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几种南海贝类酶解产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分子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菲律宾蛤仔、波纹巴非蛤、马氏珠母贝双酶水解产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及分子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酶解产物均具有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等自由基的活性以及ACE抑制活性;3种贝类酶解产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均较弱;羟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的是菲律宾蛤仔酶解产物,其高活性组分的分子量在1479~851 Da之间;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的是菲律宾蛤仔酶解产物,其高活性组分的分子量在1479~851 Da之间;ACE抑制活性较强的是波纹巴非蛤酶解产物,其高活性组分的分子量在633—303 Da之间。  相似文献   

2.
花蛤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双壳贝类。但死花蛤、泥花蛤及裂花蛤等异常蛤经常影响其食用质量。利用敲击活花蛤与异常花蛤所产生的声音信号差异,结合计算机技术,设计一台能自动剔除异常花蛤的设备。该设备可大大提高花蛤净化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日本水产系天然调味品的制法及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水产系天然调味品,即:鲣鱼汁(或鲣鱼精)、螃蟹(扇贝、虾、蛤仔)精,海带汁、鱼酱(鱼露)和蚝油(酱)的制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烹煮时间下菲律宾蛤仔烹煮液中蛋白质及总糖含量、抗氧化活性及菲律宾蛤仔肉质构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烹煮时间的增加,烹煮液中蛋白质和总糖浓度上升,在烹煮20min时,烹煮液中蛋白质及总糖浓度分别为6mg/m L及181.1μg/m L。烹煮液清除羟基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能力均高于未烹煮时菲律宾蛤仔浸出液,而烹煮5min以后,烹煮时间对烹煮液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菲律宾蛤仔肉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及耐咀性在5min后显著升高(p0.05),而各烹煮时间之间,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烹煮5min后,菲律宾蛤仔肉质构变化不显著,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以将菲律宾蛤仔烹煮时间定为5min,同时烹煮液中含有蛋白质、多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物质,适合继续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舟山本岛范围内农贸菜场和超市的菲律宾蛤仔中铅、镉、总汞、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污染状况和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可食部分中铅、镉和总汞均符合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部分样品中无机砷含量超标,超标率在6%~10%之间,无机砷污染指数为0.71;菲律宾蛤仔中铅、镉、汞、无机砷含量小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比例的10%。故舟山农贸菜场和超市中菲律宾蛤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家在黄海之滨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最大特色就是乡间小路旁种满了槐树。每到花开时节,槐树上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是刚刚下了一场雪。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收菲律宾蛤仔蒸煮液中的多糖并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对多糖进行脱腥和保护。方法 采用超滤醇沉工艺回收菲律宾蛤仔蒸煮液多糖, 以该多糖为芯材, 大豆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菲律宾蛤仔蒸煮液多糖回收工艺为: 蒸煮液固形物含量调整为10%, 3万分子量超滤膜除杂, 透过液加入3倍体积乙醇, 室温醇沉24 h, 沉淀冻干得菲律宾蛤仔蒸煮液多糖粗品, 总糖含量大于80%, 回收率高于70%; 喷雾干燥法制备菲律宾蛤仔蒸煮液多糖微胶囊工艺参数为: 乳化剂用量0.1%、多糖浓度10 mg/mL、壁材比例3:1、均质时间3 min, 得到的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68.63%。结论 超滤醇沉工艺适用于菲律宾蛤仔蒸煮液中多糖的回收, 该多糖采用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包埋处理, 能够很好地掩盖其腥味, 并起到保护作用。该研究为菲律宾蛤仔蒸煮液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花蛤、糟辣椒为主要原料,选择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制开发一款酸辣花蛤酱,并采用电子鼻技术进行风味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上添加花蛤21%、杏鲍菇25%、糟辣椒4%和菜籽油18%为酸辣花蛤酱的最佳工艺配方。成品具有花蛤的鲜香味,颜色红润,酸辣可口,组织状态良好。采用电子鼻分析发现其挥发性成分包含氮氧类、甲基类、芳香类等化合物,各组的风味有差别,证明电子鼻技术能有效应用于酸辣花蛤酱特征风味的分析,辅助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菲律宾蛤仔对养殖海水中扑草净的生物富集和消除规律。生物富集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0±1) ℃条件下,在扑草净质量浓度分别为1.0、10.0、200.0 μg/L的养殖海水中,菲律宾蛤仔中扑草净残留量随所暴露海水中扑草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二者之间呈正相关。3 个实验组分别在第24、24、6小时达到最大富集值,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40.3、9.54、5.35。随着时间的延长,菲律宾蛤仔的扑草净残留量均表现为先迅速上升,升至最高值后迅速降低,低至一定质量浓度后再次上升至一个高点然后下降,之后维持在某一质量浓度水平呈小幅波动的变化趋势。消除实验结果表明:在消除实验初期,3 个实验组菲律宾蛤仔中扑草净的残留量均迅速下降,24 h时降至原质量浓度的10%左右,此后下降缓慢,1.0、10.0、200.0 μg/L暴露实验组菲律宾蛤仔的扑草净残留量降至10.0 μg/kg以下的时间分别为2、24、768 h,其中1.0 μg/L组在消除实验持续96 h时检测结果低于检出限,其余2 组在为期45 d的消除实验结束时仍可检出扑草净残留量。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对扑草净具有快速富集能力,但完全消除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起贝类膝沟藻毒素中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膝沟藻毒素中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和救治麻痹性贝毒中毒的措施;方法对中毒者进行调查,采集样品、观察藻种并计数密度,检测菲律宾蛤仔毒力,测定麻痹性贝毒毒素成分;结果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海水中亚历山大藻密度为5×105细胞/L,病人食剩的生、熟菲律宾蛤仔毒力分别为16 603 MU/100 g和4 035 MU/100 g,样品中均检出GTX1,GTX2,GTX3,GTX4。结论菲律宾蛤仔引起的中毒事件是一起贝类膝沟藻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菲律宾蛤仔中过敏原的情况,对其主要过敏原进行鉴定和分子克隆。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验证原肌球蛋白,双向电泳对蛋白等电点进一步确定。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蛋白的热性能测定以及蛋白克隆和测序来分析原肌球蛋白。结果菲律宾蛤仔原肌球蛋白的分子量在37 k Da左右,等电点为5.1,热稳定性较强。原肌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全长为855 bp,编码284个氨基酸,对序列进行同源对比,相似性较高。结论本实验证实了原肌球蛋白为菲律宾蛤仔的过敏原,为认识菲律宾蛤仔过敏原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菲律宾蛤仔为对象,对其过敏原进行性质研究。采用丙酮沉淀、等电点沉淀、硫酸铵盐析及加热处理等方法纯化过敏原;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该过敏原;通过p H稳定性试验、消化稳定性试验进一步分析其性质。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中主要过敏原的分子量为35k Da,耐酸碱性良好,且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其降解产物仍具有抗原性。研究验证了菲律宾蛤仔中的主要过敏原是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为过敏原的安全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中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的结构特征,采用水酶法提取菲律宾蛤仔粗多糖,利用二乙胺基乙基纤维素-650M(diethylaminoethyl cellulose-650M,DEAE-650M)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后,通过紫外光谱(ultraviolet,UV)、红外光谱(infrared,IR)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方法对纯化后的菲律宾蛤仔GAG-1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酶法提取的菲律宾蛤仔GAGs粗品,得率为1.04%。应用DEAE-650M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峰GAG-1和峰GAG-2。其中GAG-1的含量为89.56%,比粗品提高了82.43%,而GAG-2含量很低。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GAG-1中含微量核酸或蛋白质杂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GAG-1含有羧基、乙酰氨基、硫酸基等基团,其单体为吡喃型;1H-NMR和13C-NMR图谱分析结果显示GAG-1 以 β-D-Glc(1→4)-为主要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4.
原汁蛤蜊     
正蛤蜊的种类喝多,最常见的是花蛤和纹蛤,纹蛤的肉要比花蛤厚一些,味道也要鲜一些,所以我们一般吃的是纹蛤。蛤蜊的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制作方法主料:蛤蜊1000克配料:葱花少许、香油少许做法:1.蛤蜊用水清洗一下,放入盆中到入适量清水,加少许盐静置30分钟。2.香葱切末,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没过蛤蜊即可)。3.放入蛤蜊,盖盖煮至水烧开。  相似文献   

15.
素菜之美     
《饮食科学》2014,(2):67
何谓煲仔菜?一个玲珑别致的煲仔何以行天下?煲仔,是粤语对小砂锅的方言俗称,可分为三大类:煲仔饭、煲仔菜、煲仔汤,它既可以是一种器皿,又可以是一种烹饪方法。小小一个"瓦煲仔",不仅仅只是一煲饭、一煲菜、一煲汤,一方面于食材而言,它有海纳百川的气质,鸡鸭鱼肉、时令果蔬,只要你想得到,无一不可成为其煲中之物;另一方面于味道来讲,它是原味滋补。瓦煲由陶土制成,有很多的细孔,且耐高温,慢火细焖的方法能把煲中食物的滋味强逼出来,使煲内的食材营养充分浓缩在煲中。煲仔菜的滋补功效首屈一指,口感和风味更加香醇持久,浓郁鲜香,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明代有一种钮扣,由两部分扣合而组合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墓葬清理简报中对其有"金扣花"、"玉扣花"、"衣扣花"和"扣饰"等之称,常见用于女服的立领部位。相比其他服饰研究,对于这类纽扣的研究,目前尚显薄弱,本文试对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马氏珠母贝、菲律宾蛤仔、波纹巴非蛤和缢蛏4种贝类糖胺聚糖(GAG)体外对羟基自由基(HO·)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测定贝类糖胺聚糖对羟基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在羟基自由基体系中,波纹巴非蛤 PUG 显示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为 6.75 mg/mL;马氏珠母贝CPG、菲律宾蛤仔 CRG 和缢蛏 SG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随剂量增加而上升,最高分别可达到47.9%、45.6%和 45.9%;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中,马氏珠母贝 CPG、菲律宾蛤仔 CRG、波纹巴非蛤 PUG、缢蛏 SG 的清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 37.7%、36.8%、32.4%和 36.5%.结论:3种贝类 GAG 在体外对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显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包菜、胡萝卜、花蛤为主要材料,研究出一款适合现代快生活节奏的速食产品。为了提高蔬菜干燥后的品质,最大程度上保留其营养价值,对包菜、胡萝卜和花蛤的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漂烫时间、干燥温度对蔬菜干燥水分的影响,不同干燥温度和时间对花蛤干燥效果的影响,以及速食花蛤蔬菜汤汤包最优配方,得出蔬菜、花蛤干燥的最适工艺以及汤包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9.
常熟蕈油面     
常熟人很喜欢吃面,对一个常熟人来说,大清早来上一碗汤面,那是为一天的胃口开了个好头。蕈油面就是这样一种常熟的传统特色面点。蕈油面的全称是"松树蕈油面"。蕈,是一种野生菌,松树蕈也叫松蕈,因只生长在松树茂密之地而得名,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松树蕈和一般的蕈不同,闻之有淡淡的宜人清香,食之有天然的鲜味,且特别有咬劲,颇似野鸡肉的口感,其味鲜美非常。松树蕈菌体富含多种微量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杀菌条件对酸辣花蛤酱感官风味品质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杀菌条件将酸辣花蛤酱分为4组:A组(未杀菌)、B组(90℃/30min)、C组(110℃/20min)、D组(115℃/15min),通过菌落总数的测定判定各组杀菌效果。采用色差仪测定色泽变化,借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结合电子鼻技术测定风味物质,以此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酸辣花蛤酱感官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10℃/20min杀菌条件是酸辣花蛤酱的最佳杀菌条件,此条件下酸辣花蛤酱的杀菌效果较好,色泽变化小且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