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室和大生产试验,确定了微钛处理45钢的Fe-Ti加入工艺,终脱氧铝加入量和Fe-Ti加入量;研究了微钛处理对45钢的机械性能、疲劳性能及热加工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微量钛在钢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微量钛对45钢高温塑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敏毅 《四川冶金》1991,13(2):61-64
本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化学相分析方法,研究了微钛处理45钢改善高温塑性的机理。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45钢中加入微量钛,能细化奥氏体晶粒,固定钢中自由氮,减少氮化铝的含量,明显地提高钢的高温塑性。  相似文献   

3.
20g钢中加入一定量的微钛可明显提高钢抗时效性能及冲击韧性。应用金属物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微量钛的加入主要以细小、均匀的Ti(CN)形式在晶界,晶内及位错网络处析出,因此阻止了原奥氏体晶粒和铁素体晶粒的再结晶长大,钉轧位错,使钢的韧性及抗时效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加入不同量的微钛结果表明,对于20g钢而言,存在一最佳加入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与电弧炉,平炉、转炉钢中氮含量相当的氮含量和微量钛对20CrMnB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中氮含量增加,其淬透性降低。用因子Cβ=3.43N—Ti来表达氮和钛对20CrMnB钢淬透性的综合影响。提出对于平炉.转炉冶炼的低氮20CrMnB钢,可用钛固定钢中氮;而对于电弧炉冶炼的高氮钢,宜采用铝和钛同时加入工艺。  相似文献   

5.
钛含量对0.20C-1.1Mn-0.1V-0.004B低碳硼钢组织和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克勇  马幼平 《特殊钢》2003,24(1):15-17
研究了钢中Ti含量(0.020%~0.175%)对0.20C-1.1Mn0.1V-0.004B钢的组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微量钛的低碳硼钢,在-60℃~ 20℃范围内有较好的冲击韧性,且过剩的钛对钢的韧性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五个不同钛含量(0—0.148%)的40MnVTi钢,认为钢中只需加入微量的钛,就能显著提高强度。在1100—1300℃的锻造加热温度和三种不同的正火冷却方式下进行试验,表明随着锻造加热温度的提高,钢的强度上升,同时,韧性和塑性下降;快速冷却能使钢的强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与其它方法相比,在钢中加入微量Ti元素,不仅能有效的细化奥氏体晶粒,而且实行起来比较容易。本文通过对含微量钛钢的原始组织、奥氏体晶粒的粗化温度等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含钛低碳钠比不含钛同一钢种的奥氏体晶粒被细化了,钛量在0.02~0.07%时,效果比较明显。由于钛的添加,会使钢中生成细小的TiN和TiC质点,它们具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即,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提高150℃以上)。由于钛原子的固溶及析出的钛的碳氮化物质点均能阻止再结晶,所以细化了再结晶后的奥氏体晶粒。当含钛量从0增加到0.14%时,奥氏体晶粒被细化两级左右。  相似文献   

8.
马翔  罗素娟 《钢铁钒钛》1989,10(1):89-93
微量钛和钒加入C-Mn钢和C-Mn-Si钢中能大幅度提高钢材的强韧性。这种效应与钛钒析出物的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作用有关,而且这种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析出物的形态和数量,因而析出物形态的鉴定与分析对研究此类钢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条件下,先加入微量钛对高锰钢进行孕育处理,再通过水韧处理和弥散硬化处理,并将试验钢做了分析研究,旨在寻求改善高锰钢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42CrMo钢中加入不同含量的微合金元素钛,研究了钛对高强度钢耐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中添加适量的钛能够改变高强度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析出物TiC的氢陷阱作用和晶粒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微量钒和钛对35MnMoVTi钢常规力学性能的影响。通用萃取相分析法和X—线衍射相分析法研究了正火高温回火后钒和钛在钢中存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试验室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加入微量钛的20g钢进行了奥氏体动态,静态再结晶及动态CCT试验。研究了该钢在热变形过程中奥氏体再结晶和相转变的规律。讨论了热轧工艺及轧后冷却制度对组织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特殊钢》1981,(1)
喷射冶金在合金化方面的应用近几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1—3]。为了提高20CrMnTi钢钛的收得率,我们在生产规模上采用钢包喷吹钛铁粉的方法,试验了60炉,钛的平均收得率为69.2%,较传统的加钛工艺提高约一倍。钢中加钛的传统工艺是将钛铁块加入炉内,这种工艺,由于钛与氧的亲和力强(介于铝和硅之间);且因钛的比重小(4.5)和熔点较高(1725℃),加入的钛铁会较长时间地飘浮在渣中,所以钛的烧损很大。我厂采用钢包喷粉的方法将钛铁粉直接喷入钢液中,由于粉料的颗粒小及钢液搅动好,加入的钛会很快熔入钢中,避免了与炉渣和炉气中的氧长时间接触,从而明显地降低了烧损。由于减少并改变了夹杂物的形态,所以机械性能好,a_k值提高1.5—2倍。  相似文献   

14.
通过Factsage软件的计算和实验,研究了Ce对钢中钛化物析出的影响。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得出,Ce的加入改变了钢中钛化物的存在状态。未加入Ce时,钛在钢中以钛的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硫碳化物等形式存在,加入Ce后,钛以面心立方的金属钛、碳化钛和氮化钛的形式析出。由实验结果可知,未加入Ce时,钛化物析出数量为47.44个,平均粒径为3.75μm;加入50×10-6的Ce后钛化物析出数量增加了42.98%,平均粒径为3.78μm;加入100×10-6的稀土钛化物析出比例增加了87.61%,平均粒径为3.27μm。即Ce使钢中钛化物的析出数量增多,钛化物的平均粒径随Ce加入量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六十年代中期,重钢通过试验得知,钢中加入微钛能显著提高钢板综合性能,消除钢板加工裂纹。因此对20g,16MnR钢进行了微钛处理并逐步形成大生产工艺。近年来还开发了低温压力容器用16MnDR微钒,微钛处理钢并进行了一些微钛处理试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g微钛处理钢14种方案的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优化出最佳的化学成分、脱氧、合金化工艺,使微钛处理20g钢具有较高的热轧性能合格率。同时对20g微钛处理铜的组织、脱氧度,夹杂物的形态及分布的分析指出,铜中微量Ti固定了自由N,形成TiN,这是提高时效冲击韧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09CuPTiRE钢为研究对象,建立钢液凝固过程中溶质偏析和夹杂物析出的耦合热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分析了09CuPTiRE钢凝固过程中稀土与钛的相互作用,得到以下结论:稀土能抑制09CuPTiRE钢中Ti3O5夹杂的析出,当RE含量为0.0045%时,Ti3O5夹杂完全消失;微量稀土有利于09CuPTiRE钢中TiN的析出,随着稀土加入量的增加,对TiN的析出起到抑制作用;钛能抑制09CuPTiRE钢中REN的析出,从而影响凝固过程中RES的析出行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研究了钢中加钛脱氧后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及夹杂物的变化。对实验钢的化学成分、组织变化、析出相成分、钢中氧含量及夹杂物尺寸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在钢中加钛处理后,钢中产生了大量的以钛氧化物或钛铝等复合氧化物为核心的针状铁素体,钢的组织明显细化,随着钛加入后孕育时间的延长,钢中夹杂物的尺寸变小,孕育时间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19.
田燕  刘云峰 《钢铁钒钛》1989,10(1):8-14
针对桥梁用15MnVN钢焊接熔合线韧性恶化问题,在低碳、低硫化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微钛处理的效果。发观未经微钛处理的钢焊接粗晶区晶粒粗大,冲击韧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母材中原有的细小弥散的V(C,N)粒子经受不住焊接高温,绝大部分又重新固溶于基体中,且在焊后冷却条件下难于再析出。而加入微量钛(0.028%Ti的15MnVN钢的粗晶区晶粒及组织显著细化,冲击韧性显著提高。即使在较大线能量焊接的模拟条件下,稳定性较高的细小Ti,V(C,N)复合粒子仍然大量存在于粗晶区中,从而起到抑制晶粒长大,细化二次组织等作用,使熔合线韧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钢中微量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钢中微量钛王敏修(云南西南仪器厂,昆明,650114)钢铁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中钛的测定系采用变色酸光度法,灵敏度稍低,难于满足钢中微量钛的测定。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与钛有灵敏的显色反应,摩尔吸光系数达8.4×10 ̄4L·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