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紫绒脱色最佳工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索了紫绒脱色后对白度、纤维损伤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紫绒白度,减少纤维损伤的最佳脱色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紫绒脱色后对绒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引起染料上染率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染料上染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紫绒脱色后对绒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引起染料上染率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染料上染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杂色动物纤维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2 + 作催化剂对紫山羊绒、驼绒、卡拉库尔羊毛、牦牛绒进行催化氧化脱色。探讨了脱色前后各纤维的白度、强力变化及失重率。分析了Fe2 + 在各种杂色动物纤维上的吸附性能以及纤维脱色后的表面形态结构与缩绒性能。结果表明, Fe2 + 在杂色动物纤维上的吸附率随纤维色泽的加深而增加, 采用本工艺对这几种动物纤维脱色可以达到较高的白度, 而强力损伤较小, 表面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变, 缩绒性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杂色动物纤维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2+作催化剂对紫山羊,驼绒,卡拉库尔羊毛,牦牛绒进行催化氧化脱色。探讨了脱色前后各纤维的白度,强力变化及失重度。分析了Fe2+在各种杂色动物纤维上的吸附性能以及纤维脱色后的表面形态结构与缩减性能。结果表明,Fe^2+在杂色动物纤维上的吸附率随纤维色泽的加深而增加,采用本工艺对这几种动物纤维脱色可以达到较高的白度,而强力损伤较小,表面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变,缩绒性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绿色环保的仪纶纤维脱色新方法,通过臭氧-过氧化氢协同对仪纶纤维进行氧化脱色处理,分别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pH值、臭氧浓度、脱色时间、脱色温度、纤维带液率对仪纶纤维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并通过拉曼光谱仪与X射线衍射仪考察脱色处理对纤维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O_3-H_2O_2协同对仪纶纤维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脱色处理使纤维大分子链发生断裂,纤维结晶度降低,破坏了纤维中有色物质的共轭体系,从而使仪纶纤维白度增加;最佳工艺条件为H_2O_2用量110 g/L、pH值为3、臭氧质量浓度为40 mg/L、温度65℃、时间30 min、纤维带液率80%,纤维亨特白度可达90以上,强力损失率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7.
通过预处理、氧化脱色、还原脱色三步工艺,以助剂用量以及工艺参数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以脱色后纤维的白度、单纤维强力、手感作为评价指标,得出最佳脱色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新型脱色技术对紫山羊绒进行脱色,使纤维在脱色过程得以显著的保护.与传统工艺相比,脱色绒的白度提高了1.21%,强力提高了5.82%,断裂延伸度提高了34.46%,手排长度提高了7.12%,手感更接近原绒的手感,更利于后续纺纱织造.  相似文献   

8.
紫绒氧化漂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紫绒过氧化氢漂白工艺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氧漂助剂和时间对漂后紫绒的白度和碱溶解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过氧化氢漂白的优化工艺条件.紫绒选择性漂白中氧漂优化工艺条件为:H202用量18g/L,复合剂A用量3.0g/L,温度65℃,时间60min,浴比1:50.经过优化工艺漂白后紫绒白度可以达到64.15%,碱溶解度为27.13%.  相似文献   

9.
牦牛绒纤维皮质层细胞壁中分布大量黑色素,以颗粒形式存在,且稳定性高。本实验采用催化氧化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氧化—还原脱色技术作了研究,通过改变脱色工艺中部分组分的用量、脱色温度和时间,并且随即测定牦牛绒的各种理化性能,如白度、碱溶解度、强力、断裂伸长率及其他的一些性能,使得脱色后的牦牛绒白度较高且牦牛绒纤维结构弹性、强力受损相对较低,从而得出了脱色的较优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辅助双氧水脱色技术对苹果膳食纤维进行了脱色处理,通过分光测色计测定了脱色后膳食纤维的白度,结果用L值表示.研究了双氧水浓度、碱液浓度、料液比、脱色时间和超声频率对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脱色条件为:双氧水浓度1.3%,碱液浓度1.3%,料液比1∶15,脱色时间45min,超声频率60KHz.测得脱色后膳食纤维的L值达80.79,其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分别为13.29g/g、15.10mL/g、2.89g/g,与未经脱色的苹果渣膳食纤维相比,有了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毡缩球法研究了山羊绒纤维的毡缩性能.根据测量出的白绒、脱色紫绒和羊毛的摩擦系数,以及白绒、脱色紫绒、羊毛的混合比,分析了混合纤维毡缩性能,得出白绒与脱色紫绒混合、白绒与羊毛混纺以及脱色紫绒与羊毛混纺的最优混合比.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用离子交换树脂取代传统的活性炭对合成药物进行脱色处理的新工艺小试条件.试验中对树脂的选型、树脂的再生方法及脱色条件作了系统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合成维生素C的脱色.与传统工艺相比,树脂脱色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羊种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借助电子扫描仪、电子标尺对粘连肤皮的试样绒纤维进行测试分析,得知母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比公羊大,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也相对公羊大.建议加工不同羊种山羊绒纤维,应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条下制备出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了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TiO2对甲基橙的脱色率影响不大;随着甲基橙初始浓度的增加脱色率下降;试验条件下TiO2的最佳投加量为0.1g/L。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羊绒及羊绒净洗剂的生产概况.并从羊绒的结构、污垢组成等方面论述了对羊绒净洗剂的要求及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低温染色和常规染色的浅、中、深色山羊绒纤维的染色牢度,利用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测试其强伸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染色前后纤维的表面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山羊绒纤维经过低温染色工艺,单纤维平均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浅色和中色染色色牢度与常规染色工艺的色牢度接近,但在染深色时色牢度有所下降,低温染色工艺中纤维鳞片表面的损伤比常规染色纤维小,表明低温染色工艺可以减轻染色过程中对山羊绒纤维的损伤,尤其是深色染色更为明显,从而提高山羊绒后续产品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同原绒用相同染料和相同原绒用不同染料染色后纺制的相同特数、相同颜色羊绒色纱,研究其纤维性能及染色性能对纱线强度的影响,旨在提高粗纺低特羊绒色纱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山羊绒的细度对其可纺性的影响,通过可纺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长度正常细度较粗的山羊绒,长度偏短但细度细的山羊绒完全可以纺出特数较低且质量更优的纱线.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山羊绒纤维进行防毡缩整理.在空气条件下,制定单因素实验,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山羊绒纤维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改性前后纤维表面的微细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条件的等离子体处理后,山羊绒纤维的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理与化学刻蚀作用.在保证单纤维强力损失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纤维的表面防毡缩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当等离子体处理压强为20Pa,功率为60W时,较佳的处理时间为2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