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PMC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合同一般采用成本加激励酬金合同,合同金额由成本、酬金、与风险有关的奖励/惩罚等3部分组成,其中,酬金和奖惩费用与风险密切相关。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角度出发,分析了业主与PMC承包商的风险选择和行为,研究了业主与PMC承包商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条件下的风险分摊率,构建了业主与PMC承包商风险分摊应用模型,从激励机制、监理、PMC承包商融资、市场监督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如何使业主降低风险分摊和获得更多的项目节余。基于风险分摊率确定合理的激励强度,为签订合同激励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为完成项目各自承担相应的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设监理制的三大主体——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出发,分析了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内在原因,认为业主与承包商、业主与监理之间均是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承包商和监理的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其中业主与监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建设监理制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根本原因,所以签订监理合同时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EPC总承包模式下,信息不对称使总承包商容易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给业主带来损失。通过对业主与总承包商的成本与收益作出假设,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双方共赢的激励相容约束模型,对总承包商的机会主义倾向程度、机会主义行为水平、机会主义成本、付出努力水平和业主支付的合同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并使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业主适当提高合同价格可以激励总承包商付出更多努力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高机会主义成本可以有效抑制总承包商机会主义倾向和机会主义行为水平;利润并不是总承包商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唯一考量因素,为防止业主惩罚、声誉损失和信任降低,总承包商往往谨慎选择一个最佳而非最高的机会主义水平。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中关于合约治理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仍存在一定分歧,合约治理与权力机制如何共同影响组织间合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检验了合约控制功能对承包商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探究合约控制功能与业主权力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共同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回有效数据181份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约控制功能对承包商角色内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承包商角色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业主的专业权力和强制权力对合约控制功能与承包商角色内行为之间的关系有正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强调了合约与权力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缓解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为工程实践中业主如何设计合同及管理承包商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之间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分别构建“业主—总承包商” 一级激励机制模型和“业主—总承包商—两个分包商” 二级激励机制模型,分析信息结构对多级工程供应链中多边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 无论是一级激励还是二级激励, 多边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得总承包商获得信息租金,从而扭曲总承包商工作努力和业主的收益; 业主在选择合作伙伴时, 委托代理链越长, 越要谨慎考察总承包商的能力水平;随着委托代理链的增长,业主和总承包商宁愿降低自身收益,以激励总承包商和分包商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6.
洪巍 《建筑经济》2013,(5):40-43
大型工程一般由政府主导,投资巨大,关系国计民生,且有些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超过百年,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利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引入朱兰最佳质量成本模型,考虑质量与成本间的补偿关系,探讨大型工程组织中业主与承包商基于质量的利益激励机制,并提出隐性声誉激励方式,对激励机制研究进行拓展。研究表明,业主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来诱导承包商自觉地提高工程质量,使其与业主的目标一致,从而形成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设立法定抵押权、工程留置权、优先受偿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 (承包商 )进行工程建设 ,发包人 (业主 )支付工程价款的合同。在建设工程合同中 ,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的。承包人按照合同完成工程建设后取得相应报酬是承包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发包人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约定支付工程价款是发包人必须承担的义务。目前我国建设市场机制尚未成熟 ,业主违约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制约 ,压价、回扣、垫资屡见不鲜 ,尤其业主拖欠工程款已经成为困扰工程建设领域的一大顽症。健全法律体系 ,完善合同管理 ,明确责任关系 ,规范业主行为 ,应当成为彻底根治业主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业主是投资方,承包商是施工方,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的第三方。就合同关系而言,监理与承包商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却又都与业主有合同关系。虽然监理、承包商都是从业主处取得劳动报酬,但是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来看,承包商有义务将工程建设好,监理有叉务督促承包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工程项目中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对抗性的关系是导致项目出现成本超支、延期交付、质量缺陷等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在重大工程项目中更容易出现。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整理了工程项目中业主对承包商的11条关系管理策略:选择好的承包商、让承包商提前参与项目、签订一份好的合同、高层支持和参与、加强沟通、联合解决问题、培养跨组织的协作氛围、加强变更管理、相互信任和允诺、共享资源、定期监测关系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业主对承包商实施关系管理策略的流程及运作机制,为建筑行业从业者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设计是维持工程项目中信任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业主方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得出承包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做出的辜负与不辜负信任的行为集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访谈,考察了能够在合同谈判阶段加入的应对承包商上述两类行为的条款,从而得出业主维系信任的策略矩阵。结果表明:可通过对两种类型的条款进行设计来保证项目中的信任有效维持;基于业主的视角,对于承包商不辜负业主信任的行为,业主可以使用激励类、事后商议类的柔性条款促使鼓励,对于承包商欺骗和自利等辜负业主信任的行为,业主可以使用惩罚类、保函类和清晰规定合同事项及界限的刚性条款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11.
在契约参照点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建设工程合同事后补偿对初始合同参照点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构建了合同参 照点被中介的调节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初始合同中风险责任条款通过公平感知这一 中介促进承包人的积极履约行为,而合同事后补偿会以公平感知为中介,负向调节风险责任条款与承包人履约行为之间的关 系,从而诱发负向参照点效应,合同补偿出现激励失灵。建设工程合同设计应注意固化契约参照点,同时保证合同事后补偿 的执行情况与预期一致,并在事前补偿与事后补偿间找寻一个平衡。为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合同事后履约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能有效抑制大型、特大型 EPC 工程项目中的委托代理现象的发生,保证投资效益。但是不适当的激励将增加投资方的建设成本,加大投资负担,降低总承包商合作的意愿,得不偿失。因此为了量化激励机制的具体标准,达到对委托代理风险的控制,通过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投资方与总承包商的博弈模型,借助复制动态方程、雅可比矩阵和复制动态相位图计算并判断演化博弈稳定策略(ESS)和博弈演化路径,最终针对不同的情况确定奖惩标准的合适取值范围,为投资方控制 EPC 项目的委托代理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EPC 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二层链式委托代理结构。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 EPC 项目中业主、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三者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二层链式委托代理的 EPC 激励模型。研究表明:在 EPC 模式下,业主可以通过鼓励总承包商进行更多合理分包获得更高效益,且业主的效益受到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分包商的成本系数、风险规避度及其所面临的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负面影响;而当总承包商尽量多地选择工程分包时,其产出就越依赖分包商的努力,总承包商就需要对分包商进行更大的激励。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基本建设投资巨量化的特点日益明显,实务界针对这种大型公共项目创造了大标段招标的承发包模式。然而,大型公共项目以大标段招标总承包模式招标缔约后,缔约合同前风险不合理分担或缔约合同后的风险变异容易导致风险回流套牢业主。为此,解构了新形势下大型公共项目总承包模式的“市场—科层”的二元混合治理结构,即业主—总承包商之间通过市场选择的合同治理和总承包商-承建工区之间企业内部的科层治理。在新形势下大型公共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内外二元耦合,据此指出大型公共项目风险回流止逆路径,并拓展了项目治理理论,为工程项目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抑制交通 PPP 再谈判的频繁发生,在 PPP 初始合同中引入柔性合同条款,并以交通量波动作为判断社会资本方是否发起再谈判的量化指标,对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演化规律展开研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规律,得到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与交通量波动的关系;设计基于交通需求风险共担的柔性合同,对比分析有无柔性合同条款下交通 PPP 项目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柔性合同可以促使社会资本方在实际交通量低于预期时的策略选择朝着不发起再谈判演化,从而有效抑制交通 PPP 再谈判的发生。研究结论可以为 PPP 柔性合同的设计及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代建制下公共工程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乐平 《山西建筑》2007,33(17):248-249
运用博弈论对公共工程代建制中业主、代建单位和承建商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博弈均衡的基础上提出了业主应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使代建单位和承建商的行为更接近业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工程总承包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考虑现实生活中供应链参与方动态多期合作的特 性,建立工程总承包静态和动态合作模型,探讨不对称信息分别对静态、动态合作下总承包供应链参与方决策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会扭曲总承包商的行动,降低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而由于动态前后两期的相互 制约关系,使得总承包商比静态条件下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效地减少了业主在第一期的道德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总包模式的内涵,建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模型和项目管理模式成功要素体系,并以马来西亚某房地产项目为例,从业主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房地产企业在海外项目中应用大总包模式进行项目管理的成功要素。结果表明,业主应选择具有有较强管理能力和丰富大总包经验的总包单位和总包项目经理;通过明确合同要求,合理进行合约分判和引入激励机制来优化合同设计;与总承包商和顾问建立基于信任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共同应对项目内部变化和外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