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广州地铁二号线赤岗-鹭江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在分析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以及工程特点、施工扰动引起周围土体变形的规律、土压平衡盾构各种施工参数对施工变形的影响程度、盾构隧道土体及相关构筑物的沉降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对盾构隧道工程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开发了“盾构隧道施工多媒体监控与仿真系统”软件。建立了工程信息数据库、施工监控与施工参数自动采集、地面沉降预测、盾构施工参数控制和地表沉降三维可视化显示等功能,通过多种数据查询器对工程信息实行集中维护和查询,进行地层及相关构筑物和管线沉降的预测、报警,并根据监测数据对盾构施工参数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盾构隧道施工多媒体监控与仿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盾构隧道施工中,以光纤通信为基础,形成的多媒体监控系统的硬件组成与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PECK理论、随机介质理论等建立预测盾构施工的地表变形的数学模型,形成了三维仿真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3.
李楠 《江西建材》2014,(1):161-162
盾构法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安全、成型质量好等优点,在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地铁隧道盾构掘进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及要点,并对初始掘进阶段、正常掘进阶段和掘进到达阶段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通过严格遵循施工掘进的技术要点,可以确保城市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地铁7号线锦秋路~上海大学区间盾构推进工程为背景,针对先掘进盾构被后掘进盾构超越的特殊情况,详细介绍盾构超越施工技术在特殊条件下的应用,对超越期间典型监测断面地面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施工中盾构高程变化趋势,明确了超越施工对土体变形的具体影响,得到地层的变形规律,并通过数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进一步得到超越施工对相邻盾构和隧道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地铁区间隧道建设中土压平衡式盾构为例,分析总结了盾构施工中的盾构始发、掘进、盾构接收等不同阶段应监控的重点,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盾构隧道施工经常会穿越各种既有建筑物,因此,保证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及隧道施工的安全是盾构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以宁波地铁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钢筋混凝土U形公路为例,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以综合判断盾构所引起的软土地层变形规律和对上部U形公路的影响,从而给出施工合理化建议,可为类似的盾构穿越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盾构施工引起地基变位的影响因素,在盾构试掘进基础上,提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地层条件及施工参数与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地基变形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盾构隧道地表变形预报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为盾构法施工中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对某一地铁工程中实测资料,应用简单的 BP 神经网络进行地表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8.
陈小亮  刘彬 《建筑知识》2014,(2):391-391
盾构施工技术在地铁隧道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安全、适用性广、快捷及智能等特点,但同时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盾构施工技术在应用中易受工程地质条件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中容易引起地表变形。盾构施工地表变形会影响地铁隧道施工整体质量,当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表变形时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控制技术措施。本文结合某地铁盾构施工实例对盾构施工地表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低温建筑技术》2020,(7):123-127
以青岛地铁1号线薛瓦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在极复杂地层开展盾构现场掘进实验,利用"青岛地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及"青岛地铁盾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盾构关键施工参数及地表横向和纵向沉降监测值。通过对盾构关键施工参数的处理以及相关性的分析,表明在土层较硬地段应适当降低土仓压力以达到降低推力的目的;分析了在富水复杂地层盾构正常施工情况下掘进参数的波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盾构推进速度和推力是影响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对在极复杂地层中盾构掘进参数引起变形的精细化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既有隧道受邻近盾构施工作用的变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基于有限元法的Ansys软件作为基本工具,对某地铁隧道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出入口通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分析,得到了盾构推进过程中结构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位对近距离地下结构的影响主要源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倾斜、曲率变形以及不均匀水平位移所形成拉伸与压缩变形,同时表明地铁出入口人行通道结构在盾构通过时和施工完毕瞬间最易受到损害,应在相应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盾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群)的扰动影响,确保施工沿线的建(构)筑物(群)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建立了盾构隧道的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施工前的查勘预测与抉择、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与反馈控制和施工结束后的长期预测与控制三部分构成。施工前的查勘预测与抉择是基础,包括周边环境与场地的查勘、微扰动指标的制定、辅助保护措施的抉择及施工前的扰动预测等内容;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与反馈控制是核心,由监控量测和动态反馈控制构成;施工结束后的长期预测与控制是延伸,是验证施工扰动程度和控制施工工后沉降的关键,在流变现象严重的地区尤为重要。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下穿越重要历史建筑物工程和10号线下穿越机场跑道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了该技术体系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为今后盾构隧道下穿越工程的施工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仙霞西路隧道穿越虹桥机场绕滑道工程采用直径?11.58 m泥水盾构施工。通过分析盾构穿越的风险,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在盾构正式穿越前,通过现场推进试验研究盾构施工参数的调控规律,指导盾构穿越的施工参数设置,最终沉降达到了机场滑道的控制要求。为解决穿越飞行禁区对地表沉降监测范围和频率的限制,采用非开挖技术设置地层水平测斜监测断面,该方法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盾构推进对上方土体的扰动情况。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非开挖水平测斜监测方法可以在飞机不停航条件下反映盾构穿越机场的土体变形规律,通过该方法可避免监测对机场运营的干扰,对类似工程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室中控系统基于校园网络,在传统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整合,实现了校园多媒体电化教学系统化、远程化、智能化、网络化,完善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管理和使用上的不足,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校园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盾构区间隧道先后近距离穿越高速路、高层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施工难度大,为保证临近设施的安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信息化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际,详述了盾构隧道信息化施工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资料整理和信息反馈。实践表明,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盾构近距离穿越建(构)筑物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地铁盾构施工参数会有较大不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难以控制。常规的监测手段具有滞后性,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诱发地表土体变形智能预测模型,通过与杭富城际铁路11标段盾构施工时的地表沉降、右线沉降和左线沉降的实测数据对比发现,BP神经网络能够准确预测复杂环境下盾构施工引起的沉降。  相似文献   

16.
文中结合新建崇礼铁路赵川特大转体桥项目,对BIM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力监测做详细说明。通过分析该桥梁监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应力监测系统。通过构建BIM技术施工应力监测系统框架图,阐述BIM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监测领域的优势,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铁二号线EPB盾构隧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材料的基础上 ,结合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期工程 ,着重分析了盾构隧道掘进机的选型 ;盾构隧道衬砌接头刚度的确定和优化设计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土压平衡 (EPB)盾构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现场监测技术 ;EPB盾构隧道动态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模拟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得到的结果与结论可用于指导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建筑材料内容复杂且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比较,多媒体教学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阐述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方法为辅的新教学方法及加强互动,为促进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也为国内相关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