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斌  方美珊  肖艳辉  谢景  何金明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284-288,293
为延长鲜切芋头贮藏期,本文研究热处理温度和时长对鲜切芋头贮藏品质的影响,并探究热处理控制鲜切芋头褐变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38、60和100 ℃的热处理均能降低鲜切芋头失重率、延缓硬度下降、抑制褐变,表明热处理能提高鲜切芋头的贮藏品质。60 ℃热处理效果最好,且60 ℃热处理1 min的保鲜效果要好于同温度下30 s和3 min的热处理效果。热处理降低了鲜切芋头总酚含量,抑制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缓了鲜切芋头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2.
田维娜  明建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09,30(8):291-296
本研究以荸荠为原料,采取中心复合旋转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以及不同贮藏时间对鲜切荸荠冷藏过程中色泽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热处理对鲜切荸荠变黄度、a*值和b*值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其显著性、拟合程度等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模型的响应面及等高线对影响鲜切荸荠品质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以及热处理温度和贮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鲜切荸荠贮藏期的色泽影响显著;防止鲜切荸荠褐变的较优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52~55℃,热处理时间20~22min,贮藏时间3d。  相似文献   

3.
为了延长鲜切荸荠的贮藏周期,本文研究冷藏条件下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的影响。鲜切荸荠经高压二氧化碳(1、2、4 MPa,31℃,5 min)处理后,放在4 ℃条件下冷藏8 d,测定其在贮藏期间的色泽、硬度、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多酚类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2 MPa和4 MPa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而2 MPa处理可更大程度地减缓硬度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压力处理均能激活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延缓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其中,经2 MPa处理组效果最佳,贮藏至第4 d,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多酚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低59.1%和46.1%。研究结果可为HPCD技术在抑制鲜切果蔬褐变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乙烯利处理对鲜切荸荠贮藏品质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以鲜切荸荠为实验材料, 每12 h测定其在常温贮藏期间的色泽、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活性氧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 2.0 g/L乙烯利溶液处理鲜切荸荠5 min有效抑制了切面的黄化与褐变, 显著减缓了b*的增加以及L*的降低。在整个贮藏期间, 与对照相比, 乙烯利处理显著延缓了鲜切荸荠中总酚和总黄酮的积累, 并降低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乙烯利通过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 显著抑制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积累, 并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论 2.0 g/L乙烯利处理可以通过抑制酚类化合物代谢和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来延缓鲜切荸荠品质劣变, 可为维持果蔬品质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纳米TiO_2复合涂膜对鲜切荸荠保鲜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壳聚糖/纳米TiO_2作为复合涂膜剂,低温(0~4℃)条件下对鲜切荸荠进行涂膜处理,测定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失重率、V_C含量、褐变度(B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TiO_2复合涂膜可有效降低果实的水分、V_C等成分的损失,延缓荸荠褐变的发生,从而延长鲜切荸荠的货价保藏期。  相似文献   

6.
褐变是导致鲜切莲藕品质劣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选用150μL/L乙醇熏蒸处理鲜切莲藕2 h,研究乙醇对其酶促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下贮藏12 d后,与对照组相比,乙醇处理后的鲜切藕片褐变度降低了6.49%,L*值提高了21.44%。乙醇处理也能通过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来抑制鲜切莲藕酚类物质的合成及氧化。在贮藏末期,对照组的可溶性醌含量是乙醇处理组的1.15倍。此外,乙醇处理可有效维持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经过12 d的贮藏后,乙醇处理后的鲜切莲藕的O2-·生成速率和H2O2积累分别是对照组的87.69%和79.17%。综上,乙醇熏蒸处理可能通过抑制酚类物质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鲜切莲藕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抑制鲜切香蕉褐变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5、45、55℃三种不同温度热处理对鲜切香蕉在4℃贮藏过程中褐变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热处理组均能延缓鲜切香蕉失重率的下降,其中以45℃热处理效果最佳。各热处理均维持了鲜切香蕉的亮度,其中以45℃处理效果最好。在维持香蕉颜色饱和度上,55℃热处理效果低于对照组,35℃和45℃处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其中以45℃处理效果最好。同时,热处理还抑制鲜切香蕉褐变酶PPO及POD活性,控制鲜切香蕉丙二醛(MDA)和总酚的含量,其中以45℃处理效果最好。综合来说热处理可以抑制鲜切香蕉贮藏期间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纳米SiOx/壳聚糖复合物对鲜切荸荠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纳米SiOx/壳聚糖复合物(NSCC)涂膜处理对鲜切荸荠的保鲜效果,研究10℃条件下1%NSCC涂膜处理对鲜切荸荠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SCC可以有效延缓荸荠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的增加和L值的下降,对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无显著影响,但可抑制PAL、PPO、POD的活性,延缓总酚含量和褐变指数的增加,延长鲜切荸荠的货架期.这表明1% NSCC能有效保持鲜切荸荠的品质,延缓鲜切荸荠的生理变化,显示其在鲜切荸荠保鲜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55℃热处理5 min和100℃热处理1 min 2种热处理方式对鲜切马蹄在4℃贮藏过程中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种热处理方式均能延缓鲜切马蹄褐变度的上升和丙二醛(MDA)、总黄酮含量的上升,其中100℃热处理1 min效果最好。同时,2种热处理方式还抑制了鲜切马蹄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酶活性。综合来看,热处理能够抑制鲜切马蹄褐变关键酶的活性,从而减轻褐变的发生,其中100℃热处理1 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鲜切荸荠的褐变并延长其货架期,采用L9(33)正交表筛选L-半胱氨酸、柠檬酸、Vc等抑制褐变的护色剂,最终研制出鲜切荸荠复合护色剂配方0.2%L-cys+0.6%CA+0.6%Vc,用该保鲜剂处理的鲜切荸荠,在温度4℃下保存12天颜色保持良好.同时试验研究了护色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荸荠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护色处理过的鲜切荸荠贮藏期间PPO、POD、PAL活力显著降低,失重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切割方式对鲜切荸荠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荸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切割方式(去皮整果、切片、切丝、切碎)对鲜切荸荠贮藏期间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碎处理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保持荸荠的固有色泽、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切片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活性氧的含量,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鲜切荸荠的抗氧化能力.因此,...  相似文献   

12.
A heat treatment to inhibit browning and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fresh‐cut Chinese water chestnut was developed. Slices of Chinese water chestnut, cv. Guilin, were immersed in boiling water for 30 s, placed into film‐wrapped trays and then stored at 4 °C for up to 12 days. Changes in browning, eating quality and disease incidence were measured.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ics and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was also evaluated. The heat treatment effectively prevented browning associated with PAL, PPO and POD activities and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delayed the decrease in eating quality,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total soluble solids, titratable acidity and ascorbic acid, compared with fresh‐cut Chinese water chestnut. Inhibition of browning by heat treatment without microbial growth was achieved for 12 days of storage at 4 °C.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heat treatment effectively maintained the quality of fresh‐cut Chinese water chestnut.  相似文献   

13.
研究0.1 mol/L氯化钠处理对鲜切粉葛护色效果的影响,将鲜切粉葛放入0.1 mol/L氯化钠溶液浸泡25 min后沥干,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置于5 ℃贮藏,定期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0.1 mol/L氯化钠处理能有效减轻鲜切粉葛的褐变度,显著降低总酚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贮藏后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同时推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峰出现和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延缓鲜切粉葛的褐变,鲜切粉葛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0.1 mol/L氯化钠处理能维持贮藏末期较高总黄酮含量并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延缓鲜切茄子在贮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并延长其货架期,以鲜切茄子为试材,研究了最适浓度硫代乙酸糠酯(Furfuryl thioacetate,FT)处理对鲜切茄子感官质量评价、褐变度、褐变相关酶活性、总酚和醌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64 mmol/L FT处理可抑制在低温贮藏条件下鲜切茄子的褐变,较好地保持其总体感官质量,延长鲜切茄子货架期至第5 d。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0.64 mmol/L FT处理可以抑制鲜切茄子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olyphenol oxidase,POD)的活性,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降低总酚和醌的含量。因此,FT作为一种新型褐变抑制剂能较好地延缓鲜切茄子的褐变并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荸荠经鲜切加工后,受到机械损伤胁迫,自身抗逆机制诱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异常变化,导致鲜切荸荠发生变色,货架期缩短,限制了鲜切荸荠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鲜切荸荠的变色控制方法主要集中在复合保鲜剂的使用上,也存在少量其他控制方法如热加工处理、气调处理、涂膜处理等。本文针对导致鲜切荸荠变色的原因,整理出全面的鲜切荸荠变色机理,并综述目前主要使用的鲜切荸荠变色控制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鲜切莲藕褐变的主要原因是酶促褐变,高浓度CO_2气调包装(Modified-atmosphere packaging,MAP)可以有效延缓鲜切果蔬褐变,而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编码基因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基因。然而,高浓度CO_2 MAP对鲜切莲藕片PAL、PPO、POD酶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文分析了100%CO_2MAP对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褐变度、总酚含量、PAL、PPO和POD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00%CO_2 MAP对延缓鲜切莲藕褐变有较好效果,且100%CO_2 MAP贮藏期间鲜切莲藕PAL、PPO和POD酶活性随褐变程度的增加而同步变化。此外,Nn PAL1,Nn PPOA和Nn POD2/3的表达变化与PAL,PPO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及褐变相一致,说明高浓度CO_2 MAP可能通过下调Nn PAL1,Nn PPOA和Nn POD2/3的表达来延缓鲜切莲藕褐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对贮藏期鲜切马铃薯的护色作用,在输出功率为15 W条件下对鲜切马铃薯辐照处理6 min。检测0~12 d贮藏期内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总酚含量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试验组鲜切马铃薯BI值、PPO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总酚含量在0~3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 d~9 d内试验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鲜切马铃薯的PAL活性在整个贮藏期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之,在0~12 d贮藏期内,经UV-C处理后,试验组鲜切马铃薯的氧化酶活性均得到抑制,延缓了酶促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杨震峰  朱克花  陈伟  陆胜民 《食品科学》2010,31(18):401-404
为研究臭氧处理对梨果实褐变的影响,采用5.0、2.5mg/L 臭氧水和蒸馏水浸泡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5min后晾干,分别贮于20℃和5℃条件下,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和切片的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及与酶促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的黄花梨整果与鲜切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臭氧处理显著降低贮藏5d 后黄花梨整果果心和整个贮藏期鲜切片的褐变指数,维持梨整果与鲜切果较高的总酚含量,对二者PPO、POD 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梨整果较高的PAL 活性,抑制鲜切梨果PAL 活性。抑制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褐变以2.5mg/L 臭氧水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