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利用96孔板和紫外显影相结合的定向快速筛选方法,从烟台渤海湾采集的腐败鱼尸上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产烟酸羟基化酶的菌株H9,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对其产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15 g/L、玉米浆15 g/L、烟酸10 g/L、K_2HPO_4 1.0 g/L、初始pH 7.0、培养温度25℃、接种量7%、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优化后烟酸羟基化酶活力达到0.37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68%,采用静息细胞转化生产6-羟基烟酸产率达到124.77 g/L,具有工业化生产6-羟基烟酸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胶原蛋白难消化利用的现状,自烟台近海分离筛选产胶原蛋白降解酶的微生物,获得高产菌株SM12,并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确定菌株SM12为琥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uccinus)。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为20 g/L葡萄糖,15 g/L牛肉膏,20 g/L NaCl,10 g/L明胶,初始pH 7.5,培养温度37 ℃,接种量7.5%(V/V),装液量100 mL/500 mL。在此最佳条件下,筛选的菌株SM12在发酵24 h后获得最大胶原酶活力185.32 U/mL,具备在水产加工下脚料高值化加工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酪素培养基和脱脂乳培养基筛选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肠道内产蛋白酶菌株,共获得40株蛋白酶产生菌,其中8株蛋白水解圈较大,菌株编号为P1~P8.选取水解圈直径最大的P15为出发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摇瓶发酵探讨最佳产酶条件.结果:生理生化反应将P5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蛋白酶最适产酶条件为:40℃、初始pH7.0、接种量3%、15mL/250mL的装液量、180r/min、培养时间35h,最大产酶量168.3U/L;添加微量Mg2 、Mn2 、Ca2 有稳定酶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四川泡菜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γ-氨基丁酸(GABA)能力较强的乳酸菌W1-9,根据菌落和个体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 DNA序列的系统鉴定,菌株W1-9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W1-9在含10 g/L谷氨酸(Glu)的MRS培养基中培养3 d,可产生2.18 g/L GABA。通过对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黄瓜汁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 H 5.5,底物谷氨酸钠(MSG)添加量12 g/L,菌液接种量1.2%,在该条件下GABA产量达到7.62 g/L。  相似文献   

5.
通过摇瓶培养对菌株SFGi-1产赤霉素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液化淀粉100g/L,花生饼粉15g/L,豆粕粉3g/L,硫酸镁0.75g/L,磷酸二氢钾1.0g/L: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接种量5%,250mL摇瓶装液量为35mL,起始DH值为5.5,发酵时间204h.在此条件下,菌株SFGi-1赤霉素发酵最高效价可达到1424mg/L.  相似文献   

6.
孙擎  曾林  谭霄  张恕铭  孙向阳  汪杰  胡琼  张庆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4):87-93,100
为拓宽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微生物资源,以四川泡菜为分离源从中筛选高产GABA乳酸菌菌株,并对高产乳酸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高产GABA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益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菌株产GABA能力分析发现菌株AB157的GABA产量最高为1.08 g/L。生理生化和16S rRNA鉴定菌株AB157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确定屎肠球菌AB157的最佳培养条件为L-谷氨酸钠底物浓度5.2 g/L、发酵温度31 ℃、初始pH7、发酵时间70 h,在此条件下,屎肠球菌AB157的GABA产量达到1.60 g/L。屎肠球菌AB157的益生分析表明,其在pH2.0和3 g/L的胆盐环境中的存活率分别为39%和59%,胆固醇的脱除量为18.09 μg/mL,说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耐酸和耐胆盐特性以及较强的降胆固醇能力,可作为潜在功能性乳酸菌资源进行后续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酵母胞外多糖(EPS)的能力,该研究以近粉红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PFY-Z1为出发菌株,筛选出其最适产糖发酵培养基,并以此为基础,联合应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CCD)试验,优化菌株产EPS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 g/L,硫酸铵15 g/L,硫酸镁1.8 g/L,氯化钙0.28 g/L,磷酸氢二钾0.24 g/L,氯化钠0.6 g/L。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 ℃、摇床转速210 r/min、接种量5%、装液量100 mL/250 mL、培养时间6 d,培养基初始pH值5.10条件下,EPS含量最高,为(4.60±0.13)g/L,是优化前的1.40倍。该研究为今后利用S. pararoseus PFY-Z1产胞外多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酵母菌EPS的工业化制备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黑曲霉菌株1504,通过诱变育种选育得到突变菌株UNⅡ021。为进一步提高产酶活力,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以10%的葡萄糖为碳源,0.5%牛肉蛋白胨和0.5%硝酸钠为氮源,碳酸钙添加量30 g/L,培养基初始pH 5.2,接种量0.05(V/V),培养温度29℃,摇床转速240 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4 d菌株UNⅡ021产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363.04 U/mL,是优化前的2.14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DNA对一株产胞外胶原蛋白酶的菌株AL-13进行鉴定。获得安全、高效、高产量的生产胶原蛋白酶工艺。以胶原蛋白酶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温度、pH、接种量等产酶培养条件后,利用单因素结合响应曲面法优化产酶培养基。结果表明,AL-13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培养温度25 ℃、初始pH8.0、接种量6%(v/v),最适产酶培养基为:葡萄糖8.14 g/L、牛肉膏11.63 g/L、氯化钙0.17 g/L、磷酸氢二钾2.08 g/L、氯化钠9.48 g/L,在该产酶条件下胶原蛋白酶活力预测值为154.89 U/mL,验证结果显示酶活为(153.06±3.73) U/mL,此结果与预测值接近,相对误差为0.04%。本实验成功优化了一株产胶原蛋白酶细菌的产酶条件,产酶条件优化后的酶活(153.06 U/mL)较优化前(16.14 U/mL)提高了9.5倍。  相似文献   

10.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经多次富集和驯化,从养殖场腐烂海带中筛选到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Alg07。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命名为Bacillusweihaiensis Alg07。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株Alg07的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成分:褐藻酸钠9 g/L、蛋白胨1 g/L、酵母粉3 g/L、NaCl 5 g/L、MgSO4·7H2O 1 g/L、KCl 5 g/L、CaCl2 4 g/L;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40 mL、培养温度30 ℃、初始发酵pH 6.5、接种量0.5%、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24 h。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由35 U/mL提高到563 U/mL。  相似文献   

11.
以凝结芽孢杆菌TZB-5菌株为研究对象,在高密度发酵及提高产孢率两方面展开探究,旨在为其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麸皮浸出液能大幅度提高菌密度,硫酸铁是促进细胞形成芽孢的关键因素。菌株高密度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5 g/L、酵母粉5 g/L、氯化钠5 g/L、麸皮浸出液80%、pH5.5;最佳培养条件:培养温度47 ℃、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发酵的菌密度高达5.5×10~9 cfu/mL;菌株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可溶性淀粉10 g/L、豆粕粉10 g/L、酵母粉5 g/L、氯化钠5 g/L、硫酸铁100 mg/L、麸皮浸出液80%、pH5.5,芽孢产量最高达到5.1×10~9 cfu/mL,芽孢率为98.15%。  相似文献   

12.
利用贫营养条件,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红色素的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进行菌株初步鉴定,并经16S rDNA测序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属,将其命名为:Serratiamarcescens JNB5-1。该菌株所产红色素经全波长扫描及LC-MS确定为灵菌红素。对Serratiamarcecens JNB5-1产灵菌红素做初步发酵研究,在蔗糖2 g/dL,牛肉膏1.5 g/dL,CaCl21 g/dL,脯氨酸0.75 g/dL,MgSO4.7H2O 0.02 g/dL,FeSO4.7H2O 0.006 g/dL的培养基中发酵72 h后,其发酵产量可达4.139 g/L。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高效产果胶酶的微生物种质资源,该研究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采自菠萝地的土样中分离产果胶酶微生物,通过测定菌株产果胶酶能力对其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初筛与复筛得到一株产果胶酶酶活最高的菌株XW-18,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产酶条件为:蔗糖添加量40 g/L,蛋白胨添加量20 g/L,发酵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 7.0,在此最佳条件下,所产的果胶酶活力达到(1 804.32±55.28)U/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6株产胞外多糖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联合DNS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产量,筛选高产胞外多糖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高产胞外多糖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产多糖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并利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蔗糖、KNO3、KH2PO4的最适添加量。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菌株TT207,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条件优化,确定其高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蔗糖50 g/L,KNO3 10 g/L,KH2PO4 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培养温度34℃,初始pH6.5,接种量4%,装液量70 mL/250 mL,摇床转速140 r/min。利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菌株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6.04倍。结论:高产胞外多糖菌株枯草芽孢杆菌TT207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2.39 mg/mL,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胞外多糖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一株橙黄色细菌,编号TH-2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归属于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菌株TH-22的培养条件,并初步研究其利用多种糖类物质产油脂和色素的潜力。结果表明,在10 g/L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温度35 ℃、摇床转速150 r/min、初始pH为7.5和NaCl含量为1%的条件下发酵5 d,油脂和色素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87±0.15) g/L和(3.89±0.28) mg/L。菌株TH-22能够利用多种糖类物质产油脂和色素,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红球菌利用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天然干酪等可食用样品中,筛选得到10株脂肪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PM-1产酶活力高且酶解稀奶油产物用于脱脂乳增香的效果最好,该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通过正交试验对PM-1的产酶培养基及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其最适产酶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5g/L,乳脂肪乳化液15g/L,牛肉膏8g/L,硫酸铵1g/L,NaCl 2.0g/L,K2HPO40.5g/L,MgSO40.5g/L,KH2PO41.0g/L;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6.8,25℃,摇床培养72h。以此获得的发酵液酶活力为4.70U/mL。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本研究选取传统发酵食品作为菌株来源,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20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高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及产GABA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得到一株GABA高产菌株14#,其发酵液中GABA含量为2.30 g/L,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研究其产GABA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MRS基础发酵培养基中以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以10 g/L的酵母粉和15 g/L的牛肉膏作为复合氮源,添加1.5% L-谷氨酸钠,接种量为4%,初始pH为6.0,37 ℃静置培养48 h。优化后GABA含量可达9.12 g/L,比优化前产量(2.30 g/L)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发酵产碱性果胶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产酶的最优培养基:30 g/L豆饼粉、35 g/L马铃薯淀粉、20 g/L果胶、2.775 g/L氯化钙、4.025 g/L硫酸锌、113.6 g/L Na 2HPO 4。同时对温度、接种量、发酵pH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温度35℃、接种量3%、发酵过程控制pH=7.4,在此基础上进行补料流加实验,补料配方为350 g/L葡萄糖、10 g/L果胶,补料控制总糖浓度为20 ug/mL,并调整转速和风量控制溶氧30%~40%,最终酶活达到6120 U/mL,较初始酶活1061 U/mL提高了4.77倍。  相似文献   

19.
以COD去除率为指标 ,筛选出可降解橡碗单宁的微生物菌株 ,其COD去除率为5 9%。通过对该菌株产鞣花酸的单因素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株产鞣花酸的最适条件为 :培养温度 30℃ ,培养时间 4d ,2 5 0mL锥形瓶中的装瓶量为 15 0mL ,发酵培养基 (NaNO32 0 g/L ,K2 HPO4 1 0 g/L ,MgSO4 0 5 g/L ,FeSO4 0 0 1g/L ,橡碗单宁 5 g/L ,葡萄糖 30g/L)中单宁浓度为 5 g/L ,pH值 5 0。在此最适条件下鞣花酸产率可达 7 7%。经鉴定 ,该菌株属于半子囊菌纲 ,内胞霉目 ,内胞霉科 ,内胞霉属。  相似文献   

20.
从油坊土壤、饭店、食堂油烟机排气孔等8个取样点获得16份样品,通过溴甲酚紫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选出9株产脂肪酶量高的菌株,其中一菌株A7的产量最高,其酶活为12.9U/mL,以菌株A7为出发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脂肪酶高产的最佳培养基为:大豆油5g/L、蛋白胨20g/L、MgSO_47H_2O 0.4g/L、初始pH 6.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00r/min,优化后产酶量达到19.8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