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切割损伤强度对红心萝卜在5℃,48 h内抗氧化系统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切割后组织的表面积与质量的比值来定义切割损伤强度,单位为cm2/g。测定不同切割损伤强度(片状4.65cm2/g、丁状6.67 cm2/g、丝状11.87 cm2/g)下样品的多酚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评价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切割损伤强度的鲜切处理均能在贮藏前24 h显著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提高抗氧化活性,其中损伤强度最大(11.87 cm2/g)的鲜切红心萝卜丝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结论切割损伤在一定时间内可诱导红心萝卜中酚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照射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抗性诱导机理,以红富士苹果为材料,采用剂量分别为3.5、7.0、10.5 kJ/m2 的UV-C(280 nm)进行照射,常温条件下放置2 d 后接种灰葡萄孢菌,以不经UV-C照射直接接种灰葡萄孢菌的果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照射剂量为3.5 kJ/m2 和7.0 kJ/m2的UV-C照射可显著降低果实灰霉病的发生率,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P<0.01),其中照射剂量为7.0 kJ/m2 UV-C处理的效果更好;而照射剂量为10.5 kJ/m2 的UV-C照射处理在接种后贮藏前期对病害有抑制作用,后期却加快病害发展。3.5 kJ/m2 和7.0 kJ/m2 UV-C处理能诱导苹果果实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抵御酶活性的提高,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进而增强果实的抗病性,其中7.0 kJ/m2 UV-C处理诱导效果更明显,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10.5 kJ/m2 UV-C照射仅在接种后前期诱导POD、PPO、PAL和几丁质酶的活性迅速上升,提高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但对β-1,3-葡聚糖酶活性没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粉红藕'为试材,研究了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莲藕4℃冷藏过程中褐变效果的影响。主要分析了不同照射剂量(1.0、3.0和5.0 kJ/m2)下鲜切莲藕色泽、失水率、硬度、没食子酸含量、儿茶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0 kJ/m2剂量UV-C处理的鲜切莲藕褐变指数在贮藏第12 d时低于30,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P<0.05),5.0 kJ/m2剂量UV-C处理可通过抑制褐变底物儿茶酚、没食子酸与PPO反应来延缓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并通过延缓硬度的下降,提高鲜切莲藕的贮藏品质。综合保鲜效果得出,12 d的贮藏期内,5.0 kJ/m2剂量UV-C处理抑制鲜切莲藕的褐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刘容  崔媛媛 《食品科学》2021,42(3):289-295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淮山,采用3.0 kJ/m2剂量的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照射和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处理,研究两种处理方法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鲜切淮山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UV-C处理鲜切淮山能够促进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类物质积累,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损伤。壳聚糖涂膜鲜切淮山,主要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降低细胞膜透性、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而延长保鲜时间。当鲜切淮山贮藏达到12 d时,与对照组相比较,UV-C照射处理、壳聚糖涂膜、二者共同处理使呼吸强度分别降低15.7%、21.3%和23.6%,使菌落总数分别降低24.6%、18.5%和30.8%,使总酚含量分别增加13.3%、16.7%和22.2%,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17.5%、9.6%和20.2%。由此可知,3.0 kJ/m2剂量的UV-C照射与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对鲜切淮山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二者协同处理的保鲜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鲜切果蔬的保鲜与贮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采后UV-C辐照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果实采摘后立即用不同剂量(1.05、2.1和4.2 k J/m~2)的UV-C辐照处理,随后跟踪测定其在室温贮藏和冷藏期间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UV-C处理能够提高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并显著促进了果实总酚、总黄酮及总花色苷的合成与积累,有效提高果实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活性。室温贮藏条件下UV-C处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达到最大时的剂量及其效应时间为4.2 k J/m~2 UV-C辐照后贮藏5 d;冷藏条件下为1.05 k J/m~2 UV-C辐照后贮藏3 d。UV-C辐照处理可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采后处理方式改善和提高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4种不同切割方法处理莲藕在贮藏期间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变化,筛选出最优的切割莲藕方式,为鲜切莲藕加工和贮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鄂莲5号莲藕为原料,采用去皮、切片、切丝以及切碎4种不同切割方式进行处理,分析菌落总数、色泽、呼吸强度、抗坏血酸、酚类物质、活性氧以及抗氧化酶等在贮藏期间的变化。结果 对比4种切割方式,去皮处理有效抑制菌落总数和失重率的增加,延缓鲜切莲藕褐变,更好维持莲藕的色泽。同时鲜切处理能够增强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诱导酚类物质含量积累,且随着切割损伤的越强而降低。去皮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鲜切莲藕的总酚含量,其含量从140.46mg/kg增加到191.03mg/kg,增加率为36%,同时提高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清除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率分别为84.01%和15.4%。结论 与切片、切丝和切碎处理相比,去皮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鲜切莲藕的褐变,同时诱导酚类物质含量增加,增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清除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提高鲜切莲藕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UV-C处理对杨梅采后品质及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譞  姜璐璐  王焕宇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5,36(12):255-259
以“东魁”杨梅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品质、抗氧化活性、苯丙烷类代谢产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杨梅果实先用0、1.5、3.0、4.5、6.0 kJ/m2剂量的UV-C照射处理,然后转入5 ℃贮藏12 d。结果表明,3.0 kJ/m2 UV-C处理显著地抑制了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延缓了果实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了果实品质;UV-C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查尔酮异构酶和肉桂醛羟化酶等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加了总酚、花色苷、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积累,保持了果实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李静  季悦  李美琳  王雷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8,39(3):268-273
研究了不同切割方式对鲜切莴苣在贮藏期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莴苣切成片、1/4片和丝后置于 5 ℃贮藏48 h。结果表明,不同切割方式对菌落总数、色泽、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无显著影响,但鲜切加 工能显著促进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的上升,在贮藏前24 h提高了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切丝处理的酚类物质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因此,不同切 割方式对鲜切莴苣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鲜切加工可显著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鲜切莴苣的抗氧化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0℃条件下,采用不同剂量UV-C(1、4、7kJ/m2)照射处理西兰花后冷藏并测定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4 kJ/m2UV-C照射处理增加了西兰花抗氧化活性,可以更好地延缓西兰花的衰老。在21天以后,4 kJ/m2UV-C处理增高西兰花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延缓其降解。UV-C照射能很好地保持西兰花的感官品质,减慢黄化过程,其中4kJ/m2UV-C照射的综合感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简称UV-C)处理对鲜切沙窝萝卜品质的影响。采用照射剂量率为0. 45 m W/cm~2的紫外灯对鲜切沙窝萝卜进行双面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0、2、4、6、8 min,在8 d的贮藏期,定期测定沙窝萝卜的失重率、硬度、白度值、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菌落总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实验组相比,UV-C照射4 min对延缓沙窝萝卜硬度、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均有显著效果;该组的失重率和菌落总数较其他组的低,贮藏前期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末期抑制其活性,从而有效延缓组织衰老,但对白度值无显著影响。这说明UV-C照射4 min能更好地保持鲜切沙窝萝卜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红艳’草莓为材料,研究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草莓果实在5℃、12 d贮藏期间腐烂、苯丙烷类代谢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 k J/m2 UV-C处理能显著抑制草莓果实贮藏期间腐烂指数的上升。同时,UV-C处理能有效诱导果实贮藏期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羧化酶、对香豆酰-Co A连接酶、查尔酮异构酶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活性的增加,维持较高的总酚、总花色苷、总黄酮以及主要酚类和花色苷类单体的含量,促进果实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的上升,抑制羟自由基清除率的下降,从而保持了果实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李玉娟  尹明安  任小林 《食品科学》2015,36(14):244-249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7.5 kJ/m2剂量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苹果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贮藏性和品质的影响。供试苹果经7.5 kJ/m2 UV-C照射后,分别贮藏在20 ℃和0 ℃条件下,定期测定果实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可滴定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是常温还是低温条件下,整个贮藏过程中,UV-C处理组果实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均较对照低;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处理组高于对照组;SSC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处理组较对照组下降缓慢;SOD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UV-C处理组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果实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处理组上升缓慢。可见,采后苹果经适宜剂量UV-C照射能减轻质量损失,降低呼吸强度,减缓果实硬度、SSC及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保护膜完整性,延缓衰老,对保障品质,延长贮藏保鲜期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2 μL/L 1-MCP和2.5 kJ/m2短波紫外线(UV-C)处理对苹果在4 ℃下贮藏过程中品质、次生代谢物合成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和UV-C处理后的苹果经贮藏28 d后,能提高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增加了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从而较好的保持了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贮藏特性。1-MCP联合UV-C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苹果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和O2-·的产生速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均表明1-MCP联合UV-C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且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高分别达0.879和0.715。由此说明,1-MCP和UV-C处理能提高苹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果实的营养品质,延缓果实的衰老,研究结果为苹果的贮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淮山,采用3.0 kJ/m2剂量的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照射与质量浓度1.0%壳聚糖涂膜协同处理,研究两种保鲜方法对鲜切淮山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短波紫外线照射与壳聚糖涂膜保鲜处理过程中,鲜切淮山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多糖、VC、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均保持较高含量。研究表明,短波紫外照射与壳聚糖涂膜保鲜处理,有助于提升鲜切淮山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鲜切苹果褐变控制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的相关性,分析贮藏过程中UV-C处理后鲜切苹果的ROS水平、抗氧化相关酶活力、抗氧化物质(VC)含量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UV-C处理能够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H2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同时,UV-C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抗氧化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以及VC含量,减缓鲜切苹果非酶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在贮藏过程中的下降;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鲜切苹果褐变程度与ROS水平和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抗氧化酶活力和非酶抗氧化能力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且UV-C处理组鲜切苹果的ROS代谢能力高于对照组。因此,推测UV-C处理可能通过调节鲜切苹果的ROS代谢进而控制其贮藏过程中的褐变。  相似文献   

16.
UV-C处理采后桃防御酶活性与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无化学污染的UV-C处理果蔬保鲜途径及作用机制,用不同剂量UV-C照射采后"大久保桃",观察果实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并对果皮防御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0.25~0.5kJ/m2剂量UV-C能较好地减轻果实贮期腐烂,推迟发病10~16d,发病率比对照降低5.1和3.2倍,显著降低了发病率,诱导了果实提高抗病性;0.25~0.5kJ/m2剂量UV-C诱导的果皮PPO、PAL与0.5kJ/m2剂量诱导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的趋势与抗病性提高趋势相一致,表明这三个酶在诱导采后果实抗病性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后UV-C处理对延缓香梨软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后UV-C照射处理对延缓香梨软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照射剂量分别为3kJ·m-2、6kJ·m-2,以未经照射处理香梨为对照,避光储藏于20℃、相对湿度90%~95%的人工气候箱,定期取样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短波紫外线处理增加果实硬度,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促进还原性糖和酚类物质的合成,降低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这些结果显示短波紫外线能延缓香梨软化,延长香梨的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