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10):1930-193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SDS/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单体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系统地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配比对乳液聚合过程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用量为2%4%,SDS/OP-10配比为1∶24%,SDS/OP-10配比为1∶21∶1,引发剂用量为0.2%1∶1,引发剂用量为0.2%0.4%,AA用量为1%0.4%,AA用量为1%2%,主单体总量为40%,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1时,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及乳液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微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反应型乳化剂和阴非离子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以过硫酸钾作为热引发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了性能优异的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微乳液.研究发现混合乳化剂用量占单体总量3%(其中种子阶段的乳化剂用量为2.5%)、丙烯酸用量2%、电解质用量0.15%、引发剂用量0.3%(其中种子阶段的引发剂用量为0.225%),中和率在70%~75%时,微乳液固含量高(47.5%)、粒径小(<70 nm)、凝胶量低且漆膜光泽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6,(10):1930-193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SDS/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单体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系统地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配比对乳液聚合过程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用量为2%~4%,SDS/OP-10配比为1∶2~1∶1,引发剂用量为0.2%~0.4%,AA用量为1%~2%,主单体总量为40%,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1时,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及乳液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耐水性好和附着力高的舍硅羟基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羟基单体用量、有机硅单体用量与引入方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B)为0.90%、w(引发剂)为0.45%、w(HEA)为10%、w(A-151)为5%时,合成的含硅羟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5.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合成了稳定的聚(甲其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离聚体乳液,并考察丁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丙烯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离聚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涂料》2019,(5):49-54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主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为乳化剂,碳酸氢钠为缓冲剂,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用丙烯酸乳液。探究了丙烯酸单体用量、T_g、引发剂(APS)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单体用量占单体总量的1%(质量分数,后同)、APS占单体总量的1%、乳化剂占3%、T_g设计为30℃时,合成的水性羟基丙烯酸乳液制备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其涂膜附着力好、耐水性好,铅笔硬度可达2H。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复膜胶,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功能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比BA∶MMA∶AA为80∶19∶1,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0.7%,乳化剂SDS与OP-10的质量比为1∶2.5,乳化剂用量占单体质量3.5%的条件下,聚合过程稳定、产率高,制备的乳液粒子较细、黏度低、稳定性好,纸塑剥离强度可达40.4 k N/m。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作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作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进行乳液聚合,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增深剂。最佳合成条件: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与丙烯酸丁酯按4∶6的比例聚合、单体用量占水相的80%、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6%、乳化剂SDBS∶OP-10=2∶1,占单体总量的4%、保温反应4小时。  相似文献   

9.
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反应性乳化剂烷基酰胺乙烯磺酸钠(DNS-86)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配型乳化剂,正戊醇(n-PTL)为助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的四元共聚微乳液。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及配比、软硬单体配比等因素的影响。FT-IR和DSC测试结果表明,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单体间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TEM测得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35 nm。当m(BA)∶m(St MA)=4∶6,m(DNS-86)∶m(OP-10)∶m(n-PTL)=11∶3∶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7%时,所得乳液性能优良,粒径在纳米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混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苯丙乳液.结果表明,当m(St):m(MMA):m(BA):m(AA)=9∶26∶61∶4,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时能够得到乳液粒径较小,稳定性较好的乳液.将制备的一系列乳液应用于瓦楞纸的抄纸试验,并讨论了苯丙乳液各影响因素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辐射吸油性复合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单体,BPO为引发剂,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酯为交联剂,无纺布为基材,在微波辐射下分别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β-羟乙酯的共聚复合吸油体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复合吸油体。并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辐射功率诸因素对高吸油性复合体的性能影响,从而制得了性能优异的吸油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酯单体、官能单体、引发剂和阻燃剂等为原料制备了阻燃丙烯酸酯类涂层胶粘剂。讨论了单体、引发剂、溶剂和阻燃剂等对产品的成膜性、柔韧性、耐水洗性、耐磨损性和耐刻划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丙烯酸酯类涂层胶粘剂中各成分的最佳配比为w(甲基丙烯酸甲酯)=8%~12%,w(丙烯酸乙酯)=20%~28%,w(丙烯酸丁酯)=60%~72%,w(顺丁烯二酸)=4%,w(偶氮二异丁腈)=0.18%,w(阻燃剂)=27.2%(相对于阻燃涂层胶粘剂而言)。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阴-非复合表面活性剂(WE-9)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WE-9)=0.6%,w(APS)=0.5%,该无皂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崔小琴  赵启文  鲁佳 《广东化工》2011,38(1):20-21,59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和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中和度为80%,单体质量配比为5.0:5.0:2.0,单体总浓度为35%,引发剂浓度为0.5%,交联剂浓度为0.55%时,合成树脂的吸水能力较强,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SEM基本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环氧树脂(EP)为改性单体、丙烯酰胺(AM)为内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以及乙酸乙酯/乙醇为混合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PSA(压敏胶)。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等对PS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2-EHA)=20%、w(MMA)=13%、w(BPO)=0.5%和w(AM)=0.6%时,PSA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当w(EP)=5%时,PSA的耐高温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硅烷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571)、(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合成有机硅单体含量为45%的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及其种类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硅烷配比、溶剂配比对体系的影响.FT-IR表明:有机硅单体参与了共聚.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树脂。讨论了乳化剂、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对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致孔剂用量等对聚丙烯酸酯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发现当反应单体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十二酯的摩尔比为3∶1,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致孔剂乙酸乙酯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0%时,合成的聚丙烯酸酯树脂对煤油、甲苯和CCl4的吸收率分别为7.12、18.10和33.39g·g-1,表现出良好的吸油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丁酯改性C_9石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烯酸丁酯改性C9石油树脂,以AIBN为引发剂,以正庚烷为溶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C9石油树脂/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中单体的选择、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率以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0.75 g,丙烯酸丁酯的用量为12%,在此条件下,产物的接枝率为27.03%。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接枝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VAc/BA/AA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原料、丙烯酸(A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改性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钠(MS-1)为新型乳化剂体系,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VAc/BA/AA共聚乳液胶粘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单体及种子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m(VAc)∶m(BA)∶m(AA)∶m(APS)∶m(OP-10)∶m(MS-1)=83∶14∶3∶0.4∶1.25∶0.25、w(种子单体)=17%(相对于总单体而言)时,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Wool fibres were grafted with methyl acrylate, ethyl acrylate, n-butyl acrylate and methylmethacrylate to various percentages of grafting in nitrogen atmosphere using ceric ammonium nitrate in nitric acid as initiator. 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the initiator, acid, monomer,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grafting were investigated. A comparison of such results indicated the following reactivity order of monomers: methyl acrylate > ethyl acrylate > methylmethacrylate > n-butyl acrylate.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grafts were investigated by isolating the grafts from the fib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