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尹华明  胡平  萧扬 《武钢技术》2010,48(2):33-35,38
介绍武钢炼铁总厂烧结分厂为了提高烧结矿转鼓强度的系列试验摸索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厚料层烧结、实行统一操作、控制亚铁含量等措施,可有效提高烧结矿转鼓强度,满足高炉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超厚料层烧结可提高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降低烧结固体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代表铁矿烧结的发展方向。但当烧结料层厚度超高700 mm时,烧结矿产率会下降。为此,本文对双层预烧结新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双层预烧结新工艺可明显提高烧结矿产率,提产效果明显,但烧结矿转鼓强度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烧结过程料层下部缺氧;通过适当延长预烧结时间,可缓解料层下部缺氧问题,明显提高烧结矿转鼓强度。在鞍钢炼铁总厂二烧车间360 m~2烧结机和4、5号高炉开展近7个月双层预烧结工业试验,烧结矿增产16.11%,高炉顺行情况良好,高炉利用系数、燃料比及风量与基准期基本一致,表明双层预烧结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上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张树华 《武钢技术》2003,41(5):17-20
对武钢烧结厂第四烧结车间435m^2烧结机投产后,为了优化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满足大型高炉需要。在提高四烧烧结矿转鼓强度方面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措施,四烧转鼓指数得到很大提高。烧结矿质量得到了炼铁厂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满足炼铁高炉对提高入炉品位的要求。需要继续开展强化烧结手段的研究。提高烧结矿强度。  相似文献   

4.
鞍钢西区烧结投产以来,烧结矿的转鼓强度始终较低,不能满足大高炉的生产需要,通过对影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主要因素分析,采取优化配矿,加强生产操作等措施,使烧结矿的强度大幅度提高,转鼓强度达到83%。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宝钢不锈钢事业部目前的烧结生产原料和工艺条件下,调整烧结矿的二氧化硅含量,进行烧结杯试验.研究了不同氧化镁含量对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降低烧结矿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会造成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明显下降;通过不同氧化镁含量与二氧化硅的匹配,烧结矿各项指标可得到优化,满足高炉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钢降低烧结矿氧化铁含量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新钢烧结厂近几年在保证烧结矿转鼓强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烧结能耗、提高烧结矿碱度、严格生产工艺管理,使烧结矿FeO含量大幅度降低,改善了烧结矿的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7.
邹琳江  李洪福  段锋  张连锋 《工业炉》2007,29(4):9-11,23
利用电阻热风炉提供的热风模拟烧结矿冷却废气,进行了济钢烧结料热风烧结实验,研究了热风温度、燃烧速度、燃料配比与烧结矿质量指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热风烧结,不仅可以提高烧结矿转鼓强度等技术指标,也可以降低固体燃料量,说明利用烧结矿冷却废气进行烧结是可行的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8.
昆钢三烧添加SYP烧结增效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钢三烧在烧结杯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配加SYP烧结增效剂的工业性试验.试验过程中通过优化调整烧结操作参数等,提高了烧结矿转鼓强度,使燃料消耗下降,改善了烧结矿冶金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甘勤  何群 《烧结球团》2007,32(6):1-5,14
针对攀钢钒钛磁铁精矿品位提高的情况,在实验室进行了高品位攀精矿烧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品位攀精矿烧结性能较差,对烧结矿转鼓强度、成品率及冶金性能有不利影响。采用适当提高混合料水分和配碳量,提高料层高度、提高碱度、铁精矿预先制粒、返矿预润湿等技术措施,均可以有效地强化高攀精烧结过程,改善高攀精烧结矿的矿物组成和结构,从而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和成品率,改善其冶金性能。采用高品位攀精矿替代进口矿烧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甘勤  何木光  何群 《钢铁》2009,44(12)
针对攀钢钒钛磁铁精矿品位提高的情况,在实验室进行了高品位攀精矿烧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品位攀精矿烧结性能较差,对烧结矿转鼓强度、成品率及冶金性能有不利影响。采用适当提高混合料水分和配碳量,提高料层高度、提高碱度、返矿预润湿等技术措施,均可以有效地强化高品位攀精矿烧结过程,改善烧结矿的矿物组成和结构,从而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和成品率,改善其冶金性能。用高品位攀精矿替代部分进口矿烧结是可行的。生产上采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高铁低硅烧结原料,采用提高生石灰配比、燃料外配等措施,进行了旨在提高烧结矿强度和生产率等指标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全部用生石灰替代石灰石进行烧结,可提高烧结矿转鼓强度;用30 %的燃料外配时,可略微提高烧结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烧结矿碱度对其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钢目前的烧结原料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碱度烧结的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烧结矿碱度由1.8~1.9降为1.7左右时,其转鼓强度(ISO转鼓)下降约3个百分点,碱度出1.7降至1.5时,转鼓强度变化不大,但在此碱度范围内,烧结矿的自然粉化较严重。烧结矿的带原度随碱度的升高而升高,低温还原粉化率则随碱度升高相应得到改善。但为了充分发挥大钢的烧结生产能力,提高烧结矿入炉比,生产碱度为1.5的烧结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宣钢原料为对象,依据烧结生产情况研究了不同Mg O含量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 O含量的增加,烧结矿各项指标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适宜的Mg O含量有利于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转鼓强度,改善其冶金性能。综合考虑其与烧结过程参数、烧结矿的粒度组成、成品率和转鼓指数及冶金性能的关系,确定宣钢烧结矿适宜Mg O含量为2.50%~3.00%。  相似文献   

14.
鉴于影响烧结转鼓因素较多,难精准预测的问题,将数据分析与现场经验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烧结状态与集成学习的烧结矿转鼓强度自适应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数据收集整合、异常数据识别与缺失数据处理等数据预处理过程,获取高质量烧结矿转鼓强度预测数据集合;再采用Boruta算法结合Pearson线性、XGBoost非线性相关性分析选择转鼓强度预测模型输入特征,避免了模型输入特征的不完整性;最后采用5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转鼓强度集成学习预测模型,各子模型预测结果权重可根据烧结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自适应更新。结合现场生产实践与烧结历史数据分析,通过烧结终点温度与主管负压对烧结状态进行区分,在误差范围为0.5%时,转鼓强度的预测命中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烧结试验,研究了攀西白马矿区兆洋高品位钒钛磁铁精矿的烧结特性。认为:采用兆洋高品位钒钛磁铁精矿替代攀精矿后,垂直烧结速度加快,利用系数提高,烧结矿强度及冶金性能改善。烧结配加20%兆洋高品位钒钛磁铁精矿工业试验表明,该矿有利于强化烧结生产,提高烧结矿质量,烧结矿品位提高了1.16个百分点,转鼓强度上升0.57个百分点,烧结固体燃料消耗下降1.46 kg/t。  相似文献   

16.
洪益成 《中国冶金》2010,20(11):4-8
本文对褐铁矿烧结的合理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铁矿烧结适合较低的负压,燃料配比和水分值都有个合适值,并且合适水分和燃料值随褐铁矿配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烧结矿碱度的提高,在任何褐铁矿的配比下,烧结的各项指标和烧结矿强度都随之变好,这是因为碱度的提高使得烧结矿中的铁酸钙增加,烧结矿的还原性、转鼓强度和成品率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提高钒钛磁铁精矿烧结产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菊英  石军 《烧结球团》1999,24(4):19-22
试验结果表明,热风烧结可以提高钒钛磁铁精矿烧结矿的成品率和转鼓强度,硼泥、氧化剂和MeO对提高烧结矿的产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其中硼泥效果最佳。添加1%的硼泥,利用系数提高3%,转鼓强度提高2.4%,成品率提高4%。  相似文献   

18.
2013年260m2烧结机使用杂矿烧结以来,平均转鼓指数为74.44%,不能满足高炉对烧结矿强度的要求,为实现保质保量供高炉的生产目标,烧结厂采取严格控制原料和燃料粒度、加强混合料水份控制、提高料层操作等措施之后,烧结矿强度得到改善。进入2014年后,烧结矿转鼓指数月均都达到75.5%以上,满足了高炉对烧结矿转鼓指数的要求,为高炉顺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烧结铁料配矿与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回归计算表明,铁料配矿与烧结矿转鼓强度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分析了各种矿粉的影响程度。回归方程式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烧结杯试验开展酸性小球烧结,利用KJZ-03铁矿石冶金性能综合测定仪、矿相显微镜等检测了烧结矿的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指标和矿相结构,重点研究了兰炭内配比例及生球粒度对垂直烧结速度、烧结机利用系数、烧结矿转鼓强度和成品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兰炭内配30%、生球3~10 mm粒度90%时烧结指标最优。提高兰炭内配比例,成品率从74.03%提高到80.23%,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分别提高了1.89%和0.23%,还原度有所改善,且低温还原粉化指数变化较小;同时,小球团烧结矿的矿物组成以磁铁矿和铁橄榄石为主,结构致密,从而提高了烧结矿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