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桩基检测通常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和高应变动测试验法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检验。以下对同一根桩,采用高应变动测技术和静载荷试验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性,提出两种检测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的桩基检测通常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和高应变动测试验法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检验,并以前者作为后者试验结果的对比标准,文中通过工程实例对检测结果进行动静对比分析,以检验动测法承载力的精度,并探讨导致两者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应变法模拟Q-s曲线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某静压桩工程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动力试验结果,结合其桩身材料特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发挥性状的分析,对高应变动测模拟Q-s曲线误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高应变动测计算的Q-s曲线和静载试验实测结果相比,在荷载较小时高应变动测计算的沉降较大,在荷载较大时高应变动测的沉降较小。高应变试验模拟计算结果与静载结果的不同,与其测试分析中采用的桩身材料和土阻力的数学模型有关。高应变动测分析时假定桩身是弹性的,但实际桩身混凝土是非线性的,使得高应变动测模拟计算的Q-s曲线产生了一定的误差;而高应变动测分析中土静阻力弹塑性的假定与实际土阻力发挥性状的不同,以及高应变测试时桩产生的位移较小,是高应变动测模拟Q-s曲线误差的主要原因,在采用高应变动测模拟Q-s曲线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桩高应变动测判定基桩承载力和评价桩身完整性,可以获得比静载试验更加丰富和详细的信息。文章结合预制桩工程实例,通过基桩高应变动测与静载试验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反映桩端阻力大小的高应变动测曲线特征规律,以提高基桩高应变动测技术,提供可靠的高应变动测成果。  相似文献   

5.
叶国琳 《山西建筑》2009,35(18):93-94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静载法、高应变法的基本模型和原理,对工程桩的承载力验收检测中,运用检测方法对同一根桩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桩在高应变动测时分析得出的结果大干设计极限承载力,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对常德市钻孔灌注桩,利用高应变动测与静载荷试验相结合检测承载力,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在本地区推广应用高应变动测新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谭国 《广东建材》2008,(3):94-96
对常德市钻孔灌注桩,利用高应变动测与静载荷试验相结合检测承载力,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在本地区推广应用高应变动测新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灌注桩高应变检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出可能影响拟合分析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某检测实例的动静对比分析,证明高应变法应用于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极限承载力推定是可行的,可作为大直径灌注桩静载试验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静压桩的荷载-沉降特性动、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涛  易绪恒  赵海生 《建筑科学》2003,19(1):44-47,50
依据某工程三根静压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动力试验,通过对桩身材料特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发挥性状、桩身荷载传递机理的分析,研究和比较了桩的动、静载试验荷载-沉降特性。高应变计算的Q~s曲线和静载试验实测结果相比,在荷载较小时高应变计算的沉降较大,在荷载较大时高应变的结果较小。高应变试验模拟结果与静载结果的不同,与其测试分析中采用的数学模型有关。由于实际混凝土荷载变形的非线性,以及高应变动测中桩产生的位移特别是桩端位移较静载试验中的小,使得高应变计算的Q~s曲线在荷载较大时一般不可能有静载试验那样大的位移和明显的陡降段。在采用高应变动测模拟Q~s曲线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红层的人工挖孔嵌岩桩中预埋测试元件,研究了嵌岩段端阻力和侧阻力的发挥与嵌岩比的关系,得出了最佳嵌岩深度和最大嵌岩深度,并从工程实践角度,用试验数据讨论了嵌岩深度的含义。讨论了用桩基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红层中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修正系数取值问题,初步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取值。最后探讨了高应变动测法检测红层嵌岩桩承载力的可靠性,表明高应变动测结果较实际略有偏高。  相似文献   

11.
高低应变动力测试技术在某住宅楼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低应变动力测试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并推广使用的一种桩基检测方法。人工挖孔灌注桩是常德市应用广泛的桩型之一,这种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桩-土相互作用情况较预制桩复杂,因此探讨高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对这类桩的适宜性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以常德市某住宅楼为例,探讨了人工挖孔灌注桩高低应变动力测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测试过程与结果,并对高应变动测中的承载力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3根CRG新型桩在广州跑马地花园的试验情况,并结合静载试验、低应变动测及高应变动力试桩等方法,对3根试验桩的承载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CRG新型桩能够综合利用桩端基岩较高承载力和预制管桩较高的桩身强度,进而提高单桩承载力,证明CRG新型桩是成功可行的;(2)CRG新型桩承载力主要受桩身材料强度控制,要保证CRG新型桩承载能力较好发挥,应适当增强桩身强度尤其是浅部桩头部位的桩身强度。对于CRG桩的工程桩质量检测,桩身完整性方面可采用低应变检测,承载力检测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抽查,必要时可辅以少量静载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桩动测方法中可靠度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录 《建筑科学》1998,14(2):37-40,43
通过对国内一次桩动测单位资质考核结果的综合分析,指出目前桩动测方法中存在的种种技术问题,作者对其中高应变法、低应变法检测单桩承载力及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可靠度作出了初步评价;同时,提出了如何保证桩基工程质量和提高桩动测水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澧河渡槽摩擦型基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为14 108 kN,桩长62 m。采用自平衡法和高应变测试法对该工程试验桩进行承载力试验。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高应变锤击系统,得到试验岩土层分层侧摩阻力推荐值、桩端阻力推荐值、桩顶位移和单桩极限承载力。自平衡法和高应变法测试结果比较接近,可相互验证。设计的高应变锤击系统是合理、有效的。测试结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维钰  李日润  孙建乐 《山西建筑》2007,33(33):133-134
结合桩基工程检测实践,介绍了高应变动力测试技术在西安某热电厂扩底桩试桩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同一根桩上桩基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动载荷试验的对比研究,得出高应变测试不适宜于扩底桩检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桩的承载力与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1.前言目前用动测方法检测桩质量已非常普遍。用大应变法检测桩的承载力,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可行的,但其设备不够轻巧,为此不少人用小应变法检测桩的质量并确定承载力。然而,关于用小应变法检测单桩承载力目前争论较大,其技术关键是单桩承载力与刚度之间的本质关系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此关系无法找到。笔者1990年提出了振动法与传递函数法结合的试桩技术,简单介绍了单桩承载力与刚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小应变动测法确定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应变法对太原市某工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并与该工程静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高应变法对基桩承载力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高应变法已经成为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重要的检测手段。实测曲线拟合法是高应变法提供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正确的建立土阻力模型是该方法最重要的分析步骤,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如何在实测曲线拟合法中正确的针对性建立土阻力模型,进而科学的给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  相似文献   

19.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可以大大改善桩体的受力性能,提高单桩承载力,是对传统工法的一项重大突破。在桩基设计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影响到整个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决定着方案实施的成败。某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试验工程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动测技术进行单桩承载力测试,通过对动静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试验方法测得的总阻力基本一致,而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试验结果稍有偏差,对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从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单桩承载力,大大提高了试验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高应变动测试验自20世纪70年代就被用于桩基监测,但由于这种方法自身的特点其可靠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应变动测的可靠性,笔者从可靠性原理出发,对不同桩径以及不同桩长的92根钢管桩和混凝土预制桩的高应变动测结果与静载试验数据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管桩高应变动测值与其静载试验值的相关性,讨论了管桩高应变动测值与其静载试验值之比的分布。分析显示,动测结果和静载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比值可用正态分布进行拟合。在考虑动测试验结果与静载试验结果之比的概率分布的条件下,从整体上对比分析了管桩的高应变动测与其静载试验值之比的波动区间,计算结果显示其波动区间为±50%。此外还对动测值与静载试验值之比的均值进行了考虑,分析了置信度为0.95时的置信区间,计算结果显示总体来说混凝土桩的置信区间长度小于钢管桩的置信区间,表现出更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