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电子烟气溶胶中主要成分释放规律。  方法  在4种不同工作电压下抽吸7种不同溶剂配比的烟液, 分析产生的气溶胶中主要成分(烟碱、1, 2-丙二醇、丙三醇)释放量。  结果  1) 烟碱、1, 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释放量分布范围分别是7.87~51.77 μg/口、169.52~3707.47μg/口、510.16~2582.54 μg/口。2)烟碱与1, 2-丙二醇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898, 而烟碱与丙三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说明1, 2-丙二醇对烟碱递送起关键作用, 烟碱可能是被1, 2-丙二醇包裹或夹带着由烟液向气溶胶中递送。3)方差分析表明工作电压、溶剂配比对气溶胶中主要成分释放量均有显著影响, 工作电压对于烟碱和丙三醇的释放量贡献率大于溶剂配比, 对1, 2-丙二醇贡献率小于溶剂配比。  结论  上述规律可以为电子烟烟具开发、烟液开发以及产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评价影响电子烟烟碱释放量的因素,采用电子烟综合测试平台研究电子烟抽吸参数、电池功率、雾化剂配比等条件对电子烟气溶胶中烟碱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抽吸曲线、抽吸持续时间和抽吸容量是影响电子烟气溶胶烟碱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抽吸频率对电子烟气溶胶烟碱释放量影响的程度较小;2)在导油棉正常导油条件下,电子烟烟碱释放量随电子烟电池功率的增大而增加;3)对于雾化剂为丙二醇和丙三醇的电子烟,丙二醇的含量越高电子烟烟碱释放量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电子烟烟液和气溶胶中8种潜在有害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应用于电子烟产品的日常品质监管中。  方法  方法学的建立以电子烟烟液为样本,电子烟烟液经50%甲醇稀释后,利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以及溶液稳定性等。  结果  本方法中苯二酚、双酚A和剩余6种酚类化合物浓度分别在10~500 μg/mL(R2 = 0.994)、0.02~1.00 μg/mL(R2 = 0.998)和0.2~10.0 μg/mL(R2 = 0.995~0.999)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测试溶液中各成分的RSD范围为3.6%~6.7%;各浓度加标溶液回收率为80.0%~119.2%;不同存储条件下样本稳定性良好。  结论  本方法检测速度快、专属性高、稳定性强,可用于准确有效检测电子烟烟液和气溶胶中的8种酚类化合物,并能高效应用于电子烟产品的品质管控中。   相似文献   

4.
对7种品牌市售电子烟及30种电子烟液,从烟液烟碱含量、单次充电最大抽吸口数、烟碱释放行为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深入研发电子烟产品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①电子烟液常温放置半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②电子烟液的实测值和盒标烟碱值差异较大;③不同品牌电子烟电池容量差异较大,可抽吸口数在50-420之间;④抽吸时烟弹中可释放烟液量和烟杆中电池电量对烟碱释放行为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生产模式对混合型膨胀烟丝综合质量的影响。  方法  设计了不加料、不烘焙白肋烟烟片处理线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生产工艺流程,同时,研究了切片、松散回潮工序白肋烟和烤烟烟片分组加工技术,并对膨胀工序热风温度进行了优化设置。  结果  经对比,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烘焙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较传统工艺路径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的质量指标有以下变化:(1)膨胀烟丝的结构变化不显著、填充值显著升高。(2)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总烟碱、总氮、总挥发碱、总氯含量显著升高,总钾含量变化不显著。(3)烟气烟碱、焦油、一氧化碳量显著降低;HCN、NNK、B[a]P、苯酚、巴豆醛等释放量以及卷烟危害评价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  与传统工艺路径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相比,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不会对卷烟感官品质造成不利影响,降焦减害效果则更加明显,且能大大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不同功率条件下雾化器重复使用时电子烟气溶胶中Ni、Cr、As、Pb及Cu的释放规律。  方法  选取功率可调型电子烟6种,重复使用雾化器,连续3天检测不同功率下每20口气溶胶中重金属的释放量,分析其时间序列图。  结果  (1)低功率下,雾化器的重复使用对气溶胶中重金属的释放量均无明显影响;(2)高功率下,Ni、Cr的释放量随雾化器日内使用次数的增多而降低,As、Pb、Cu影响不明显;(3)在相同条件下,Ni、Cr、As、Cu的释放量随功率升高而增大,但Pb的释放量不随功率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电子烟烟液中香气成分和烟碱在抽吸过程中释放的稳定性,延长烟液货架期,分别以己酸乙酯、薄荷醇、烟草香精和烟碱为芯材,以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了4种电子烟用微胶囊。使用粒度仪、扫描电镜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将上述微胶囊应用于烟液中,进行电子烟逐口抽吸成分释放分析、电子烟保存稳定性研究及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上述4种芯材与β-环糊精均形成了稳定的微胶囊包合物。(2)随着电子烟抽吸口数增加,对照组(含质量百分比相同的非微胶囊芯材的烟液)单位烟气中香气成分和烟碱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组呈上升趋势。随着电子烟保存时间延长,实验组电子烟单位烟气中香气成分释放量比对照组下降缓慢,且实验组烟碱释放稳定性优于对照组。(3)微胶囊烟液的感官质量均优于对照烟液。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电子烟烟液的含水率、丙二醇与丙三醇比例、烟碱浓度和电子烟烟具输出功率对气溶胶中醛类化合物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实验室配制的烟液填充至可填充式电子烟内,按照抽吸容量55 mL、抽吸频率30 s、抽吸持续时间3 s的模式抽吸50口,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的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甲醛主要源于丙三醇的裂解,乙醛主要源于丙二醇的裂解,丙烯醛主要源于较高温度条件下丙三醇的脱水。②醛类化合物的释放量随烟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烟具输出功率的升高而增加。③含水率对醛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电加热烟草产品烟气主要成分烟碱、甘油以及1,2-丙二醇的逐口释放行为。  方法  以不同长度滤嘴中空段、聚乳酸段以及醋酸纤维段的电加热烟草产品为研究对象,检测烟气主要成分烟碱、丙二醇与甘油的烟气逐口释放量,分析烟气逐口相对释放量与逐口释放量质量分数。  结果  (1)不同滤嘴结构的烟草产品烟芯中烟碱、丙二醇与甘油的残留率和检测回收率并无明显变化。烟碱和丙二醇的回收率较高,甘油的回收率仅有72%。电加热烟草产品抽吸结束后,烟芯中烟碱和丙二醇残留率较低,甘油残留率高达55%。(2)不同滤嘴结构的各烟支样品逐口烟碱、丙二醇以及甘油的相对释放量基本相同,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样品烟支烟气中的烟碱、丙二醇与甘油的逐口平均释放质量分数保持稳定,不同结构的滤嘴对烟气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关键成分(1,2-丙二醇、丙三醇和烟碱)的释放量,了解工作电压对其释放量的影响,通过考察内标、萃取剂体积以及萃取时间等因素,建立了检测电子烟气溶胶中1,2-丙二醇、丙三醇和烟碱释放量的气相色谱方法,并在不同工作电压下对3种烟液(烟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电子烟气溶胶中1,2-丙二醇、丙三醇和烟碱的定量分析。(2)在3.7~6.9 V范围内,随着工作电压的升高,气溶胶中的TPM、1,2-丙二醇、丙三醇和烟碱的释放量均增加,其中TPM释放量与工作电压线性相关(R2≥0.980 6)。(3)烟油中烟碱浓度与气溶胶中烟碱释放量正相关;气溶胶中烟碱与1,2-丙二醇之间的相关性最强(R~2≥0.991 8),表明1,2-丙二醇对烟碱递送起关键作用。(4)方差分析表明工作电压和烟油中烟碱浓度均对气溶胶中烟碱释放量有显著影响,偏η~2值比较表明烟油中烟碱浓度的影响程度略大于工作电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明确烟叶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含氮化合物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方法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对初烤烟叶各叶位的烟碱、总氮、蛋白质、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感官质量评价分析主要含氮化合物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结果  1)不同部位烟叶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依次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2)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总氮、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非烟碱氮占总氮含量的比例,与感官质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脯氨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与感官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烟碱、蛋白质和20种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对感官质量的负面效应大于烟碱、蛋白质以及其它游离氨基酸。4)在8个处理中,施氮量127.5 kg/hm2、留叶数14片/株处理的烟叶,非烟碱氮、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最低,感官质量较好。  结论  控制烟叶非烟碱氮含量,尤其是降低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最主要的化学成分。  方法  测定国内外6个产地共107份上部烟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分析化学成分指标与感官质量总分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主产烟区8032份上部烟叶样品的3项主要化学成分。  结果  ① 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总糖、还原糖含量与感官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氮、烟碱含量与感官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显示,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最主要化学成分为总氮、总糖、烟碱。③国内多数主产烟区上部烟叶总氮含量均高于国外上部烟叶,总糖、烟碱含量接近于或者高于国外上部烟叶。  结论  要提高上部烟叶感官质量,应着重控制总氮含量,协同控制烟碱含量和提高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综合对比评价等离子打孔和静电打孔接装纸的特性及其对卷烟物理指标和常规烟气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两种打孔方式不同透气度和不同孔带宽度的接装纸进行电镜扫描和卷烟试验。  结果  (1)试验条件下,静电打孔接装纸比等离子打孔接装纸的孔密度更高、孔径更小。(2)在相同孔带宽度和接装纸透气度下,静电打孔和等离子打孔卷烟的吸阻稳定性、总通风率稳定性和常规烟气成分释放量无显著差异,静电打孔卷烟滤嘴通风率稳定性优于等离子打孔。(3)增加打孔宽度可提高卷烟滤嘴通风率的稳定性,可降低焦油量、烟气烟碱量和一氧化碳量等常规烟气指标。  结论  从烟支物理特性及降低焦油、烟碱和一氧化碳的角度,等离子打孔和静电打孔可以实现等同应用,应尽量增加打孔密度,减小打孔孔径,并增加打孔宽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电池质量现状及分析其对气溶胶释放行为影响.[方法]选取38种小功率电子烟,对电池进行倍率放电性能测试和对电子烟进行抽吸测试.[结果](1)电子烟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参差不齐,只有52.0%的烟弹式电子烟用电池经过400次倍率放电后容量保持率在80%以上,38.5%的一次性电子烟用电池无法正常倍率放电,测试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烟碱与苯甲酸是否可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方法  通过Job’s Plot方法、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等温滴定量热法(ITC)以及理论计算确定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结果  (1)通过Job’s Plot方法测定了烟碱与苯甲酸的结合比例为1 : 1。(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确定了烟碱与苯甲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确定了两者的结合方式。(3)运用等温滴定量热法再次验证了烟碱与苯甲酸的结合比例,测定了两者结合过程中的热力学数据(ΔH= -26.8 KJ/mol;ΔG= -33.99 KJ/mol;ΔS=24.12 J/mol·K)及结合常数(Ka=9.021×105 M-1)。(4)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两者的结合能E=-18.64 Kcal/mol。  结论  烟碱与苯甲酸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力,可以结合形成1 : 1的复合物,结合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复合物拥有更高的热解温度。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locust bean,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 mixture of locust bean an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nd Persian gum on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nonfat doogh were studied over a period of 28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mples containing a mixture of locust bean an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had the highest stability. Furthermore, the rhe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doogh changed from Newtonian to pseudoplastic. Better sensory acceptability was shown for the treatments containing a mixture of locust bean gum an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In general, it was shown that a mixture of locust bean an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ould be of practical use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onfat doo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