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相体系中用化学法制备出不同尺寸的掺Dy3+铁氧体纳米磁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表征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室温磁学性能。TEM图片表明,样品的形貌近似球形,平均粒径在15~24nm之间;XRD图谱表明,磁颗粒的物相以Fe3O4为主,结构为面心立方尖晶石型;SQUID测试结果表明,磁颗粒的尺寸不同则磁学特性有所不同,呈现出饱和磁化强度(Ms)随粒径增大而升高的规律;粒径小则剩余磁化强度(Mr)、矫顽力(Hc)小,粒径增大则剩余磁化强度、矫顽力升高。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温度对纳米Mn-Zn铁氧体微粒的Ms、H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和  王德平  姚爱华  黄文旵  周萘 《功能材料》2006,37(10):1551-1553,1560
采用柠檬酸盐自燃烧法制备纳米锰锌(Mn-Zn)铁氧体微粒,研究后续热处理温度对产物的饱和磁化强度(Ms)、矫顽力(Hc)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Mn-Zn铁氧体微粒的Ms、Hc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减小.Ms在热处理温度为450℃时,达到最大值(46.8Am2/g);Hc在热处理温度为400℃时,达到最大值(2.7×105A/m) .纳米Mn-Zn铁氧体微粒的单畴临界尺寸大约为58nm.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和原位聚合法分别制备纳米钡铁氧体(BaFe_(12)O_(19))和聚1-萘胺/钡铁氧体(PNA/BaFe_(12)O_(19))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铁氧体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界面相互作用和磁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TEM、FT-IR和VS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核-壳结构的PNA/BaFe_(12)O_(19)纳米复合材料;PNA包覆后,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Ms)、剩余磁化强度(Mr)均明显减小,矫顽力(Hc)有所增大。随铁氧体含量的增加,Ms、Mr、Hc等磁性能参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大足区天青石锶废渣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锶钡铁氧体(SrxBa1-xFe12O19)。通过XRD、SEM对锶钡铁氧体进行表征,探究沉淀pH值、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锶钡铁氧体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沉淀pH值为12、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2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锶钡铁氧体无杂相且呈明显的六角或近六角片状形貌,饱和磁化强度(Ms)60.29 Am2/kg,剩余磁化强度(Ms)32.16 Am2/kg,矫顽力(Hc)30.08 kA/m,具有永磁体高饱和磁化强度(Ms)和高矫顽力(Hc)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高炉瓦斯泥为原料,经两步法制备出纳米铁颗粒.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微观结构与性能表征之间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境(SEM)、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得的产物进行结构及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级α-Fe颗粒,平均粒径为74nm,外层有Ni的氧化物包覆,其饱和磁化强度Ms=60.85A·m2·kg-1,剩余磁化强度Mr=12.226A·m2·kg-1,矫顽力Hc=21.41kA·m-1.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铁纳米粉体材料与常规材料在磁性能方面的不同,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铁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粒度、磁性能进行表征,并对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静态磁特性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呈规则的球形链状分布,表面光洁,平均粒径为39nm,粒径范围分布区间窄,晶体结构为bcc结构的晶态;纳米结构材料与常规材料在磁结构上有差别,铁纳米粉体的饱和磁化强度Ms为53emu/g,剩余磁化强度Mr为1.5emu/g,矫顽力Hc为32.2Oe。  相似文献   

7.
徐光亮  杨洪杰  唐可  余洪滔  刘桂香 《功能材料》2012,43(21):2962-2965
采用氧化物法陶瓷工艺,在缺铁配方的基础上,制备不同Bi2O3掺量的Li0.45Ni0.2Ti0.1Fe2.25-δO4(δ=0.06)铁氧体样品。结果表明,添加Bi2O3没有在锂铁氧体中形成杂相,烧结后陶瓷样品物相组成单一,结晶状况良好;适量的Bi2O3能有效改善材料微观形貌,促进锂铁氧体的烧结致密化,有助于提高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4πMs和剩磁比R,降低矫顽力Hc。Bi2O3掺量为1.5%(质量分数)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表观密度d为4.72g/cm3,饱和磁化强度4πMs为2.3T,剩磁比R为0.853,矫顽力Hc为2.3×102 A/m。  相似文献   

8.
镨掺杂钡铁氧体-聚吡咯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和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了镨掺杂钡铁氧体/聚吡咯复合膜,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表征了复合膜的结构和形貌,研究了样品的磁性能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剩余磁化强度Mr均比钡铁氧体单膜的低...  相似文献   

9.
多铁材料BiFeO3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铁和硝酸铋为反应物,柠檬酸为络合剂,硝酸为催化剂,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多铁性材料BiFeO3纳米粉体,通过TG-DSC、XRD、FT-IR、SEM及AFM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纯净度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胶过程中前驱液的pH值以及干凝胶的煅烧温度等合成条件对BiFeO3纳米粉体的制备和纯净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最佳的合成条件是前驱溶液的pH=7~8,干凝胶的煅烧温度为600℃.在该条件下得到的BiFeO3纳米粉体中无杂相Bi25FeO40和Bi2Fe4O9等,纳米颗粒尺寸在10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饱和磁化强度Ms=1.08 A·m2/kg,剩余磁化强度Mr=0.13 A·m2/kg,矫顽力Hc=15.76 kA/m.  相似文献   

10.
用鸡蛋蛋清作络合剂制备MnFe2O4尖晶石铁氧体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以新鲜蛋清蛋白为络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nFe2O4尖晶石铁氧体的新方法,并探索最佳合成条件.研究发现此法反应条件温和且性能较好,最低可以在450℃C下制成单相MnFe2O4尖晶石铁氧体,最佳制备条件为500℃烧结 5h并淬火.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铁氧体结晶度好,粒度均匀且粒径大小在15nm左右,室温下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54.07emu·g-1和3380e,剩磁比Mr/Ms=0.2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