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频率控制一直是互联电网运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特高压输电系统下频率控制的新需求,结合我国电网"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五级调度管理模式,在深入剖析北美可靠性标准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频率控制应按照扰动严重程度划分的思想,并设计适合大功率缺失故障下频率整体控制的扰动控制性能评估方法与对国网、区域网和省网的三级调度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面向各类功率扰动的互联电网频率控制性能评估方法较北美扰动控制方法频率控制效果好,可有效提升系统抗扰动能力,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利。  相似文献   

2.
区域控制偏差评价标准(BAAL)是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新提出的控制性能评价标准,已在北美各大电网开始试运行,但国内对此鲜有研究。该文介绍了BAAL标准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BAAL标准与控制性能评价标准(CPS)中的CPS2标准的差异性;提出了考虑BAAL标准的控制区二次调频容量需求预测新方法,并探讨了最大允许越限时间、安全裕度和CPS2补充约束对控制区二次调频容量需求的影响;最后以上海电网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将控制区预测的二次调频容量需求减少5%以上。  相似文献   

3.
张国威 《电网技术》1996,20(9):58-62
本简要了北美联合电力系统的现状,可行性管理、运行控制、电力市场以及经济运行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我国电网运行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节能降耗的呼声越来越高,变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厂商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拼技术、拼价格、拼服务,力争占据一席之地.以控制产品著称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在变频器方面,拥有"全球领先,北美第一"的一系列A-B品牌的优秀产品.面对相对残酷的中国市场,如何推进北美第一的优势?从技术与市场的角度,罗克韦尔自动化中、低压变频器运作之道何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CC-2000平台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的特点和华北、东北联网后华北电网AGC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互联电网和跨大区电网的AGC采用联络线频率偏差控制方式和按北美可靠性委员会(NERC)CPS标准控制与考核是必然趋势。建议对互联电网和跨大区电网的AGC采用CPS标准控制与考核问题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方电网控制性能标准(CPS)指标存在与控制区域规模相关的特殊规律:在负荷规模相差悬殊的控制区域之间,CPS1指标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北美CPS原理的深入分析,研究并验证了该现象的产生机理,指出由于区域控制偏差的平均波动与频率响应系数总体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因此CPS用于评价规模悬殊区域控制性能时存在适用性问题。引入各控制区域中短周期负荷波动平均幅值,提出了北美电力可靠性集团(NERC)标准评价规模悬殊区域控制性能的适应性调整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规模悬殊区域间CPS1指标的特殊分布现象,能够解决CPS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勇 《湖南电力》1999,19(6):28-30,41
介绍了北美电网的网间控制标准,认为ACE的控制是现代互联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并将华中电网目前所采用的类似的运行标准之进行比较,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与差距,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  相似文献   

8.
西欧、北美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文是国家电力公司赴西欧、北美进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专题考查报告的一部分。介绍了西欧、北美变电站自动化和调度中心的概况,以及被考察的变电站采用的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包括网络结构方案、变电站自动化的间隔层设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站控层、站控层的软硬件工作平台、控制操作及操作防误闭锁的实现方式、站控层的特点等。此外还涉及到电磁兼容问题和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北美UL标准和国际IEC标准中针对LED照明产品的接触电流测试方法。对LED照明产品的研发,测试认证,以及质量控制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北美家用配网电压广泛采用两相三线型式,即由相位互差180°的双火线和零线组成。对于这种电压型式,并网运行的逆变器仍需考虑两相负载不对称问题。此外,对于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采用直流中点与交流中性点互联的三电平拓扑可更好地抑制共模。针对北美两相三线电网电压,对非隔离型两桥臂三电平逆变器进行直流电压外环、逆变电流内环的控制,并叠加负载电流前馈,在稳定直流电压的同时实现对不对称负载电流的跟踪;同时,采用适当控制方法来抑制逆变器直流中点的偏移。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励磁控制方法的发展经历了线性单变量控制、线性多变量控制、非线性多变量控制及智能控制几个发展阶段,其中线性多变量控制可分为强力式、PID+PSS、线性最优等励磁控制方法;非线性多变量控制可分为鲁棒、变结构、自适应、内模、预测、灰色、自抗扰、Lyapunov、反步、无源、Hamilton、反馈线性化等励磁控制;智能控制可分为模糊、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专家、学习、遗传、模糊神经等励磁控制。全面地概括了励磁控制方法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按控制理论发展规律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分析这些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说明励磁控制与其他控制之间的协调方式,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福杰 《微电机》2020,(6):103-107
采用模糊PID控制和神经网络PID的控制方式分别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恒负载实时调速分析,对比了研究两者的控制性能。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控制程序,分别采用两种控制方式构建对于永磁同步电机的闭环控制模型进行仿真,进行模糊PID控制和神经网络PID控制对永磁同步电机的闭环控制效果对比。经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控制在抗扰动方面优于模糊PID控制,而模糊PID控制在实时性方面较为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实用的中储式球磨机制粉优化控制系统,此系统分为稳态优化控制和制粉系统启停优化控制。稳态控制采用三层控制方式,将控制分为模糊回路控制层、解耦系数控制层和目标优化控制层。系统启停控制将过程控制、调节控制、协调控制相结合,实现优化复杂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实施效果表明,该优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制粉系统的全自动控制,运行稳定可靠,节能效果显著,可自动适用于各种不同煤质。  相似文献   

14.
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谐波问题日益严重,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是补偿电力系统谐波及无功功率的重要装置,其控制方法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出了许多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简要介绍了单周控制、滞环电流控制、空间矢量调制、无差拍控制、滑模控制、重复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迭代自学习控制、无源性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在APF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一些改进的方案,并展望了未来控制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微电网的协调控制方法是微电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主从控制方法是微电网协调控制中的常用方法。针对传统的主从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辅助微源的新型主从控制策略。在传统主从控制基础上,增设一个采用下垂控制的辅助控制单元,此辅助单元可与主控单元一起共同支撑微电网的电压与频率稳定,且当主控单元出现故障时可替补充当新的主控单元,克服了传统主从控制采用单一主控单元发生故障时微电网崩溃的危险,从而增强了主从控制方式的稳定性。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理论与常规PID控制的模糊PID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是工业控制中两种常用的控制方法,然而,随着工业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及对控制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单一的模糊控制或PID控制已无法适应并满足控制系统对复杂程度和控制精度的要求。通过深入分析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各自优势及不足,提出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模糊PID控制方法,仿真实例表明,模糊PID控制方法能有效减小系统的超调量,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缩短系统的调节时间,大大增强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作为保证直流微电网稳定高效运行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分级控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分级控制的实现通常建立在下垂控制之上,因此该文对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分级控制技术进行综述研究。首先,通过对已有下垂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系统地评述传统下垂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其次,针对传统下垂控制的缺陷,主要介绍了改进的主级控制、次级控制和第三级控制的分级控制方法,同时根据通信方式的不同,将次级控制分为三种协调控制方法。此外,该文着重讨论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次级控制在直流微电网应用中的优越性和协调控制所面临的通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最后,对直流微电网下垂分级控制的现有研究技术进行对比总结,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感应电机控制策略的发展,对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反馈线性化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与智能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与实际运用的探讨,并分析了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提出控制策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先进控制理论的完善以及各种新型智能控制理论的出现,诸于解耦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神经元控制、自寻优控制等许多先进控制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球磨机制粉系统的控制和优化当中。概述了当前运用比较广泛的各种高级控制方法在球磨机制粉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个人工作现场工作的经验对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和应该加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玉环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焊接监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勇 《电力建设》2007,28(10):88-91
文章论述了华能玉环电厂1 000MW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焊接监理工作, 包括指导思想、依据、人员控制、焊材控制、母材控制、设备控制、环境控制、工艺控制、验收控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