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运行管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黄泥沙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运行管理模式分为:集体管理型、承包型、租赁型、股份合作型、拍卖型、经济实体管理型和乡(镇)水土保持站统一管理型等。通过对多种运行管理模式的介绍与评价,提出了今后的运行管理建议为: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②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全面落实管护责任;③研究制定运行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④做好政策调研,尽快出台优惠政策;⑤加大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正6月9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兰州召开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和专项检查工作座谈会。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出席并讲话,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廖义伟主持会议,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何春三出席并致辞。刘震司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取得新进展,多数地方淤地坝维修养护经费得到落实,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完善,淤地坝工程监督检查力度明显加大,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项目管理和业务培训,为淤地坝的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大量实例说明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经营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可以使淤地坝责、权、利及管理、维修等问题都充分得到落实和解决,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文章还就如何推进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性砒砂岩修筑淤地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黄河》2016,(6):42-45
为解决砒砂岩区缺乏修建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建筑材料的问题,基于砒砂岩遇水易溃散、力学性能差的岩性机理,成功开发了砒砂岩改性材料,并修建了淤地坝示范工程。结果表明,砒砂岩遇水膨胀溃散的主要原因是其岩石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易膨胀溃散的亲水性蒙脱石,通过在砒砂岩中添加抑制蒙脱石膨胀的改性剂、胶凝抑制剂以后,能明显降低其膨胀性,同时其力学强度可得到显著改善;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开展了利用砒砂岩改性材料修筑淤地坝的示范工程建设,根据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测试,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可以满足修建淤地坝的要求。同时,提出了砒砂岩改性及淤地坝施工的技术要求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鄂竟平 《中国水利》2003,(23):15-18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做好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2003年,水利部党组把淤地坝建设列为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这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件大事,必将对黄土高原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充分认识加快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重大意义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淤地坝建设在富县得到高度重视,取得了巨大成就。淤地坝施工时除要保证建设质量外,土坝运行期间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淤地坝建设中的水毁问题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淤地坝建设的地位、作用和现状,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淤地坝水毁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淤地坝抗水毁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理论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泥沙问题突出,建设淤地坝、防治水土流失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重要措施,但现有淤地坝存在溃决风险高、管护压力大、拦沙不充分等问题。为了突破淤地坝坝身过流难题、充分发挥淤地坝的生态保护修复效益,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设计运用理念,基于小流域水文计算新方法、淤地坝新坝型结构、黄土固化新材料、设计施工新技术等,构建了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理论技术体系。与传统淤地坝的技术经济比较表明,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可以实现防溃决、免管护、多拦沙、降造价的目标,能更好地发挥淤地坝的综合效益,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淤地坝规划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规模淤地坝建设是一项非常浩大和复杂的工程,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免和解决过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就坝系相对稳定、淤地坝洪水设计标准和不达标淤地坝的处理标准、淤地坝随淤随用、提高竖井排洪能力、岸边溢洪道、土坝过水和水坠坝的快速施工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榆林市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调查发现,全市21168座淤地坝中,有病险淤地坝11995座,病险率56.7%,大量淤地坝带病运行,潜在隐患极大。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设施不配套、部分坝系布局不合理、管理维护薄弱,工程的综合效益未得到发挥。根治病险淤地坝问题的核心是明确思路、提高标准、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万劳 《陕西水利》2010,(6):149-150
由于永寿县地形破碎、沟壑面积偏大,淤地坝蓄积的充足水量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充分利用上游水资源,提出了在淤地坝下游改造坡耕地为坡改梯工程的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可行性分析和效益计算,可为永寿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中游右岸皇甫川等4条一级支流36座淤地坝淤积物钻孔取样资料和原生土取样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淤地坝淤积泥沙粒径的纵向分布总体上呈现出由坝尾到坝前逐渐变细的规律;4条支流淤地坝拦减粒径d≥0.05mm和d≥0.1 mm粗泥沙含量所占百分数大小为窟野河>皇甫川>秃尾河>佳芦河;淤地坝拦减粗泥沙效果显著,淤积物中d≥0.05 mm和d≥0.1 mm的粗颗粒含量与流域原生土粗颗粒含量成正比,即入库的粗颗粒含量越多拦的粗泥沙也越多;在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淤地坝拦减粗泥沙存在着多来多淤、多淤多粗的规律。同时,得到了窟野河和皇甫川两流域淤地坝淤积物平均中值粒径d50淤和原生土平均中值粒径d50原的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其在减少入黄泥沙、淤地造田、防洪减灾、改善生态、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淤地坝的水毁灾害时有发生,建立淤地坝的风险评价体系迫在眉睫。经调研分析,对淤地坝风险进行识别,建立了现状风险、管理风险、失事后果的3层次9指标的淤地坝风险层次分析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淤地坝各风险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并且对淤地坝的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有效地改进了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问题,并且可以简便地对淤地坝的风险进行评价,为淤地坝的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启怀 《陕西水利》2013,(3):107-109
通过分析寨子河淤地坝水土流失规律、沟道特征、淤地坝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淤地坝库容、防洪能力探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除险加固方案,以保证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核查淤地坝水毁原因及对入黄泥沙的影响,基于西柳沟和罕台川小流域19座淤地坝决口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得出2016年“8·17”暴雨降雨过程和入黄水沙的特征。针对淤地坝结构和运行特点,结合现场对淤地坝水毁情况尤其是决口部位冲蚀形态的详细查勘,从降雨以及淤地坝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淤地坝水毁原因,定性给出了淤地坝决口形式及拦沙效果。提出优化坝系布局和建设标准,改进放水建筑物结构并强化施工质量管理,重视预警预报等非工程措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现状,客观地分析了淤地坝的作用,对淤地坝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路和对策,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和农村经济形式的转变,淤地坝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发生分离,需要用市场经济管理方式管理淤地坝,建立科学、切实可行的淤地坝管理制度,明确淤地坝产权关系。淤地坝产权关系包含主体、客体、内容等三要素。其中内容是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淤地坝所有权、使用权、使用权出让、使用权转让、使用权出租、使用权承包、使用权抵押、淤地坝相邻权等及其对应的义务;淤地坝管理关系包括淤地坝市场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建筑物管护的监督管理、坝系运行管理及相关管理关系。为了淤地坝健康快速发展,明确淤地坝产权关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李敏 《中国水利》2003,(17):35-36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1%,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影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淤地坝的建成,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水资源的利用,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得到发展.通过对建坝技术、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黄河中游地区尚可修建淤地坝16万多座,设想到2020年,累计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年减少入黄泥沙7亿t.  相似文献   

19.
淤地坝建设被列为2003年水利部“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即将在黄土高原地区全面铺开.而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已阻碍了淤地坝建设的健康发展,解决淤地坝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推动淤地坝建设产业化.针对目前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促进淤地坝建设产业化的必要性,以及改革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淤地坝建设产业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步开始探索将各类数字技术应用到淤地坝规划、建设和监测过程中.本文以淤地坝建设为背景,阐述了GIS技术、GMS三维数值模拟及可视化技术在淤地坝规划中的应用,说明GIS技术和GMS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淤地坝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淤地坝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