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黄浦江原水中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微囊藻毒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10mg/L的粉末活性炭在40min内对MC-RR、MC-L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和45%,而且在一定初始浓度范围下,对于给定的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在天然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两种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与其初始浓度无关;粉末活性炭对疏水性较弱的MC-RR的吸附效果要略高于疏水性较强MC-LR的吸附效果,原因为两种微囊藻毒素分子在吸附条件下所显带的电荷之间的差异有关,在中性条件下,MC-RR、MC-LR显带的电荷分别为0和-1,从而造成微囊藻毒素与活性炭颗粒之间静电引力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炭/超滤膜(PAC/UF)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考察了EE2初始浓度、过滤速率、PAC投加量、水体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及有机物等因素对PAC/UF组合工艺去除水体中EE2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UF对EE2的截留效果极差,截留率约为5%;PAC/UF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EE2,且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会降低组合工艺对EE2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联用、聚合氯化铝强化混凝沉淀3种方法对水中铅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对水中铅的去除效果不明显;采用活性炭吸附+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联用与单独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对水中铅的去除效果差别不大;混凝沉淀可有效去除单纯水源水、水源水与运河水等体积配水条件下的铅,最高去除率达到90%,最大去除能力为5倍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氯丁二烯的去除效果以及吸附时间、投加量和水质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氯丁二烯的去除率在90%以上,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Freunlich吸附等温线;最佳吸附时间为120min;随着投炭量的增加,氯丁二烯的去除率提高,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容量降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粉末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不同,因此在应急处理中,首先应确定原水水质下的吸附等温线,然后计算出投炭量。  相似文献   

5.
在七格污水厂三期工程不同区域、不同气温条件下,分析两级串联生物除臭系统的运行效果,并研究一级除臭系统中煤质活性炭更换前后生物除臭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和气温下,生物除臭系统对H2S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9%以上;NH3的进气浓度均低于厂界排放标准,生物除臭系统对NH3的去除率为10%~40%;生物除臭系统对臭气的去除率为70%~99%。煤质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臭气,更换活性炭后,前4个月活性炭对臭气的去除率从14%提高到23%~65%,6个月后活性炭吸附对臭气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给水深度处理工艺适用的活性炭,对两种不同的活性炭去除有机物、浊度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的选择需针对进水水质,通过静态吸附等温线测定和动态滤柱试验,考察活性炭在静态吸附性能与动态运行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实际去除效果,并结合活性炭的基本性能参数及成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最终选择合适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鲁秀国  翟建 《供水技术》2008,2(1):19-20
采用TiO2复合吸附剂进行了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去除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pH等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并与活性炭吸附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三氯甲烷的浓度为100μg/L时,经TiO2复合吸附剂在一定条件下处理后,去除率达98%,高于或相当于颗粒活性炭吸附法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残留在水体中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需要研究适合的去除方案。采用F-400活性炭吸附去除目前广泛使用的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果发现Freundlich的拟合效果更好。通过酸性、中性、碱性三种p H值条件下的吸附试验,发现中性p H值条件下吸附量最大,酸性下次之,碱性下最小。分析推测出了不同p H值条件下活性炭对喹诺酮类吸附效果差别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乐果为目标化合物,探讨了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以及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三种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乐果的去除效果随着活性炭投加量与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活性炭吸附-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要略好于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但这两种工艺都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乐果.采用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时,乐果的去除率随着石灰碱解的pH值升高而增加.当原水乐果含量为0.182 mg/L,用石灰调节原水pH值为9,投加30 mg/L活性炭吸附20 min后,去除率达89.9%,沉淀出水乐果浓度为0.018 4 mg/L,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合肥市某水厂生产时原水中二甲基异坎醇(2-MIB)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限值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次氯酸钠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对2-MIB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分别单独预氧化对2-MIB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36%和63%,但过量投加均会导致去除率降低;粉末活性炭对2-MIB吸附去除效果好,去除率高达85%以上,但粉末活性投加量过大,吸附时间长,容易穿透滤池,出厂水浑浊度升高;而在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下,2-MIB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同时能大大减少活性炭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內吸磷的吸附去除效果以及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和水质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內吸磷质量浓度为0.30 mg/L,活性炭投加量为20 mg/L时,在去离子水中吸附60 min后,出水內吸磷为0.02 mg/L;在去离子水中的吸附效果优于原水,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原水水质适当调整活性炭投加量或吸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吸附试验考察了2种原材料相同、制造方式不同的破碎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性能。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与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了2种活性炭滤柱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压块破碎炭滤柱对CODMn、TOC、UV254和消毒副产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6.4%,61.5%,72.8%和56.4%,均比原煤破碎炭滤柱高出12%以上。采用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评价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刘旭  刘志滨  吴维 《供水技术》2011,5(6):19-21,25
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呋喃丹的可行性,并采用Freundlich公式拟合去离子水和自来水条件下的吸附等温方程.结果表明,采用粉末活性炭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呋喃丹,在去离子水条件下,呋喃丹初始质量浓度为0.035 mg/L,投炭量为2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呋喃丹的去除率大于98%.根据吸附等温方程计...  相似文献   

14.
炭砂滤池去除硝基苯等微污染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炭砂滤池处理受硝基苯等有机物污染的松花江原水,在保证水厂原运行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50d的跟踪生产运行,考察了炭砂滤池对浊度和CODMn的去除效果,同时通过活性炭对硝基苯等7种有机物的静态吸附试验,分析了活性炭去除各种有机物的难易程度。结果表明,当进水浊度为2.4~5.3NTU、CODMn为2.34~4.36mg/L时,出水浊度始终保持在0.6~1.0NTU、CODMn为1.72~3.54mg/L,保证了炭砂滤池优质的出水水质。由不同吸附时间下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率可知,在7h之前,活性炭对硝基苯的吸附率最低,这说明硝基苯较其他6种有机物的处理难度大,但只要保证一定的吸附时间,硝基苯也可被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饮水厂对微污染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去除效果,以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活性炭选型和炭柱吸附PAEs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炭、煤质炭、果壳炭的吸附行为均符合Freundlich经验模型。当果壳炭投加量为8 g/L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去除率均达到100%,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4.712和5.143μg/g,高于煤质炭和木质炭的相应值。动态吸附试验中,果壳炭对4种PAEs的去除率均在85%以上,平衡浓度低于0.5μg/L。在PAEs进水浓度为5~20μg/L条件下进行果壳活性炭柱吸附试验,发现该深度处理工艺对PAEs的去除效果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且在去除率和吸附稳定性上优于常规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473-475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良好的除铀效果,在所选择的条件下,活性炭吸附法对铀的去除率≥96%,同时对重金属铬、镉、铅、铜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用活性炭吸附法除铀,方法简单,除铀率高,特别适合实验室含铀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岳琳  张子龙  庄园 《供水技术》2015,9(3):15-18,22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与超滤膜(UF)相结合,经微生物的富集形成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系统,以天津工业大学畔湖水模拟饮用水水源,考察了该工艺运行过程中对有机物及氨氮、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投加PAC初期系统对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主要依靠活性炭的吸附及膜的截留作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CODMn去除率逐渐降低,而氨氮的处理效果较差。系统运行30天左右,接触区形成生物粉末活性炭后,生物量明显增加,PAC基本转化成BPAC,系统对CODMn和氨氮的处理效果明显增加,其去除率分别达到75%和65%。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汞、铅、镉等9种重金属污染物,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方法对其去除的效果.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不能去除铅、镉、砷、硒、铬、铍、锑、镍等重金属,而对汞有显著的去除效果.投加5mg/L的活性炭即可去除10ug/L的汞污染物,且吸附速率快,5分钟可基本吸附完全.煤质炭比木质炭对汞的吸附去除效果稍好.  相似文献   

19.
彭敏 《供水技术》2011,5(2):18-20
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四氯化碳,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式,以物理吸附为主,并且在纯水中的吸附容量大于原水;在15-25℃內,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大,但去除率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投加80 mg/L粉末活性炭吸附120 m...  相似文献   

20.
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土臭素(GS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利用小试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粒径对GSM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粒径越小,对GSM的吸附速率越快,吸附效果也越好,这与活性炭自身的性质有关,活性炭粒径越小,比表面积和微孔数量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向其内部径向扩散路程越短,吸附速率越快;在80 mg/L的投加量下,粒径为(80~90)、(90~10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基本可以在10 min内完成,且吸附效果非常好;在10 mg/L的投加量下,粒径为(100~200)、(200~300)、(300~320)和32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效果都比较理想,90 min后对GSM的去除率均在96%以上;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粒径32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为408.17μg/g;粒径在(200~300)、(300~320)和320目区间内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