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儿童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发展目标。城市街区公共空间作为儿童活动的重要载体,其边界空间是吸引儿童与公共空间环境产生互动的重要过渡空间,建设儿童友好的边界空间对提高街区公共空间的儿童友好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儿童行为心理特征分析,探讨了儿童友好的城市街区公共空间边界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国际上,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可以分为正式游戏空间研究和非正式游戏空间研究两部分。正式的儿童游戏空间,即特别为儿童使用设置的游戏空间,包括运动场、公园等。非正式游戏空间指正式游戏空间外的其他空间。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偏好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城市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正式的儿童活游戏空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开始关注非正式的儿童游戏空间。  相似文献   

3.
儿童空间利益与城市规划基本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儿童户外活动现状为基础,揭示儿童户外空间在城市空间扩张的背景下变得岌岌可危、甚至消失的现象,在儿童权利普遍遭到误解的背景下,儿童空间弱势只是其表象之一,在空间调配机制上,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城市规划遵循传统社会价值观对儿童利益的忽视和替代性抛弃.通过引入国外"亲儿童型城市"的概念及方法,提供一种更加系统全面保障城市儿童空间利益的城市策略.最后总结儿童空间弱势与社会、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提出传统城市规划的弊病以及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邻里公园中自然式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城市儿童缺乏自然体验的现状,结合城市邻里公园特征及其与儿童游戏场地的空间关系,探讨城市公园内自然式儿童游憩空间设计。基于学龄前儿童行为心理认知特点,通过对自然式儿童游憩空间特点、影响因素等分析来进行研究。总结出城市邻里公园自然式儿童游憩空间构成模式,其空间由5部分构成:边界、入口、内部活动空间、观看空间、配套空间,使设计有所参照,为儿童健康成长创建适宜的游憩空间。  相似文献   

5.
户外活动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快速城市化使城市人口与建筑密度不断提高,可供城区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空间亟待拓展。公共建筑屋顶作为存量巨大的城市资源,目前在开发利用时对儿童利益的考虑较为有限。文章通过分析当今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载体及拓展路径,指出利用公共建筑屋顶作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优势和意义,并以儿童友好的视角,结合原型提炼和典例分析,从空间形态、空间界面、交通连接和景观主题四方面探讨了公建屋顶户外活动空间应有的环境特征,进而提出屋顶空间利用应重视儿童权益、成为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多样化补充、提升空间品质等建议,以期为拓展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城市开放空间是儿童户外游憩、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纵观中国目前城市,却未有从儿童层面考虑,如果把儿童看作弱势群体的代表,那么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是否得以体现堪忧。论文从城市开放空间的定义入手,通过国外规划设计实例,探讨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应对。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小型绿地及公园儿童游戏场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英 《四川建筑》2011,31(1):42-45
儿童游戏场是儿童游戏活动的空间,由于目前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游戏场也日益受到关注。论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小型绿地及公园的范围内,结合儿童心理及行为模式,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城市是基于市场经济效率导向的,其空间主要呈现增量扩张的快速发展态势,但逐步失去了对"人的抚育"功能,尤其忽视老人、妇女、儿童以及身体残障人群的需求。基于儿童权利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分析国外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代表的空间实践,强调和保障儿童空间权利行使的主体地位,以儿童参与为重点,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中,形成"儿童空间需求表达→设计与决策→物理空间呈现"的有效途径和制度保障体系。就国内而言,在儿童尚作为"权利客体"的境况下,深圳市尝试探寻由成人与儿童合作、从战略引领到项目落实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儿童游戏权利导向的游戏空间环境不仅是衡量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指标,更是推动城市韧性发展的关键。文章以保障儿童游戏权利为目标,聚焦城市建成环境中“危机灾难”和“日常风险”下儿童游戏空间的保障发展策略;基于城市“日常风险”,分析国际城市从政策实施、空间供给、社会支持层面的响应措施和保障机制;提出在城市发展转型时期,构建一种基于儿童日常游戏成长需求的城市韧性空间服务系统“儿童游戏基础设施”,通过空间品质的配套提升、政策的传导实施,以及社会服务的保障支持,重塑城市空间发展与儿童游戏权利保障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几十年的城市化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方向由"量"转变为"质",以人为本的空间品质提升成为了发展主题。儿童友好型城市强调儿童在城市空间中的权利,其空间构建也成为了提升城市品质的切入点。文章通过对儿童空间心理及行为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儿童友好建筑的设计原则,在城市关系、功能布局、空间尺度和设施元素四方面提出了设计方法与策略,并以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为更准确地反映重庆市北碚老城区儿童享有户外活动空间资源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配置的社会绩效评价方法,基于行政单元之下更微观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更精细的常住儿童人口数据,以地形、道路、边界围合及用地性质等因素划定的功能单元作为研究单元,计算各功能单元儿童人均享有面积,进而评价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的社会绩效。结果表明:北碚老城区缺乏对专属型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不公平;相对低绩效水平的功能单元占单元总数的29.41%,未来应首先关注低绩效单元中儿童活动空间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开敞空间是儿童活动接触最频繁的地方,愉快而健康的室外活动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成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城市开放空间质量特征和儿童行为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了儿童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游戏的特征,分别从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改善公共空间质量等方面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儿童友好度。  相似文献   

13.
易芬 《建筑与文化》2016,(6):151-153
本文采用心理地图法和行为追迹法结合观察与访谈,以居住区内的适龄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南京市奥体新城青桐园居住区内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现状和儿童理想的游戏环境的可供性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居住区内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可供性结构,对住区中儿童活动的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文 《山西建筑》2012,(30):17-18
以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及活动空间的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儿童户外活动的因素,并将儿童心理、行为的理论研究及儿童偏好需求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总结了现代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策略,从而更有效的保障及真正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利。  相似文献   

15.
胡硕  周寒宇 《中外建筑》2013,(11):80-81
本文通过对儿童游乐场景观要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针对如何优化儿童游乐场所的空间环境质量、如何增强游乐场所趣味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对创造优质的儿童游乐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而老年人户外活动是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特征分析,结合国内外城市公共户外空间的对比,从活动空间、社交空间、休憩空间、服务空间分析了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共户外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公园在满足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游憩活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以深圳湾滨海公园为例,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和使用者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与使用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使用者的植物景观空间行为偏好,为建设适宜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高质量城市公园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Outdoor spaces are important to sustainable cities because they accommodate pedestrian traffic and outdoor activities, and contribute greatly to urban livability and vitality. In the global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outdoor spaces that provide a pleasurable thermal comfort experience for pedestrian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living.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comfort on outdoor activities is a complex issue comprising both climatic and behavioral aspects; however, current investigations lack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research over the past decade on the behavioral aspects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perceptions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the use of outdoor spac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planning. We further discuss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based on behavioral aspects and the need for predicting tools in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patial, temporal, age and gender patterns of outdoor social activities in urban neighbourhood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properties of urban form. Informed by theories and mapping techniques in urban sociology, urban design and behavioural research, the paper develops a methodology for mapping outdoor social activities and applies it to four case studies in London and Berlin. Findings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types of activities are spatially distributed, reflecting socio-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iven neighbourhood.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esearch to ongoing debates such as gendered space and age-friendly communities and suggests methodological improvement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郑志颖  陶春晖 《山西建筑》2014,(21):217-218
在对黑龙江省内具有相似规模小城镇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寒地小城镇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存在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城镇外—城镇内—居住区"三层级的城镇绿道网络,对绿道宽度、种植设计、节点空间设置、融雪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从多个方面解决寒地小城镇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