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俊伟 《山西建筑》2009,35(34):13-14
分析了羌族建筑的风格,研究了羌族建筑材料及羌族建筑的艺术,探讨了羌族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保留羌族建筑风格的方法,以更好地发挥羌族建筑对灾后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羌族板屋作为川西河谷地区最主要的羌族建筑,其建筑空间具有浓烈的民族地域色彩。随地方经济的发展,羌人逐年迁移下山,板屋建筑逐渐增多,但其建筑空间的民族特色逐渐消失,有的被现代化空间所取代。通过田园调查、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羌族板屋建筑空间布局的特征、成因,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建筑空间平面功能布局、竖向空间、室内重要家具的演变规律,以为日后川西河谷地区羌族板屋建筑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明 《河南建材》2009,(6):130-130
"5·12"汶川大地震使聚居于岷江上游的羌族碉房建筑受到了严重破坏.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地震造成的羌族碉房和碉楼建筑受损程度除区域性差异外,建筑材料、修建技术、建筑体量等皆与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密切关系.并总结出羌族碉房传统建筑中可以借鉴的抗震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羌族文化,民风民俗看羌族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自称“日玛”(zma)、“田麦”(zinc)或“尔玛”(xm)、“尔麦”(xme).是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和绵阳市的北川等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羌族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包括:藏、彝、白、哈尼、纳西、深深、拉枯、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土家、阿昌等族有族缘关系。应该说羌族历史在我国民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氓江上游的自然环境和数千年人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羌族建筑文化内西。现在遗存的绸楼、完票、索桥、栈道刻下了数千年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探索发掘羌…  相似文献   

5.
从21世纪中国建筑发展来看,各民族文化是我们挖掘与吸收的源泉,羌族建筑与空间设计在民族建筑文化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对羌族庄房空间设计的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羌族建筑的三种形式;以庄房建筑形式为主,分析它的建筑结构,以及影响建筑空间分布的文化信仰与环境艺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川羌族建筑的历史与现状、本质特征以及传统羌族建筑的演变方向加以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力图对"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传统羌族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中所遇到的全新课题给出一个解答:在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以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如何在传统文化丧失殆尽的环境中实现民族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羌族聚居区造成的严重破坏,结合羌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性需求,探讨了灾区重建中羌族文化建筑表达的基本模式,重点从选址和重建建筑语汇更新两方面作了探讨,并提出了重建中所面临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羌族建筑与村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浩 《建筑学报》2003,(8):62-6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许多民族的先祖,研究羌族民居的特点对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对羌族住宅、碉楼、村落形态等的概略性介绍,为了解羌族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查阅法、田野调查法、建筑气候分析法等,分析羌族地区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从与生物气候相关联的温度、辐射、风向等因素入手,通过实地测量的部分数值和可持续参数比较,以及探讨其保温防寒、引入主导风方面的朴实措施,揭示羌族传统建筑设计和建造中的节能、节地、节材、环保等方面的观念,归纳出羌族传统建筑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以便在今天的羌族地区新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运用。  相似文献   

10.
谢珂珩 《四川建筑》2008,28(1):46-48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传统聚落传承着许多人类发展的生命印记.通过分析羌族传统聚落形成的原因,总结出羌族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找寻其在中国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上的价值,呼吁对羌族传统聚落进行及时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