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种子用量(占核层单体质量的5%、15%、25%、35%)的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种子用量对乳胶粒子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并用动态光散射(DLS)和扫描电镜(SEM)对乳胶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EM可以观察到分布均一、规则的圆球状微球;DLS显示随着反应的进行核壳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的粒径呈增长趋势;种子用量增加乳胶粒子的粒径变小,即通过控制种子用量可以达到控制核壳微球粒径的目的;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种子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2.
含氟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三阶段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得了以BA(丙烯酸丁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核,BA-MMA-TFEA(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共聚物为壳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的变化,特别是乳胶粒子的增长及分布的演变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证实了乳胶粒子核壳结构的形成.乳液聚合物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相同含氟单体用量的常规孔液相比,含氟聚合物富集于壳层的核壳形态有利于含氟结构单元在聚合物膜表面的分布,使用少量的含氟单体即可显著降低聚合物膜的表面能,提高其耐水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A/PMMA)核壳结构乳液,经处理制得丙烯酸酯共聚物(ACR),再用ACR对聚碳酸酯(PC)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和用量、交联单体的用量对聚合物乳液的影响,以及ACR含量、核壳比、乳化剂用量和交联单体等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对共混物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乳胶平均粒径减小。在乳化剂用量一定时,随乳化剂中OP-10的增加,乳胶平均粒径增大。在核壳结构乳液中核壳质量比为75/25,交联单体用量为8%,乳化剂用量为3%的条件下,共混物中ACR质量分数为6%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最大,使用交联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BDDMA)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是使用交联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的2倍。随着ACR含量的增加,PC/ACR的缺口冲击强度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略有下降。扫描电镜表明,ACR在PC/ACR中分散粒径大于乳胶粒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为1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聚合苯乙烯(St),制得了具有不同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的一系列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苯乙烯(PS)树脂熔融共混,考察了核壳比对PS/PB-gP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核壳比为70/30时达到最大值,而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大;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的橡胶粒子不能引发银纹,而发生聚集形成的橡胶粒子簇引发了大量的银纹成为共混物的主要形变机理。  相似文献   

5.
三氟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叔碳酸乙烯酯含氟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氟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叔碳酸乙烯酯为主要原料,制备固相质量分数约为33%,乳胶粒子粒径为151~205 nm的一系列稳定的三元含氟共聚物乳液,并对聚合物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乳胶粒子的形态,讨论乳化剂全氟辛酸铵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共聚胶乳粒径的影响和单体配比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和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氟辛酸铵用量和过硫酸钾用量增大和反应温度升高,乳液中乳胶粒子的粒径变小;随着过硫酸钾、全氟辛酸铵用量增加,乳胶粒子数量逐渐增加;随着叔碳酸乙烯酯用量的增加,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和聚合物玻璃化温度都变小。  相似文献   

6.
核-壳型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微相复合高分子乳液.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了此乳胶粒子的形态特征,表征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吸水率.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子具有预期的核-壳型结构,成膜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6 ℃,其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比常规乳液聚合物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文中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的加料工艺制备出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丙-苯纳米核壳乳液,分析了这种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纳米乳液的机理。通过粒度分布仪测定的乳胶粒的粒径分布为93.4 nm~95.6 nm,分布很窄,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为94.5 nm;通过透射电境(TEM)对乳液进行观察,所制的丙-苯纳米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正向核壳结构,实验证明这种核壳结构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饥饿态加料的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系列PBA/P(St-co-MMA)复合乳液,通过改变St/MMA配比调节第Ⅱ阶段无规共聚物极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到从反向核壳向正向核壳形态变化的复合乳胶体系,发现同一乳液样品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存在着粒子形态的多样性,提出采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描述这种形态分布,对粒子形态分布的量化,可使核壳型乳胶粒子形态的表述更为直观、准确.根据不同温度处理方式下所得粒子形态分布结果的对比,判定了核壳型乳胶粒子热力学平衡形态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聚合工艺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法、半连续滴加法和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等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4%,核、壳层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分别为3∶7和7∶3,核壳总单体质量比为1∶1,核层和壳层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80℃时,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可以合成黏度适中、乳胶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和漆膜力学性能优良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乳液聚合用于脆性聚合物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核-壳比的核-壳结构共聚物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PBM)乳液,单体总转化率达99.75%,乳胶粒径(dz)在353.3nm左右,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75,表明胶束无二次成核过程;透射电镜观察到PBM明显的核壳结构。当核壳比为75/25时出现脆-韧转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BM(100/2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纯PBT的8.63倍。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相的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PBT的向低温方向移动,力学损耗峰变宽,且当核壳比为75/25时,两峰间的差值最小,说明此时的PBM与PBT间相容性最好。SEM观察共混物的冲击断面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马丽  安秋凤  许伟 《材料保护》2012,45(2):31-34,85
核壳型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丙烯酸树脂、纳米粒子构成的氟碳涂料所得涂层具有优良的自清洁性能,过去对其研究不够。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共聚法,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及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与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于水相中制备了一种核壳型含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与丙烯酸树脂、纳米TiO2等制备了氟碳涂料。利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乳液主组分结构、乳胶粒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固化温度、乳液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乳液的乳胶粒呈规则球状,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当乳液用量为45 g、固化温度为160℃时,所得涂层性能最佳,与水的接触角达133°,具有较好的自清洁性。  相似文献   

12.
Toughened epoxy resin composit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resin-transfer moulding by using a range of toughening agents. Two types of epoxy-functional preformed toughening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have a three-layer morphology in which the inner core is crosslink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the intermediate layer is crosslinked poly(butyl acrylate) rubber and the outer layer is 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co-(ethyl acrylate)-co-(glycidyl methacrylate)]. The presence of glycidyl groups in the outer layer facilitates chemical reaction with the matrix epoxy resin during curing. Comparisons were made with acrylic toughening particles that have a similar structure, but which do not have the epoxy functionality in the outer shell, and with a conventional carboxy-terminated butadiene acrylonitrile (CTBN) liquid rubber toughening agent. Th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using tensile, compression and impact testing. The fracture surfaces and sections through the moulded composites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rt-beam shear tests and fragmentation tes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In general, use of the epoxy-functionalised toughening particles gave rise to superior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both the non-functionalised acrylic toughening particles and CTBN.  相似文献   

13.
分散聚合法制备粉末涂料用丙烯酸酯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共聚单体,合成了含有环氧基的丙烯酸酯树脂;考察了丙烯酸丁酯量对共聚物微球形态的影响、反应时间与转化率的关系、丙烯酸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和环氧值等物性;利用合成的丙烯酸酯树脂,配合适当的助剂,制备出加工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粉末涂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丙烯酸异辛酯(EHA)及苯乙烯(St)为单体的共聚物P(GMA-HPMA-EHA-St)(PGHES),用含异氰酸根的不饱和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PGHES进行接枝改性得到得到含聚氨酯(PU)结...  相似文献   

15.
有机硅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插层剂改性蒙脱土(MMT),制得了有机蒙脱土(OMMT)。采用原位插层聚合法,以OMMT、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原料,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乳液。考察了OMMT用量对乳胶粒径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并对OMMT及乳胶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OMMT的用量为2.0%时,乳胶粒子尺寸为纳米级,乳胶膜的耐热性以及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XRD分析表明,MMT变为OMMT后,其层间距从1.23nm增大至1.54nm。FT-IR分析表明,有机硅和丙烯酸酯单体在OMMT层间发生接枝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6.
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AACPA)。作为对比,合成了相应的常规聚丙烯酸酯乳液(CPA)。对两种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形态结构,两种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对比。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室温下交联剂与功能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发生了交联反应;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表明,两种乳胶粒子均呈球状,但AACPA乳胶粒子的粒径更小,分布更窄。此外,相比于未交联的CPA膜,AACPA乳胶膜具有更高的Tg及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合成混合单体。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反应,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以此为种子进行氯乙烯(VC)原位接枝乳液共聚,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PUA/PVC复合树脂。采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力学分析仪、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PUA/PVC乳胶粒的形态、乳液PUA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氟醇和乙烯基硅氧烷为原料合成的氟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氟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考察了乳液离心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TEM及AFM对乳胶粒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乳胶粒呈规整的球形结构,且分布较为均一;研究了氟硅单体、乳化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对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采用Wilhelmy方法测定了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结果表明乳胶膜对水的抗浸润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黏度阳离子淀粉(CS-8)的乳化、分散作用,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原料,引入松香作为功能单体,合成了核壳型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SAE)。讨论了其合成影响因素,并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和电荷密度测定仪(PC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w(CS-8)=8%,w(APS)=0.5%,w(松香)=2%时,所制SAE无皂乳液性能优异,施胶效果良好。在SAE制备过程中添加松香作为功能性单体,能明显改善经SAE表面施胶后纸页的抗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