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明蜂王浆中的植物甾醇组成,蜂王浆样品经冻干、萃取得到王浆脂类物质,再经过皂化、衍生后使用HP-5MS 柱进行分离,采用GC-MS 对蜂王浆中甾醇类物质进行鉴定,并用GC-FID 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蜂王浆中除含有少量胆固醇外,还含有25- 羟基-24- 甲基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 - 谷甾醇、Δ5-燕麦甾醇、Δ7- 燕麦甾醇等植物甾醇;蜂王浆中总甾醇含量在51mg/100g 鲜王浆以上。其中,25- 羟基-24- 甲基胆甾醇、菜油甾醇、β- 谷甾醇和Δ5- 燕麦甾醇含量较高,分别占总甾醇含量的36.79%、6.30%、19.75% 和27.99%。  相似文献   

2.
微孔草种子油中的不皂化物含量为0.6%。采用硅胶柱层析和硝酸银薄层层析方法,从不皂化物中分离出三萜醇和甾醇。已鉴定有4个三萜醇(β—香树脂醇、环阿屯醇、羽扇醇和24—次甲基环阿屯醇),11个甾醇[胆甾醇、Δ~7胆甾醇、菜油甾醇、24—甲基Δ~7—胆甾醇、β—谷甾醇、22—二氢菠菜甾醇、(?)子甾醇、豆甾醇、5,24(28)—豆甾烯醇、Δ~7—燕麦甾醇和7,24(28)—麦角二烯甾醇]。  相似文献   

3.
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酿酒葡萄(美乐、赤霞珠、龙眼、霞多丽)的种籽为原料,提取葡萄籽油,经皂化、萃取制得植物甾醇。采用GC-MS方法首次分析了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结果从葡萄籽油中检测到6种植物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岩藻甾醇、豆甾烷醇、环木菠萝烯醇),其中白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籽油中总甾醇含量高于红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在鉴定出的6种植物甾醇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岩藻甾醇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油脂下脚中甾醇蒸馏浓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前言动物油中的胆甾醇,植物油中的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已成为当今甾体药物生产的主要原料,甾醇及其衍生物作为高级化妆品生产的乳化剂或特种基剂也已进入工业应用。谷甾醇和豆甾醇还以其独特的消炎、退热及抗肿瘤等功能用作临床医药,也早就载入多国药典。谷甾醇在纺织柔软剂、磨木纸浆光稳定剂、汽油乳化剂、颜料分散剂、鱼虾等动物生长促进剂、家蚕人工饲料添加剂、航天食品添加剂等多方面开拓应用也展显出良好前景。油脂中普遍含有甾醇。油脂中甾醇在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甾醇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酮为提取剂、1%硫酸的乙醇溶液和2.0 mol/L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分别作水解剂和皂化剂、三甲基氯硅烷和六甲基二硅胺烷作衍生化剂,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5种烤烟烟叶和10种商品卷烟中的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结果表明:①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RSD<5%,回收率在94.24%~101.22%;②在所测定的烟草样品中,不管是烤烟烟叶,还是烤烟型或混合型卷烟,均是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菜油甾醇的含量次之,胆甾醇的含量最低;③同一产地不同部位烟叶样品总甾醇的含量为下部烟>中部烟>上部烟;④混合型卷烟的总甾醇含量明显低于烤烟型;⑤同一类型的卷烟,国产卷烟的总甾醇含量较进口的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裂解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胆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麦角固醇和菜油甾醇的热裂解产生多环芳烃及其热失重行为,同时将胆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麦角固醇添加到卷烟中以验证甾醇添加量与多环芳烃释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5种甾醇类化合物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下热裂解易于生成多环芳烃,尤其是低环数多环芳烃,5种甾醇的热裂解产物及其分布特点类似。以豆甾醇为例,其热裂解产物中萘及其衍生物占总量的35.44%;②5种甾醇只有一个热失重阶段,在300~400℃区间基本分解完全,推测裂解反应在热裂解过程中占主导因素;③卷烟中甾醇的添加量与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B[a]P)释放量呈明显正相关,其中,豆甾醇对B[a]P释放量的贡献最显著,两倍于卷烟中豆甾醇原含量的添加量,卷烟样品的B[a]P释放量增加了17.8%。  相似文献   

7.
甾醇阿魏酸酯的功能、制备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甾醇阿魏酸酯是甾醇C3位上的羟基与阿魏酸结合脱水形成的结合态植物甾醇衍生物,可分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β-谷甾醇阿魏酸酯、豆甾醇阿魏酸酯、菜油甾醇阿魏酸酯、二氢谷甾醇阿魏酸酯等,是甾醇酚酸酯主要的天然存在形式,广泛存在于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中。由于甾醇阿魏酸酯兼具植物甾醇和阿魏酸的结构,研究表明其比游离甾醇和阿魏酸具有更显著和更综合的生物功效。本文概述了甾醇阿魏酸酯的分布、结构和理化性质,综述了其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和植物萃取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分离纯化等制备方法,比较分析了其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薄层色谱等分析检测方法的优劣,并从制备方法、分析技术、功效评价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对甾醇阿魏酸酯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甾醇阿魏酸酯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植物甾醇对卷烟主流烟气中PAH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GC-MS法研究了在卷烟烟支中分别加入胆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对主流烟气中14种多环芳烃释放量的影响并探讨了甾醇类物质在卷烟燃吸时产生多环芳烃的机理。结果表明:游离甾醇的总量与主流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总释放量以及苯并[a]芘的释放量都呈显著正相关,而不同甾醇类物质对主流烟气中不同的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是有差异性的,胆甾醇显著地影响三环多环芳烃的释放量,β-谷甾醇显著地影响四环多环芳烃的释放量,豆甾醇对于四环、五环、六环多环芳烃的释放量的影响很显著,麦角甾醇对所有PAHs的释放量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植物甾醇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植物甾醇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不皂化物中,随着现代提取技术的发展,植物甾醇提取方法也更加多样化,本文概述了植物甾醇提取分离方法。植物甾醇来源(phytosterol)是植物中的一种有益的活性营养成分。甾醇按照其来源可分为:植物甾醇、动物甾醇和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紫外高效液相法(HPLC-UV)测定植物甾醇中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方法。采用 Waters 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8 nm。实验结果表明: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在38 min内均能实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2.52~50.30、5.08~101.60、5.10~102.00 μg/mL时,甾醇单体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1、0.9989、0.9991,检测限为2.5 μg/mL;日内精密度在0.06%~3.06%范围内,日间精密度介于1.56%~6.61%;加样回收率介于92.74%~106.25%之间。本方法能够准确测定4种植物甾醇中3种甾醇单体的含量,其中大豆甾醇和木甾醇中3种甾醇单体的含量组成差异较大,大豆甾醇中菜油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63.80~251.23 mg/g和134.89~235.04 mg/g,远高于木甾醇中的菜油甾醇和豆甾醇含量,而木甾醇中β-谷甾醇含量为(685.10±7.55) mg/g,则明显高于β-谷甾醇在大豆甾醇中的含量。相对现有的高效液相方法,本方法实现了对混合甾醇中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3种甾醇单体的精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微孔草种子油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  李惠琳 《中国油料》1997,19(2):69-71,7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油料作物微孔草种子油的脂肪酸和不皂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脂肪酸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亚油酸、亚麻酸有较高的含量,三萜醇含有环阿屯醇及其衍生物,4-甲基甾醇以纯叶大戟甾醇和环桉烯醇为主,甾醇以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为主。  相似文献   

12.
植物油甾醇     
崔杨棣 《粮食与油脂》1990,(3):41-52,34
<正> 一、前言早在上世纪后期,在植物油中发现谷甾醇等植物甾醇以来,近百年中,人们对甾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尤其近三十年中,由于甾醇在应用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甾醇研究进入了最盛时期。植物油中的甾醇,原来只知道几种或十几种,现在已分离签定出一百多种。谷甾醇和豆甾醇等主要植物甾醇在甾体药物合成、临床医药、药物配制、化妆品基剂和乳化剂、颜料分散剂、纺织柔软剂,以及化工、食品和饲料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已广泛开展或正在开拓。世界甾醇年产量已达千余吨。我国植物油甾醇资源丰富,几种主要大宗植物油品中蕴藏有甾醇一万多吨。从其副产品或下脚中可提取甾醇上千吨。为了开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甾醇是植物中存在的一大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包括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植物甾醇的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对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植物甾醇/植物甾烷醇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甾醇发展前景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文主要概述植物甾醇的结构、来源、性质、提取和分离,以及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衍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菜籽油不皂化物中甾醇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平  刘尧 《中国油料》1994,16(1):29-32
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将菜籽油不皂化物分离为甾醇、4-甲基甾醇、三萜醇和烃四类。甾醇部分经乙酰化后,由气相色谱法分析,并采用硝酸银硅胶制备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分离。分得的主要组分经薄层、气相色谱、溶点、红外光谱和质谱鉴定,并分离得到β-谷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和Δ^5-燕麦甾醇等纯品,被认定的有24-亚甲基胆甾醇、豆甾醇、Δ^7-燕麦甾醇。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降胆固醇的功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镜  樊蓉 《食品科学》2005,26(8):437-442
植物甾醇和甾烷醇构成的新型保健食品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推荐的十大功能性食品之一。植物甾醇一般是以甾醇酯的形式应用于食品中:含有植物酯化甾醇或甾烷醇的食物能够使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对于功能性食品来说,功效与安全是两大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概述了植物甾醇和甾烷醇(酯)降胆固醇效果以及它的安全性评价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各工艺阶段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5种甾醇(麦角甾醇、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及β-谷甾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烟叶原料中5种甾醇的含量(质量分数)均高于烟梗,且两种烟草原料中的甾醇类化合物均以豆甾醇和β-谷甾醇为主;②在提取和浓缩阶段,甾醇含量均降低,降低量分别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21.35%和15.13%;③在掺配阶段,低浓浆中甾醇实际增加量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10.64%;④在打浆和抄造阶段,甾醇含量均降低,降低量分别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14.06%和14.18%;⑤其余工艺阶段的甾醇含量变化不大,最终再造烟叶产品中甾醇量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48.67%。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14种食用植物油中的植物甾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油中4种植物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方法。选用超高惰性J&W DB-5MS UI毛细管色谱柱,50%KOH-乙醇为皂化剂,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20∶1,程序升温,可在32 min内实现上述4种植物甾醇与其他不皂化组分的分离。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检出限分别为4.41、6.09、3.10、8.62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2。运用该法对14种25个植物油样品中4种植物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油和菜籽油中植物甾醇总量最高,其次是芝麻油;不同种类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牌植物油中各植物甾醇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9.
该文综述植物甾醇研究简史,植物甾醇、胆甾醇、甾醇酯、甾烷醇的结构与特性,植物甾醇精制分离新工艺,及其吸收与代谢,生理机能,产品应用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甾醇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概述了植物甾醇的结构、来源、性质、提取和分离方法,以及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衍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工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