA-6 和XDA-7 大孔树脂对甘蔗清汁进行脱色。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时间、树脂用量对树脂脱色性能的影响,筛选出XDA-6 树脂进行静态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XDA-6吸附动力学符合液膜扩散方程,扩散速率常数为0.0301min-1,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 方程。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研究。实验表明:在初始染料质量浓度为50~600mg/L、温度为298~338K时,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H为1.92 KJ/mol,△G在-25.429~-29.097 KJ/mol之间,△S大于零,此过程为一自发的吸热过程;其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吸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3.5676 KJ/mol。提出了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由膜扩散和化学吸附共同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对香蕉皮多酚吸附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香蕉皮多酚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方法利用静态实验筛选出吸附和解吸性能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吸附与解吸研究。结果筛选出的DM-301树脂具有较好的动态吸附和解吸效果,确定吸附流速为2床体积/h,浓度为3mg/mL左右,乙醇洗脱浓度为70%。结论DM-301树脂适于香蕉皮多酚的吸附和解吸。  相似文献   

16.
Adsorption of hydroxyl- and amino-substituted aromatics to carbon nanotub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hydroxyl/amino functional groups of aromatics and surface O-containing groups of carbon nanotubes on adsorption were evaluated. When normalized for hydrophobicity, 2,4-dichlorophenol and 2-naphthol exhibited a greater adsorptive affinity to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ite (a model adsorbent without the surface O functionality) than structurally similar 1,3-dichlorobenzene and naphthalene, respectively, and 1-naphthylamine exhibited a much greater adsorptive affinity than all other compounds. Results of the pH-dependency experiment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xy/amino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adsorbates an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adsorbents played a combination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nhydrophobic adsorptive interactions. We propose that the strong adsorp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xyl-substituted aromatics and carbon nanotubes/graphite was mainly due to the electron-donating effect of the hydroxyl group, which caused a strong electron-donor-acceptor (EDA)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dsorbates and the pi-electron-depleted regions on the graphene surfaces of carbon nanotubes or graphite. In addition to the EDA interaction, Lewis acid-base interaction was likely an extra important mechanism contributing to the strong adsorption of 1-naphthylamine, especially on the O-functionality-abundant carbon nanotubes.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might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with carbon nanotubes.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超声波强化亚硫酸钙沉淀吸附糖汁中非糖分过程的作用,采用超声波作用方式、超声功率以及超声时间对糖汁简纯度的影响,对超声强化亚硫酸钙沉淀吸附糖汁中非糖分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够明显提高糖汁的简纯度,超声波最佳的处理阶段是在糖汁加入聚丙烯酰胺(PAM)之后,最佳的超声功率为260W、超声作用时间为90s,在此条件下糖汁简纯度提高了2.13%。亚硫酸钙沉淀对糖汁中非糖分的吸附符合颗粒扩散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 方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吸附树脂处理苹果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研究了吸附树脂澄清苹果酒的新工艺 ,选出了合适的吸附树脂及其再生方法。结果表明 ,在 5种树脂中A 4 3和H 5的效果较好 ,处理后苹果酒的脱色率达到 2 8% ;树脂用 90℃ ,质量分数 0 5 %NaOH溶液再生可恢复原有吸附水平 ;吸附树脂对苹果酒中没食子酸存在定量吸附关系 ,可用弗伦特利希 (Freundlich)方程式描述 ;吸附树脂可以有效去除苹果酒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